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霞浦县三个畲族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77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霞浦县三个畲族乡
分类号: K925.7
页数: 10
页码: 16-25
摘要: 本文记述的霞浦县三个畲族乡包括盐田畲族乡、水门畲族乡、崇儒畲族乡地理位置、辖区、人口变化、耕地面积、农林牧渔总产值、文化发展等情况。
关键词: 霞浦县 畲族乡 概况

内容

一、盐田畲族乡
  盐田畲族乡,位于霞浦县中部西侧,北纬26°47′~26°58′,东经119°47′~119°56′之间。北接崇儒乡;南临盐田港,属七里湾海域,与官井洋、东吾洋相邻;东接松城街道、沙江镇;西邻福安市。乡域南北长约18.3公里,东西宽约11.3公里,行政区划总面积15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公里,并有滩涂10.8万亩、耕地面积1.44万亩、山地面积21.5万亩、林地面积17.9万亩。省道小浦线、福宁高速公路、温福铁路贯穿境内,设有高速公路互通口。乡人民政府驻盐田村。
  盐田畲族乡,明、清时期为霞浦县灵霍乡温麻里三十八、三十九都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霞浦县第一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属盐田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盐田划为霞浦县第三区,1955年成立盐田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4年改社为区,1966年仍称人民公社,1984年8月撤销人民公社改建盐田畲族乡。
  2005年,盐田畲族乡下辖盐田、西胜、官岭尾、北斗、姚澳、南塘、南塘澳、瓦窑头、北洋、杨梅岭、水升、浒屿、浒屿澳、钓岐、里马、龙凤店、上村、王高店、村里、中、二铺、洋边等21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179个自然村,250个村民小组。其中,畲族村民委员会有6个。全乡8071户30511人,其中畲族人口1671户6547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1.46%。其中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0%以上的村委会有西胜、洋边、二铺、瓦窑头4个。
  “盐田”,意即制盐之田,原是一片盐场,主村在今北斗的岐后,据传南宋宜后人结伙拦劫皇纲,朝廷派兵清剿,误把“岐后”当作“宜后”,全村被烧尽夷平,村民遂相继迁至现址。境内主要山峰有官岭山、鸭池山、笔架山、牯岭岗等;海岸线迂回曲折,港澳多,盐田港、南塘港为较大;主要溪流是杯溪,全长56.5公里,源于柏洋,流经崇儒畲族乡至盐田港入海,为霞浦县最长的山溪。
  盐田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凉冬暖。年最高气温为37℃,最低气温-3℃,年平均气温18.6℃。沿海和山区温差较大,入冬至初春常有霜,北部山区有短期的降雪,年无霜期300天。降水量较为丰富,累年平均值1400毫米,降水日数年平均165天,其中以3—6月份的春雨和梅雨季节最多,降水量以5—9月的雨季最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99小时,其中7月最高达283.7小时,2月初最低为102.4小时。夏秋之交,有台风和热带风暴。全年以东南风为主,沿海平均风速7.5米/秒,内陆为2米/秒,最大风速为9.1米/秒。
  盐田乡主要经济是农业经济,粮食以稻谷、甘薯为主,经济作物有茶果等。全乡茶园面积4750余亩,茶叶产量59吨;果园面积5321亩,水果产量3930吨,主要品种有柿、李、枇杷、柚,其中杯溪柿、杯溪柚为霞浦县名优产品。全乡有林地面积71400亩,畲村西胜毛竹采伐量为霞浦全县之最。乡内石英矿储量20万吨,高岭土储量80万吨。有蛤苗场1800亩,蛏苗场2100亩。建有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1000千瓦。2005年年底,耕地面积14367亩,当年实际机耕地面积6400亩,有效灌溉面积7050亩,农村经济总收入31477万元,农林牧渔总产值为14272万元,乡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7205万元,乡企业净利润总额198万元,实交税金总额165万元,乡财政收入506万元,全乡村民人均纯收入3422元,畲族人均纯收入3010元。
  渔业生产主要是在官井洋海区搞捕捞作业和近海的滩涂养殖。全乡渔业户数1128户5042人,拥有渔船919艘(1310吨位)。水产品有沙蛤、蛎、蚶、对虾、海带、紫菜等,年产量10130吨。因杯溪流经盐田港入海,咸淡水交汇,壳薄、肉肥、味美的盐田沙蛤也是霞浦县的名优特产。
  盐田乡有初级中学1所,教师46人,在校生840人;完全小学14所,教师117人,在校小学生1708人;有文化站1所;卫生院1所,有医生13人,护士5人;村医疗站19所。
  盐田乡是霞浦县重点老区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西胜、里马、青皎、杯溪、王高店一带,都是闽东红军活动的根据地。叶飞、施霖、曾志等同志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闽东独立团旧址就在西胜村。
  盐田畲族乡杯溪两岸风景秀丽,四季景色宜人,是旅游观光度假的胜地,也是闽东著名民俗风情旅游区。盐田乡是霞浦水陆交通要道和重要关隘,清乾隆年间,郡守李拔曾题盐田为“海山重镇”,题杨梅岭为“豁然天开”,两处均有重兵把关。境内现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点:清代建筑西胜寺、闽东红军独立团成立旧址、盐田中街何氏宗祠、盐田下街天后宫,盐田又是国民革命时期追随孙中山北伐的名将刘尧宸、国学易学大师黄寿祺的故里。
  二、水门畲族乡
  水门畲族乡,位于霞浦县东北部,地处三沙湾内侧,在北纬26°53′~27°07′,东经119°59′~119°07′之间,行政区划面积150平方公里。乡驻地离县城20公里,距国道主干线沈海高速公路10公里,温福铁路穿境而过,机场在建设中。乡人民政府驻水门村。
  水门畲族乡,在明、清时期属霞浦县崇儒乡擢秀里二、三都和四都。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霞浦县第二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分属松鸥示范乡和三沙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霞浦县第四区,1952年并入牙城区,1958年从牙城区分出成立水门乡,1966年下半年改设人民公社,1984年12月撤销水门人民公社建立水门乡,1985年改建畲族乡。
  2005年,水门畲族乡下辖水门、小竹湾、水井头、长湖、八斗丘、上洋、大平、茶岗、大、玉山、七斗岔、高盘、墩后、青岙、里洋、半岭、大洋、承天、百笕、桥头、湖里、武坪、芦阳等23个村委会,276个自然村,196个村民小组。其中,畲族村民委员会有7个。全乡6230户23070人,其中畲族1120户471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0.45%。其中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0%以上的村委会有茶岗、半岭、大、长湖4个。
  水门原称“石门坑”,因屡遭火灾改名“水门”,以“高水克火”之意。水门乡地势北高南低,山地海拔500~1000米之间。最高峰是与柏洋、崇儒乡交界的桃尖山。海拔1080米。最长的溪流是下徐溪,源于玉山经七斗岔到州洋乡田尾入水磨坑,全长8.5公里。
  水门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长而凉,冬短而暖,春季多雨,夏季常旱,夏末至秋,常有台风和热带风暴。全年平均气温为18.5℃,一年中以盛夏7月为热月,平均值为27℃左右;最冷月为1月,平均值在7℃左右。入冬至春有霜,北部高山有短期的降雪。年降水量均值为1360毫米,降雨多集中于3~6月,降水量5~9月最多,达833.5毫米。
  水门乡伊利石矿和铍铜矿贮量分别在50~200万立方以上,有装机500~1万千瓦的水库电站选址10处。
  水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2005年年末,耕地面积18978亩,当年实际机耕地面积1800亩,有效灌溉面积10100亩,农村经济总收入19733万元,农林牧渔总产值为7455万元,乡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0120万元,乡企业净利润总额235万元,实交税金总额95万元,乡财政收入249万元,全乡村民人均纯收入3176元,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3060元。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甘薯次之;经济作物有茶叶、水果等。水门乡是霞浦县主要产茶区之一,茶岗村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全国闻名,1958年华东茶叶现场会在此召开,为此将原村名“草岗”改为“茶岗”。水门畲族乡茶叶品牌“金山云雾翠芽”荣获第二届闽东茶文化节暨茶王大赛金奖,中绿茶获宁波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王山古佛茶”系列产品获无公害保证书。2005年茶园面积12555亩,茶叶产量800吨,产值1600万元。1978年起,茶岗和墩后果场栽种大量蜜橘、西瓜等,品质颇佳。乡主要土特产还有竹笋、药材、棕片、黄花菜、席草等。
  霞浦县至福鼎市公路横贯乡境,有公路、机耕路8条,总里程40公里。18个村委会驻地村通公路,14个村建有自来水,23个村全部通电、通邮、通电话和通电视,电话用户2932户。商业服务和市场贸易网络齐全,有商业企业18家,乡驻地有150平方米农贸市场1座。乡中学有教师47人,在校生728人;完全小学16所,教师102人,在校小学生1615人;卫生院1所,有医务人员27人,其中医生10人、护士10人,床位17张;村医疗站14个。此外,建有文化站、电影院、电视转播台等。
  水门畲族乡是霞浦县重点老区乡,全乡老区基点村25个,叶飞、范式人等同志曾在此领导武装斗争。在革命斗争岁月中,全乡有400多位仁人志士为革命捐躯。
  畲族迁入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文学家谢肇淛过武坪时,曾写下“畲民烧草过春分”的诗句。境内主要名胜有省、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佛城和观音亭。七佛城位于玉山村,始建于唐代,整座以乱毛石砌成。城内山门、大雄宝殿,近年重修。相传唐代有7位仙人在此修炼,同日升天。观音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水门乡半岭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为石木结构,内石柱6条,均镌刻禅家楹联,亭外竖15块明清石碑,门楣石刻“观音亭寨”,是闽浙两省畲族元宵节对歌聚会地点。
  三、崇儒畲族乡
  崇儒畲族乡,位于福建省霞浦县西北中部山区,距县城12.5公里。在北纬26°52′~27°02′,东经119°52′~120000′之间。东接水门畲族乡,东南界松城街道,西连福安市,北靠柏洋乡,西南与盐田畲族乡和松城办事处毗邻,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崇儒上村。
  崇儒畲族乡清代属福宁州霞浦县灵霍乡柘洋下里二十五、二十六都和二十七都,清宣统三年(1911年)属下西崇儒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一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属崇儒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霞浦县第五区,1953年划其柏洋乡另设第八区。1958年撤区建立人民公社,设立崇儒、溪西人民公社,并把承天、百笕2个村划归水门公社管辖。1959年下半年,崇儒、溪西两公社合并为崇儒区,1966年改建人民公社,1973年将崇儒改名“从农”,1981年复名崇儒,1985年9月撤社建立崇儒畲族乡。
  2005年,崇儒畲族乡下辖崇儒、笕下、郑洋、东杞洋、岚下、丘山、樟桥、汴洋、亭头、霞坪、路口、溪西、左岭、坪园、洋尾兰、溪边、半路张、东坡、岙里、长坑、洋沙溪、濂溪、石亭、上水、保安、新村、溪坪等27个村委会,183个自然村,261个村民小组。其中,畲族村民委员会有7个。全乡6769户24866人,其中畲族1071户471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8.97%。其中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60%以上的畲族村委会有新村、溪坪、上水、霞坪、笕下5个。
  崇儒乡境内多山,主要山峰有倒龙山、花尖山、溪头山、无坪冈、尖峰冈(占峰冈)等。全乡地势四周山峰耸起,地面崎岖,中间由几条溪流冲积而成较为平坦宽阔的平原。较成片的平原有崇儒、溪西洋和溪边洋,霞浦县最大溪流——罗汉溪,流经崇儒的溪西、溪东、溪头等村,现已建成全县最大的(容量4000万立方米)溪西水库。
  崇儒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山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夏凉冬暖,最热月(7月)均温27℃,最冷月(2月)6℃,年均气温17.83℃,全年平均无霜期200天,初霜在12月上旬,终霜在次年2月中旬,西部、北部山区有较短的降雪期,年均降水量为1359.5毫米,降水日数较多的是3—6月的春雨、梅雨季节,降水量较多的5—9月,达950毫米以上,夏秋之交有台风和热带风暴。
  农业生产是崇儒乡的主要经济来源,主种稻谷和甘薯、马铃薯、豆类、蔬菜、水果、茶叶、药材、木竹、食用菌等。养殖猪、羊、牛、鸡、鸭等。
  2005年,耕地面积24204亩,其中水田18685亩、农地5517亩。当年实际机耕地面积4200亩,常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5205亩,有林地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72%,草地2.5万亩;有茶园9265亩,茶叶产量425吨;果园5170亩,其中芙蓉李3500亩,占果园面积的67.7%。
  崇儒岚下大白茶、笕下的“元霄清水绿”、芙蓉李干等名产畅销国内外。从1985年开始人工栽培香菇,发展速度快,年生产500多万袋,产量260吨,产品畅销内地及港澳市场。乡境内有小型水库2座,总库容123立方米,装机410千瓦。企业有崇儒福兴胶合板厂等。
  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6513万元,农林牧渔总产值为7725万元,乡企业营业收入总额6831万元,乡企业净利润总额223万元,实交税金总额93万元,乡财政收入210万元,全乡村民人均纯收入3252元,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2730元。
  省道霞柘公路纵贯全境,26个村委会驻地村全部通公路,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邮、通电视、通有线广播。溪边等20多个村建有自来水设施。乡办有文化站1所、老年人活动中心站1个。有民族中学1所,教师36人,在校中学生586人;完小校18所,教师108人,在校小学生1071人,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100%。乡卫生院1所,有医务人员24人,其中医生10人、护士14人,床位36张;门诊部2个,村医疗站24个。
  主要名胜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溪尾岗元朝福建行省参政袁天禄墓和位于溪西水库旁的东坡龙井岩洞。龙井方圆数百平方米,是个天然岩洞,洞高数十米,洞前岩上有两口圆井,据考察是古代火山喷发口,井水清澈、久旱不涸,凉气逼人。
  此外,还有位于樟坑村的畲族蓝氏大厝。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占地近5亩,坐南朝北,平面呈棋盘状;有9个厅堂,6个天井,99根大柱;厝屋分两层,每层各有94间。外观建筑也很有特色,是畲村罕见的民宅建筑。
  乡人民政府先后获得“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和“省民族团结先进单位”称号。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霞浦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