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革命阿妈钟淑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故事卷》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1646
颗粒名称:
革命阿妈钟淑兰
其他题名:
一位红军女战士的讲述
分类号:
I277.3
页数:
4
页码:
248-251
摘要:
本文为宁德市人物故事传说,由吴鸿琴讲述,主要描述了革命阿妈钟淑兰的故事内容。
关键词:
宁德市
神话传说
钟淑兰
内容
1934年的冬天。国民党新十师包围闽东红军驻在柳溪的部队,激战到天亮后,红军战士吴鸿琴发觉自己掉队了。
她跌跌爬爬地摸回柳溪,找呀找,仍然看不到自己同志的踪影!
又冷又饿中,她走一阵,爬一阵,好不容易才到了福安和霞浦两县交界的暗井后门山。
沿着熟悉的崎岖小路,她朝下厝坪走去。转了几个弯,就看见了从茅屋里射出来的火光!这时吴鸿琴发现身边连半文钱也没有,一想起阿妈母子平日生活困难的情景,她心里就七上八下了。俗话说:“加一斗,莫加一口”,我去了,就会增加他们的负担!怎么办呢?
倚着茅屋的板门,她踌躇了好一会。这时,屋里传来了成灼兄弟的说笑声,还有阿妈洗碗的声音,这是多么宁静的生活呵!
这时一阵风把门推开了,借着墙上晃动的火篾光,看到阿妈正在擦饭桌,她头上的高髻总是那样整齐地绕着,在那又圆又黑的脸上,皱纹似乎又增多了。吴鸿琴禁不住内心的激动,叫了一声:“阿妈!”
“啊!是阿妹!你来啦!”阿妈惊奇地擦了一下眼眶,定神看了看她,慈爱地说:“瘦了一些。”
“你也瘦了些。”
这时,成灼兄弟三人都从房间里跑了出来,一下子把吴鸿琴围住,这个叫“阿妹”,那个叫“阿妹”。
这时吴鸿琴鼓起勇气说:“阿妈,这次白匪围得紧,我想在这里住几天……”
“傻孩子,”阿妈以慈母般的口吻打断了她的话:“住下来吧!你还不好意思吗?看你人这样大了,还像个小孩子一样。”她笑了笑说:“只要我母子有吃的,就不差你一口饭。”一边说着一边舀洗脸汤,又忙着去煮饭。老大娘拿出一双鞋子叫吴鸿琴换上。老二也把正烤着的火笼让了过来。
夜深了,吴鸿琴就在畲家住了下来。
白天,阿妈母子上山砍柴,又挑柴炭上街去卖,到三餐吃饭的时候,他们就轮流给吴鸿琴放哨。晚上,她就和阿妈睡在一处。
阿妈的丈夫过世了,为了活下去,阿妈向财主租了十来亩田种番薯。母子起早摸黑,全年辛劳,收成几担番薯,除了交租税外,余下的吃不了几顿饱,更谈不上吃白米饭了,她只好终年挑柴挑炭到茜洋街上去卖,生活极其艰苦。自从红军来了以后,斗倒了地主恶霸,阿妈一家分到了祖宗从没有种过的水田,这叫阿妈母子怎么不高兴呢!
虽然阿妈还不大懂得革命道理,但是红军一到,自己翻了身,穷人的日子好过了,这些眼前的事实,使她明白了闹革命是件大好事。于是,她开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支持大儿子雷成灼去当红军的秘密交通员,并承担起所有的家务。当成灼要去送信的时候,她就煮好吃的让儿子吃饱去上路;要是知道成灼半夜才能回来,她就先把火笼备好,让儿子好暖身。当革命同志来到家里,她就拿出最好吃的东西来招待,并尽力做自己所能做的事情。
就这样在山上一天又一天,眼看旧历年就要到了。按照畲族的风俗:过年过节,不论怎样,总要设法吃好些,阿妈母子就更辛苦了,忙着挑柴挑炭到茜洋去卖。茜洋到暗井下厝坪有十多里路程,他们每天挑两担柴炭,来回得走五十多里,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天,当他们把柴炭挑到茜洋时,看到四处都是兵,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国民党军教导团来“清剿”红军的。阿妈母子回来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吴鸿琴,接着,阿妈又“阿妹”长“阿妹”短地安慰她,叫她不要担心。阿妈在那种危险的白色恐怖环境里家藏“土匪姆”,一旦被白匪发现,人遭灾不说,连猫儿狗仔都要过刀的。阿妈就是这样的人:虽然她心里有忧愁,但不愿表露出来。
大年初三清晨。饭后,阿妈和成灼磨利了柴刀,牵着吴鸿琴的手说:“阿妹,我们盖房子去。”
“盖房子?”她一时摸不着头脑,问道。
“嗯,”阿妈笑起来了:“盖大房子呀!”
原来是给吴鸿琴盖“秘密寮”。
从此,吴鸿琴就住在寮里。三顿吃的饭,均由阿妈母子悄悄送来,夜晚,阿妈赶来做伴。最苦是风雨交加的夜晚,森林里比锅底还黑,山风呼啸,野兽嗥叫;最糟糕的是路黑难走,又不敢点灯。阿妈就将炭火藏在田螺里,有时就拿出来晃一晃,靠着那么一点点的亮光,在那不是路的路上,艰难地摸索着前进。
雨过雪来,正月的高山,到处都是白雪。阿妈为了一家人不饿肚子,不得不带儿子在雪夜里上山烧炭;那种又冷又饿的苦处,实在是说不出来的。她们常在雪中送炭给她烤;那温暖比穿棉袄还暖十倍。
生活固然是安定了,但吴鸿琴的心情总是不能宁静,除了经常想念队伍以外,就是觉得自己给阿妈一家增加了许多麻烦!她向阿妈要来了一些旧碎布,替他们做鞋、补衣,这样总算有了“职业”,情绪就稍微稳定些。过了一些时候,雪融化了,天气渐渐回暖。树木都抽芽伸枝了。一天上午,她和往常一样在寮里埋头纳鞋底,突然远远地传来一些人声,忽近忽远,好久才消失,这是四个月来没有过的新情况,吴鸿琴心中一阵不安。
晚上,阿妈来告诉吴鸿琴说,这些都是“割牛草”的人。第二天,也是这样,第三天、第四天还是这样,这就更使她怀疑了:这大森林里阳光少,哪有那么多牛草割呢?她越想越觉得其中有问题:可能是特务开始注意这块地方了。糟糕的是她仍然没有找到组织,想离开有困难,怎么办呢?
天黑的时候,阿妈把吴鸿琴叫来一起商量,上山做活去!这样保险!
于是,两、三天后,吴鸿琴的手、脚、脸全用老茶树叶和汗涂擦得黑黝黝的,包着头巾,穿上镶花边的衣服,戴起斗笠,穿起草鞋,扛上锄头,阿妈看一会,笑起来:“可像山哈的人了。”
这时,正值春忙插番薯季节,吴鸿琴就和他们一起上山,干得起劲。
有一天阿妈和吴鸿琴坐在床上纳鞋底。突然,屋外传来急促张的脚步声,随后门就给冲开了,进来四个敌兵,都背着枪,被大雨淋得像落汤鸡一样。
“喂!快煮饭吃!”敌兵一进门就喝令起来,接着又大发牢骚:“真他妈的活见鬼,哪里来的土匪抓……肚子饿得咕咕叫……”
阿妈连忙上前端凳子给他们坐,很“客气”地说:“老总,辛苦了,快坐,我先去烧点茶来暖暖。”
这时吴鸿琴已躲到角落里,手中紧握着纳鞋底的剪刀,准备和敌人拼命。
“他妈的,老子肚子空了,谁叫你烧茶,快煮饭。”敌兵骂开了。
阿妈不慌不忙走到屋角拿出一个空桶给敌兵看:“喏,老总,没米啦,番薯米吃得来吗?”
“见你妈的鬼,这臭番薯米老子尝够了,不行。”一个矮个子兵大声地骂起来。
“那……老总,请你们多走几步,那边人家有白米。我家这番薯米都生虫了,怪难吃的!”阿妈这样说着,四个敌兵骂了一阵,就背枪走了。
眼看敌兵走进森林那头,随着阿妈示意吴鸿琴飞快地跑出茅屋,躲进草丛里。刚藏好,敌兵又叫骂着回到茅屋来。翻箱倒柜地搜查,最后才悻悻离去。
六月二十一日这天,当太阳落山的时候,阿妈母子四人都来到了秘密寮。带来了白米饭,还有咸带鱼和几件菜,喷喷香的。
吃过饭,阿妈替吴鸿琴穿上红色的花衣和绣花鞋,又在她头上安上了一条“辫子”;打扮好后,阿妈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阿妹,山上没好吃的,把你饿瘦了……”
天暗下来,成灼兄弟走在前头,阿妈紧紧地拉着吴鸿琴的手,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把吴鸿琴护送到另一个安全地点。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文化全书·民间故事卷》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闽东畲族神话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人物故事、生活故事、动植物故事、寓言笑话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吴鸿琴
责任者
蓝兴发
责任者
郑成章
责任者
钟淑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宁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