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崇儒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04
颗粒名称: 九、崇儒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
分类号: D225.7
页数: 4
页码: 153-156
摘要: 本文记述的崇儒畲族乡新村村、上水村、霞坪村、溪坪村、笕下村、半路张村、岚下村地理位置、辖区、工业、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文化教育等情况。
关键词: 崇儒畲族乡 畲族 村民委员会

内容

1.新村村
  新村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崇儒畲族乡,位于崇儒乡政府驻地南1公里处。海拔120米。辖新村、后地、石排洋、洋尾清、半岭、世头堂、走马坪、世头堂、倒流溪、岙头等10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1993年,开始供电,供水;全村170户707人,其中畲族159户685人;耕地面积1150亩,其中农地300亩、水田850亩;粮食总产量490吨,亩产量426公斤,人均占有口粮693公斤,人均年纯收入570元;有茶园面积58亩,造林面积200亩;有个体商店8家,医疗站2个;小学4所,教师公办2人、民办3人,在校生88人。
  该村生产稻谷、甘薯、水果、茶叶等,种植有毛竹、林木、绿竹等经济作物,并发展食用菌生产。全村自来水、电、闭路电视设施基本完善。
  2005年,全村198户763人,其中畲族173户705人,占全村人口的92.4%;耕地面积1193亩,林地面积1449亩,粮食总产量502吨,村民人均纯收入3287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该村有大小宫庙7处,其中郑先锋宫历史悠久,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都有善男信女前往烧香拜佛。村东有一小溪,绕村而过,因溪水是经西流的,被称为倒流溪,传说马仙娘和郑先锋争取在长溪(现霞浦县城)迁宁祀香位撑排前往形成的。村附近有一座“黄祖明墓”,保存完整,具有一定文物价值。新村畲民至今仍保留畲族风俗习惯。“三月三”吃乌饭,端午节包粽子,分龙日、立秋、“九月九”重阳日都是畲族“盘歌”会亲的盛大节日。
  2.上水村
  上水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位于乡驻地西4公里处。海拔330米。下辖上水(水曹垅)、下水(下墩〓)、半山、和尚洋、尖峰、桧岩下(贵岩下)等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
  1980年开始供电,村有6.5米宽、3.5公里长的机耕路1条。1993年,全村185户743人,其中畲族154户595人;耕地面积1307亩,其中农地650亩、水田657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413吨,亩产量316公斤,人均占有口粮556公斤,人均年纯收入480元;有茶园面积200亩,林地面积300亩;有个体商店10家,医疗站1个;小学1所,5个教学班,教师公办2人、民办3人,在校生90人。
  2005年,全村187户736人,其中畲族175户676人,占全村人口的91.85%;耕地面积714亩,林地面积2470亩,粮食总产量475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173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全小学1所,教师5人,在校生54人。
  3.霞坪村
  霞坪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位于霞浦县西北侧,距乡政府驻地北1公里处。海拔140米。下辖霞兰里、三箩洋、曲箩(曲罗)、石竹垅(石竹笼)、大坪后、墘爿山(旗爿山)、小墓等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1980年开始供电,供水。1993年,全村110户472人,其中畲族102户448人;耕地面积863亩,其中农地262亩、水田601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448吨,亩产量519公斤,人均占有口粮949公斤,人均年纯收入490元;有茶园面积70亩,林地面积780亩;有个体商店1个,医疗站3个;小学3所,教师公办1人、民办2人,在校生59人。
  该村主产水稻、甘薯、茶叶、水果、林木、毛竹等经济作物。发展种养殖业如蘑菇等,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全村基本上普及自来水、电、广播电视和网络通信设施。
  2005年,全村110户443人,其中畲族108户432人,占全村人口的97.52%;有耕地面积883亩,林地面积677亩,粮食总产量413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988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该村北有一小溪,溪水清澈,溪岩有“鲤鱼朝天”景观;东北侧有一条出路岭,传说岭头有鬼洞,洞边建有石拱桥,已有千年历史。村内珍存有祖传几百年的“环山轴”等图24幅,及清嘉庆年间修的《雷氏宗谱》,畲族文化氛围浓厚。
  4.溪坪村
  溪坪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位于乡政府驻地南6公里处。海拔270米。下辖老虎湾、溪坪、小岭、桃湾山、林排洋、小洋尾、猴洞、外厝、里厝、溪衙等10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
  1993年,全村132户542人,其中畲族115户493人;耕地面积692亩,其中农地292亩、水田400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276吨,亩产量400公斤,人均占有口粮508公斤,人均年纯收入45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000元,有茶园面积206亩,林地面积4925亩;有个体商店1家,医疗站1个;小学4所,教师公办1人、民办3人,在校生61人。
  该村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主产稻谷、甘薯、马铃薯、黄豆、玉米、花生、福鼎大白菜和柿子、桃、李等。全村水、电、广播电视设施完善;建成文溪、外文溪两处造福工程,共搬迁群众69户340人。
  2005年,全村139户532人,其中畲族130户506人,占全村人口的95.11%;有耕地面积692亩,林地面积1070亩,粮食总产量295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880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该村有县级重点保护植物树龄200多年的银杏树;县著名的旅游朝圣景点长寿亭,该亭建于清中叶,已有300多年历史;还有建于明代的古龙寺。溪坪村畲民仍然保持讲畲语和传统风俗礼仪习惯。
  5.笕下村
  笕下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位于乡驻地西北20公里。海拔450米。下辖樟坑、笕下、溪墘(溪墘楼)、后樟、洋中厝、犁路头、槟树门、碑坑、后溪岭、金竹坪、粗罗头、单斗仔等12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1993年,全村101户439人,其中畲族65户266人;耕地面积485亩,其中农地226亩、水田259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88吨,亩产量387公斤,人均占有口粮428公斤,人均年纯收入490元;村有茶园面积210亩,林地面积1724亩,医疗站1个;小学4所,教师民办5人,在校生38人。
  2005年,全村109户492人,其中畲族76户346人,占全村人口的70.33%;耕地面积1696亩,林地面积9873亩,粮食总产量180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557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该村产稻谷、茶叶、毛竹,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有樟坑大厝,保持着畲族语言、民俗及节俗传统。
  6.半路张村
  半路张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位于崇儒乡南端,距县城关5公里。下辖半路张、江西岭头、马岗、下洋仔(四罗头)、牛岭(银锅)、上岩、三罗坑、白叶湾、官洋、廷良、下垄后、鸭母垄等12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属丘陵,地势崎岖不平。
  全村耕地面积1116亩,林地1600亩,生产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主产稻谷、甘薯、竹木、茶叶、蘑菇、各类蔬菜、水果和大豆、竹笋等,矿石蕴藏量丰富。通水、电、路。
  2005年,全村220户965人,其中畲族117户497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1.5%;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273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990元。村民族小学有教师3人,在校生15人;卫生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1人。
  半路张村地属崇儒乡人口。村民对外说汉语普通话和霞浦本地话,在内部交际时说本族通行的畲语。村民喜欢唱畲歌,三月三、五月五、七月半、九月九都是畲族的盛大节日;村民有敬祖宗吃乌米饭、糍粑、菅粽等特色食品的习俗。传统畲族服装多用纻布缝制,服装颜色多为青黑或蓝色。随着时代的变化,男女青年平时服装的款式、布质选用,受汉族影响,差别不大,但在婚礼和节日喜庆活动场合,仍穿畲族传统服装。
  7.岚下村
  岚下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位于县城西北部19里处。下辖岚下、神头岭、四坪岗、清水曲(清水壑)等4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务农为主,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靠种植粮食、经济林、药材、食用菌及豢养禽畜等所得。
  全村共有水田面积803亩,山地面积1475亩,其中竹林613亩,松木、杉木林400亩,油茶林及杂灌木林460亩。近年,青壮年纷纷外出经商、务工,转移了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2001年,实施造福工程搬迁,先后有20多户80多迁入新村,原居住村的畲民住房也得到改善,先后新建和改建砖混结构房屋37座。全村通水、电、路、闭路电视、电话,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村411户1706人,其中畲族118户481人,占全村总人口28.19%;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060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870元。村民族小学有教师6人,在校生93人,其中畲族学生25人;卫生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1人。
  畲民之间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在与汉族交往时用汉语交流。只有少数的中老年妇女仍穿畲族传统服饰,保留畲族的发式。每年的分龙节、立秋、重阳等节日,畲歌爱好者踊跃参加各地畲歌集会。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崇儒畲族乡
相关地名
新村村
相关地名
上水村
相关地名
霞坪村
相关地名
溪坪村
相关地名
笕下村
相关地名
半路张村
相关地名
岚下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