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松城街道办事处畲族村民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07
颗粒名称: 十二、松城街道办事处畲族村民委员会
分类号: D225.7
页数: 5
页码: 161-165
摘要: 本文记述的松城街道办事处青福村、墓斗村、七宝洋村、马洋村地理位置、辖区、工业、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情况。
关键词: 松城街道办事处 畲族 村民委员会

内容

1.青福村
  青福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松城街道办事处,位于县城西2公里处,东接盐田乡,西连县城,南邻墓斗,北界崇儒。平均海拔200米。下辖青福(九里墩)、丁步头(碇步头)、七里曲、福坪坑、牛大王、洋中厝、宝福里、石坝墩、石里、半巷、陈厝里、前兰、牛大王、岩山下、石坝等15个自然村,有9个村民小组。畲族主要聚居于石塘、洋中厝、牛大王3个自然村。
  1985年开始供电,供水。1993年,全村526户2418人,其中畲族248户1152人;耕地面积2453亩,其中农地589亩、水田1864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494吨,亩产量609公斤,人均占有粮食609公斤,人均年纯收入1004元;个体商店10个,医疗站1个;小学4所,教师公办13人、民办4人,在校生152人。
  该村以种水稻为主,轮作各种经济作物,包括蔬菜、草莓、葡萄、蘑菇、花生、马铃薯等。村基本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
  2005年,全村586户2486人,其中畲族296户124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0.2%;有耕地面积2248亩,林地面积3000亩,粮食总产量1409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241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全小学1所,公办教师16人,在校生216人。
  青福村在明清时分属岚青堡和宝福堡,新中国成立后和墓斗合并设青坛乡,后撤乡改社,取岚青、宝福各一字为青福公社,后改青福大队,属州洋村,现改属松港街道办事处。20世纪50年代建有少数民族文化站,村居现在仍保持畲族民间风俗传统,通畲语。
  青福自然村为村委会驻地村。青福村有2个石雕人像,村民称之为“石人翁”或称“石将军”,为一文一武,石像高2.6米、宽0.80米,建造时间在南宋。1986年8月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埕内有建造角亭一座,二层,高7米,六柱,上盖琉璃瓦,铁红色。有古树2株,是青福和城关一带的村民崇拜对象。青福村文化站于1976年建造,站址设在石墩自然村的中心,占地约300平方米,文化站房屋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单层,高为4米、宽为12米。石墩村有古厝一座5榻,约占地面积250平方米,高6米、长15米,木质结构,被人们称为土主厝。
  2.墓斗村
  墓斗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松城街道办事处,位于沈海高速公路边上,距高速公路互通口3.5公里。海拔25米。下辖里墓斗、外墓斗、车楼下(庶楼下)、浦宫、王厝山、王坛、字堂里、下池湾、桥头里、霞山、岚后、罗家后、后洋、八斗、一坝、胡芦门、周厝坑、大龙岗、岭尾、石门坑、大坪园、白岩、官塘、溪西、沙粒里、宫下等26个自然村,共23个村民小组。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
  1985年开始供电。1993年,全村725户3132人,其中畲族379户1687人;耕地面积2926亩,其中农地695亩、水田2231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855吨,亩产量634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94公斤,人均年纯收入886元;个体商店10个,医疗站1个;小学6所,教师公办10人、民办10人,在校生190人。
  该村以农业为主,除种植粮食外,发展蔬菜生产和多种经营;年种植蔬菜5000多亩,产值近千万元;此外,西瓜、甘蔗、花生、马铃薯也有一定生产规模。近年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尚无清洁卫生的饮用水。
  2005年,全村916户3956人,其中畲族425户191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8.36%;有耕地面积2924亩,林地面积6800亩,粮食总产量1635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100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100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小1所,教师18人,在校生326人。
  穿境而过的玉岩溪把墓斗村分为南北两部,玉岩溪上游有瀑布,年游览人数十多万人次。境内有建于清代的龙居寺。一坝自然村有一座古民居,保存完好,对研究畲族古文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墓斗自然村为村委会驻地村,清代属霞浦县灵霍乡温麻里三十六、七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霞浦县松鸥乡。主姓蓝,明末清初从浙江沙丘田迁入。一有道光乙巳年(1945年)建的五榴民宅一座,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该古民居高6米、面宽15米、进深12米,大厅两旁壁上刻有花卉之类,造型十分美观。此宅在清道光年间有出过一位廪生(秀才),其子钟绍后来也在同治八年(1882年)中了秀才,留传下来的有秀才读过的经书一卷四本,幼学四本。还存有凤冠、银头花等畲族文物及织布机、纺车等,畲族服饰每家都有几件。
  3.七宝洋村
  七宝洋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松城街道办事处,位于霞浦县松城街道西部,北临崇儒乡,南与盐田乡交界。距霞浦县城关所在地12公里,沈海高速公路互通口14公里,三面靠山,一面临着霞浦城关。海拔在180~230米之间。下辖新厝(外洋山)、陈兰、茶坑里、下义岭(下二岭)、分岔头、贵洞头、吴家洋(牛家洋)等7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村域面积1.9平方公里,属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充沛,全年日照强,平均气温19℃,无霜期310~320天。
  全村耕地面积350亩,园地面积160亩,山地面积4850亩,其中有林面积3560亩。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靠发展林木生产和饲养本地鸡等。霞浦至七宝洋12公里,杨梅岭至七宝洋3.6公里,公路路面实现水泥硬化,村村通水、通电及程控电话,建设有移动电话基站。1959年建成的七宝洋水库,主要用于灌溉和水电,库容面积120万平方米,属中小型水库,水库中养殖有淡水鱼,收成可观。此水库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可供游人垂钓。
  2005年,全村120户455人,其中畲族61户235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1.65%;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237元。村民族小学有教师4人,在校生40人;卫生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1人。
  畲族村民讲畲语,婚丧节庆仍保持畲族传统风俗习惯。
  4.马洋村
  马洋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松城街道办事处,距县城12公里。海拔430米。下辖马洋、鲤鱼山、柴秤坪、过洋、窑后、大湖、尾厝(洋尾厝)、蕉栏、水浦等9个自然村,共15个村民小组。
  1976年开始供电,有4米宽、12公里长的机耕路1条。1993年,全村351户1608人,其中畲族176户790人;耕地面积2368亩,其中农地408亩、水田1960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978吨,亩产量413公斤,人均占有粮食608公斤,人均年纯收入903元;个体商店1个,医疗站1个;小学4所,教师公办6人、民办4人,在校生160人。马洋村以种植业为主,重点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基础设施完善。
  2005年,全村404户1688人,其中畲族189户81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8.40%;有耕地面积2368亩,林地面积6800亩,粮食总产量1300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432元,畲族村民人均年收入3432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全小学1所,教师3人,在校生135人。
  境内有目莲上寺,年游客量达10万人次。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松城街道办事处
相关地名
青福村
相关地名
墓斗村
相关地名
七宝洋村
相关地名
马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