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罗源县洪洋公社中小学教育情况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809
颗粒名称:
罗源县洪洋公社中小学教育情况调查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2
页码:
497-4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罗源县洪洋公社中小学教育情况调查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罗源县
小学教育
内容
(1983年6月)
一、概况
解放前,洪洋的畲族居住区没有一所民族小学校,加上生活困难和民族歧视,儿童不能到汉族地区去读书,也请不起先生来教,致使当地的民族文化教育十分落后。解放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畲族在政治上得到了解放,生活也有所改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发展。近年来,本公社对畲族居住的7个大队的校舍不断修缮,新建校舍13所。据1981年统计,畲族在校学生196人,其中小学184人,初中11人,高中1人;历届毕业生有139人,其中小学103人,初中27人,高中7人,中专2人。畲族小学从“文革”前的四所(民族、官村、车溪、王认)发展到现在的7所(潭下、车溪、官村、上岩里、九头干、南溪、溪门)。全公社共有学校34所,其中中学1所,公办小学24所,民办小学9所,在校学生共有1891人,其中畲族110人,占学生总数的5.81%;中学学生有132人,畲族5人,占学生总数的3.6%;小学学生有1859人,畲族105人,占学生总数的5.7%。全公社有老师112人,其中中学老师13人,公办小学老师65人,民办小学老师34人。老师中没有畲族。
二、现状
洪洋公社有1所中学,创办于1969年。原来是完全中学,后因经费不足,学生缺少,于1980年改为初级中学,取消了高中班。该中学现有学生132人,畲族学生5人。
在校学习的畲族学生大致情况如下:
1.学生基础差。在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中,录取分数线非常低,语文、数学两科总分达以50分即可。即使这样,畲族学生能够上初中的也很少。去年全公社有小学毕业生73人,升入中学的有50人,只有2名畲族学生,占入学人数的4%。据该校老师反映,在学习中,畲族学生的接受能力普遍不如汉族,考试成绩也赶不上汉族同学。这都是由于小学基础差所致。
2.巩固率低。畲族学生中途退学的现象严重,在八〇年入学的140人中有畲族7人,现只剩2人,退学率达71.9%,巩固率仅为28.1%。
3.畲族同学升学率低。由于该中学畲族同学基础差,加之经济困难,家长不重视,缺课现象严重。因此,畲族同学的升学率极低,洪洋中学近几年总的升学率是30%,但畲族升入高中的几乎没有,在去年升入高中的几十名学生中,没有1名畲族同学。
4.畲族女生少。由于畲族社员中传统的思想束缚,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在全校5名畲族同学中只有一名女生,占20%,这比汉族女生占学生人口总数的42%要少得多。
县民政局和学校对畲族学生给予一定照顾。在经济方面,1981年以来县民政局每年给寄宿在校的畲族同学补助10至12元,学校对部分极为困难的畲族同学在学费上也有所放宽,但因学校经费不足,这种帮助非常有限。
下面介绍一下三个大队的小学情况:
民族大队现在两所单人小学(只有1名老师的学校称单人校),其中民族小学为公办学校,有9名学生(7名男生,2名女生);畲族学生8人,有畲族女生1人,分一、二年级,开设语文、算术、音乐、体育、国画、劳动课(各门课程的设置由学区统一安排)。南溪小学是民办学校,有学生16人,全部是畲族,其中10名是预备班,另外9名为一、二年级。16名学生中9名男生,7名女生。
车溪大队现有两所小学。上岩里小学是民办单人小学,有学生9人,其中畲族5人(3男2女,分一、二年级。车溪小学是公办小学,有五个年级,75五名同学,其中畲族26人,占学生总数的34.6%,有四名老师,其中民办老师一名,该校缺乏校舍,现借用大队房屋四间,仍感到拥挤。
官村大队有两所小学,潭下小学为民办单人小学,开学初原有4名畲族男生上学,现仅有1人坚持上课,无校舍、教室和老师宿舍都借用社员房屋。官村小学是公办小学,有学生86人,其中畲族41人,占学生总数的47.7%。
我们通过对以上6所小学的初步调查,发现这三个大队甚至整个公社中,畲族学校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1.畲族学生少。全公社有汉族12084人,上学的有1881人,学生占总人口的15.6%,而畲族有1996人,上学的仅有110人,只占总人口的5%。拿车溪大队来说,84名学生中,畲族31人,占38.2%,而畲族人口在该大队占48%。从以上对比中可以看出,畲族学生明显少于汉族。
2.畲族学生入学率低。由于家庭生活困难,家长不重视,加上居住分散、偏僻,畲族子女的入学率很低,全公社有畲族学龄儿童(7—11岁)245人,入学的只有105人,入学率为42.9%,而汉族同学的入学率为92.3%,而且畲族学生的入学年龄普遍大,全公社162名超龄儿童读书,大部分是畲族学生。
3.畲族学生巩固率低。1977年全公社小学招收畲族学生41人,到毕业时只有2人,巩固率仅为4.9%。潭下小学一年级去年开学时有4人,现只剩1人。畲族其他小学的巩固率情况也大致如此。
4.畲族女生少。在畲族社员中,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非常严重。女儿童多在家里操办家务,读书学习的机会很少。民族小学8名畲族同学中,只有1名女生,潭下入学儿童4人,全是男生,大山村的学生中也全是男生。据八一年统计,全公社畲族的男女生比例是三比一。
从民族大队学生统计表中可以看出该大队学生的入学率,女生人数和毕业生的情况。
5.畲族学生升学率低。由于各小学畲族学生退学现象严重,有四、五年级的学校少,这就影响了畲族学生的升学率。车溪小学今年有毕业生12人,其中畲族2人,报考中学的只有1人,是否能入中学还很难说,去年全公社参加报考中学的有100多人,只有2名畲族。
6.大队小学老师工作条件艰苦。大队小学老师的工作非常劳累,特别是单人校老师,不但招生时要到各家走访,劝说家长送子女上学,入学后,又要经常家访,以防止学生中途退学。单人校的老师要教一、二个年级的课,收入低,条件差,环境艰苦,有体力的男老师不愿意到单人校任教,因此单人校几乎全是女教师。在我们调查的3个大队中共有4所单人学校,全是女教师,年龄均在30岁以内,其中3个女老师带有小孩,离家远,非常不便。在单人校中老师替学生支付学费和书费的现象很多,虽然数目不大,但对收入较少的老师来说,确是一笔可观的开支。
7.民办老师的补助费难以领到。民办老师从去年开始经考试合格后颁发合格证(民办老师领到合格证者的很少),领到合格者的增加工资5元,即从21元增加到26元,未领到的只有24元,除了工资之外,另由小学所在的大队给予一定补助,大约8到10元。由于社员特别是畲族较多的大队社员经济困难,也有的故意刁难,民办老师的补助总是难以按时发到手中,有的拖欠时间竟长达1年之久。如民族大队南坝小学老师的大队补助费,去年的至今尚未领到,公办老师到山区教书,有高山补助费,而民办教师多在山区教书,却没有高山补助费,这种现象极不合理。(下略)
[罗源县档案馆馆藏《罗源县畲族历史和现状调查报告选编》]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