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811
颗粒名称: 民族文化
分类号: G03
页数: 48
页码: 501-54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福安县仙岩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总结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福安县 民族文化

内容

福安县仙岩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总结
  (1957年4月1日)
  一、我们于2月19日来到福安,参加了专区文化行政会议,初步了解全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情况。经与地、县委文教部和专县文化科研究决定。于2月27日深入基础较好的仙岩乡,重点开展工作。县抽调文化馆、图书馆干部4人,参加工作(图书馆干部1人系工作末段参加的)。并在财力物力上给了大力支持。3月29日我们结束了这点工作。
  仙岩原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乡。1956年与汉族湖坂乡合并后,人们称仙岩乡为“上半乡”。在福安算是少数民族较集中所在,但仍然分散,全乡有17个大小自然村(散居一两户的不算)494户,1808人(男1031人,女777人)。都是基本群众,没有地富阶级,村与村距离虽不远(全乡东西两端最长约20华里)。但由于羊肠小道,行走不便,人们少来往。解放初期,仙岩是少数民族教育工作的重点。1952年5月在仙岑洋开办了一所公立民族小学——仙岩小学,在和庵设了一个分班,并开办扫盲速成班两班,毕业48人,后改为民校。1953年,政府拨款为小学建了一座砖木构二层楼校舍,现有学生5级2班60人,和庵分班发展成为初小,学生35人。开办小学和开展扫盲运动的结果,如仙岩少数民族培养了一批基层干部和农村小知识分子,成为全乡进行农业社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骨干和领导力量,在生产合作上,仙岩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树立了好榜样,1950年实行土地改革,1952年组织互助组,1954年成立了7个初级社,1955年在全国合作化运动高潮中,建立一个446户的较大型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从此个乡基本实现了高级合作化,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过去“糠菜当粮草,火笼当棉袄”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遗迹,制棉被、添新衣乃是普遍现象,新房子也在山上林立起来,和庵平均每户制了棉被一床半,洋坪全村28户,已盖好或正在盖的新房子就有8座。总之,仙岩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过去饱受民族压迫过着奴隶生活的少数民族同胞翻身作了主人。
  但从1953年起,由于这个少数民族未得肯定,因此放松了领导,民族自治乡取消了,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移到山脚下汉族地区来,基层干部很少上山帮助他们工作,使全乡生产合作存在较严重的纷乱现象,有的生产队账目不清,超支贪污,有的生产队劳力分配和土地分片问题还没有解决,到处闹退社,生产突不开,文化生活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电影不上山,民校未复课,群众业余文艺活动未开展。因此,群众要求恢复民族自治乡,要求大社分成两个小社,要求加强领导,要求文化生活。
  二、我们分三个小点开展工作,以仙岑洋为中心,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工作是争取时机,向干部和群众说明来意,调查摸底,分析情况,根据上级交代任务研究工作方法,制定计划;第二阶段工作是18天时间,大力宣传,开展活动,培养骨干,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业余文艺组织;第三阶段是做好俱乐部巩固工作。工作总结和材料整理是回到专署才进行。至于发掘少数民族文艺遗产和调查少数民族历史沿革,文物传说及解放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等工作,是分工合作进行。回顾我们这点工作,基本上按照计划顺利完成的。
  首先我们协助少数民族在仙岺洋建立了仙岺洋高级社俱乐部。下分图书室、黑板报、幻灯组、乐器组、歌舞队,在和庵建立了图书幻灯站,在洋坪建立了图书流通站,在建立业余文艺组中,积极开展了适当集中和深入分散的群众业余文艺活动。集中的活动有3月16日的少数民族与军分区解放军同志的联欢,有3月26日的庆祝俱乐部的成立而召开的以开展春耕生产为内容的俱乐部成立大会,这两次到会的群众在4至5百以上,震动了整个仙岩山腰(少数民族分散的山区,四至五百是一个重大的数字)。这是他们史无前例的热闹场面,特别是他们自演自唱自己看,乃是仙岩破天荒的事情,一个83岁的老公公钟振妹说:“我活到今天83年,看见自己的子弟上台演戏还是第一次。”洋坪鼓吹班,单是群众婚丧雇用的,被人瞧不起,这次为了庆祝俱乐部成立,也第一次搬上舞台,受到群众的欢迎。城关业余剧团为了祝贺兄弟民族俱乐部的成立,也献演了3个节目,有的女演员把几个月的婴孩也抱上山来,并连夜下山赶回去,以免影响工作,合作社在演出后,煮了大米稀饭招待贵宾(当地尽吃地瓜米的少数民族地区,大米也是宝贵的)。分散的活动,在仙岺洋、南垅、叠石、洋坪等9个自然村,放幻灯16次,在仙岺洋、和庵、洋坪三个点,开展了唱山歌、现代歌曲、舞斗、小戏、图书、黑板报等阵地活动。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了各种文艺活动骨干,幻灯放映手18人,图书管理员16人,乐器演奏员4人,黑板报编写3人,歌舞手20人,给俱乐部巩固工作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文艺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协助合作社开展合作化优越性的教育,对稳定社员的思想,巩固合作社的组织,突击春耕生产运动,起了重要的鼓动作用。(下略)
  第三,我们发掘了仙岩少数民族的山歌首,其中有歌唱爱情的,有歌唱劳动的,有歌唱历史故事的,并整理了拦路情歌对唱,由俱乐部歌舞队在俱乐部成立大会上演出。对霞浦发掘的“婚礼舞”也根据当地婚礼,其实情况作了修补(材料另行整理)。
  我们这次工作,所以能够较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下略)
  福建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组
  [138—2—781]
  娘子好比一枝花
  叶作楠记于仙岭洋
  1.娘唱歌来动郎心,
  满堂唱出好歌声,
  娘子好比一枝花,
  新开红花中郎心。
  (兰渭康、兰冬金唱)
  2.红花要开郎门处,
  好酒请郎郎饮醉,
  从古莲花并蒂开,
  好女要配好郎仔。
  (钟应基唱)
  3.娘有意来郎有情,
  缺少一个好媒人,
  但愿有朝配佳耦,
  琴萧鼓乐闹盈盈。
  耦(偶)
  (钟应基唱)
  4.满园开遍艳桃花,
  娘子生得美貌佳,
  乞丐看你打破碗,
  船家看你浆不划。
  (钟资弟唱)
  5.糖加蜜来蜜加糖,
  善良娘子配好郎,
  年头配成好良缘,
  年尾养个胖儿郎。
  (钟冬基唱)
  6.高山大树不怕风,
  溜溪小船不怕浪,
  只要有情又有意,
  有情有意莫嫌穷。
  (钟资弟唱)
  7.好花年年季季开,
  好鱼一年养满池,
  好池养的金鲤鱼,
  好女配个好儿郎。
  (雷金录唱)
  8.门前一株桃树栽,
  一朵花蕊还未开,
  别人有钱我不卖,
  一心一意等郎来。
  (钟石波唱)
  9.写信给娘有困难,
  非是你郎没心肝,
  一来隔山路遥远,
  二来怪郎没文才。
  (钟石波唱)
  10.春风吹来百花开,
  娘过我村心花开,
  万兵国事我不要,
  只要路边少年娘。
  (兰渭波唱)
  十二月去看娘
  张树冬记于洋坪
  正月去看娘,
  路边都是做年娘,
  娘们做年大欢喜,
  个个装得像新娘。
  二月去看娘,
  路边都是锄田娘,
  大坵小坵都锄了,
  坝头修水流满洋。
  三月去看娘,
  路边都是祭田娘,
  从前墓顶长野草,
  如今墓顶百花香。
  * * * * * *
  四月去看娘,
  路边都是插秧娘,
  左手拿来右手插,
  南风吹来满田香。
  五月去看娘,
  路边都是播田娘,
  左右拿来右手播,
  播落田中排五行。
  六月去看娘,
  路边都是蓐草娘,
  人说男人蓐得远,
  那知女子比男强。
  * * * * * *
  七月去看娘,
  路边都是扒拉娘,(一)
  一岗一弯都扒了,
  姊妹双双转回乡。
  注:(一)扒田沿草(二)
  八月去看娘,
  田中稻花朗来香,(二)
  一粒花来一粒米,
  一个小娘一个郎。
  形容很香。
  九月去看娘,
  路边都是割稻娘,
  一岗一弯都割了,
  日落西山转回乡。
  * * * * * *
  十月去看娘,
  路旁都是挑粮娘,
  人人问我担何处,
  担去城里交公粮。
  十一月去看娘,
  路边都是担柴娘,
  卖柴买鱼又买肉,
  买鱼买肉好回乡。
  十二月去看娘,
  买办年货乐融融,
  大小男女大欢喜,
  领袖像来挂厅中。
  摘茶
  张树冬记于洋坪
  茶树生在对面山,
  今年茶米能值钱,
  清明时节叶青青,
  劝娘回去播茶山。
  茶树生在对面坝,
  郎持蓝来娘持篓,
  清明时节叶葱葱,
  打蓝持篓摘茶青。
  * * *
  摘茶又摘茶,
  茶米逢春两个叶,
  茶米逢春叶青青,
  满山茶米青孔孔,
  清明过了白露茶,
  采的采来摘的摘,
  今年茶米真好价,
  两个叶子给你采。
  摘茶阿妹到茶山,
  姊妹摘茶欢不欢。
  姊妹摘茶青山坡,
  采采摘摘唱山歌。
  采茶
  张树苓记于洋坪
  正月采茶是新年,
  槌锣打鼓闹喧天,
  大家都食过年酒,
  桌上食酒讲好听。(一)
  二月采茶是春分,
  槌锣打鼓闹纷纷,
  大家都食过年酒,
  桌上食酒仔添禄。
  三月采茶茶叶青,
  好茶拿来待客人,
  有茶有水有情义,
  无茶无水是不行。
  * * * * * *
  四月采茶茶叶口,
  日日采茶日日忙,
  日中采茶夜中炒,
  落锅来炒值白银。
  七月采茶七月中,
  采起茶来想起郎,
  心中想郎千万遍,
  日头不觉就落山。
  五月采茶节又到,
  花船放去水面飘,
  人讲花船真好看,
  采茶阿妹个个漂,
  八月采茶是仲秋,
  阿哥想妹心里忧,
  想要与妹结成对,
  妹今回去郎心焦。
  六月采茶热难当,
  日头如水水如汤,
  罗帕手巾拭郎汗,
  纸扇拿来送给郎。
  九月采茶是重阳,
  大糯酿酒满缸香,
  大糯酿酒真好吃,
  酿酒来等摘茶郎。
  * * * * * *
  十月采茶阳春时,
  手提茶兰胶(二)又疲,
  远远看见娘生好,
  胶仔轻轻踏过来。
  十一月采茶是年尾,
  茶米好吃是头贵,
  茶米好吃只一杯,
  食了不饱又不醉。
  十二月采茶是月中,
  大雪小雪白茫茫,(三)
  白雪茫茫下至夜,
  七天日头晒不融。
  注:(一)讲好话。(二)脚。(三)雪花纷飞一片白。
  做田歌
  张树冬记于洋坪
  做田要做田大坵,莫做田仔软柔柔。
  十株刈来无一束,全段刈落未歇午。
  做田与郎共一段,郎仔与娘来帮工,
  你郎见娘生得好,一天赶上十天工。
  食糍也要肉来配,做田也要娘帮工,
  做式(一)与郎会合手,不觉已经过一天。
  郎田地土租,一年使犁二三坵,
  郎田秧田又不大,刈来不够做牛草。
  得好娘来欢又欢,得了坏娘苦千般,
  上山做式无讲话,锄头粽衣各一边。
  得着好郎欢喜做,得着呆郎莫奈何,
  不忖田山去做式,不忖做式那忖坐。
  得着好娘欢喜多,得着呆娘苦又劳,
  忖起娘话卖做式,(二)锄头掘土不见疲。
  注:(一)干活。(二)不会。
  忖郎歌
  张树冬记于洋坪
  正月忖郎是新年,
  七忖八忖卖到村(一),
  日中忖郎夜做梦,
  夜来做梦叫郎名。
  二月忖郎是清明,
  七忖八忖不成眠,
  日中忖郎夜做梦,
  梦里叫郎郎不应。
  三月忖郎三月三,
  一心要看白树林,
  一心要看白花树,
  花那未开采也难。
  * * * * * *
  四月忖郎四月四,
  杨柳树子叶丝丝,
  月中忖郎夜做梦,
  夜来做梦共条被。
  五月忖郎节又近,
  要想与郎结夫妻,
  人人都讲郎仔好,
  要想与郎结姻缘。
  六月忖郎六月中,
  好似仙女落凡间,
  仙水那忖清井水,
  仙女那忖配好郎。
  * * * * * *
  七月忖郎七月半,
  好似仙女落凡间,
  仙女那忖清井水,
  怎的叫郎心会宽。
  八月忖郎是仲秋,
  好似仙女落凡游,
  仙女不做红尘事,
  怎的叫郎心不忧。
  九月忖郎是重阳,
  忖郎落远岭又长,
  我娘会做郎妻子,
  前世注定结百年。
  * * * * * *
  十月忖郎近年边,
  七忖八忖卖到兜,(二)
  我娘会做郎妻子,
  前世注定结百年。
  十一月忖郎年快到,
  忖郎隔山远遥遥,
  日来忖郎夜做梦,
  夜来做梦大声哭。
  十二月忖郎是年边,
  忖郎一年又一年,
  日中忖郎夜做梦,
  夜来做梦哭大声。
  注:(一)不会。(二)不能接近的意思。
  何日娶娘到郎家
  张迫瑞记于和庵
  年少小娘生不差,
  胜过洛阳牡丹花,
  好比月内嫦娥女,
  拦路郎哥听娘言,
  娘是初次来外乡,
  娘像春笋刚出土,
  山高岭险路途长,
  情郎探娘走娘乡,
  有心探娘不嫌远,
  何日娶娘到郎家。
  娘像茶叶怕风霜。
  不怕山高岭又长。
  * * * * * *
  草木无心难生长,
  香炉无烟也难香,
  蜜蜂无王难做蜜,
  我郎无娘家难当。
  春风吹过百花林,
  蝴蝶采花忙不停,
  郎寻娘子千里走,
  郎寻娘子结成亲。
  冬过春来百花开,
  石榴开花娘过来,
  和娘同饮三杯酒,
  好似山伯会英台。
  * * * * * *
  隔山歌声真好听,
  未见娘面听娘声,
  娘唱山歌玲玲响,
  我郎听了好喜欢。
  隔山唱歌声轻轻,
  未见娘面知娘心,
  你娘见郎有情意,
  娘和郎来结同心。
  塘养鱼来鱼养塘,
  鸳鸯寻鱼水面上,
  鸳鸯寻鱼水面走,
  郎今寻娘到娘乡。
  * * * * * *
  好园栽花叶长长,
  百花开放千里香,
  根深蒂固千年在,
  不怕风来不怕霜。
  二条大路一样长,
  不知那条通娘乡,
  走了半天无处问,
  放下雨伞等一场。
  * * * *
  草藤攀树两扶搀,
  水流泥砂溪中长,
  郎寻小娘千里走,
  好似山伯寻英台。
  你郎有意来寻娘,
  千斤重担娘承当。
  真金落炉不怕火,
  腊月梅花不怕霜。
  * * * *
  杂歌( 一)
  黄迪瑞记于和庵
  一心探娘到娘乡,
  路头远来岭又长,
  行到岭坪十字路,
  手巾抹汗手脚软。
  隔山红花好花林,
  红花隔海水又深,
  山高水深郎不怕,
  一朵红花郎来寻。
  一朵芙蓉在园中,
  上春三月叶未长,
  芙蓉开花油油嫩,
  蝴蝶飞来对成双。
  * * * * * *
  十朵芙蓉在青山,
  青山谷里好花开,
  有缘郎仔摘一朵,
  一朵红花结百年。
  一笔落纸字字真,
  你娘生好似观音,
  谁人爱看观音女,
  十八罗汉做媒人。
  * * * *
  生好小娘真顶当,(注)
  胜过月亮东边上,
  好似皇帝第三女,
  好似南海观世音。
  注:顶当——漂亮。
  青山青苔苔,
  青山脚何人来,
  青山脚下何井水,
  给人担去浇花栽。
  杂歌(二)
  程志刚记于和庵
  交情亦要长久来,
  莫要闲讲隔山崖,
  高山流水滔滔落,
  莫学海水一时退。
  有情有义值千金,
  见娘生好郎有心,
  今日和娘交情义,
  莫去别处交别人。
  郎仔和娘结同心,
  一时分开冷清清,
  食饭忘记拿饭碗,
  有油忘记拿灯心。
  * * * * * *
  青山青水镜,
  青山里内好花青,
  青山里内好花蕊,
  要摘一蕊结同年。
  心想与娘结同年,
  等到月落日出来,
  今日与娘无缘份,
  心头恰似火烧山。
  没歌不敢与娘唱,
  丑郎不敢伴娇娘,
  隔山隔谷难相会,
  山鸡难对你凤凰。
  拦路歌
  仙岭洋钟章英唱
  (男)天下生好没几个,
  小娘生好不爱我,
  日头和雪没缘份,
  枉费郎仔娘厝走。
  (女)日头和月两兄妹,
  日头落山月出来,
  日头和月有缘份,
  隔湖隔海亮过来。
  * * * *
  (男)你爹养你两姊妹,
  两朵红花成双对,
  郎仔有心摘一朵,
  摘朵红花结头对。
  (女)远远看见我郎来,
  好似心头开了花,
  毛乇能解郎心事(一),
  哥言能解娘心欢。
  * * * *
  (男)想娘想嗳嗳,
  恰似山伯祝英台,
  山伯那想英台女,
  郎今想娘做兄妹。
  (女)别的郎仔娘不爱,
  不比自己挑选来,
  吃饭也会同桌吃,
  种田也会同路来。
  * * * *
  (男)想你又想你,
  这话不是讲面皮(二),
  一年想你十二月,
  一日起你十二时,
  (女)一年三百六十工(三)
  日日想郎心头重,
  什么都没这痛苦,
  刀割心头没这痛。
  注:(一)没有什么。(二)讲好听。(三)日。
  五更想娘
  记于仙岭洋
  一更想郎没人知,
  轻轻开门没敢挨,
  出门望见天边月,
  渺渺茫茫步难移,
  二更想郎想看你,
  风吹草动不管伊,
  一心想着美娇娘,
  瞒爹瞒娘也要去。
  * * * *
  三更梦见到娘楼,
  和娘共讲又同坐,
  想要和娘成双对,
  醒来不见心又焦。
  四更想娘月斜照,
  手冷没敢挨着你,
  何时得配美娇娘,
  好似江水倒转流。
  五更想娘日将鼓,
  北风吹来冷凄凄,
  一心想娘想□□
  □□□□□□□
  *编者注:这份资料是福建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组在仙岩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活动时所搜集整理的。
  福安桦坪畲族婚礼概述
  (1957年4月6日)
  省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组到达福安后,深入到畲族聚居的仙岩乡开展工作。当地群众不仅在乔装和语言等方面具有它独异之处,尤以婚礼的风俗,更加渗透着深厚的民族风格及富有抒情诗的情调,而引起我们格外的重视。觉得它很可以提供给绘、写艺术形式的一种素材,因此有必要去深入了解的价值。就特请张树冬同志将他亲身所见闻到的做了详细介绍,并访问了民间艺人钟维康及当地前辈妇女、新婚的少妇及未婚的闺女等不同对象,从而获得了较完整的婚礼素材,现将把它累集起来,以供今后参考。
  根据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婚礼乃是隆重仪式之一,同时结婚佳期多数选择集会时间,以增喜气。现从得悉的素材中,大致可以分成出嫁、迎亲、入洞房、结束酒四段情节。
  一、出嫁:
  以他们风俗,大闺女未出嫁前,就要学会的一套哭嫁本领,表示留恋娘家。
  A、娘家的摆设:在大厅中,祖宗神主牌前面,桌上排一米筛,上放新娘衣服、冠,桌旁放水一桶(即龙水)。
  B、上轿前后情景:轿放置厅中,轿面朝正门,此时拥来许多少女来观看,其目的是为学习来的,男众及小孩们只不过是凑一看热闹。
  新娘坐在床沿,由嫂嫂替她梳头,边梳边哭(俗称喜哭)欲以打乱头发,表示不愿出嫁和要哭哥哥的什么钱?头梳毕,由舅舅或哥、嫂、外婆(看家里有什么人来决定)替她穿衣服,也是穿上欲脱,同唱别亲(哭兄)曲,房中和歌相劝者有长辈及亲人。
  附:下面哭阿嫂、阿奶、阿父均不固定,则看家里还有什么人,就哭什么。
  梳妆毕,左嫂嫂右陪嫁人(要好命和勤劳的)扶新娘出房,新娘一直做往后退缩的姿态绕行大厅,拜祖宗后,扶至轿口,弟弟端一按盆,上放两碗面及两把谷子,新娘与弟持筷对拔交换,以示分家(新娘也要以勉强的姿态出现)。拔好,新娘向前后方各撒一把谷子,表示内、外亲家“五谷丰登”。准备上轿时,新娘将胸前镜子的正面倒翻成面朝里,表示死心到夫家去,上轿不能退步。而且要轻柔地踩上去。坐上轿后,贴黄符以辟邪。由男家抬轿人抬去。抬走后,马上关起大门,内放鞭炮,并将桌上斗灯翻转过来(指风水不会被带走的意思)刹时其母转哭为笑。
  C、轿至途中:途中叉路,均用红、白纸剪成铜钱式样,分别放置于路口,以作路标,轿抬往红钱方向走去,以表示看(衣食)(方言、即有福的意见)。轿抬至半途而停下,娘家远嫁人递给新娘一块四方红布,每角系铜钱一枚,此时新娘给送嫁人以“红色”(礼钱)名“回头包”,带给她兄弟姊妹,作为交换礼物(回头包包数则看兄弟人数决定)。后送嫁去的,仅有嫂嫂和媒人陪新娘到夫家。嫁妆抬在前头,其中有皮箱,家俱一杠,帐、被等一杠。(办嫁妆多或少决定于经济情况)。在尚未将嫁妆抬出大门之前,女方堂叔伯及兄嫂来“抢杠”(意思是不要抬去那许多东西)。直至男方给“红包”后才放行。轿在途中仍哭“别亲歌”,后面鼓吹“惜寸金”。沿途有数人当向导,以便传达某某吉时,新娘轿子到,男家就好准备迎接。
  二、迎亲:
  A、男家摆设与新郎拜祖:结婚之前一晚厅堂中挂有“麻姑”、寿星之画,桌两旁点高大红烛,供以“五牲”。由舅舅替新郎穿礼服毕,先拜祖宗,再拜舅父。(拜时一足屈膝在前,另一脚跪地)。
  B、花轿到:鞭炮震响,此时新郎在楼上吃猪肉,表示比新娘要高一层,轿停放在大门外,“退杠”用手抬入厅中,有福气的人(五代同堂)折“黄符”焚烧。轿门打开,由身穿华丽服装的小女孩迎出新娘。出轿时由司仪用厘戥把红头布掀起。新娘用手帕遮掩面部。大厅桌旁有两位“子弟官”(家里要有兄弟的,好命的承当)身穿礼服,红顶小帽,手持花烛,往返三次请新郎方下楼来。排位是新郎在中,两“子弟官”在前后,始奏“小开门”调。由司仪(公伯前辈承当)替新郎缚红绸,带金花一朵。开鞭、奏“小开门”调,拜堂。先拜天地,后拜祖宗。新郎跪拜,新娘不拜(原因是祖宗盘瓠被公主招为附马,故公主不能拜他,风俗传今仍女不能拜男)客人散后,拜司仪,以表谢意。再找父母,发现后,急忙下拜。父母迅速扶起儿子。此时,新娘等排成一行开始入洞房。
  三、入洞房:安排队形是喜烛。A子弟官、司仪、新郎,(司仪及子弟官、喜烛,在鞭炮鼓乐的热闹气氛中徐徐人洞房。(鼓吹五关调)入房后,喜烛,斗灯放置桌上,新娘坐在床沿。众人在拜堂后,有的女众就倍伴新娘子,直到天亮。(一整夜男、女宾轮位欢饮结亲酒)。
  四、结束酒(分欢喜酒、佳期酒)
  A、欢喜酒:主要对象是远村近邻的男女宾。当晚拜堂后,在厅中饮酒,全席八大菜,一定要八斗(盘)出完,方始猜拳。出到第五斗时放炮,新郎穿礼服出席敬酒。斟酒时按大、小位轮下去。八斗中的第七斗是鸡端出来后,先来个“满桌红”(即每位杯都斟满了酒)然后把鸡头拿掉,开始猜拳。“嘴文”是(一品、二才、三重财、四喜到、五梅花、六寿到、七员、八仙、九库(九室同居)十全)。席散放炮。接着女宾入席,同饮欢喜酒。酒散后打八仙吹点降。
  B、佳期酒:主要对象系村中好命的人,其中分有八仙入席、看新娘、猜彀子、驳花等情节。
  a、八仙入席——第一声传炮(指八仙已经下来)第二声传炮(指八仙已过海)第三声传炮(指八仙到)传炮时间每声隔半个钟头左右。八仙到后,新郎举拳伸大拇指做迎接式,八仙进场(鼓吹大过场)排成下图(略),位置。八仙头走后,第二个八仙开始移动,从相反方向绕桌,再与新郎调换位子。完后再依序轮下去。
  入席后,由一人端茶从新郎、二子弟官,后左右八仙依次轮敬。完毕移开凳子准备安位队形开始安位。(奏柳青娘)由八仙头出来绕过方桌,抹揩桌子,然后同新郎拉手调换位子后回原来的位子,新郎便调了方向相反的位子上。接下一位八仙动作同,路线相反。依次这样轮流安位(单数左方向走,双数右方向走)安位完毕变成新郎在中,两旁子弟官,八仙头在左子弟官旁,其余二个站左旁,三个站右旁相互携手唱八仙上桌歌吹打八仙点降入席位。
  坐好、酒菜入席,(此时正适夜晚三点左右)
  头一斗为年糕(意年年高升)。出到第三斗开始看新娘,由二子弟官打小,手持灯火,嘴哼“看新娘歌入新房”。
  [=此处为插图(曲三 看新娘)=]
  其他人继续饮酒。二子弟官瞧完出来反问:
  众问:你到那里去? 答:到北京去。
  众问:去干什么? 答:去看娘娘。
  众问:娘娘怎么样? 答:娘娘身穿龙袍,头戴的是金冠,睡的是牙床。答问完毕,大伙同饮美酒。子弟官陆续看三次,除唱词不同外,同上。看完,二子弟官又进去,取了一块碗,碗中装着上四果(冰糖、白豆、红枣、宝元);下四果有(花生、番薯、萝卜、芋头)从村名、鸟名去猜出碗中之果名。猜着了饮酒,上四果先猜:
  冰糖:问 村名甘棠,鸟名凤凰。 答:盘中果子冰糖!冰糖,指猜中了。
  白豆:问 村名廉岭,鸟名乌仔。 答:盘中果子白豆子,白豆子。
  红枣:问 村名家头,鸟名乌鸦。 答:盘中果子红枣!红枣。
  宝元:问 村名穆阳,鸟名白头翁。 答:盘中果子宝元!宝元!
  下四果:
  花生:问 村名谷楼,鸟名鬼乌 (答:盘中谷子花生!花生!猫头鹰)
  蕃薯:问 村名用余,鸟名狐狸, (答:盘中谷子蕃薯!蕃薯!松鼠)
  萝卜:问 村名潮头,鸟名老鹰, 答:盘中谷子 萝卜!萝卜!
  芋头:问 村名梧桐头,鸟名斑鸠。 答:盘中谷子芋头!芋头!
  猜果子、谷子猜完了,新郎与二子弟官边哼“看新娘”调,一到入洞房,新郎取出斗灯里的二朵花(到凤凰山采牡丹的意思)。采完花回到原席,开始传花,边传边唱“传花调”(附曲四)。由新郎从右顺序相传,最后仍传至“状元郎”位子。
  附:松、烛、联、竹、根豆、老抛(柚子)瓢(萍)等花。共反复八遍,歌词不变,仅花名更换。
  花传完驳花,对驳者边驳边唱“驳花调”(附曲五)如念到三月的人唱一杯,那就是茶花代名者饮酒,但是茶花被对方念到,茶花仍可驳对方或他人,凡是谁驳不下去的谁就该喝酒。
  [=此处为插图(曲五 驳花)=]
  注:不安腰——不吃酒。
  何分酒——谁吃酒。
  金花:三个同凳的人,骑马面的人。(新郎)
  烛花:舌头闪闪的人,铁做赋的人。
  联花:七个字的人,人客州来的人,脚放沙的人。
  松花:风吹拉拉的人,半天生蛋的人,全身生甲的人。
  茶花:待人客的人,到福州的人,通番的人。
  根豆花:五月上市的人,双筷的人。
  竹花:牛到福州的人,上坪跌下坪的人,三月当令的人。
  老抛花(柚子):身上有刺的人,皮厚的人,半天开花的人。
  瓢花(萍):水面开花的人。
  更正:(竹花应在根豆花的前面)
  “喷床”即闹新房,八仙头拿两杯酒进,边唱“喷床调”(附曲六)喷完继续吃酒,全席共吃24斗完,全体出动到新房,放鞭炮,鼓吹奏乐,一到进房,热烈闹房一番,直闹到天亮时,吃过饭,三三五五各自散回。婚礼至此结束。
  一喷银罗天正开,姻缘原是天送来。
  二喷红罗眉,红罗帐里出孩儿。
  三喷红罗帐,红罗帐里出宰相。
  四喷床罗被又新,席又长。
  五喷五子登科,五代全堂。
  六喷床六部尚书状元郎。
  七喷七星姑天上照。
  八喷八仙来庆贺,状元郎。
  九喷九室同居做清官。
  十喷十全如意万年春。
  次日新娘还给来客敬茶,被敬的这杯茶,尽要喝干,客人喝完茶放一红纸包,以示压杯。(附宁德县次日四角厅上敬茶的歌词)
  附:宁德县次日四角厅上敬茶的歌词
  1.上引祖宗毛毛分,分个歌儿子孙传,
  再行子孙欢喜酒,愿意配亲毛合婚。
  * *
  2.歌音凭底讲你听,配亲有行四角厅,
  这物原是祖宗传,男人掏花女掏盘。
  * *
  3.我看你娘真务相,给我看见记心中,
  回到家中对爷讲,要办礼物订为婚。
  * *
  4.我看你娘生得正,给我看见记心头,
  回到家中向爷讲,一定要娘结同年。
  * *
  5.你郎讲话真简单,今旦共你正见面,
  你莫求娘生得好,只求郎好结同年。
  * *
  6.郎那有心郎有心,有心不要办银金,
  银金办来娘不爱,不爱银金单爱人。
  * *
  7.回忆当初见面时,不觉又到新婚期,
  齐从欢喜笑咪咪,龙凤相对请定期。
  * *
  8.从今你我为夫妇,今后一定务相量,
  夫妻相爱感情好,齐从敬爱爷共娘。
  附:
  婚礼鼓吹调门
  一、迎新娘在轿后面吹………………………………惜寸金
  二、拜堂奏……………………………………………小开门
  三、结亲酒散…………………………………………打八仙吹点降
  四、八仙进场时吹……………………………………大过场
  五、安位奏……………………………………………柳青娘
  六、八仙上座时………………………………………吹打八仙、点降
  新娘、新郎、男、女宾的服式
  1.男的服式
  2.女的服式
  3.男、女宾服式
  福建省文化局送上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组调查报告
  (1957年11月21日)
  (57)文社字第2006号
  福建省人民委员会:
  为了贯彻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局(厅)长会议和省委扩大会议精神,贯彻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本局于今年2月至5月间,组织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组,深入福安专区调查研究当地畲族群众文化工作情况。现送上该工作组“福安专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调查总结报告”和“闽东畲族情况调查报告”各一份,请察核。由于该工作组水平限制,经验缺乏,加上时间不长,跑的地方不多,因此报告材料片面和不当之外,在所难免。有待于各地文化科、文化馆、站和民族事务部门继续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新的材料和问题,给予补充和修正。
  福安专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调查总结报告
  (一)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组工作情况:
  我们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组是由省文化局和直属单位(群众艺术馆、艺术干校、幻灯工厂、博物馆筹备处)9个同志组成的。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开展群众业余文艺活动,帮助建立单一文艺组织和培养骨干,发现关键问题,研究解决办法,从而摸出少数民族文化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并结合调查研究,发掘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和了解当地少数民族的历史概况,风俗习惯、文物古迹和解放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我们于2月19日到福安专区,前后经过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在工作方法上是采取“边调查研究,边开展活动,边汇集遗产”的办法,同时做到了重点与一般了解相结合,也就是既要“下马看花”又要“走马看花“。在第一阶段全组集中在福安县仙岩乡开展工作,分三个小组,深入到自然村去;第二阶段,全组分为三个小组分头进行工作(一个组在福安,一个组去罗源,另一个文物组到宁德和霞浦)。
  在三个月中,我们在少数民族乡、社重点调查的有福安县,城关区的仙岩社、穆洋区的凤洋乡,罗源县歧余区的八井社和霍口区的霍口乡。作一般了解的有福安县溪柄区的洪洋乡,霞浦县的青皎、水坑、青潭乡,罗源县歧余区的坝溪乡,宁德县城关区的金涵乡,八都区的猴盾乡等七个乡。
  结合调查研究,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建立了俱乐部1个,单一文艺组织9个(其中图书流动站(组)4个,幻灯组3个,文艺组1个,歌舞组1个)。还培养了不少文艺骨干,汇集记录了畲族民歌1028首,记录了曲谱20首,征集了畲族族谱4本,手抄族谱、族图5本,布画的族图全幅,还征购了畲族图书银饰物件等15件,模型5件,纸图4张,还汇集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的民间传说、革命故事等。我们还传授了畲族“婚礼舞”、“青年舞”、“邀请舞”及民间小戏“担花记”等节目,还教唱了:我要做个好社员等几首现代歌曲。
  这次下乡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由于得到了地专县文教部、统战部、文化科、民族事务科及县文化馆、图书馆等有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同时得到少数民族乡基层干部,学校教师和畲胞的大力支持协助和热情招待,所以,工作进行得较顺利。我们一到福安就参加了专署召开的全区文化行政会议及全区少数民族代表会议,使我们初步了解了全区少数民族一般情况及几年来全区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情况。这次福安县文化馆、图书馆还抽了4个干部,罗源县文化馆抽了馆长、霞浦县文化馆抽调干部1人参加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组工作,福安县民族事务科也曾经抽了1个干部同我们一道下去帮助调查工作,这样就大大充实了我们工作组的力量。
  通过这次下乡调查研究工作,同志们都受了很大的鼓舞和现实教育,开始放下架子,和群众同甘共苦。
  (二)福安专区少数民族基本情况和特点:(略)
  (三)关于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几点意见:
  根据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生活的基础和特点,我们认为当前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此处为插图(南塘畲族文化站人员在给畲族人民上文化课)=]
  1.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领导和辅导,文化干部要发扬过去“文化上山”的精神艰苦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工作。
  开展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是开荒工作,所以必须大力加强领导,克服在文化工作方面的大汉族主义思想,要把少数民族文化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程。同时由于解放前,少数民族不但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受了很大压迫和剥削,在文化精神生活方面也受了很大的摧残与限制,甚至连唱歌也不自由,所以,我们要特别扶植与支持被摧残了的少数民族文化,要经常派文化干部艰苦地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巡回辅导以最大耐心帮助他们开展文化活动。
  2.关于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必须根据他们的基础、喜爱与需要:(1)尊重他们原有的民族文艺活动形式:就是要根据他们的文艺活动基础,尊重他们的活动习惯,运用他们本民族所喜爱的文艺形式,来开展群众性的文艺活动。根据我们这次深入到畲族地区调查及组织他们活动来看,畲胞对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如山歌等就非常喜爱,而且很有群众基础,他们一唱开山歌就有很多人对答唱着,唱的人多,听的人也很多。这个形式很好,但是有少部分畲胞认为唱山歌不文明(因为其中有一部分是“风流歌”)。所以有的地方少唱甚至不唱了。为了活跃畲族人民文艺活动,今后必须多发掘整理及多创作山歌,多组织他们活动,活动形式可以采取分散的,自由的独唱或对唱形式,也可以在不同场合(如开晚会、会客、过节日)举行对唱,齐唱、大联唱等形式的山歌会。另方面应该多推广畲族舞蹈“婚礼舞”、“龙伞舞”等节目,这样就会充实活动内容和使活动多样化。
  (2)适当介绍兄弟民族的文艺活动形式:由于畲族长期受到压迫摧残,原有的文艺活动较单调,所以根据畲胞的要求、喜爱和接受能力,实事求是地、适当地组织他们学习兄弟民族的文艺形式,以丰富畲胞的文艺活动是必要的。根据我们这次下乡调查,畲胞是非常喜爱汉族的闽剧,他们对民间小戏及现代歌曲,舞蹈等也很喜欢。我们在福安县仙岩及凤洋乡传授“担花记”、“青年舞”、“邀请舞”及现代歌曲“我要做个好社员”时他们都能接受而且迫切要求学习这一些东西,但是应该特别注意自愿的原则,绝不能主观的硬套。
  3.加强服务活动和辅导活动,并使二者有机结合,由于少数民族的文艺活动基础差,文艺骨干少,所以应以开展服务性活动为主,要多组织专业文艺团体(如电影队、职业剧团、文化馆、站、图书馆等)放映电影、幻灯、演戏,举办展览等文艺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组织附近业余文艺组织开展服务性活动,这样既满足畲胞对文艺生活的要求又加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如罗源县八井民族社的附近大获、松山、巽屿等业余剧团就经常到八井演出,很受畲胞欢迎。多开展服务性的文艺活动,又是一个培养少数民族对文艺活动的兴趣及辅导他们开展文艺活动的好办法。从这次调查来看,少数民族都纷纷要求电影队多到他们那边放映,有的还要求职业剧团到他们那里演出,这都说明了今后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服务性的文艺活动。
  4.培养少数民族的业余文艺骨干是开展经常性的群众业余文艺活动的保证,所以,必须深入下去,通过活动,具体传授进行辅导,并可通过专业性的会议,训练班,业务观摩等方式进行辅导,以培养与提高少数民族文艺骨干的活动水平。培养文艺骨干除由文化馆、站等专业干部负责外,各地更应组织附近的业余文艺组织或本乡的文艺骨干、学校教师等来进行辅导和培养工作,这就是以群众培养群众的一种群众路线的培养方法。
  5.大力发掘、整理和推广少数民族艺术遗产,并创作新的舞蹈、戏剧、歌谣,以丰富活动内容。畲族的民族艺术遗产是很丰富的。如霞浦县的“婚礼舞”、连江县的“龙伞舞”等都是发掘、整理或根据畲族的生活素材创作的畲族舞蹈;畲族还有极丰富的歌谣,都有待于我们去发掘、整理。另外畲胞还很迫切要求创作以畲族人民生活和斗争为题材的戏剧,所以在今后开展少数民族文艺活动时,发掘、整理和创作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具有关键性的工作。
  6.活动方式应以分散为主,适当搞些集中活动。畲族居住分散,村与村的距离近的一、二里,远的一、二十里,而且小村庄多,有的村只有几户,所以,在活动时应提倡分散活动,在农闲及节日时,可以视条件搞集中活动。
  7.关于活动经费,除由畲胞进行一些义务劳动外,可由社的公益金拿出一部分经费解决。文化馆、站应在文艺宣传资料上多予支援,如经常组织图书、图片、画报、幻灯片等巡回流通。
  [138—2—781]
  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搜集福建畲族展览会展品的通知
  (1959年1月22日)
  (59)省民字第0401号
  福安、南平、龙岩专区,福安、霞浦、宁德、福鼎、罗源、连江、寿宁、周宁、顺昌、光泽、宁化、漳平、闽侯县人民委员会,福州市人民委员会:
  根据国务院直民习字第287号通知,为了体现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和进一步扩大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在北京兴建一座民族文化宫,该项工程将于今年5月1日前落成。民族文化宫内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是民族文化宫的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主要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和十年来民族工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少数民族在党的领导下,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全面大跃进以来伟大成就,介绍少数民族人民勤劳、勇敢和富有智慧的优良传统及其对祖国的历史文化、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贡献,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全国民族工作者及有关部门提供民族问题方面研究参考资料,并且通过展览对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中央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定于1959年10月1日正式展出和开放并准备在今年5月1日先试行预展和开放,我省决定在三月进行预展,四月把展品运往北京,为了保证展览会如期展出和开放,请各专、县、市人民委员会责成有关部门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搜集所属地区畲族的各项展品,并于2月28日以前把所有展品运到福州(具体地址另行通知)。
  搜集展品应注意:凡所搜集的展品一律详细注明:物品名称、年代、产地、用途、价值、物主姓名、搜集日期、搜集人姓名及地址。历史文物应当附有详细说明。
  展品所需经费问题,从展品搜集直到运省为止,所需费用统由各县、市负责解决;运省后展出和运京经费,由省民政厅负责。
  附:福建畲族展览会展品搜集提纲一份。(略)
  [136—11—85]
  关于搜集民族文化宫所需展品和我省预展工作几点意见
  (1959年2月13日)
  根据国务院关于搜集民族文化宫所需展品和图书的通知,为了体现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和进一步扩大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在北京兴建一座民族文化宫,该项工程将于今年5月1日前落成。民族文化宫内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是民族文化宫的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主要是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和十年来民族工作所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少数民族在党的领导下,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成就,特别是全面大跃进以来伟大成就,介绍少数民族人民勤劳、勇敢和富有智慧的优良传统及其对祖国的历史文化、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贡献,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全国民族工作者及有关部门提供民族问题方面研究参考资料,并通过展览对各民族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以及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育,从而提高各族人民参加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积极性。
  中央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和图书馆将在今年10月1日正式开放,今后5月1日进行预展。举行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建国以来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全面综合性的大型展览,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其展览标准要求很高,现在时间已经很紧迫,我们又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要完成这样的一个艰巨的政治任务,需要各个部门大力协作。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关于组织机构问题:
  为了保证做好这一工作,我们意见应由省人委办公厅、省委统战部、民政厅、省文化局、教育厅、卫生厅、农业厅、商业厅、财政厅、省团委、省妇联等单位负责同志组成福建省少数民族历史文物展览筹备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配备主任1人,秘书2人。办公室下分设展品搜集组、陈列组(包括设计编辑)、保管组(包括展品与财务管理)、美术加工组。以上除美术加工组外,约需具有一定展览知识的干部16人。拟由省人委办公厅、教育厅、卫生厅各抽调干部1人或2人,民政厅、文化局各各抽调3人,财政厅、农业厅、商业厅、省团委、省妇联各抽调1人,省委统战部抽调人。
  二、关于时间安排问题:
  从现在起到2月7日止,为筹备和讨论有关事项;2月13日到2月底为搜集集中展览品;3月1日到3月底为做好预展工作各项设计布置等事项;4月1日到4月15日为预展。争取4月中旬将展览品运送北京。在2月6日前组织好,2月13日出发各地进行搜集工作。
  三、关于展览品的搜集工作问题:
  展品的搜集工作,是做好省内预展和北京正式展出的重要关键。除已通知各地进行搜集外,应组织力量分赴福安、福鼎、霞浦、宁德、罗源等县重点协助。顺昌、光泽等县亦需派一个小组去协助搜集。搜集展品时应考虑它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又要能体现政策思想。必须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进行搜集,不应受到提纲限制。
  四、关于预展工作问题:
  预展工作是北京正式展出的重要前提。涉及展览的美术加工的技术人员、展出地点、设备(展览柜、台等)等问题,希望各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与协助。
  五、关于经费问题:
  根据国务院指示:从展品、图书搜集,预展直到运京所需费用由省负责开支。初步计划约需经费15000元。其中展品搜集购买费1500元;模型图表照片放大等工料费6000元;预展费(包括讲解员工资费3500元;公杂及其他费2000元)。
  以上所需经费,由于省民政厅1959年民族事务经费没有预算这笔款,因此,请省财政厅另行研究解决。
  附:搜集民族文化宫所需展品和图书的计划提纲一份(略)
  [138—2—979]
  福建省送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实物清单
  (1959年)
  文物部份:
  畲族起源及其传说:
  祖图、族谱、歌本(记载畲族起源的传说)
  宗教信仰:
  崇拜物:龙杖
  宗教用物:迎祖宗时用的龙伞、龙旗、法帽、法衣、法裙、头冠、法器。
  迷信用具:手香炉、五雷牌、神剑、灵尺、击罄、净盂、箬杯、丝鞭、龙角、麻蛇、打尺、灵刀、奏板。
  风俗习惯:
  装饰品:银花、耳环、银簪、银镯、闺女钗、银戒指、扁扣、八卦银牌。
  男女服装:男婚帽、男马卦、男婚衣、男钱褡、男木头鞋、凤冠、女花衣、绸巾、女背褡、女裤、绸女面巾、女罗带、女肚带、女脚绑、女裙、围身裙、腰巾、女花鞋、女木头鞋。
  解放前政治受压迫、经济受剥削:
  光绪24年告示:强迫畲族人民要改汉族装束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国民身份证
  国民党剥削压迫的物证——各种苛捐什税的单据、伪储蓄券。
  向地主交纳租谷的帐簿
  向地主交纳租的收据、租摺。
  向地主租佃田地的契约
  向地主租佃山园的契约
  卖给地主的田契(土改时从地主家里收回)
  卖给地主的山契(土改时从地主家里收回)
  卖给地主的典契(土改时从地主家里收回)
  简陋的生活用具:
  破棉被(几十年的)
  破棉衣(几十年的)
  破麻衣(几十年的)
  破棕衣(几十年的)
  瓜瓢(装水用瓢壳制)
  破火笼(解放前畲族受尽压迫剥削生活奇困,冬季寒冷,只得用火笼烧炭取暖御寒,因此畲族解放前有火笼当棉袄的说法)
  灯马:(夜间照明用)
  筷篮:(装筷子用)
  柴门锁:(木制锁门用)
  竹烟斗
  竹水烟筒
  火刀(买不起火柴,仍用原始方法以火刀取火)
  木盘
  山棕制拂扫
  梳妆篮(妇女贮藏梳头用具)
  竹麻线篮(贮麻线用)
  野菜(野菜牛胶夹、土名龙甲饥,解放前畲族人民挖此野菜充饥)
  简陋生产工具:
  镰刀、柴刀、爬子、锄头、山锄、三角锄、田刀、小锄、斧头、爬铣。
  革命斗争部份:
  毛主席题词:福建省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发给福安县柄葛藤坪老苏区的
  新四军答复家属书
  出征抗敌军人家属救济书
  溪北区苏维埃政府放行证
  新四军信
  优待抗敌军属办法
  烈士蓝茂鼎用过的面盆,寄存外舅雷伯渔家里,1936年白匪搜查雷家这个面盆也受摧残
  帐簿: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上西南村政府所在地,这是当时雷伯渔保留下来的记载革命活动费用的帐簿
  瓜制的干粮袋:革命时期用以装干粮的
  脚缠刀:福鼎县牛埕下畲族老革命雷振霞在担任苏维埃政权上西南村交通员时参加石山等战役所用的武器
  腰刀:苏维埃政权23年革命武器
  标刀:革命武器
  梭刀:革命武器
  拳统:革命武器
  铁尺:革命武器
  铜号:革命时军用品
  鞋履:鞋底有铁钉,革命时代穿以爬山用
  解放后政治部份:
  选民登记表:罗源县八井乡竹里
  选民证:福安仙岩钟祥柏等三张
  区、乡代表当选证:福安仙坂钟振声
  提拔干部通知书:提拔福安钟细弟、钟冬成为区委委员
  任命通知书:任命雷志谔为罗源县八井乡财政委员
  委任状:委雷金钗为福安县可洋乡人民武装委员会委员
  兵役登记表:福安县仙坂乡吴成应
  选举票:霞浦县西胜乡选举票10张
  普通民兵花名册;福安仙岩普通民兵花名册一本
  民兵基干队登记册
  选民登记表
  修建鹰厦铁路民工花名册:罗源八井乡
  修筑罗宁公路民工花名册:罗源八井乡
  支前民工花名册:罗源八井乡
  认购公债登记表:罗源八井乡
  认购公债情况分析表;罗源八井乡
  贫困户定期定量补助表:罗源八井乡
  医病介绍信:罗源八井乡
  福安县仙岩畲族乡自治区人民政府方印
  福安县新楼畲族乡自治区人民政府长戳
  宁德县新楼畲族人民委员会图印
  宁德县新楼畲族乡人民委员会长牌
  福安县王溪乡人民委员会图印
  1951年抗美援朝捐献收据
  代表当选证:雷志岳当选为罗源县八井乡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代表履历及模范事迹表:雷志琳出席县优抚模范代表会议代表履历及模范事迹表
  少数民族补助款报销花名册(罗源八井)
  工作简报(罗源八井民族乡工作情况简报)
  计算表(罗源八井1957年秋季收支计算表)
  暂存款明细账(罗源八井民族乡)
  妇女干部情况的调查表(罗源八井民族乡)
  互助组:
  工票印:罗源第四区蓝朝泉互助组
  工票合同印:罗源第四区蓝朝泉互助组
  互助组旗:罗源八井
  工分票:霞浦县草岗乡
  增产报奖表:罗源八井互助组
  互助组应战书:罗源八井互助组
  供销合同:罗源县第七区供销合作社与八井乡雷世桢互助组订立的供销合同
  合作社股金收据:罗源八井
  初级社:
  土地入股登记簿:罗源县八井光荣初级农业土地入股登记簿
  社员手册:罗源八井光荣生产合作社社员雷德飞手册
  社员经济手册:霞浦县草岗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蓝爱美经济手册
  妇女社干花名册:罗源八井农业生产合作社
  合作社社章:罗源八井建新农业生产合作社
  社员证:霞浦县草岗乡信用合作社社员雷开如证
  初级社日记账:罗源八井光荣初级农业社日记账
  良种收购合同:罗源县八井乡粮食管理站,八井农业社,农业技术推广站订立的良种收购合同
  高级社:
  高级社社章:罗源县歧余区八井高级农业社章程
  三包、四定合同:罗源县八井高级农业章程
  农业社调查表;罗源县八井高级社基本情况调查表
  付业收入统计表:罗源县八井主要付业生产成品收入统计表
  开荒登记表:罗源八井高级社开荒登记表
  生产计划:罗源八井高级社1958年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罗源八井高级社1956—1957年生产计划
  妇女模范成绩表:罗源八井高级社妇女雷金钗模范成绩表
  喜报、奖状、奖章、奖旗
  优等射手喜报:解放军9142部队发给雷文兴一级射手喜报
  应征喜报:霞浦县蓝石灼批准服现役喜报
  喜报:罗源县霍口乡钟章基1956年二级优等射手
  喜报:罗源县八井乡雷信炎参加国防建设记三等功一次
  奖状:福鼎县雷爱娇粮食征购积极工作
  奖状:霞浦县马洋乡对敌斗争模范
  奖状:福安仙岩雷伏端劳动模范
  奖章:罗源霍口雷朝全奖章
  纪念章、照片:罗源八井雷世珠赴朝慰问照片、纪念章
  奖状、当选证、纪念品:罗源西蓝蓝其妹县代表当选证,省妇女劳动模范奖状、县一等模范奖状
  乡治安功臣奖状:霞浦县公安局发给草岗乡雷大永乡治安功臣奖状
  剿匪英雄奖旗:奖给福安甘棠乡巢匪反特有功的红旗
  妇女征粮模范奖旗:土改队屿头二组奖给宁化县仁厚乡妇女征粮模范奖旗
  解放后经济部份:
  土改清单及分配土地表:福安县甘棠乡土改清单一张,分配土地表二张
  土地房屋所有证申请表:福安县宝西乡承领土地房屋所有证申请表
  土地改革分田标:福安县甘棠乡土地改革分田标
  土地清册:罗源县小获乡竹里村土地清册
  土地房产所有证:福安、霞浦、福鼎共8张
  县委指示:中共罗源县委关于贯彻冬季治螟挖毁稻根工作几个问题的指示
  互助合作的意见:中共罗源县委关于冬季生产互助合作的意见
  开展毁灭稻根工作意见:罗源县人民政府发
  优良品种:
  优良谷种:罗源八井优良谷种6种
  优良麦种:罗源八井优良麦种
  手工业:
  竹斗笠:霞浦县精制的
  纺线机:福安仙岩畲族纺麻织布的纺线用
  苧麻:罗源八井
  苧线:罗源八井
  白苎布:罗源八井
  青麻布:罗源八井
  黄麻:罗源八井
  丝线牌:霞浦草岗秀花装丝线用
  扣模:制衣扣用的
  狩猎用具及猎获物:
  驽:打虎用
  硝角:狩猎时贮硝用的
  猎枪:打猎用具
  猎获物:金鸡足、麂足、麂尾、麂角、麂皮、野鸡毛、野猪毛、野猪牙、角、足、豪猪铃、山羊角
  种子和标本:
  油茶种子:霞浦特用经济用物
  油桐种子:霞浦特用经济用物
  杉木种子:霞浦特用经济用物
  樟树标本:霞浦县
  马尾松标本:霞浦县
  水荷标本:霞浦县
  杉木标本:霞浦县
  省发的农业文件:
  省委发的农业发展纲要40条
  农业纲要40条图解
  奖状和奖旗:
  妇女农业劳动模范奖状
  治虫模范奖状
  粮食增产模范奖状
  水利模范奖状
  甘薯增产模范奖状
  茶叶增产模范奖状
  推广茶叶先进技术模范奖状
  造林工作模范奖状
  护林防火模范奖状
  打猎工作模范奖状
  打猎模范队奖状
  农业生产合作社模范奖旗
  “互助先锋”的奖旗
  护林防火模范奖旗
  文化艺术:
  龙伞舞演员奖奖状
  民间音乐舞蹈会奖状
  “十生产”山歌演员奖状
  教育:
  罗源八井冬学工作实施计划
  罗源八井扫盲会员入会申请书
  认字牌
  农民识字课本
  学生作业
  罗源八井雷志岳识字课本、识字证书
  雷志岳扫盲后写的大会发言稿(雷志岳本是文盲,经过扫盲结毕业后已会写作,这个大会发言稿是雷志岳自己写的)
  识字证书4张
  报喜书:苦战8昼夜基本实现无盲单位特向党报喜
  扫盲奖状5张
  [138—2—979]
  福建畲族地区群众文艺工作情况的简介
  (1964年11月)
  (一)
  福建省畲族人口123334人(1962年7月公布数字),分布在全省各地,以福安专区最多,占全省畲族总人口80%多。他们居住分散,绝大部分在山区,与汉族在一起。据福安专区统计,专门畲族聚居的只有三个公社156个大队。
  解放前,畲族备受反动统治的民族压迫和歧视,群众过着被剥削被侮辱的生活。他们没有自己民族文字,只有民族语言。在国民党大汉族主义的同化政策下,曾经被强制学汉话改汉装,且禁止唱山歌。然而他们仍然保留自己的民族传统;特别是山歌,是他们口头文学宝藏,至今还保留着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长篇叙事山歌、小说歌和杂歌。土地革命时期,党在闽东很多畲族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群众又编了许多反映革命斗争的畲歌,如《廿三年革命歌》、《到我们村里当红军》、《毛泽东兵士真真多》等,到现在还流传着。
  但是,畲族也有不少坏山歌是封建旧文化糟粕。特别是长篇叙事山歌和小说歌,带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散布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维护封建统治法权,还有不少是色情淫秽的,对群众起很大毒害影响。如福安、霞浦、福鼎一带流传的《高皇歌》(长篇叙事山歌)和《奶娘传》(小说歌)等,情节离奇,内容荒诞。这些旧山歌坏山歌的流传与他们封建旧习俗的流行有很大关系。不少畲族地区有自己的传统节日,福安穆阳的“分龙节”,霞浦马洋的“九月九”,福鼎双华的“二月二”,都有规模盛大的庙会、歌会。过去在这些节日里,要迎神祭祖,请戏设赌,请客吃喝,并通宵达旦盘唱山歌。旧畲歌、坏畲歌就这样一代传一代、一地传一地保留下来,成为封建反动统治愚昧畲民群众的一种工具。
  (二)
  解放以来,特别是1958年以来,我省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对发展畲族地区的文化,做了许多工作:
  一、配合党在各个时期政治中心和生产运动,认真贯彻为政治、为生产服务的方针,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文艺宣传活动。解放以来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均作为党对群众政治思想工作的组成部分,逐步地开展起来,在各个时期的政治中心和生产运动中,党组织都组织文艺活动积极分子,通过小演唱、山歌、土广播、黑板报、读报……等形式,宣传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畲族地区的成就,宣传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这种活动在近几年来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有新的发展,各畲族地区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根据本民族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以阶级斗争、革命传统与前途教育为中心内容的文艺宣传活动,如组织革命故事会,请老革命、老贫农讲革命斗争史、畲族村史、畲家翻身史;组织阶级教育展览会,通过各种实物、图片启发群众回忆对比;编印、推广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内容的山歌等等。现在在一些地区,这些活动已成为群众经常性的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
  二、认真对旧文化活动、旧习俗进行改造工作,不断地占领和扩大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解放后,我省曾有计划地组织三次较大规模的畲族民间传统艺术调查和几次畲族群众文化活动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推动各地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旧文化活动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并开展移风易俗的斗争。在这方面做得较有成效的是以革命的新畲歌代替含有毒素的旧畲歌。一般都采取如下措施:(一)组织业余作者、歌手编写大量的新畲歌,供应各地。如福安专区近几年编印推荐的新畲歌和各种畲族演唱材料有八百多件;福鼎双华畲族地区几年来编印了六集《新畲歌》,推广的新畲歌有一千多首。(二)组织歌手唱新畲歌,不唱含有毒素的旧畲歌;以带动广大群众唱新畲歌,不唱含有毒素的旧畲歌。(三)组织畲歌联唱会、观摩会等,推广新畲歌。现在革命新畲歌在民族地区深受欢迎,并涌现了许多新畲歌手。据福安专区统计,目前全区畲族新山歌手和其他文艺活动骨干就有800多名。如霞浦县雷双勋,几年来自编新山歌600多首,他的畲歌在本地区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当中发挥很大宣传鼓动作用,有的优秀畲歌并在报刊上发表过。
  三、随着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各畲族地区均建立起群众性的文艺活动组织。为了适应畲族同胞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历年来我省在畲族聚居的地区如福安穆阳、霞浦南塘、宁德猴盾、福鼎双华等6个地区建立了6个公办文化站,同时,通过开展群众性业余文艺活动,在畲族山村建立26个俱乐部和其他业余文化组织,如业余民校、业余剧团等。目前,这些组织已经成了畲族地区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各个时期的政治中心和生产运动中,以及农闲节日时,他们都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如运用黑板报、图书流通、幻灯放映、土广播开展宣传,以及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歌咏、讲革命故事等活动。有些文化站还设有文化担,挑文化担上山下乡,活跃偏僻山村群众文化生活。通过文化站的辅导,畲族群众文艺活动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提高。因此,在畲族地区出现不少优秀演唱和歌舞节目,自1955年到今年的几届县、专、省群众业余文艺会演中,畲族参加会演的节目《龙伞舞》、《婚礼舞》、《龙凤岩》、《草岗变茶岗》、《难为迎亲伯》、《养蚕舞》等,曾受到一定好评,其中《婚礼舞》还曾被选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并拍成电影。
  四、组织专业文艺团体上山下乡,也一定程度地满足了畲族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要求。畲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戏曲和专业文艺团体,他们有些业余文艺演唱组织除了山歌编唱小演唱外,有时也学习汉族地区戏曲形式编演小节目。闽东地区畲族群众最喜爱的是闽剧。解放以来,为了满足他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党和政府曾组织过很多次少数民族慰问,安排专业剧团和电影队为他们演出。在专业剧团和电影队上山下乡计划安排中,每年都有畲族地区演出和放映点。现在大部分的畲汉杂居地区和部分畲族较大的聚居地区每年一般能看以1—2次以上的电影或戏剧。据福安县农村电影普及放映情况调查,该县88个畲汉杂居乡已设放映点83个,纯畲族大队77个已设放映点40个,畲族人口占50%的大队25个已设放映点12个。许多畲族老人对专业剧团和电影队上山下乡十分感激,有的看了电影说是“毛主席给畲族派来的神戏。”有关地区的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对畲族地区的宣传活动材料供应、图书的流通发行以及群众业余文艺活动的组织辅导,也做了不少工作。畲族群众对党和政府这一些措施都感到非常满意。
  随着畲族地区文化教育工作的发展,畲族群众的文化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现在,福安专区畲族地区已办起了218所小学,学生达4400多人,还培养了一批畲族教师,创办了一所民族中学。这又有利地推动了畲族地区群众性文艺活动的开展。目前在我省许多畲族地区群众文艺活动相当活跃。
  (三)
  我省畲族地区文化工作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领导对畲族地区的群众文化工作还不够重视,对畲族文化工作缺乏经常性的调查研究,部署畲族地区的群众文化工作一般化,没有很好地根据畲区的特点,加强对畲族群众文化工作的领导。因此,畲族群众文艺工作,还是落后于形势。
  二、对畲族地区阶级斗争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对这一斗争必然会在群众文艺活动这一领域有所反映也认识不足,因此在畲区群众文艺活动这一领域中开展兴无灭资的斗争就不够有力。
  三、在工作中认真依靠群众不够,现在一些畲族聚居地区已建立了文化站,在其他广大畲区虽然有的也建立了群众性的业余文艺组织,但仍有相当部分地区并没有注意在畲族群众中培养文艺骨干,建立群众性的业余文艺组织特别是俱乐部,因此这些地区的群众文艺工作就开展得不好。
  四、在专业戏剧团体、电影队以及图书发行机构等方面,对畲区的活动还远不能满足畲族群众的要求。不少地区,特别是那些偏僻的畲村仍然有常年看不到戏、看不到电影的情况。
  福建省文化局
  [154—2—791]
  福建省文化局、民政厅关于我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暨少数民族群众业余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情况
  (1964年11月12日)
  中央文化部、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全国文联于今年三月底通知我省,要求我省与浙江联合组织一个畲族代表团,参加八月十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暨少数民族群众业余文艺工作座谈会,代表团名额为17人,加上最近中央文化部要求我们增加高山族代表1名,代表团共18名;参加会演的节目时间为卅分钟。
  遵照这一通知精神,我们先同浙江省联系,根据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情况,代表团名额作如下分配:浙江省参加座谈会代表1人,观摩代表1人,演出代表2人;我省参加座谈会代表1人,观摩代表2人(包括高山族代表1名),演出代表(包括后台工作)11人;并确定分头进行准备工作。接着,我省就以畲族聚居的福安专区为主进行参加会演的节目和代表的选拔工作。四、五月间,福安专区各县均派出文化干部到少数民族地区,加强这些地区的群众文化工作,从中选拔节目和代表。在这基础上,六月间,福安专区举行了小型的畲族群众业余文艺会演,初步选拔了一批节目和代表。这以后,由于全国会演延期,加以夏收大忙,节目的修改和排练也就停止下来。十月初,当中央决定于十月廿五日举行会演的通知下达之后,我们即于十月廿日把福安专区会演选拔的代表集中福州,进行节目的加工和排练。
  现在,我省参加同浙江联合组织的代表团的代表除高山族代表1名外,均已集中在省(其中畲族10名,内干部1名),参加会演的节目也已经过加工和排练,这些节目是,小演唱:《草岗变茶岗》、小演唱:《难为迎亲伯》、舞蹈:《养蚕》、齐唱:《畲家跟党心连心》、《彻底革命不变心》、小演唱:《织裙带》。由于全国会演分配我们的演出时间只有卅分钟,除浙江一个节目需八、九分钟外,剩下只有二十一、二分钟,因此,我们拟在这5个节目中抽选3个节目正式参加全国会演。
  今晚向首长汇报,并请首长审查的就是上述5个节目(由于这5个节目均由6个演员扮演,中间需要改装,节目间隙需要多花些时间)。
  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福建、浙江代表团节目单
  草岗变茶岗(小演唱)
  过去草岗草绵绵,草楼前后草相连;
  畲家人民草中住,命不如草苦黄连。
  如今草岗气象新,层层茶园透天顶;
  公路汽车门前过,粉墙瓦屋紧相邻。
  这是福建省霞浦县水门公社畲族茶叶先进单位茶岗大队解放前后的显明对比。这一天,茶岗大队大队长要上北京,有别公社畲族社员姑嫂二人,拦路盘歌,要托他带礼物献给毛主席。他们通过盘歌,唱出了茶岗大队生产建设成就和茶岗畲族人民的革命精神,表达了畲族人民对党和毛主席的无限热爱。
  编剧:杜菱 冀红 洪永宏
  配曲:步夫 长弓
  导演:孙培德
  演员:雷一鸣饰雷队长,钟章英饰嫂,钟赛梅饰姑
  伴奏:雷芳庆 蓝伏利 钟显佐 刘春曙
  难为迎亲伯(小演唱)
  破旧俗,立新风,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在党的领导下,福建畲族地区的社会风尚已经有了很多新的变化。这个戏通过移风易俗这个有意义的思想主题,反映了畲族地区结婚不坐花轿、不办嫁妆、不办酒席、不请鼓手班的新风尚,歌颂了畲族姑娘敢于破旧立新、热爱集体生产、发扬坚苦朴素作风的新思想。
  [=此处为插图(这是文艺工作者根据霞浦县畲族婚礼中由一个能歌手代表新郎去迎新娘的风俗,将其中一场风趣的对歌场面,编成名为“难为迎亲伯”的歌舞,该舞曾赴京参加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演员均畲族(摄于1963年))=]
  编剧:林国雄 徐常波
  配曲:陈金水
  导演:陈金水
  演员:雷一民饰迎亲伯,钟赛梅饰新娘.
  雷柯香、雷珠妹饰女伴甲乙。
  伴奏:雷芳庆 蓝伏利 钟显佐 刘春曙
  养蚕舞(歌舞)
  描写畲族地区养蚕生产过程,通过上山、采桑、养蚕、蚕吐丝、蚕结茧以及蚕茧丰收等几个舞蹈情节,表现畲家姑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欢乐情绪和丰收以后的喜悦心情。
  编舞:孙培德 黄雪清
  导演:孙培德
  作词:洪永宏
  配曲:张强 方永成
  演员:钟赛梅 钟章英 雷柯香 蓝新玉 雷珠妹
  伴奏:雷芳庆 蓝伏利 钟显佐 刘春曙
  茶歌(小合唱)
  歌唱畲族地区茶山的新面貌,表现畲家茶女的欢乐心情。
  作词:蓝兴发
  编曲:黄光裕
  演唱者:钟赛梅 钟章英 雷柯香 蓝新玉 雷珠妹
  伴奏:雷芳庆 蓝伏利 钟显佐 刘春曙
  织裙带(小演唱)
  裙带是畲族的手工艺品。畲族人民有个传统习惯,往往把他们的希望、祝福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用文字或图案织在裙带上。这个戏描写婆媳姑嫂一家人,为了歌颂她们的幸福生活,表达她们对党、对毛主席、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深切热爱,细心地挑字检花,织出了歌颂人民公社好、社会主义好,各族人民大团结三条裙带。
  编剧:蓝振河
  配曲:长弓
  导演:王鸿意
  演员:雷珠妹饰母亲,雷柯香饰大嫂,钟章英饰二嫂,钟赛梅饰小姑
  伴奏:雷芳庆 蓝伏利 钟显佐 刘春曙
  [154—2—812]
  罗源畲族的风俗习惯
  (1983年6月)
  5月20日至6月10日,我们实习队分赴罗源县霍口、西兰、洪洋、松山四个公社的部分民族大队进行专业社会调查,现将初步了解到的风俗习惯报告如下:
  一、婚俗
  畲族禁止同祖同姓同辈份之间通婚。男子入赘女家必须从女方姓氏以示继承香火,生下的第一个儿女必须随母姓,其他儿女的姓氏随母或随父听便。
  青年男女一般需经媒人提亲。同意结亲了,男方即可择日订婚。订婚之时,男女双方吃下对方送来的米饼,并交换礼物,男方多送衣服、米饼之类,给姑娘的舅舅送去两只活公鸡;女方则送一种叫“红线绑脚”的礼物(即一只去膛、羽毛拨净、周身缠满红线的鸡),表示忠贞于男方,这样,订婚仪式便算结束。之后,男方还要向女方送数量不等的现金或实物。
  姑娘出嫁时,身着精制的花边黑布衣,系两条腰带(一条是红色丝质的自制品,另一条为市上买的水印花布),下穿短裙,扎绑腿,穿白绣花鞋,头戴凤冠,垂缨耳坠,手戴银镯子,良辰一到,男家两人抬轿赴新娘家,娘家也派两人共抬花轿,新娘坐上四人抬花轿,在亲朋的伴送下,赴男家成亲。
  当花轿到达新郎家门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新郎点着蜡烛出门迎接。花轿抬入祠堂后,旋转三圈(祠堂上贴有“功建前朝高辛帝主金銮殿上亲敕赐,名传后裔皇子皇孙日月同休免差徭”的红对联),新郎踢三下轿门;轿门大开,新郎顺势轻轻地把戴头盖面纱的新娘从轿中拉下,并在“伴房母”(有夫有子的女子的指引下,两人并排站在供有鸡、鸭、鱼、肉,香烟缭绕的祖牌前三拜,再三拜天地。拜完之后,“伴房母”领着新娘进入厨房,把聚在那里的一家人介绍给新娘,然后让她吃四个米饼,让新娘熟悉厨事)。随后,“伴房母”再引新娘进入洞房,同吃一个点心,一只鸡腿,两碗面条。结婚仪式至此完毕。
  二、葬俗
  畲族在历史上曾盛行火葬,现在行土棺穴葬。丧葬的仪式大致与汉族相同,也包括大殓,小殓,戴孝,送丧,择日,卜葬,祭奠等,但也有特殊之点,如对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就有着不同程度的区别。按照畲族的习俗,五十岁以上有子的老人寿终后,祠堂开大丧门抬进,放在椅子里呈坐式,大约十至十五分钟后入棺,四人抬出,无子者,祠堂只开小丧门,有的甚至放在祠堂外空地上片刻便入棺。小儿死后,用纸包起放入篮内,置于向阳处,意为“日头红,快转生。”女性死者殡葬礼节与上无异,只是入棺时须穿上好服装,脚穿花鞋头戴凤冠等饰物随葬。
  死者殓入棺后,置在祠堂壁后,停入49天,在49天过7天,亲属就要请两位巫师敲打小锣等赶鬼,请灵,并让家属在弥漫的灵堂前哭泣。巫师卜葬后,所有亲属都要前来吊唁,以母后按辈份的大小就坐饮酒痛哭,以示慰问。然后,男子身穿草衣,草鞋,头戴草帽。女子身穿麻衣,脚穿草鞋,头戴三角长草帽,缠布带,带着纸钱(俗称“金银”)走在送葬队伍前面,遇到溪水时,就把纸钱撒下去。亲戚还得给死者家属送花布、香烛等。女儿带着鸡送葬,以表示告慰先灵。在棺材前后有专人放鞭炮和吹锁呐或儿子和亲戚走在棺柩前,手拎灵棍,哭泣着缓缓而行。
  畲族老人对墓地风水,质量是极注重的(墓式与当地汉族无异,山坡为穴)。许多人在中年之后便请巫师为他看风水选地,开始修,所以许多人死前墓已建好。如果人死后墓还没有建,而死者又是高寿者,就要为他建一座好墓。在修墓期间,尸体停放在祠堂中,据说有放灵二、三年者。之后,每到清明节或七月十五(祭鬼节)时,亲属到墓地去烧香、烧纸,以示悼念。如果在端午节后死了人,第二年过端午节时,死者的家属不能作棕子;如果在节前有丧事,死者家属也不作棕子,都由他人馈送。
  三、服饰
  畲族男装与汉族服装无异,女装却保持着浓厚的民族色彩。
  头饰:婚前女子的头发是用红毛线缠盘在头顶上,无特殊饰物。婚后女子的发式很有特点:头发用红毛线缠成筒状盘在头项上,高高隆起,形似凤头。女人的年龄,可从缠头毛线的颜色区别,黑、兰、红分别代表老中青,女子在结婚时,头饰极多,如银制的筒状凤冠耳环、凤钗等,银光闪闪。
  服饰:黑色麻衣花腰带,领口、肩上、袖口、两襟绣有花边,黑色短裤、花鞋、黑色绑腿。这些与头饰配在一起,真可谓珠联壁合,很是美丽,畲族称这套服饰为“凤凰装”。
  四、入宅礼
  畲族在新房落成后,要举行隆重的上梁和乔迁仪式,首先主人请风水先生根据一家人的属象选择吉日良辰。届时(一般在凌晨五时许),鞭炮齐鸣,火把熊熊,在一片欢呼声中稳稳当当的安好大梁。然后将家具全部披上红布,热热闹闹地迁入新房。主人备好鸡、鸭、鱼、肉、米酒,宴请亲戚朋友。赴宴的客人一般要给主人送五元钱和花布等。即日晚上,大家开怀畅饮,直到米酒喝完为止。
  五、祖先崇拜
  畲族的祖先崇拜主要表现为盛大的请祖和祭祖活动。他们把祖图和祖牌在同姓畲族之内流通,此村到彼村同姓宗族处迎来祖图和祖牌,轮流保存,供奉的活动称为“请祖”。请祖时间无硬性规定一般三年一次,通常从旧历正月初三开始,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前一定要从被请之地返回;逾期不请,须待来年。请祖仪式由德高望重的族长主持,族中人除妇女看家,劳动外,能走动的都去迎祖,队伍按辈份、年龄排列先后。请祖用器物有黄色行头一幅,上书“忠勇王”(即盘瓠)三字,镶黑三角红旗两帜,彩绘龙虎方旗各一,如华盖,分层用白色的三层黄色凉伞一顶,四人抬八角香亭一座,内置祖牌、祖图、香火;三孔枪一具,沿途过村、桥、庙和山时呜放,还有专门用来供奉祖图祖牌的口口口口口,另约20人组成乐队,乐器是鼓、锣、锁呐、胡琴,祭品有酒、肉、桔、猪头、海米、墨鱼、鸡鸭、糯米粑粑、香等。请祖队伍排列次序是行头在前,依次是旗帜、凉伞、香亭、乐队,请祖族人。还要请道士五、六个主持法事护卫。一姓宗族请祖,本民族其它姓皆来祝贺,沿途设酒席款待,燃香放鞭迎送。由双方族长主持接交仪式,置祖图、祖牌于香亭。同宗族人聚资建一祖房,布置专门地方供奉祖图、祖牌,祖房塌坏,也不能变动地址。祖图祖牌请回后,分清上位置、安放两个步骤。至此整个仪式方告结束。
  畲族老人说,请祖在过去是畲族日常生活中最盛大的活动,其次就是每年一度的祭祖活动。祭祖活动一般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进行。值祭人按房轮流。七月初就开始准备工作,由值祭人按户收钱,一般每家交五角钱。收来的钱用作祭奠时的公费,以购买香、纸、肉、鱼、鸡等物品。七月十四日晚开始摆供品、烧路香。在祠堂门前的路上及其他几条主要道路上,沿途插香,称为“烧路香”:以迎接祖先到来祭祖时,放一种炮,称为“三口灵”(有三个孔,可以点燃三次)。十四晚子刻升炮一声,剑升炮二声,到十五日,明时升炮三声。然后请“老太爷”(族长)入祠堂,给参加祭祖者讲话。一般每户出一名二十岁以上的家长或男丁参加祭祖,入赘的外族人不准参加祭祀。这一天将家谱摆在祠堂内,大家可以查看家谱,族长讲话完毕,大家就可以入座举行宴会。宴毕,祭祀也就完毕。
  畲族民间有两种不同的祖先尊奉形式。如上述请祖活动口口口口拜。另一种是家族祖宗尊奉。畲族每几户人家(一家族者建有一公堂为公共场所,用于供奉祖先,即庆婚丧也在公堂举行。两种形式祖牌的内容不一样,始祖崇拜的祖牌定的是民族始祖名称,象下刘坑村的“加封忠勇王龙附马神位”内容祖牌是最常见的,大坪村祖牌上书“御旨附马麟口始祖忠勇王一世钟公志清历代禄位”字样,则供奉的是盘瓠王二世,钟姓始祖。
  六、鬼神信仰
  畲族十分信奉鬼神,每当新房上梁时,得把大梁两头砍下来,粗的一头一头插树尾砍下来细枝。它象一个花盒,用来摆在祠堂的祭桌上,以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另外,在新房打夯时,把四块小木板放在地基的四角各朝一方向。房屋建成后,就把四块木板高悬于梁上。这种做法的用意表示告慰被惊动的神。与此同时,常年在房梁上挂着一块木牌,柱子上吊着一把木榔头,木牌长约50公分,宽20公分。它的一端包着一块红布。牌中挂着天龙及八卦图,梁顶上写着“万年宝盖”四个大字,它与祖牌两边写着“天地开通,日用照临。四维上下,听从民便”及末边的“百万天龙常守护,无量金刚镇长存”(镇宅、光明)三十四个字几乎处于同一直线上。据说,有了这块牌,神灵就会保佑人们,鬼也不敢入房了。那只木榔头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它的一头包着红布,悬于柱上。布是不能用别的颜色代替了,也不能擅自拿下木榔头。如果它破了、脏了,也只能请巫师择吉日缝补、洗涤。这只木榔头的另一个重要的秘密就是,它不是由一般的人制作成,而是由专人(巫师)在深山密林,人所不见的隐处制作而成的。如果它的掉了下来,就表示此房已不安全,一般要迁至别处。另外,那把木榔头也都有镇邪的意思。
  《福建省罗源县畲族历史与现状调查报告选编》
  中央民院历史系七九级社会调查实习队编印
  罗源八井拳术调查报告
  (1983年6月)
  福建省罗源县松山公社八井村的畲族人民,不仅勤劳、朴实、善良,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而且世代流传着一项传统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拳术。
  拳术之乡 体育之花
  拳术,在八井畲族群众中十分普及。他们把学习拳术称为“打工头”。每当逢年过节或其他空闲时间,在八井都能看到人们习拳练武的身影和连连不断的吼声。目前,在全村的320人中,有50%左右的人会拳术,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最大的高达69岁;13岁以上的男子几乎都会,而且从小女孩到中老年妇女也有习拳者。尤其是年青人对此更是爱不释手,技术也比较精湛。据说,在八井,一人能抵挡几人以至十几人者大有人在。例如,在前清时期,有个叫雷朝阳的八井拳师,就曾在宁德附近的大桥上,打死18个寻衅的拳师而一时被传为佳话。现在,在八井能带徒弟的师傅就有雷信钗、雷志育、雷金弟、雷清木等22人。象雷信钗已带徒弟80多人,雷志育也有60多。八井拳术,功夫高深,影响较大,附近城乡的一些流氓地痞,只要一提到八井人便胆战心惊,不寒而栗。由此可见,八井确实不愧为拳术之乡。
  拳术虽然是八井畲族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但是他们朴实谦逊、热情好客,从不保守自居;如果有客人到家,他们就会端出可口的热茶的醇香的米酒招待。因此,对于外地的登门求师者,他们从不拒之门外。不仅如此,象雷信钗、雷志育、雷金弟、雷德明等一些拳术师傅,还抽空余时间到外地传艺带徒。不论是本族人还是汉族人,他们都同样热情辅导、精心指点。八井这个拳术之乡的名字遐及罗源全县和附近的连江、长乐、宁德、福安和霞浦等地。去年九月,在内蒙古举行的首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雷信钗、雷知土二位师徒表演了八井拳术,博得了观众的热情赞赏。
  攻防有术 独具一格
  八井拳术经过畲族劳动群众的不断加工、提炼。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套路和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方面,它与我国南方民间传统拳派一样,表现出短促有力、迅速凶猛的特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比较完整的攻防套路。
  八井拳术的套路(他们把一套称作“一本”)有半龙虎、虎装、五虎、七星、十八罗汉等,其中以半龙虎最为基本、最为普及,一般人都会这一套,特别初学者更是如此。半龙虎一共有十二个动作(他们把一个动作称为“一排”),分别为三箭、挖鞭、三碰、牵基、圆化、赴掌、牵马、掩耳、断桥、三垮、按手和十字。现将这十二个动作简介如下:
  1.三箭:即预备开始发拳,然后向前三个箭步。
  2.挖鞭:一手解开对方攻击,另一掌则进攻对方脾位(他们把脾称作“鞭”)。
  3.三碰:一防二攻三攻,攻击对方喉部,致其倒地。
  4.牵基:即顺手牵羊,破坏对方平衡,然后两次进攻对方眼睛和脾位。
  5.圆化:圆,在他们的语言里是转的意思,圆化就是避开对方进攻,而后转为侧身进攻。
  6.赴掌:继圆化之后接着又用双掌攻击对方。部位是腋下和脾位,此外还加一拳。
  7.牵马:一脚靠近对方,两手分别压住对方喉咙和手,然后手向前、脚向后着力,状似牵马,致对方仰倒。
  8.掩耳:托住对方手,解开其进攻,以掩护自己,然后两手先后向对方头部(耳或眼)和胸部袭击。
  9.断桥:对方进攻的一拳称为“桥”。断桥就是用手将对方一拳向下打去,然后用另一手向对方腹部或生殖器作致命性的进攻。
  10.三垮:一手解开对方正面进攻,另一手则打击对方太阳穴;一手解开对方上面进攻,另一手则打击对方腹部;两次进攻若均被对方避开,则用第三拳袭击对方腹部。
  11.按手:一手避开对方进攻后,用另一手指向对方喉咙作致命性的袭击。
  12.十字:解除对方攻击,进攻对方胸膛,进攻时上三步,不成则退三步,继后跨上一箭步,再蹲下,用手掌扯住对方脚提起来打一拳,致对方于死地。此动作站立形状象“十”字,步子也是十步,故名。
  半龙虎的每一个动作大都是三步,反复一次,作完一动作后便大喝一声(他们称“开声”),显得威风有力。它进攻多用手,脚多成马步和箭步,而且手脚的攻防空间范围不大。每一个动作都有防有攻、攻防结合。它防守能保护自己,进攻则能致对方于死命。整套动作一环扣一环,上下前后连贯自如,节奏分明,步法稳健,简练而有力,短促而实用。
  虎装分一步、十字、开弓、转打、五虎围柱、七心移步、猛虎卧地、三角拳、赴拳、赴掌刺竹十个动作。五虎有三十多步。七星有八步。十八罗汉有十八步。这些套路都是在半龙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提炼而成的,动作技术更加复杂化,有的是上下开弓,有的是四面开弓,能够防止四面袭击。这些动作多模仿老虎、猩猩和神像,表演起来十分精彩,有时如猛虎出山,有时似老鹰展翅,有时又象观音坐莲。此外,八井拳还有一个绝招,叫点穴。点穴就是用手指点穴位,一下子就能致人于死命。一位老拳师曾形象地比喻说:“点穴的作用就象整个电路发生短路而造成保险丝烧断一样。”
  八井除拳术外还有棒术,一般都使用齐眉棍(他们把棍称为“杖”),长四点八尺,动作是双手握棒,特点与拳术一样,短促凶猛,不过在八井会棒术的人远不如会拳术的那么多。
  世代相传 经久不衰
  八井拳术经过畲族人民的不断努力,世代相传、前后相承。一代接一代,经久不衰。
  在八井,能带徒弟的师傅有几十个。他们教下一辈人学拳不是父亲直接教孩子,而是几家的小孩集中在一起,由一个师傅传授,一个师傅一次带徒的人数不少于四人,也不多于十二人。学习时间一个月左右。一般的习拳时间是在八月至次年正月的农闲时节。徒弟要拜三个师傅以后才能出师。拜师傅没有什么礼仪,只是在学习期间付给师傅一定的学费(本村比外村少一半),并在晚上练拳时,给师傅送一些点心和烟酒。在学习结束后,师傅必须带徒弟轮流到每个徒弟家中进行表演,让徒弟的父母检查师傅教的是否有缺漏。“点穴”这一绝招因以前曾有小孩打架用它而造成人命。所以后来就不乱教人。只有上年纪而且品行好的人才能学习。
  八井拳术与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好的身体素质,需要下苦功才会有较深的造诣。他们有句俗话,叫做“草鞋是编的,拳头是练的”。这充分说明了他们对这一点是十分重视的。在实践中,他们总结出了一些有好的办法,例如练手上功夫(他们称“练手劲”),他们是用手指抓举很光滑的石锁,石锁由轻到重,最重能举三十斤。又如练脚上功夫(他们说是“练脚劲”)。他们是用脚拖石磨,石磨重的达一百斤。他们仅练三箭这一动作就需一个星期时间。在练习过程中,一步接一步,循序渐进,并有对打等实战练习。
  师傅不仅教徒弟学拳,而且还教他们做人的品行道德。他们从不仗拳欺人、惹事生非;即使是遇故意肇事者,也总是先退让三步,直至忍无可忍才奋起自卫。由此可见,八井人民不仅具有高深的拳技,而且还兼备纯朴、厚道的美德。
  此外,八井拳术师都兼行医道。他们治病主要使用中草药。象雷信钗、雷志育等拳术高手,在医术上也十分高明,平均每年有三十多人来八井求医,其中还有从香港等地远道而来的。八井的医术也是祖传的,不过与拳术不一样,而是由父亲直接教给自己的孩子。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八井拳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五百年前,明中叶之际,畲族先民雷安居、雷安和两兄弟迁居到八井开荒拓地,繁衍生息。与此同时,他们还留下了拳术这一传家宝。据八井雷氏家谱记载,他们是在明成化年间从广东潮州府迁来的,并且在来到八井之前就已会拳术。至于这两兄弟的拳术源于何时、何处、何人,现在还未搞清楚,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如果从雷氏兄弟迁居八井时算起,到现在为止,八井拳术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八井地处偏僻的山区,这里的畲族人民深受历代反动统治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严重的民族歧视,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更是如此,畲族人民被当作“异种”,污为“畲婆”,受尽百般欺凌。“畲族头上三把刀,抓丁、派款、租税高;穷人面前三条路,卖孩子、逃荒、坐监牢。”这正是八井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八井被抓去当壮丁的就有48人,由于贫困而“卖”为壮丁的还有4人,很多人一去杳无音讯。反对汉族统治者的压迫和民族歧视,实行自卫防身,这是八井拳术得以保存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很多人都曾用一双拳头抵挡过国民党的抓丁派税,教训过欺压百姓的豪强恶霸。象兰书华一人就打退过十几个来八井抓丁派款的国民党兵,八井拳术在人民革命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1948年就有4人参加了“山头游击队”。
  八井拳术得以流传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它所要求的器械和场地十分简单,只需要一块小平地和木棍石头就可以了。此外,八井人民在长期的实际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医治创伤的方法。在习拳过程中的一些跌打损伤自己都能治疗,这也为八井拳术的流传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基于上述社会的、地理的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习拳练武便成了八井人民的一种传统习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畲族人民翻身作了主人,八井拳术也随之更加兴盛。但是在林彪和“四人帮”左倾路线的干扰时期,八井拳术曾一度衰落,村里会拳术的人已寥寥无几。今天,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的照耀下,八井人民又兴起了习拳练武之风,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认识到拳术对于健身的重要作用,加之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关心,完全可以相信,八井拳术这朵民族民间体育之花将更加鲜艳、璀灿夺目。
  《福建省罗源县畲族历史与现状调查报告选编》
  中央民院历史系七九级专业社会调查实习队编印
  霞浦县茶岗畲族传统婚礼的采访
  (1989年)
  口述人:雷开坤 男68岁 退休原粮站站长,乡长等
  (介绍情节)雷吓宝 男39岁 社员
  雷吓学 男37岁 茶岗支部副书记兼会计
  唱哭嫁歌:兰秀金 女37岁 家务
  讲历史:雷大钗 男71岁 社员 原茶岗大队支部书记
  采访人:郑东夫
  传统婚礼的由来
  由广东祖祠凤凰山祖宗传下。凤凰山地处广东雷家坊、观星顶、会稽、七贤洞之间。
  畲族婚嫁前厅布置
  传说上祖雷巨佑的曾孙孙雷念二郎英勇无比,忠直厚朴,为反抗州官欺压百姓,组织起人马打县官,分库粮给万民。有一次,受到四面夹攻,因缺粮缺兵败逃。单身匹马来到百草峰哭祖,敞开心中的不平。当晚躺在祖坟旁安睡得一梦,梦见祖父带来一个美丽的姑娘配他为妻。二日,雷念二郎在山下遇到一个与梦中相似的落难姑娘。因双方不晓语言,雷念二郎也不知姑娘父母和住址,一对苦命人指草为香,拜天地日月为媒,成了一双美满姻缘。由于语言不通,他们用手势与眼光得知对方所讲的话是什么了。这个姑娘不仅容貌出众,还特长能歌善舞。雷念二郎为避州府的追杀,带妻流落到浙江杭州一带,由杭州到平阳县安家(即现在的苍南县)。
  雷念二郎之妻能歌善舞,给畲家婚礼增添了光彩,给畲家人带来欢乐。畲家人每每见到雷念二郎之妻教得众姑娘的歌舞,个个驱散了心上的烦恼,鼓足了受压迫畲家人的开创新生活的信心。
  当时,处于兵荒马乱的朝代,番疆屡犯中原。一个番将路遇这对夫妻,杀死雷念二郎,要掳去雷念二郎之妻,妻之贤,不甘落陷贼人手里,向深崖逃去,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跳崖贞身。
  虽然这对畲家人心中的神象不在,这个婚礼传统的歌舞的形式以纪念这对夫妻。历史:
  传统婚礼是后唐开运元年在浙江一带流行,到明洪武十三年有所扩充内容,形成歌舞形式,同时也传到福宁府草岗地方。(即茶岗)婚礼穿戴:
  当年是男穿紫袍衣,头戴透顶帽,脚穿长条鞋。女方:
  头戴洁白珍珠钗,身着红绿黑百〓罗裙,脚穿软底长靴。
  传统婚礼的节仪
  捉水鸡:(石冻蛤蟆)
  主导:
  由媒人和亲家伯。(亲家伯属丑角人物)
  场景:
  由新娘家里的人举起团火把,并由弟妹将一只石冻蛤蟆放在地上跑,难为亲家伯去捉,弟妹故意将火把东窜西跑,弄得亲家伯满头大汗,还是捉不到蛤蟆,只好叫媒人拿红包分给人,算是在嘻笑中结束。
  另还参进一些热闹的节目,比如特意让亲家伯跳灯笼、尿壶一类东西。
  赠物:
  [=此处为插图=]
  一赐红花:表示新娘艳如花,美如水。
  其中哭词歌:
  美女儿无当用,诺那拿走总无还;那养男儿有名声,成家置业养马娘。
  赠围裙:
  表示新娘到夫家勤劳好动,创造美好的日子。
  哭词:
  (妹对妹)哥呀哥,一起大,一起玩,今日分开心伤情(呀哥)
  哭嫁妆:
  强烈反映出女儿不要娘家物,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所获。
  哭词:
  我走不要娘家物,自己双手来置起,
  家妆做好给弟用,弟弟也好起家堂。
  母哭词:
  你弟生来心迹好,与姐看做是男儿,
  家妆随妹随身去,你弟心里会安心。
  拦轿:
  由姐妹、哥嫂拦,意思是姐妹、兄妹不给他人抬走,不忍兄妹、姐妹分开。
  抬嫁妆哭词:(哭词中“师傅”是指抬轿人)
  新做嫁妆阿马的(师傅)阿马留厝装田契噢(师傅)新做嫁妆阿马的(师傅)阿马留厝装宝贝哟(师傅)新做嫁妆光朗一哟(师傅)阿马留厝装银两(师傅)新做嫁妆新透新哟(师傅)阿马留厝装黄金哟(师傅)
  梳头:
  场面反映了新娘不梳装打扮的妹子性,今天妹子恨得是为她操办婚事的人。
  哭梳装的骂梳头阿婆的哭词:
  阿婆心肝刹,我头自己梳去了,一年三百六十天,今日不要你来梳。阿马阿奶无来赶,今日你来赶我走,日头未到我不梳,日头未到我不走,午头暗来我正走,我马红帖请你来吃酒,还是红帖请你来梳头(哟)。
  阿婆回答的歌词:
  梳头词:哎哟妹噢……
  你马红帖请我来梳头,今日心肝就是刹,你要坐得好,坐得正,人客一大班,去人厝,做家计,去人厝,起家堂。
  接着新娘让阿婆梳头,新娘又骂起媒人来。
  骂媒人的哭词是:
  今日的头我不梳,金花钗银我不插,
  双凤耳坠我不戴,花绣衣冠我不装。
  你做媒人太不该,头骗我郎容貌好,
  二骗我郎家财多,三骗我郎好子弟,
  马娘听了你的话,狠心将妹配给他。
  母啼女儿:或父啼女儿。(一般是父不啼)
  养大我儿他家人,你娘也是嫁你马,
  待你明年做了母,生下麟儿心就花。
  分饭:场面是手捧一大盆装有生五谷,竹钉扣、硬币以及竹箸,新娘站在椅上。一边动作一边唱。
  唱词:
  一把竹箸撒厅头,阿马厝里有吃不必愁,二把竹箸撒出去,保护阿马厝里养大猪,三把竹箸撒厅当,阿马厝里谷米百万仓,四把竹箸撒厅尾,保护阿马厝里会发财。
  外舅要抱上轿,阿哥来留轿的新娘哭词是
  留轿哭词:
  阿哥留轿留风水噢哥,阿哥留轿无留我噢哥,阿哥留轿无留我噢哥,阿哥留轿留体面噢哥,阿哥留轿留名声噢哥。
  新娘对母的哭词体现了在送上花轿之前,父母儿女之间是难舍难分的场面,女儿眼望众亲人,只剩下短暂的时间,尽情向亲人倾诉,意思是“未上轿的女儿是妈身上的肉,上轿后的女儿是别家人。”反映出当女儿的心是承担着两方的情和爱。
  哭上轿的词:(女儿对着母亲哭)
  阿奶未看日子都未到呀(奶),看了日子近近兜呀奶,未看日子日透长(呀奶)看了日子日透短(呀奶)未看日子要留我(呀奶)看了日子不留我(呀奶)赶出别人厝里做不来(呀奶)别人厝里又陌又疏(呀奶),别人奴奶又一样,自己奴奶又一样,自己奴奶嘴骂心无骂,别人奴奶嘴未骂来心先骂(啊奶)。母不舍女儿上轿的哭词:
  哭词:
  未看日子都未到,日子一到别母去,我女年大终是嫁,郎厝也有好马娘。女儿接下哭,一边哭一边母女抱头,或女儿跪母。
  哭词:
  未看日子都未到(奶)看了日子近近兜(奶),未看日子日透长奶,看了日子日透短奶。女儿站起,双手对双手拉着,脸对母亲的脸伤心地唱哭词是:
  奴奶心肝刹,别人做酒讲做年(奶)奴奶做酒喊招女(哟)又是阿奶心肝刹,头发未长就喊订,头发未长就喊抬。帮你做一年春(奶)帮你收一年冬奶,冬那收好把我赶出去奶,赶出别人厝里去做人(奶)。最后女儿按耐不住感情,唱出了女儿心中的违心话后,才上轿离去。唱词是:
  哭词:
  阿马厝里无年给我做(奶)不是帮你做长年,长年也有长年工,叫我别人厝里去做年。
  花轿到夫家接轿场面
  [=此处为插图(畲族的婚嫁场面之一)=]
  一、鞭炮齐鸣后停轿。
  二、阿婆将果籽、红蛋以及糖茶捧到轿内,新娘不接茶、果籽和红蛋。意思是:“我还不知你们对我好不好呢?”夫家人对我好与不好不管他们,我今日该体面先,将包好的红包放在茶盆上,以示我的大量懂礼,不失闺风父训。
  三、阿婆扶新娘出轿,新娘采取不卑不亢的体态,让人看不出猜不透新娘的内心情绪。拜堂:
  新娘新郎出厅,新娘红蛋和果籽散落花毡上,让小孩抢去。意见是新娘快生贵子。
  倡仪人唱:
  一拜天地(双人拜天地)二拜高堂(二人向祖位上叩礼)夫妻交拜(两人面对面行礼,算为今生今世公定为偶)。
  拜堂场面:
  桌上排起斗灯,暗示(姜子牙会替新夫妇避邪除鬼)
  一盒喜烛:暗示(龙凤相会)
  进房:《合欢怀》
  男坐左为乾,女坐右为坤。
  吃合成茶:暗示:(一世有甜无苦)
  会八仙:
  八人在厅中央,各行四围,以示八仙会齐,庆贺佳人,围一张八仙桌而坐。
  左边男十全:算为天上玉皇送来的童男子。
  右边女十全:算为天上玉皇送来的童玉女。
  童男、童女分列厅两边对歌庆喜。
  十童男和女十童的由来:
  畲家的子孙为了纪念雷念二郎的不知姓名的妻子。沿用能歌善舞来祝福儿孙的幸福。
  请新郎:
  唱词:
  一盒喜烛排桌中,双手移来请新郎,
  今年吃你财喜酒,明年添喜状元郎。
  请烟:
  带有喜剧性,由一个丑角出场演出各种礼节性而具有滑稽相的动作,博得六亲九戚开心大笑。比喻新夫妻一世笑逐颜开。
  动作有:脱帽、戴帽、整歪衣裳,高矮裤脚、行短脚礼步、笑恶人、赞善人,以投手举足定出人的文明。
  行礼:
  主要是八仙的动作,八仙互相谦礼,表示仙中仙人心胸宽。擦桌、洗脸、装衣冠的动作,表示按人间的习俗赴筵。
  举位:叫(封坐)
  [=此处为插图(畲族的婚嫁场面之二)=]
  先由八仙头和二八仙两人演出礼节性的舞蹈.后唱举位令:
  “一举新郎坐当中,二举众位排两行,
  三举下四府来相会,四举今夜结姻缘。”
  开瓶令:
  一枝好花插金瓶,二枝荷花水面清,
  三朝元老来年在,四水长流在瓶中,
  五星五龙起瓶座,起得瓶座满桌金。
  开箸令:
  上山砍竹,竹来做篮,
  篮中装菜,菜中芥姜。
  新郎令:
  月出东边一朵花,桌上吃酒笑哈哈,
  无好菜蔬排桌上,感谢六亲陪郎坐。
  回令:
  月出东边一朵花,新郎桌上百件有,
  今夜八仙吃喜酒,明年添喜中探花。
  发马:回马:
  作法,将硬币车转在碗中,表示马跑千里,去而复回,脚蹈之,手投之。
  意思:新郎为状元,骑在马上谢皇城。
  发马令:
  月出东边照来光,红马牵在校场中,
  今年本是下院考,探花榜眼状元郎。
  状元游街,总督游城,
  发下四考三考,相公五名。
  回令:
  皇帝殿发行马,发去下四考举多,
  状元插金花,文武百官两片排,
  谁人截我状元路,罚喜酒三杯满满斟。
  开碟:
  八仙坐上后要开筵的时候。
  开碟令:
  碟中柑桔,地名霞一,
  塾书一句,属于第七。
  翻床:又叫(翻铺)
  八仙未进房之前,新房里的被四角放上红蛋和钱。表示新娘有子有钱。八仙中间选四人进房。
  翻床令:
  一双喜烛在桌中,双手移来去翻床,
  今年吃你财喜酒,明年添喜状元郎。
  烛蜡照起光朗朗,照你房中去翻床,
  一翻龙床生贵子,二翻珍珠满斗量,
  三翻银钱千万两,四翻富贵满高堂,
  五翻五龙朝天子,六翻六部尚书郎
  七翻七姐在天上,八翻八仙贺状元,
  九翻九世同居好,十翻十仔在朝中。
  好男有五个,好女添一双,
  一相公为宰相,二相公二部天官,
  三相公下南布政,四相公福州正堂,
  五相公年岁小,管一府五县田粮。
  一女一品夫人,二女皇帝第二官。
  送子:
  场面:
  男十全、女十全进房为新郎新娘起舞,其中分为:男四人、女四人起舞,其余男女四人伴歌,八仙在房中做些动笑滑稽的动作,伴和场面。
  舞曲:
  舞词:
  请来新郎办起身,文武百官送到京,
  送到京城好见君,新娘一品正夫人。
  舞蹈范围:四男四女从左右各从床前请安又各自从相反的方向复回。
  二舞词:
  八仙唱,换四男四女向新郎新娘请安。
  唱词:
  脚踏房门两片开,八仙贺喜进房来,
  借问房门谁人进,新科状元早进来。
  三舞:
  选一童女与八仙头同舞,舞毕:同贺归房令:“发财是发财,桌上吃酒赐砚台,桌上吃酒人欢喜,喜在一家天送来,喜在一家闹纷纷,瓶中酒,喷喷香,瓶中酒,排两排。”
  贺房舞:
  四男四女又起舞,舞后离房。
  舞词:
  东边一月照四方,不如今夜红烛光,
  金帐挂在金竹上,金被罩床金朗朗,
  云头送子贺门禧,乾坤配合天地长,
  三尺红绸送新娘,乾坤配合天地长。
  霞浦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
  文字由郑忠夫提供
  畲族婚礼“会八仙”舞蹈集成
  (1989年9月7日)
  概述
  畲族婚礼整个过程有:《捉石冻》、《难为亲家伯》、《讨轿包》、《啼物》、《啼围裙》、《啼发家》、《啼家妆》、《拦轿》、《敬九节茶》、《啼抬家妆》、《啼梳头》、《骂媒人》、《分饭》、《啼祖图》、《留轿》、《上轿》、《出轿》、《拜堂》、《进喜房》、《合欢杯》、《会八仙》、《闹喜房》、《翻铺》、《麒麟送子》的一种独奇的畲家婚礼仪式。
  《会八仙》中有《请驸马》、《迎仙礼》、《敬宾礼》、《洁净礼》后,突然冒出一个《阿乐哥请烟》,请烟后,接《整装礼》、《会八仙》、《贺亲礼》、《宾相礼》又分为《举位》、《开瓶》、《开箸》、《请公主》、《发马》、《回马》、《开碟》、《翻床铺》、《下灶前》包括《踏筐箩》、《拜灶公婆》、《洗碗柜》、《洗鼎灶》、《破金匏》。《会八仙》是在良辰吉日的当晚十点左右在大厅上举行仪式。要选新郎同辈份六人,叔伯辈一人,连同新郎八人凑为“八仙”。畲家婚礼《会八仙》是畲族人民代代结婚喜庆中的一种舞蹈。流传在福建省霞浦县一带。霞浦畲家的婚礼八仙舞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它通过畲家的日常生活的情节和借助宫廷礼套仪式;沿袭了高辛帝之女——公主的高贵身份,参差吉祥如意的八仙在民间的若干画面,塑造一个八仙下凡庆贺新喜畲家人的小登科(驸马、公主)的形象。保留着畲家婚礼古老传统的仪式,为整个婚礼增添热闹、喜庆的气氛,是深受畲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舞蹈形式。
  畲家婚礼《会八仙》共分七个章节:一、《迎仙礼》属八仙相互接迎场合的引子规程;八仙从厅的右侧各自套手腹前走出,围长方桌步一圈后排成一行,首尾不动,中间纵步分出对应两个组,脚步齐,头对出后接出二对,形成左右侧二行。二、《敬宾礼》意在八仙下凡后会集到畲家的婚礼场中相互礼敬的一种仪式;双脚轮步向前进位,沿用明宫廷左脚绕右脚的之旁为正步,同时弯膝,双掌手心向上套在腹前的敬谦礼。此步要手脚相互配合,身体前胸倾,后臀侧凸随体,一步跨一个稳脚,礼谦后,放手收体,伸正回步归位站立。三、《洁净礼》意在去掉一路风尘,纳收凡间清洁水洗手面;左脚向前步出,右脚绕位左脚之旁,体正身直成正步,又稍弯曲双膝,两手微举从左到右,手心朝里揉晃一圈作为洗脸状,洗毕,右脚向后退一步收手体侧,换脚成正步站立,动作中显出兴致勃勃,洁净后,形色喜气洋洋之状。(到位后)婚礼场上突来一个小丑(阿乐哥或阿喜伯)来为八仙捧场助采,这场精采场面在福建省霞浦县的畲族《会八仙》婚礼中唯一茶岗畲家采用。据“阿喜伯”的扮演者雷开朗说:《会八仙》听上辈老人说明朝前便运用。“阿乐哥”上场热闹也有200年左右,他听父亲说是由清乾隆帝欢喜“百戏”来的。“百戏”中有一个千金小姐落入深坑,有见人糟蹋她,无见人搭救她,只有一个名阿丑的没相青年哥设方想法弄钱赎了她,千金要以身报恩,阿丑哥不忍“玉面看丑面”巧计把千金配给书生……乾隆帝看后对观戏的人说“世间个半忠,全忠是生养的父母,半个忠就是阿丑哥”。这传说是真是假,后来做“阿丑”的戏饰名声大,连戏班头也要先敬酒他三杯。茶岗畲家祖宗也把“阿丑哥”用到《会八仙》来,因为喜事用“丑”字不好吉祥,改叫“阿乐哥或阿喜伯”。茶岗的群众就欢喜“阿乐哥”出场,弄人笑破腹肚皮。四、《整装礼》指仙人到凡间换畲家服饰,随乡入俗,与畲家人同乐诚意,虽然礼节不同,动作采用双手做整领、单手擎镜,又是整衣领又是照镜看自身服装的美观和改装后自己的模样,有喜上眉梢的畅快感。五、《会仙礼》体现八仙与畲家人同乐场面动作,右脚步左脚前成为彬彬有礼之态,双膝向下弯曲,双手掌相叠致腹体侧做谦逊状;忽儿,左脚转在脚旁成站立正步,收双手回体侧,节奏性也明朗。六、《贺亲礼》是八仙向驸马爷(新郎)贺喜的仪礼场面,先敬双手礼,又迈左右脚交替向前轻盈出步,继而转体向右90。,又交替左右脚成正步,然而双手相互交换搭肩,双膝轻巧下曲,立转向向右90。,立而左右脚退后各一步,把仪式礼推向无尚的境界。七、《宾相礼》赞仙人同畲家人学礼节的装作之态,双手平举向前伸,双脚交替向前迈,搭肩左右转体180°向下屈膝,退步等呢倪相。整个会八仙的动作不参差迷信色彩,从一章到七章的动作不多,但很体现节奏感和韵律的力度。
  有关八仙到畲家婚礼中,这就要追溯到八仙的来历和八仙在婚礼的渊源说起,据雷吓宝说:“他16岁就学做八仙头”,(也称暖房)到现在已30多年,他听过雷开水,雷开朗师傅说八仙来到婚礼闹喜有很多的讲法。有的说“用八仙会去煞避灾。”一说“八仙是会合来的,晋代有张果老、韩湘子、吕洞宾,唐代有钟汉离、何仙姑,北宋出铁拐李、曹国舅、蓝采和,八仙、八仙、东西南北会的仙,结婚也是会友,就多个八仙更热台。”雷开朗说:“八个仙中间,就有畲族自己人二个,他们忠直、义气,敢反奸妄,敢亲穷人,畲家人的心里有他们的根基,讲是上八界神仙,天上人,其实也是凡间人,这对畲族人来讲是很荣耀的,畲家人就把荣耀的八仙搬来结婚奏热闹。”据上面四人所说,对照唐代史料记载张果、韩湘子、吕岩三人有记;北宋前就添钟汉离、何仙姑,到唐代郑处诲的《明皇杂录》就传为仙确是无误。《全唐诗》卷(856——859)还有吕岩的诗作。钟汉离、何仙姑北宋《宣和书谱》所载与民间所传也对得上。清人,翟灏《通俗编》对民间奉承张果老“倒骑驴”讲是乱点鸳鸯谱,民间人还说是真的,从中看出民间对八仙,八仙在民间的影响程度了。我们把传说、史籍撇开,还能从大戏《吕洞宾渡铁拐李》,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的《饮中八仙歌》图、《八仙经》赋、《八仙庆寿》屏、《八仙过海》画、《瑶池会八仙庆寿》幅等;都是体现八仙在民间救民与水火,故封建劣绅、宦客极力诽谤八仙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道不肖的逆徒”;而劳动人民、穷人极力宣扬八仙是“务忠务孝务仁务义务道务肖的仙人”。总而,八仙疾恶如仇的正义感,治贪官污吏,拯救良家婚姻不幸,把他们列到婚礼中也不夸其说。雷开水还说:“我们畲家婚礼《会八仙》听讲有二十几代。”根据早婚早生的畲族风俗,廿年计算为一代,那么在明朝中期就有畲家婚礼《会八仙》了,另据雷开坤说:“我们祖宗是清初从浙江搬到霞浦茶岗来,又套了汉族婚礼仪式外还参差宫廷礼节,即保持祖宗的规矩,又突出畲族民俗特色。”从他们搬迁的时间分析,与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畲族简史》中记载的畲民迁入闽东的时间也吻合。
  结婚是吉祥之大喜,八仙是如意纳福之神,畲家婚礼与《会八仙》的渊源有二相关:一是八仙在民间流传极广、影响大;二是民间口头传说普遍,文学书籍、戏曲、绘画、雕塑的作品中都有他们的鲜明形象。畲家沿袭《会八仙》的民俗民风便牢不可破外,还体现出二个鲜明的特征:1.八仙在婚礼中的形象是为婚礼服务的,生活气息浓厚,把畲家婚礼之夜充满欢乐气氛。2.场面热闹,给人快感外,还激发年青对生活的向往,与沟通民族的思想是连成一条线的。
  采访、撰写、查证:郑东夫
  附:
  艺人简介
  雷开朗 男67岁,福建省霞浦县茶岗村人。他15岁时就欢喜看“阿乐哥”在婚礼会八仙的助乐。由于他好动头脑,看后就问这问那,被“阿乐哥”看重,带他跟场三次学“下数”。第四次跟场在村里,师傅就叫他试场。他就一把鼎烟一印红印泥涂上面,一出场就博得满堂喝采。“下数”还艺高师傅一筹。他“阿乐哥”就被人叫上口了,他参加会八仙百上场,场场人也看不厌。现在,他仍旧欢喜上场,畲家人就尊称“阿喜伯”。
  雷吓宝 男48岁,福建省霞浦县茶岗村人。解放初期就跟学《暖房》,(八仙脚)唱令答词向师傅(八仙头)学,一年时间就掌握规范令和规范动作,又向他父雷开水八仙头的做法,参加《会八仙》数十场,临场不慌,左右照应,有他应场,婚礼就热台,人称他“活宝”。他说:“畲家人是最敬重《会八仙》中的‘八仙头’,是他把青年带进温暖的家”。
  雷石仁 男33岁,福建省霞浦县茶岗村人,他做“八仙配”(八仙尾)才几场,也能掌握传统“下数”。唱令答词均晓,配合“八仙头”的动作流利、轻松,尤其与“八仙头”斜对面会眼较协调。
  编目:郑东夫(概述)
  王秋嫦(场记、动作)
  林之翰(记谱)
  郑东夫(服饰、道具、造型图)
  林之甫(动用图)
  1989年8月第一稿
  1989年9月7日第二稿
  于霞浦县文化馆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