第三节 福鼎市畲族村民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0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福鼎市畲族村民委员会
分类号: D225.7
页数: 19
页码: 167-185
摘要: 本文记述的福鼎市地理位置、气候环境、耕地面积、林业面积、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福鼎市畲族村委会情况。
关键词: 福鼎市 畲族 村民委员会

内容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沿海,北纬26°52′~27°26′,东经119°55′~120°43′之间。东南方为东海,西邻柘荣县,南与霞浦县为邻,东北、西北分别与浙江省苍南、泰顺两县接壤,正北的分水关为闽浙两省的分界地。境内东西宽79.3公里,南北长57.4公里,陆地面积1461.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959.7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363人。
  清乾隆四年(1739年),析霞浦县地置福鼎县,历属福宁府、闽海道。1949年6月10日解放,历属福安专区(地区)、宁德地区,1995年撤县设省辖县级福鼎市,现由宁德市代管。福鼎方言较为复杂,绝大多数人讲桐山话,贯岭、前岐、沙埕一带讲闽南话,秦屿镇的秦屿讲福州话,少数村庄讲长乐话、汀州话、莆田话。畲族多数用本民族语言。
  福鼎市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势出东北、西北、西南向东南沿海倾斜。全市最高峰青龙山海拔1141米。海岸曲折,岸线长359.6公里,岛屿众多。沙埕港水深浪静,为著名渔港。主要河流桐山溪,干流长43.4公里(境内32.3公里),流域352.6平方公里(境内193.6平方公里),独流入海的溪河有赤溪(七都溪上源)、大澜溪、大岳溪、硖门溪、岩前溪、三沙溪等。大嵛山岛上有天然淡水湖。福鼎市年平均气温18.2℃;1月平均气温8.6℃,7月平均气温28.3℃;年均降水量1669.5毫米,无霜期268天。境内耕地29.85万亩,有林地140.85万亩。林木蓄积量140.8万立方米,毛竹1989.1万根,森林覆盖率65.5%,300亩以上连片草场30万亩。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7.26万千瓦,可开发3.73万千瓦。矿藏有玄武岩、铅、锌、银、铁、石灰石、叶蜡石、高岭土、辉绿岩、花岗岩。福鼎为省茶叶、四季柚、槟榔芋(福鼎芋)生产基地。茶叶以白琳工夫、香云花茶、大白毫著称。农副产品还有稻米、甘薯、小麦、大豆、马铃薯、茉莉花、黄麻、烟叶、油菜籽、油茶籽、药材、席草、蘑菇、柑橘、枇杷、杨梅、梨、柿、蜜桃、李、黄鱼、带鱼、墨鱼、鳗、贻贝、石斑鱼、蚶、蛏、牡蛎、海带、紫菜、兔毛、家畜良种福安水牛等。是闽东主要工业基地之一。沈海高速公路和在建的福温铁路穿境而过,国道104线自福鼎分水关入境;城区离省会福州市299公里,沙埕港距台湾省基隆港142海里。
  太姥山是汉武帝所封“三十六名山”之一,素有“海上仙都”之誉,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福鼎城南建有革命烈士陵园,城西龙山溪畔有明参政游朴读书处圆觉寺旧址,鳌峰山有始建于南朝的昭明寺、昭明塔。塘底明建城堡仍坚固完整。秦屿镇是海防要地,明末爱国将领戚继光、俞大猷、黎鹏举、朱玑转战于此,民族英雄张煌言也在此屯过兵。冷城(潋城)尚存明代城堡、朱熹讲学的石湖书院遗址和古刹灵峰寺。叠石银硐留有40余处宋代银矿遗址。白琳狐尾山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店下巽城马兰山有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
  畲族雷姓先祖从罗源县北岭迁入福鼎白琳镇牛埕下村后,畲族钟、李、蓝、吴各姓陆续从福州连江和上杭方向陆续迁入,以垦山种菁兼狩猎为业。清乾隆年间“一体落籍”后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稻谷、甘薯、大小麦和种茶为生,传承至今。
  2005年,全市有畲族村委会25个。
  一、前岐镇畲族村民委员会
  1.桥亭村
  桥亭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前岐镇,位于镇驻地东北10公里处。辖赤岭、洋心等23个自然村。新中国成立初期设桥亭公社。下辖桥亭、上坪尾(上坪美)、鹿坑、下坪尾(下坪美)、岭门后、敖家山、欧厝(五斗)、碇埠头、乌溪、双溪口、垟心、赤宅、岭脚、赤垟仔、九里庵、苏厝、田寮等17个自然村,共23个村民小组。
  前岐至黄仁、熊岭村桥亭村,耕地面积1915亩,其中水田1150亩、农地765亩。种植福鼎芋、开垦茶园、发展白色双孢蘑菇以及其他亚热带水果。有水泥路贯穿全境,还直达浙江苍南的五凤乡、华阳乡及南宋镇,交通发达,通自然村简易公路三条,约5公里。
  1987年开始用电,解决了主村(村所在地)、赤岭、洋心等5处饮用自来水。建盖村委办公楼1座,卫生所1个。建小学教学楼1座,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95平方米。
  2005年,全村645户2316人,其中畲族223户824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5.58%;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815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893元;完小校教师9人,在校学生158名,其中畲族100人。
  2.井头村
  井头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前岐镇,位于镇驻地西北12公里处,与浙江省苍南县观美镇接壤。是一个集老、少、边为一体的民族行政村。海拔380米。辖井头、箩二、后坑垄、冈尾、双古井、旗杆脚、下四组等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耕地面积832亩,其中水田651亩、农地181亩。村级公路于桥亭水泥路在烧亭分岔至本村,往前岐镇11公里,往浙江华阳15公里。1987年开始用电,现用农电联网。双古井等2个自然村解决了饮用自来水。村办公楼1座。
  井头村,主要发展福鼎芋种植70亩,种植蓆草100亩,另有少量种植地瓜、西瓜、白色双孢蘑菇种植9万平方米,粮食作物以单季稻以及外出务工为主。
  2005年,全村238户942人,其中畲族75户32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6.14%;全村人均年纯收入1980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450元。
  二、店下镇硋窑畲族村民委员会
  硋窑村隶属福鼎市店下镇,位于镇驻地西北3.5公里。东邻著名小白露旅游度假村,西近国家旅游风景区太姥山,南至三佛塔行政村的市重点保护千年古刹——清溪寺,北至马山行政村无公害茶园。海拔26米。下辖硋窑(岭店)、丁家楼、田头墓、箩里坑(猪狸坑)、岭兜、云门台、田楼、坪冈、铁炉坑、洋头里、青楼、旺山等12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气候温和,土壤肥沃,资源丰富。盛产粮食、大白茶、药材、水果、蘑菇、肉鸡等农副产品,素有“米粮仓”的美称。各自然村水泥路硬化纵横交错,交通便利。水、路、电、通讯、电视等设施配套齐全。全村土地面积3982亩,耕地面积930亩,农地面积280亩,森林覆盖面积1000多亩,是店下镇唯一的畲族村和老区基点村。
  2005年,全村383户1685人,其中畲族133户70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1.9%;人均年纯收入3210元。
  硋窑村,历史悠久,境内拥有两座市重点保护古刹——洋头寺、建阳寺,还有两株千年古榕树。龙(安)秦(屿)二级公路从村中间穿过,清澈的小溪源于罗里坑水库,是“九月九”登高的好去处。水库上有原始森林,而天然水源是全村人的饮用水。环境优美,风光秀丽,每年“二月二”聚集很多人在此对山歌。人文景观丰富,是个农家娱乐休闲的场所。
  三、秦屿镇畲族村民委员会
  1.方家山村
  方家山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秦屿镇,位于镇驻地南15公里处,与霞浦县交界,处在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太姥山西南麓5公里。平均海拔700米。下辖方家山、三箩洋、樟家塆(孔兰)、后门垅、横坑(横塆)、小雪(小歇)、孔兰下(南山)、京坪、五斗、塆丘、后樟、上堂、下楼、岩头下、箩二冈、后园等1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全村耕地面积670亩,其中水田面积380亩、农地面积290亩;林地面积1326亩,其中茶园面积530亩、毛竹面积250亩、果园面积50亩。村委办公楼1座;主村自来水已解决;有小学教学楼,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1平方米。太姥山通方家山主村(所在地)的水泥路一条,通自然村简易公路相继完成。
  2005年,全村有211户813人,其中畲族90户370人,占全村总人口45.51%;村民年均年收入2880元,村财政年收入3万元;小学1所,教师2人,在校学生32名,畲族学生20名;卫生所1所。
  2.洋里村
  洋里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秦屿镇,位于镇驻地正西方向2公里处,三面环山,背靠太姥山,面向秦川,是国家级名胜风景旅游区“海上仙都”太姥山的上山观景必经之村。温福铁路和“秦太”公路从村里穿越而过,两条各宽达30多米的天然溪流在村庄的左右两旁旋转而流,自然景观秀丽,环境优美,是福鼎市畲族行政村之一。下辖岭头、后坑内、大坪、二坝头、外洋店、半岭等6个自然村。
  全村土地面积1560亩,其中林地800亩、水田404亩、农地356亩。村民以农业为主,石材食品等加工业为辅。村建有村办公楼1座,卫生所1个,6个自然村中的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已基本落实;完小校教学楼为两层混凝土结构,总面积达256平方米。
  2005年,全村265户979人,其中畲族59户298人,占全村人口数的30.50%;村民人均年纯收入4236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4118元;小学教师5人,在校生47人,其中畲族17人。
  3.才堡村
  才堡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秦屿镇,位于镇驻地东北8公里处。海拔7米。下辖外财堡(外才堡)、内财堡(内才堡)、北山等3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全村土地总面积5600亩,其中水田500亩,农地1000亩,山地4500亩;有林地2500亩,其中用材林1500亩,茶580亩。1987年开始供电,建有4米宽3公里长的通村公路1条,通自然村简易公路2条。1990年全村有498户,1811人,其中少数民族179户,696人。有小学2所,教学楼建筑336平方米,教学班6个,公办教师7人,民办1人,在校生140人,村医疗站1个。
  2005年动工兴建的温福沿海铁路太姥山火车站就建在才堡村,为才堡村发展带来大好机遇。2005年才堡村已实现全村通电、通自来水、通闭路电视、电话和通公路等“五通”目标。修建有桥梁3座,通村水泥路5公里(实现与省道相衔接)。建有小学教学楼一座,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35平方米,北斗岗29户和城后30户畲族村民在集中点建起了新居,新建村委会办公楼一座。
  2005年全村有447户,1804人,其中少数民族173户,68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8.19%。小学1所,教师7人,在校生110人,其中少数民族56人。
  财堡村,地处太姥山景区下游,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优势,村民仍然保持畲族的传统习俗和讲畲语、盘唱畲族歌言。受畲族影响,村里不少汉族男女青年也会讲畲语、唱畲歌。才堡村还是革命老区村,1934闽东土地革命期间,内财堡“高水”自然村雷姓畲族村民长期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为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四、磻溪镇畲族村民委员会
  1.朝阳村
  朝阳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磻溪镇,位于镇驻地南10公里。海拔195米。下辖朝阳、上洋仔、下洋仔、林外(兰外)、六斗、新厝、冈尾等7个自然村。
  全村土地总面积1000亩,其中水田面积200亩、农地面积100亩、山地面积700亩;有林地面积450亩,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以茶叶生产、农作物和外出务工经商为主。1992年开始通电,通村公路1条4.5公里。完小校1所,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5平方米。
  2005年,全村195户773人,其中畲族58户24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1.69%;人均年纯收入2400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700元;小学教师6人,有教学班6班,在校学生68人,其中畲族学生15人。
  2.排洋村
  排洋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磻溪镇,位于镇驻地东南12公里处。海拔200米。下辖下〓(下墩)、山坪、后岗头、茶洋、后坑里、路下、后畲墩、山坪、油车冈等9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全村土地总面积2297亩,其中水田460亩、农地300亩、山地1537亩;有林地面积570亩,茶园面积120亩,村民以农务、外出务工、经商为主。1978年8月开始通电,下〓自然村饮用自来水,通村公路1条,宽4米、长5.6公里,通自然村简易机耕路2条共8公里。
  2005年,全村152户554人,其中畲族66户26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0.90%;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520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030元;村有个体商店5家,医疗站1个,完小校撤并,学生到金谷学校就读。
  3.赤溪村
  赤溪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磻溪镇,位于镇驻地东南26公里处。地处著名风景区——杨家溪上游,与霞浦县交界。下辖赤溪、半山、溪东、坑里弄、锅炉、半岭、排头、旗杆、下山溪、洋头坑、东坪里、湖里、丘宅、长安新街、桥头仔、外厝、赤溪坪、溪头厝、下冈尾、溪南山等20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
  赤溪村,山清水秀,有九鲤溪资源,又是香鱼的天然生活场所,淡水养殖产业在这里将有广阔的前景。全村土地面积16189亩。村民以农业为主,采摘茶叶、砍伐毛竹等为主要经济来源。赤溪通村公路已经柏油化。全村已通程控电话,主村建有自来水,有1所村级卫生所。赤溪小学——恩美楼1992年兴建,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2005年,全村421户1724人,其中畲族130户48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7.84%;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180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030元;小学有教师11人,在校学生134人,其中畲族学生55人。
  赤溪村“造福工程”搬迁往长安新街,极大地改善了村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理念。
  五、白琳镇畲族村民委员会
  1.牛埕下村
  牛埕下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县白琳镇,位于镇驻地西北16.5公里处。海拔340米。下辖瓦窑坪、水尾厝、上新厝、下新厝、松柴岗、陶笔山、路头厝、下箩、岭尾、第三等10个自然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
  1993年,全村156户583人,其中畲族152户572人;耕地面积919亩,其中农地337亩、水田582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277吨、亩产量301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75公斤,人均年纯收入620元;同年开始供电,村有个体商店5个;小学1所,5个教学班,教师公办1人、民办2人,在校生82人。
  牛埕下片村以茶叶为主导产业,以种植竹、木、果、药为辅。村民充分利用镇政府给予的矿山荒料户头和运输户头兴办石材,整治修复了村级公路、桥梁,完成饮水工程,建起卫生站,实现通水、电路、电话、电视。实施造福工程搬迁43户。对原有一座有200多年历史的雷氏宗祠进行了重修。
  2005年,全村178户712人,其中畲族175户69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98.03%;耕地面积919亩,粮食总产量283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4592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小校1所,教师6人,在校生113人。
  2.康山村
  康山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白琳镇,位于镇驻地区域,著名的玄武岩大章山矿区就在辖区内。下辖王渡头、坑门里、岭尾坪、溪坪、王家山、箩四仔、加门头、大柳、山前、半岭、五箩洋、山后等12个自然村。
  全村水田面积610亩,农地面积320亩,林地面积5398亩。拥有30多家民营企业,工农业产值5600万元。康山村成立了200多人的石材装卸队,近300人参与石材加工、生产、运输、修配。1998年以来先后对居住在易滑坡地带的畲族189户650人进行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搬迁,其通水、水泥路、广播电视、通讯,入学率百分之百。实现了从村所在地到集镇的第四座桥梁,排险加固了王家山水库、白水柘水库。建了一座钟、蓝、李、雷的“四姓”公厅。完善白琳第二中心小学和康山小学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
  2005年,全村588户2279人,其中畲族193户650人,占全村总人口28.52%;村财收入突破40多万元,人均年纯收入5658元;小学教师36人,在校学生732人,其中畲族175人;有3个卫生所。
  建有王家山敬老院,可收留30位周边村的孤寡老人;有体育器材齐全的锻炼场所1处。
  3.高山村
  高山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白琳镇,位于镇驻地西22公里处。东南面与磻溪镇接壤,西面与柘荣县乍洋乡交界,北邻岭头坪村。海拔600多米。辖高山、长冈、跑墩(菁猴墩)、大路下、大山冈、马尾头(猫咪头)、九榜顶(九岗顶)等7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属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村,是白琳镇最偏僻而最小的行政村。
  全村土地总面积3700亩,其中耕地面积444亩;有林地面积1800亩,其中竹林900亩、茶园420亩。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传统种植业、茶叶、毛竹、林业为主。近年开通长岐至高山村3公里的通村公路和大路下、长岗自然村等简易公路,完成4个自然村农电网改造,并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信号台。2001年,九岗顶等自然村38户160个畲族群众集中搬迁到白琳集镇“造福工程”小区,对大路下自然村地质灾害点的18户76个群众也进行统一搬迁安置。
  2005年,全村147户517人,其中畲族26户10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0.89%;村民人均年纯收入5125元,畲族村民人均年收入4728元,村财政收入8万多元。
  六、管阳镇畲族村民委员会
  1.唐阳村
  唐阳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管阳镇,位于镇驻地正东12公里处。海拔450米。辖唐阳、长田坪、头、松树洋、洋墩、南门岗、阔箩头、上宅洋、外洋、楼仔、西溪里、刘庄、墓亭下、洋边垄、厝基仔、刘庄、谢洋(社阳)、神仙湖、虎咬狗、大丘坪、野猪窝等2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因处于狭长的田洋边,故此得名“长洋”,后谐音“唐阳”。1952年属大山乡第一区公所驻地,1956年为唐阳乡,1958年为唐阳大队,1987年改为唐阳行政村,2001年福鼎市政府认定为民族行政村。
  唐阳村,交通便利,104国道穿村而过,与管阳镇的花亭、金溪等村相邻。全村土地面积16780亩,其中水田面积1140亩、农地面积299亩、茶园面积1200亩。10家茶叶加工厂,1家竹具加工厂,1家制香厂,1家空心砖厂,2家面条加工厂,1座水电站(年供电量18万千瓦),1个村集体林场(面积9889亩),还有种植了80多亩雷竹的生产基地。村民收入来源以茶叶生产、农作物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村内基础设施良好,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和通电信、通电视。1所村级卫生所,1座村办公楼,小学教学楼占地面积9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
  2005年,全村共有446户1561人,其中畲族188户71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5.8%;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595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900元;完小校教师12人,在校生176人,其中畲族72人。
  唐阳村,山清水秀,植被茂密,自然生态完好。气候宜人,尤以夏无酷暑,凉爽湿润,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周围群山环抱,刘庄溪绕村而过。近年来,生态环境良好,山上时有野猪、野兔、刺猬、麝、麂等野生动物出没。
  2.亭边村
  亭边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管阳镇,位于镇驻地正东15公里处。东与点头镇果阳村交界,南邻点头后梁村,西接唐阳村,北通大山、后溪与章峰等村。海拔400米。下辖亭边、直垄、溪坪、皇帝墓、拱桥头、梁厝、山外、上埕等8个自然村。
  1952年属大山乡,1953年为第十区区公所驻地,1958年属管阳乡,1988年12月从唐阳村分出成立亭边行政村,2001年福鼎市政府认定为民族行政村。村民收入来源以茶叶生产,农作物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国道104线贯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自然生态完好,气候宜人,是消夏避署的好去处。亭边村,昔时村旁有一座凉亭故称“亭边”。有一座水库和小型水电站,一家轮胎翻新厂,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村内基础设施良好,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和通电视。同时加大了文化教育卫生的投入,建有村办公楼1座;1所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的二层教学楼。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
  2005年,全村共211户754人,其中畲族64户206人,占全村人口的27.32%;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553元,畲族村民人均年收入2880元;完小校教师3人,在校学生27人,其中畲族学生8人;有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七、桐城街道办事处畲族村民委员会
  1.浮柳村
  浮柳村民委员会隶属桐城街道办事处,位于福鼎西北7公里处。海拔300米。辖蓝厝里、朝阳、往里、内深垅、外深垅、白石、深箩、斗米仓、八斗丘、岔门头、牛塘仔、三箩、八斗、上半山、楼仔、牛头坑、下半山、里半山、坡头等19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有568户2382人,其中蓝、雷、钟、李氏畲族436户208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7.66%,通畲族语言。
  全村耕地面积1246亩,其中水田面积946亩、农地面积300亩;山地面积8000亩,其中毛竹600亩。村民以种植水稻、槟榔芋、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为主。全年种植水稻800亩,茶叶700亩,锥栗350亩,黄栀子150亩。现有村民办砖厂3家,茶厂2家,米厂3家,杂货店5家。1998年城关至浮柳蓝厝的通村柏油路铺成通车,并延伸到深垅造福工程搬迁点。近年修通了朝阳、上半山、往里、上宅、白坑等17个自然村的机耕路;1998年新建了村委会办公楼,1999年通程控电话,现通电话率达90%;2003年20个自然村全面完成农电网改造,用电率达100%;并完成了蓝厝和深垅的自来水,开通闭路电视;建有完小校2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2005年,全村568户2382人,其中畲族489户208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7.66%;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050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750元;村民族小学2所,有教师9人,在校学生126名,其中畲族学生92人,占73%;卫生所2个,卫生技术人员2人。建有深垅李氏和蓝厝蓝氏2座宗祠,白坑和半山2座教堂。
  2.柯岭村
  柯岭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桐城街道办事处,下辖柯岭、大坪底、大竹冈、倒头岭、五箩、大冈、拱桥头、杨家山、营盘、下楼、冷水坑、麻坑里、龙山、九斗、莲花冈等15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
  全村耕面积385亩,其中保灌面积125亩;有林地面积8022亩,其中茶园面积490亩、果园面积198亩。该村以农林业为主,部分劳力外出经商、务工;通水、电、程控电话。
  2005年,全村620户2509人,其中畲族61户38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5.34%;村民人均年收入2650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260元;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3.岔门村
  岔门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桐城街道办事处,位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18公里处。海拔300米。下辖楼岔(柴楼下)、外弯、岔门(岔门头)、石壁脚、高墙、溪江、下九洋、大坪等8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1992年开始供电。1993年,全村167户707人,其中畲族139户583人;耕地面积290亩,其中农地面积195亩、水田面积95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58吨,亩产量544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23公斤,人均年纯收入500元;有个体商店3家,医疗站1个;小学2所,4个教学班,教师公办1人、民办1人。
  2005年,全村193户708人,其中畲族160户571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0.65%;有耕地面积335亩,林地面积2000亩,粮食总产量96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300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900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八、硖门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
  瑞云村隶属福鼎市硖门畲族乡,位于乡政府驻地西6公里处。海拔230米。下辖长冈、邱厝里、后樟(新厝)、李家墓、马头冈、冈后、水尾、招坑(周塆)、箩九、老虎墓、前洋、葫芦墩、上洋、鲤鱼网、竹古里、大墘、后尾坑、对面山、北山、院头垄、南山、蛤蟆洋、大坪(老鸦塆)、柿树下、蕉坑、小洋尾、半岭、岔头丘、新厝、大水磨等30个自然村,共18个村民小组。
  1988年开始供电,有4米宽、4公里长的机耕路1条。通简易公路5条,总长28公里。1993年,全村444户1742人,其中畲族227户914人;耕地面积1540亩,其中农地565亩、水田975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667吨,亩产量433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83公斤,人均年纯收入690元;有个体商店8个,医疗站1个;小学4所,8个教学班,教师公办4人、民办9人,在校生220人。
  瑞云村以农业为主,村民以茶、果、食用菌种植和禽畜饲养等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实行产业结构多元化,促进村民增收。该村铺设了通往硖门的6公里长水泥路,建成中心村自来水工程,开通了程控电话,安装了中心村有线电视,建立了葫芦墩、溢洋、邱厝里3个造福工程,居住260多户1000人。
  2005年,全村408户1748人,其中畲族212户92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2.75%;有耕地面积1390亩,林地面积5017亩,粮食总产量419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522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498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瑞云村至今保存有民族传统服饰、头饰,保持畲族婚嫁、盘歌、武术、包牛角粽等民俗风情。为了纪念楚国两位歌王(钟子期和钟仪),每年四月初八都要设坛祭祀,举行歌会,畲族把这一天作为“四月八”歌王节。
  九、佳阳乡畲族村民委员会
  1.佳阳村
  佳阳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佳阳乡,位于市区东南20公里处。海拔185米。下辖桥头、刘下(楼下)、丁家坪、岭门、滨洋、横路、马安山(马家山)、水池(小池)、田中、园寮(大坪)、石碑牌、七斗尾、单桥、宫边、畚箕塆、河洋、南山冈、牛埕冈、南仔山、岭底、后坪底、浮樟、柴村头、东樟、七斗腰、三斗、湖岭等27个自然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
  1985年开始供电。1993年,全村593户2478人,其中畲族452户1900人;耕地面积1177亩,其中农地255亩、水田922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599吨,亩产量509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15公斤,人均年纯收入650元;有个体商店1个,医疗站3个;小学5所,教学班5个,教师公办2人、民办3人。
  佳阳片村以农业为主,主产稻谷、林木、茶叶、水果等。有沙占线公路穿村而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建有村办公楼。
  2005年,全村636户2641人,其中畲族435户189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1.83%;耕地面积1617亩,林地面积3395亩,粮食总产量447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692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065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小校1所,教师21人,在校生362人。
  2.象阳村
  象阳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佳阳乡,位于乡驻地西南5公里处。海拔65米。辖象阳(象洋)、大山(大门内)、牛食岚、岔门、塘岐、屿仔、岙底、田腹内、新路头、贵洞、打石岭、下阳、水岐、四斗仔、过坑、南墩、三箩洋、老虎墓等1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
  全村耕地面积为1118亩,其中水田782亩,农地336亩,滩涂300亩;有林地面积5000多亩,毛竹面积2000多亩,茶园面积2500亩,水果面积1000多亩,水产养殖面积150亩。1985年自建水电站,解决全村用电,现已全部改为农电联网。佳阳至三丘田过象阳村的通村水泥公路全面完成,通自然村简易公路3条16公里。完小校1座,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840平方米,在校学生65人,其中畲族234人,教师5人。象阳、水岐、大山等6个自然村解决了饮用自来水。村办公楼1座,卫生所1个。通电话、有线电视。
  2005年,全村有448户1570人,其中畲族人口890人,占总人口56.69%。人均年纯收入2485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030元。
  3.双华村
  双华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佳阳乡,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南15公里,是福鼎市最东北面的一个民族村。海拔18米。下辖桥仔头、北坑头、崩山、小岭、埠头、四房内、枇杷坑、石磊、西庵、林家(林厝内)、田中央、石板宫(龙透气)、东坑内、葛藤房、田寮等13个自然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
  1990年开始供电,有4米宽、2公里长机耕路1条,通自然村简易公路1条,长3公里。1993年全村423户1854人,其中畲族364户1551人。耕地面积937亩,其中农地478亩、水田459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373吨,亩产量383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01公斤,人均纯收入555元。有个体商店5家,医疗站1个;小学1所,教师公办1人、民办2人,在校生170人。
  双华村以农业、家庭饲养和外出经商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该村有罗(唇)马(浙江马站)公路环村而过,其中罗唇至双华段已实现路面硬化。
  2005年,全村466户1800人,其中畲族379户151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4.28%;有耕地面积640亩,林地面积2730亩,粮食总产量224吨,村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畲族村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双华畲族村民讲畲语,保持畲族传统风俗习惯,该村的“二月二”会亲节是畲族的传统节日,被列入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蓝氏宗祠被编入《八闽祠堂大全》。
  4.罗唇村
  罗唇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佳阳乡,位于乡驻地东10公里处。地处闽浙边际,依山傍海,毗邻沙埕良港,与当地驻军部队亲密为邻。沙吕线贯穿全境,地理条件相对优越。辖罗唇、梅溪、柴岚内、四斗冈、竹林头(竹岚头)、西洋、大坪、马渡头、大塆头、大岭脚、五箩、田寮、孙厝、海边、埠头、三斗、老枪脚、菁山、大冈脚、海尾、六斗坑、小冈、内南湾、甘厝、扫基塆(西塆)、下井等26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
  该村有耕地面积640亩,其中水田面积220亩、旱地面积420亩;滩涂面积500亩,山林面积9700亩。村民经济以水果、茶园以及近海网箱养殖为主,是佳阳乡沿海主要的网箱养殖区,沿海盛产紫菜。除此之外,以外出劳务、经商为经济收入来源。
  1985年开始用电,现用农电联网;村所在地、柴栏内等5个自然村解决饮用自来水;通自然村简易公路3条共8公里;设卫生服务室1所,医疗设施相对完善;小学教学楼占地面积5026平方米,建筑面积1933平方米。
  2005年,全村总人口786户2873人,其中畲族248户104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6.3%;全村人均年纯收入3250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200元;小学教师11人,在校学生210人,其中畲族84人。
  罗唇村,历史悠久,民间文化渊远流长,其中以农历正月十八的“冥斋节”最为闻名,当地村民以粳米为原料制成200多斤重的“冥斋”,祭供“马氏真仙娘娘”,以祈求风调雨顺,发财旺丁。
  5.佳山村
  佳山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佳阳乡,位于乡驻地东北7公里处,地处闽浙边界,系福鼎市东北面一个民族行政村。东与天湖山,南与后阳、双华相连,北与周山照兰相接,西至佳阳乡相连。辖佳山、山兜、苋头、外岙、小溪坪、南树塆、种洋、三山、国家李(郭洋李)、见头(见头冈)等10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
  全村总面积4104亩,其中耕地258亩、山地2200亩、溪流910亩。经济收入主要以茶叶、畜牧业、农作物、外出打工为主。建有村委办公楼1座,通水、电、广播、电视、路、电话等,基础设施较完善;完小校教学楼面积300平方米。
  2005年,全村总人口345户1322人,其中畲族人口130户48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6.54%;人均年纯收入3026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250元。
  佳山村是民族村又是老区村,境内有洋里李氏宗祠、泰国寺。
  6.龙头湾村
  龙头湾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佳阳乡,位于乡驻地西北16公里处,地处闽浙边界,是福鼎市最东北面的一个偏僻的民族村,有3个老区基点村。辖龙头湾、坑门里(坑门内)、大路、铁口、深湖埯、来墓、岭头、马鞍山、横坑、寮仔、西山、高境、三箩洋(过溪)、周岭等14个自然村。
  全村耕地面积1144亩,其中水田864亩、农地280亩;林地面积1000亩,其中毛竹40亩、茶园210亩、水果50亩。龙头湾村四面环山,地质恶劣,交通不便,是佳阳乡地质灾害多发的山村,人均耕地仅0.37亩。近年实现了农村电网改造、电信通讯设施建设完善。1991年修通一条宽4米、长7.8公里的简易通村公路,高境、横坑等3个自然村解决了饮用自来水;小校教学楼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
  2005年,全村共有318户1118人,其中畲族114户436人,占全村总人口39%;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750元;小学在校学生37人,其中畲族27人。
  7.上庵村
  上庵村民委员会隶属福鼎市佳阳乡,下辖上庵、仲坑、箩王、半岭园、路下、半山、掌坑、菁山等8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全村耕地面积632亩,其中保灌面积261亩;有林地面积1135亩,其中茶园179亩、果园50亩。该村村民以农业为主,部分劳力外出经商务工。通水、电、程控电话。
  2005年,全村620户2509人,其中畲族61户38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5.34%。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256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1690元;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福鼎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