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蕉城区金涵畲族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77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蕉城区金涵畲族乡
分类号: K925.7
页数: 5
页码: 28-32
摘要: 本文记述的蕉城区金涵畲族乡地理位置、辖区、粮食作物、耕地面积、工业发展、文化旅游发展情况。
关键词: 蕉城区 金涵 畲族乡

内容

金涵畲族乡,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东南部距市中心西北侧2.3公里处,介于北纬26°38′~26°43′,东经119°24′~119°33′之间。辖区面积64.9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金涵村。
  金涵畲族乡早在青铜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至今发现的上兰遗址,采集标本有灰色印纹硬陶片、石锛等。
  金涵乡明、清时期属宁德县(今蕉城区)安东乡陵山里四都。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宁德县第一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属宁德县濂坑乡及蕉城镇金涵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宁德县一区,1952年改属二区(区公所驻漳湾),1963年属宁德县城郊区,1966年7月撤区设金涵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改设为金涵乡,1985年改金涵乡为金涵畲族乡。
  2005年,金涵畲族乡下辖金涵、琼堂、上兰、濂坑、井上、上金、亭坪、院后、里占、金峰、高墘、中前、上茶洋、浮坪、后溪、荪洋等16个村委会,114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其中畲族村民委员会有7个。全乡4568户17432人,其中畲族840户348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0%。其中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0%以上的村委会有金涵、琼堂、亭坪、上金、院后、金峰、中前7个,其中亭坪、上金村为纯畲族村。
  金涵乡背山面海,西北为丘陵,东南为河谷小平原,丘陵山地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多年平均气温13.8~19.3℃,年降雨量1616~2143毫米,全年无霜期达240~310天,气候温暖湿润,境内自然资源丰富。
  金涵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柑橘、芋头、毛竹等。有活立木蓄积量2.3万立方米,毛竹3.3万根,茶园面积3000多亩。大、小金溪和杨梅溪流贯境内,小金溪上建有总库容1470万立方米的金涵水库,供应宁德市区10万人口的生活用水;杨梅溪上建有库容15万立方米的中前水库。大金溪上梯次进行水电资源开发,建有装机容量6400千瓦的金溪二级电站和正在兴建装机容量3200千瓦的金溪一级电站。矿产资源有高岭土、花岗岩等。
  2005年,耕地面积9646亩,当年实际机耕地面积2400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4045亩,农村经济总收入38145万元,农林牧渔总产值为4369万元,乡企业营业收入总额36300万元,乡企业净利润总额378万元,实交税金总额730万元,乡财政收入290万元,全乡村民人均纯收入3605元,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3174元。乡内驻有金溪电厂、金涵水库、宁德自来水厂、11万伏变电站等企业单位数十家,民营企业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金源石材、宝信茶叶、昌能化工、宏宇冶金等,初步形成建材、食品、化工为主的工业生产基地。全乡架有高压输电线17公里,16个村委会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视、通有线广播,修建乡村公路9条,总长36公里,15个村委会通公路,建有自来水工程10处。乡内办有蕉城区民族中学1所,教师118人,在校中学生1500人;完全小学5所,教师134人,在校小学生1888人,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100%。有文化中心站1座,面积200平方米。乡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8人,其中医生10人、护士14人,床位10张。村医疗站16个。
  金涵畲族乡名胜古迹有金邶寺、始建于唐大中八年(854年)的太监墓、林振翰墓等。畲族标志性建筑中华畲族宫即建于境内的亭坪村,中华畲族宫始建于1995年,1995年“中国闽东畲族风情旅游节”在此举行。建筑有仿汉宫阙门楼和忠勇王殿、畲族文物馆等,总占地面积50亩。忠勇王殿正中央供奉着忠勇王和三公主的座像,门楼上方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学者费孝通手书的“中华畲族宫”题刻。自1995年以来,中华畲族宫曾接待了李鹏、田纪云、布赫等中央领导和重要贵宾。该建筑群正在不断增建、充实、完善,为闽东畲族风情旅游的景点之一。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