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盐田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802
颗粒名称: 七、盐田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
分类号: D225.7
页数: 8
页码: 140-147
摘要: 本文记述的盐田畲族乡瓦窑头村、洋边村、二铺村、西胜村、南塘村、姚澳村地理位置、辖区、工业、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农业生产、文化教育等情况。
关键词: 盐田畲族乡 畲族 村民委员会

内容

1.瓦窑头村
  瓦窑头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盐田畲族乡,位于盐田乡东南部,距乡驻地南5.6公里处。东与洋边村接壤,西邻南塘村,南接三沙,北连白鹅山麓。海拔55米。下辖瓦窑头、上郑、新村、墙围里、浅坂、王婆店、梨塆、七箩洋、溪边里、西池、龙坂头、上坪楼、浅坂、白鹅鼻、马迹岭等15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
  1975年开始供电。1993年,全村379户1714人,其中畲族298户1435人;耕地面积1581亩,其中农地148亩、水田1433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1183吨,亩产量748公斤,人均年占有口粮690公斤,人均年纯收入700元;村有个体商店10家,医疗站1个;小学5所,教师公办3人、民办9人,在校生148人。农业生产为主,出产稻谷、甘薯、毛竹、西瓜、槟榔芋等。全村通电、机耕路,部分通自来水。
  2005年,全村503户1992人,其中畲族166户661人,占全村人口的33.18%;耕地面积1579亩,林地面积15780亩,粮食总产量1087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424元,其中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898元;村财政收入3万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全小学1所,公办教师8人,在校小学生167人。
  瓦窑头村委会驻瓦窑头自然村。清代属霞浦县灵霍乡温麻里三十八、九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霞浦县盐田镇。主姓蓝,清光绪年间从浙江省平阳县迁入。清代该村畲族雷姓子弟雷景棋、雷景杨分别考中文武秀才,现村内有秀才厝2座,分别占地面积876平方米和877平方米,大厝内保存有部分畲族文物。
  2.洋边村
  洋边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盐田畲族乡,位于盐田畲族乡东部,与霞浦县城接壤,东距盐田13公里。海拔420米。下辖岚头、高山、楼坪、后洋、菇岭、寨下、对宫里、马尾岗、水井塆、洋中厝等10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
  村域面积6.5平方公里。1972年开始供电,有3米宽、10公里长的机耕路1条。1993年,全村216户899人,其中畲族208户885人;耕地面积924亩,其中农地286亩、水田638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415吨,亩产量449公斤,人均占有口粮462公斤,人均年纯收入500元;有个体商店1家,医疗站2个;小学4所,教师公办2人、民办5人,在校生110人。该村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毛竹、柑橘、桃、李、柿等。主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话。
  2005年,全村243户965人,其中畲族223户907人,占全村人口的93.99%;耕地面积902亩,林地面积8000亩,粮食总产量320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917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村民操畲语,年长妇女有穿畲族传统服装,保持三月三、九月九盘歌等畲族风俗习惯。
  洋边片村有雷、蓝、钟三姓,以雷姓居多,从罗源县迁入,至今有240多年的村史。该村生产以农业为主。
  村水尾处有石拱桥一座,高3.85米、长8米、宽2.8米,这座石拱桥原是通往霞浦县城的必经之道,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3.二铺村
  二铺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盐田畲族乡,位于霞浦县西部,距乡政府驻地东5.5公里处。西与村里村为邻,东接杨梅岭,北连北洋村,南与州洋青福村和盐田乡洋边村交界。海拔150米。下辖磨石坑、二铺塘、头溪(头桥)、转弯里(又作董湾里)、风水栏等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1989年开始供电。1993年,全村131户533人,其中畲族126户513人;耕地面积574亩,其中农地132亩、水田442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352吨,亩产量613公斤,人均占有口粮660公斤,人均年纯收入600元;村有个体商店4家,医疗站1个;小学3所,教师公办3人、民办2人,在校生78人。该村森林茂密,主产毛竹、松、杉、杂木,农田种植单季稻、生姜和蔬菜。全村实现通电、电信、机耕道、自来水。
  2005年,全村113户462人,其中畲族104户427人,占全村人口的92.42%;耕地面积574亩,林地面积6000亩,粮食总产量305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506元;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
  二铺村雷姓从福安林岭村迁入,至今有300多年历史。磨石坑立有清代禁骚扰碑。
  4.西胜村
  西胜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盐田畲族乡,位于霞浦县西北部,距县城14.1公里、省道线4公里、乡政府驻地20公里。东邻崇儒畲族乡,西接福安市,南接木溪。海拔430米。下辖西胜、竹林下、行路湾、下洋、水竹桥、南山、下长岗、坝里、长岗、陈洋墩(陈洋埕)、五斗、龙潭、马地、龙虎岗、三斗等15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
  村域面积16.5平方公里。1972年开始供电。1993年,全村384户1644人,其中畲族270户1177人;耕地面积1130亩,其中农地508亩、水田622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352吨,亩产量312公斤,人均占有口粮312公斤,人均年纯收入580元;有个体商店3家,集体商店1家,医疗站1个;小学1所,教师公办3人、民办15人,在校生193人。西胜村经济以竹木为主要产业,茶叶、水果为重要生产项目,现有葡萄360亩,茶园1800亩,板栗110亩,枇杷、桃李等200多亩。现已通电、通电话、修通水泥路,经济不断发展。
  2005年,全村460户1792人,其中畲族358户1490人,占全村人口的83.15%;耕地面积1120亩,林地面积25300亩,粮食总产量506吨,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637元;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完全小学11所,公办教师9人,在校学生171人。
  西胜寺始建于唐代大顺年间,寺旁有闽东红军独立团成立纪念碑和纪念园。
  5.南塘村
  南塘村民委员会隶属霞浦县盐田畲族乡,位于盐田乡南部,南临盐田湾,与沙江镇交界,与溪南镇隔海相望,距盐田乡所在地10公里、高速公路互通口12公里,距霞浦县城30公里。最高海拔400米。下辖南塘、南湾、海边、缸窑下、金海等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村落面积2.8平方公里。该村三面靠山、一面临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降雨量充沛。全年日照强,平均气温20℃,无霜期320~340天。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园地面积260亩,山地面积8283亩,其中林地面积4751亩。南塘村山地面积广、依山傍海。村民除种养传统的经济作物,各种蔬菜和马铃薯300亩、蚕豆100亩、西瓜400亩,粮田1000亩,还经营着高位池南美白对虾养殖和海水混养海产品虾塘380亩,养殖大弹涂鱼300亩。
  南塘村基础设施完善,村村通公路、电、水及程控电话,建有移动、联通和小灵通基站;盐田至南塘12.8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农村电网改造完成,主干道架设了路灯;闭路电视可收视12套节目。民族小学占地2600平方米,主教学楼建设面积580平方米。建有南塘小集贸市场,内有杂店22家、成衣店3家、18个摊位、理发店2家等,年交易量800多万元。南沃海堤除险加固工程正在进行中。
  2005年,全村人口503户1992人,其中畲族166户661人,占全村人口的33.18%;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424元,畲族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896元;村民族小学教师9人,在校生166人,其中畲族学生72人。
  南塘村明清时期属盐田镇公所青皎堡,民国时期属盐田镇公所,改为南清沃村;新中国成立后属盐田区公所南塘小公社,盐田公社时期改为南塘大队,后盐田乡人民政府时改为南塘村委会至今。明清时期南塘村缸窑下自然村是霞浦县著名的陶器生产基地,该地生产的陶器品优、结实、表面光泽度强,远销闽东各地。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叶飞、曾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青皎片为根据地,发动了闽东著名的“青皎暴动”和“坡头事变”,在霞浦县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南塘村的畲族闽剧团远近闻名,于20世纪60年代曾代表福建省民族剧团参加全国地方戏剧会演演出剧目《难为亲家伯》。1957年建有霞浦最早的霞浦县少数民族文化站,2005年重建,面积240平方米,内设阅览、棋牌、图书和文物陈列室。
  海边自然村隶属盐田乡南塘村委会。全村有138户686人口。该村雷姓人口居多,雷姓系康熙辛卯年(1711年)入霞浦,早时迁溪南南洋山一段时间,约几十年,后又转迁海边,现有400多年的村史。此外钟、蓝两姓迁入稍晚。海边村自然条件优越,有山、有田、有海,主要生活来源一是种粮食、蔬菜;二是从事滩涂养殖,人均年收入都在3500元以上。畲族文化活动有三月三乌饭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土地神造福节、七月半祭祖节,九月九和十月十五。
  “三月三”主要盘唱畲歌,一般都是前往水门半岭亭、溪南白露坑等地;全村有男女歌手十余人,年龄一般35~50岁左右。海边村在1955年创办闽剧团一班,演员56人,导演为本村蓝伏利。这些演员来自畲族,共演了30多年,除在本县演外,还前往宁德、福安、罗源、连江等县演出。1986年停办,部分演员并入青皎村剧团,2000年后停演。
  6.姚澳村
  姚澳村民委员会隶属盐田畲族乡,位于霞浦县盐田畲族乡南部,距乡所在地9.1公里,西与本乡浒屿村为邻,东南与本乡南塘村为邻,北连本乡中贝村。这里依山傍海,风景秀丽,下辖姚澳、下青山、凤尾洋、吴家洋、郑澳、富程岐、石头坑、牛埕岗、里塆洋、土湾洋等10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现全村共476户2053人,其中畲族213户899人,占全村人口的43.7%。
  全村土地面积6995亩,耕地面积1670亩,林地面积12315亩,其中生态林面积1475.9亩。森林茂密,主要盛产香菇、竹笋、茶叶、水果等经济作物;水田多种单季稻、蔬菜;海产品主要有跳鱼、白对虾、螃蟹、蛏等;富含石英石、灰绿石等矿藏。村财政年收入3000元,人均年收入3484元。全村全部通电和电话,主村和下青山已通自来水,自然村基本已通机耕路,有乡办林果场,全村外出经商和劳务人员1000多人。
  姚澳村境内山清水秀,林整幽深,自然景观秀丽,浓郁的村野之趣和淳朴的风俗人情,孕育了灿烂的畲族文化。每年的“三月三”、“九月九”畲族村民身着盛装,开展畲歌对唱活动。姚澳村雷姓原属福安林岭村迁移本乡瓦窑头自然村,后迁移姚澳吴家洋和下青山村繁衍,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蓝姓迁入瓦窑头200多年。老一辈革命家叶飞、曾志等同志曾在姚澳境内从事过革命活动。
  姚澳村现保留有清代古民居建筑3座,古民居雕梁画栋,气势非凡,大厅内保存下来的匾额楹联见证了这里当年的辉煌,村落中祠堂、古井、老街大部分保存完整,村子西部几株千年古榕树掩映在红砖绿瓦之中。相传在明朝时,姚澳村出过闽驸马,在向闽王描述家乡时称“千亩虾池,万亩花园”,并建有驸马墓一座,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因“文化大革命”时遭受破坏,已保存不大完整。
  吴家洋自然村祖先从福鼎县梅洋山迁入,有500多年的村史,该村拥有64户人口334人,纯畲族村。这里的姓氏主要是雷氏,部分钟氏。村民的生活来源是农业生产、林业生产、劳务等项收入,茶叶很少;这里的交通不便,有一条简易的机耕路,长5公里;该村的村民生活贫困,据了解人均年收入只1600多元。吴家洋系老区村。
  下青山自然村有畲族30多户人口140多人,有雷、李两个姓氏。下青山村雷栋业家厅堂上侧有一面牌匾,长1.2米、宽0.6米,牌匾中间刻有立体四个字“稀岭观望”,左边小字落款“乡进士出生文林郎调署霞浦县加十级纪录十次李时为”,右边小字落款“冠带医宝七十寿雷程盛立”,时间咸丰元年岁次辛亥元春端月吉旦。这块牌匾是霞浦县正堂县长王进士题。据说霞浦县正堂县令有一子,拜为下青山村祖宗雷氏为义子,所以义父做寿时送了一块匾给雷氏留传,说明畲族与县令有亲戚关系,别人不敢欺负畲族人。下青山村已迁居十六代,大约300多年的村史。下青山畲族村系老区村,曾参加了红军起义,今雷有丁、雷廷邦两户还保存着参加红军时用过的红枪尾刀2把,长的一把长约40厘米;另一把长25厘米,宽度0.4厘米,铁制。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盐田畲族乡
相关地名
瓦窑头村
相关地名
洋边村
相关地名
二铺村
相关地名
西胜村
相关地名
南塘村
相关地名
姚澳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