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福安市三个畲族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76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福安市三个畲族乡
分类号: K925.7
页数: 14
页码: 2-15
摘要: 本文记述的福安市三个畲族乡包括坂中畲族乡、康厝畲族乡、穆云畲族地理位置、辖区、人口变化、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文化发展等情况。
关键词: 福安市 畲族乡 概况

内容

一、坂中畲族乡
  坂中畲族乡位于福安市中部,北纬26°2′~27°10′,东经119°34′10″~119°40′40″之间。南北相距21公里,东西相距5公里,总面积67.7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坂中村。
  坂中畲族乡,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福安乡界东里五都、六都。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福安县韩阳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福安县察坂湖乡和长东枢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福安城厢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福安第一区;1962年属城郊区坂中、坑下、仙岩3个小公社;1966年增设坂中人民公社(大公社),下辖16个大队99个生产队;1984年9月改设坂中畲族乡。
  2005年,坂中畲族乡下辖坂中、南岸、仙源里、长汀、后门坪、汤洋、许洋、坑下、井口、冠岭、大林、仙岩、湖口、彭家洋、铜岩、亭兜、日宅、江家渡、和安、林岭①等20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89个自然村,149个村(居)民小组。其中,畲族村委会有12个(8个系纯畲族村委会,59个纯畲族自然村)。全乡人口5505户22050人,其中畲族2152户1033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6.88%。其中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0%以上的村委会有仙岩、大林、和安、后门坪、井口、林岭、日宅、彭家洋8个。
  坂中畲族乡地形以低山为主,除富春溪沿岸小平原外,大部分是群峦起伏,境内共有大小山峰40座。北部有岭柄山,海拔562米;西部有老爷顶山,海拔679米;南部有新头岗山,海拔540米。各类型地貌分布情况为:低山44.94平方公里,占全乡土地总面积的66.37%;高丘陵8.56平方公里,占12.65%;低丘陵6.75平方公里,占9.97%;平原7.45平方公里,占11.01%。全年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4℃,年平均气温20~22℃,无霜期280~300天,年降水量1600~1850毫米,正常风力2~3级。
  坂中畲族乡有林地面积4.2万亩,总蓄积量达6.4万立方米。水资源以交溪水系为主,坂中流域水能资源装机容量达8000千瓦。生态环境适宜于平原地带“麦—稻—稻”三熟,山区地带“麦—稻”二熟,适宜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茉莉花、甘蔗、香茅草、蔬菜、橄榄为主,土特产有木耳、香菇等。
  2000年起,加大农业投入,建成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丁香橄榄生产示范基地和生猪养殖基地各1个,种植水果面积6000多亩,蔬菜面积8000多亩,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年末,耕地面积14500亩,当年实际机耕地面积10370亩,年末有效灌溉面积8407亩,农村经济总收入110835万元,农林牧渔总产值为7562万元,乡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32815万元,乡企业净利润总额5130万元,实交税金总额4095万元,乡财政收入640万元,全乡村民人均纯收入3842元,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3332元。乡办企业以机电行业为主,有厂房面积10万多平方米,新增工业企业30多家,闽东电机电器工业区、民族经济开发区配套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00—2002年,企业出口总值达3亿多元,其中大地电机有限公司出口额超过600万美元,位居闽东私企前列。万达、凯捷利、东方神获省级名牌。港发电机有限公司获2001年度全国优秀外商投资企业称号。
  坂中畲族乡1982年竣工的钢混三墩四孔双曲拱坂中大桥与福安市区相连接。先后建成乡际公路3条,总里程48.4公里;村机耕路16条,总长50公里。全乡有13个村通公路,有4个村46个自然村通机耕路。乡所在地的坂中村主街道和宽24米新街,全部铺设水泥路面。乡建有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500千瓦。2005年19个村全部实现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邮、通电视和有线广播,电话用户3800户。办有仙岩村畲族文化站1所,面积320平方米。坂中中学有教师78人,在校生1458人;有完全小学10所,教师164人,在校小学生1280人,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达到99%。坂中卫生院建有综合门诊楼,有医务人员36人,其中医生17人、护士19人,床位10张;村医疗站23个。
  坂中畲族乡境内有坂中天然森林公园、仙岫晴云、桃花岛等旅游景点和文笔峰凌霄塔(七层塔)、崇福寺、大林钟氏祠堂等名胜古迹。仙岫山最高峰海拔600米,是“韩阳十景”中“仙岫晴云”之所在。登仙岫山峰,可观赏韩城美景,如遇气候巧合,还可一睹佛光奇观。大林钟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重修于清光绪年间。祠内供奉从元代到清光绪八年(1882年)三十四世钟姓祖先龙牌470多面,为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祖牌雕刻精细,保护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坂中畲族乡先后多次获国务院、国家民委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和“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全国先进集体、“全省明星乡镇”、“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园林式乡”、“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等荣誉称号。
  二、康厝畲族乡
  康厝畲族乡位于福安市西南部,北纬26°59′40″~27°4′40″,东经119°25′40″~119°37′10″之间。东与福安市溪潭镇接壤,西与周宁县七步镇交界,南临周宁县玛坑乡,北与穆阳镇穆云畲族乡隔水相望。境域南北相距9公里,东西相距20公里,辖区面积110.2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康厝村。
  康厝畲族乡,明、清时期属福安县钦德里。民国时期,属福安县穆阳区。新中国成立初期,亦属穆阳区。1962年,建立穆阳区康厝小公社,辖12个大队:1966年改设康厝人民公社(大公社,和区同级),下辖22个大队,189个生产队。1984年撤社建乡,同年9月建立康厝畲族乡。
  2005年,康厝畲族乡下辖康厝、邮亭、石尖、渡头、填秦、南洋、苏坂、长潭、艮头、金斗洋、牛岭坑、西铭、大坑、半山、高台、红坪、凤洋、洋溪、梧溪、象地、福原、社洋、宋家、秋岭、竹岙、东山、彭洋、赤路、界竹、湖洋、施洋、杜家洋等32个村民委员会,121个自然村,185个村民小组。其中,畲族村民委员会有8个。全乡6572户28650人,其中畲族1649户656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2.9%。其中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0%以上的村委会有凤洋、金斗洋、半山、红坪、长潭、秋岭、东山、竹岙8个。
  康厝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西南方牛板头山海拔998.9米,东南部南山头海拔521米,蛤蟆石海拔616米。其各类型地貌面积中:中山面积29.91平方公里,占全乡土地面积27.14%;低山面积50.29平方公里,占全乡土地面积的45.65%;高丘陵面积17.38平方公里,占15.78%;低丘陵面积3.31平方公里,占3%;平原面积7.24平方公里,占6.5%;山间盆谷面积2.07平方公里,含1.93%。含有丰富的花岗石、辉钼矿、砂石等矿产资源,境内穆阳溪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装机容量2.5万千瓦。全年平均气温17~20℃,最低气温1℃,最高气温40℃,年降水量1200~2000毫米,无霜期约280天,土质肥沃,适宜农、林、茶等多种经营。
  康厝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农业生产形成水果、生姜、食用菌、禽畜、淡水养鱼、绿竹等农副产品基地;工业以水电、石矿冶金、制造、竹木加工、电机电器为主;第三产业零售、服务、运输业发展较快。
  2005年,年末耕地面积23698亩,当年实际机耕地面积9150亩,有效灌溉面积21550亩,农村经济总收入32138万元,农林牧渔总产值为9429万元,乡企业营业收入总额23786万元,乡企业净利润总额1315万元,实交税金总额233万元,乡财政收入768万元,全乡村民人均纯收入3306元,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3360元。乡办企业有东航铸钢有限公司等多家冶炼企业,建有金潭电站、金斗洋电站、象地电站、际溪尾电站等电站,装机容量3800千瓦。商业销售以茶叶为主,乡农贸市场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
  康厝乡有32个村全部通电、通邮,电话用户3050户;全乡公路里程61公里,21个村通公路,26个村通自来水,17个村通电视,21个村通有线广播。有水电站6座。有凤洋村畲族文化站1所,面积110平方米;市职业中学有教师98人,在校生1170人;有完全小学28所,教师170人,在校小学生2200人,畲族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康厝卫生院有医务人员21人,其中医生16人、护士5人,床位6张。村医疗站32个。乡境内有“东山雪洞”胜迹(为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四周有多处摩崖石刻,均为抗清英雄刘忠藻的题署。此外还有填秦试剑石、象地龙井、苏坂石坊、红坪普照寺、东山纱帽岩、高台美人照镜等风景名胜。境内的金斗洋村是闻名遐迩的“畲族武术之乡”,多次在全省、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奖。凤洋文化站是福建省批准设立的畲族文化站,在传承弘扬畲族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穆云畲族乡
  穆云畲族乡,位于福安市西部,北纬27°2′~27°9′40″,东经119°26′40″~119°36′40″之间。东西相距27公里,南北相距13公里,辖区面积116.8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穆阳东旭街。
  穆云畲族乡,明、清时期属福安县钦德里。民国时期属福安县穆阳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属穆阳区。1959年为穆阳乡,1967年为穆阳公社,1971年穆阳公社下辖16个大队217个生产队。1984年10月,改建为穆云畲族乡。
  2005年,穆云畲族乡下辖温岩、里楼、燕坑、蟾溪、竹洲山、龟凤、双溪、贵洋、梨田、翁洋、桥溪、咸福、南山、黄儒、王楼、溪塔、下逢、外厝、隆坪、科后、洋坪、虎头、中岙、桂林、下村、外洋、外垄、玉林、上洋、上村、燕科、高岭、岭坑等33个村民委员会,157个自然村,103个村民小组。其中,畲族村民委员会有16个。全乡6035户27011人,其中畲族2338户914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3.87%。其中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60%以上的村委会有溪塔、虎头、洋坪、燕科、高岭、南山、竹洲山、燕坑、岭坑、王楼、犁田、科后、中岙13个。
  穆云乡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其中中山面积47.14平方公里,占全乡土地面积的40.36%;低山面积44.5平方公里,占全乡土地面积的38.10%;高丘陵面积13.68平方公里,占11.71%;低丘陵面积6.47平方公里,占5.54%;平原面积5.01平方公里,占4.29%。全年平均气温12.8~19.7℃,无霜期256天,年均降水量1728毫米。穆阳溪穿境而过,水电资源丰富,龟凤水电站已建成,蟾溪、双溪、九龙、溪塔多个水电站也在开发之中。境内矿产有辉绿岩、银矿和高岭土等,火山石泡流纹岩贮藏量丰富,分布在留洋、双溪两个矿区内,尤其以穆阳红为出名。
  穆云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是福安大白茶的原产地和穆阳水蜜桃的主产区,茶叶、穆阳水蜜桃和刺葡萄是穆云乡三大主导产业,全乡有茶园面积8000多亩。高岭村是福安大白茶的发源地,现保存有一株300多年树龄的“白茶树王”。穆云乡是“穆阳水蜜桃”的主产地,全乡种植面积5000多亩,年产优质果5000多吨。溪塔村是刺葡萄的主产地,刺葡萄沟绵延4公里,2006年中国第十二届葡萄学术研讨会议在福安召开之际,此葡萄沟得到专家的称赞,被誉为“中国葡萄第三沟”。
  2005年年底,耕地面积19550亩,有效灌溉面积15654亩,农村经济总收入21318万元,农林牧渔总产值为6860万元,乡企业营业收入总额17805万元,乡企业净利润总额652万元,实交税金总额263万元,乡财政收入276万元,全乡村民人均纯收入3376元,畲族人均纯收入3354元。
  全乡公路里程长90公里,33个村委会驻地村全部实现通公路、通电、通邮、通电话,电话用户2823户,有22个村委会驻地村通自来水。建有蟾溪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和咸福电视差转台。25个村通电视,23个村通有线广播。建有长456米宽23米的桂林商贸街。办有乡文化站1所,面积200平方米;办有初级中学1所,有教师98人,在校中学生1170人;有完全小学28所,教师170人,在校小学生3200人,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达到99.0%。村医疗站25个。
  乡境内位于凤洋(原名凤翔)与桂林两村之间的凤翔山侧峰有清泉洞奇景,洞中有洞,曲折深幽;内有一泉,清澈甘甜,常年不竭,在洞口处建有清泉寺。乡西南部的竹洲山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东革命根据地,是“中共安德县委”所在地,位于乡北部的白云山是六月初一游客登临避暑之地。2006年溪塔畲族村入选CCTV十大完美假期旅游线路——闽东北亲水游的第一站,现旅游基础设施已成规模,被评为国家AA级风景区。穆云畲族乡先后被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乡村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乡村的相关情况,内容包括:畲族乡、畲族村民委员会、畲族乡村人口、福安市调查资料摘录、蕉城区调查资料摘录、霞浦县调查资料摘录、福鼎市调查资料摘录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