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县霍口公社福湖大队小学教育调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807
颗粒名称: 罗源县霍口公社福湖大队小学教育调查
分类号: G758.1
页数: 3
页码: 492-4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罗源县霍口公社福湖大队小学教育调查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罗源县 小学

内容

(1983年6月)
  一、基本情况:
  罗源县霍口公社福湖村,是畲族人民居聚较集中的自然村,有着比较发达的文化教育史。1951年党在这里建立了福湖人民的第一所学校。1957年建立了文化站。文化教育事业日益发展,学校培养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本民族小学毕业生。小学教育在本村基本普及。该大队畲族教育的发达情况,不仅在霍口学区,而且在全县畲族分布地区都是名列前矛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学校教育也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二、福湖小学的历史情况:
  1951年,用一座民房,办起了福湖畲族人民的第一所小学。开办时有20多名学生,后增加到30多人,六年后发展为完小。但1980年9月份,五年级被取消。
  1958年,学生数猛增到100多人,教员3人。在国家支持下,盖起了木质结构的二层教学楼,面积约150平方米。这段时间教习质量较高,升学率也高。
  “文革”期间,学校教育受到严重破坏,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减少。
  1968年下半年,学校开始复兴。1970年后,学生最多时达107人。1972年—1973年,福湖小学为霍口中学、福安民族中学等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生,学生录取成绩在全学区名列一、二。凡参加升学考试的福湖小学毕业生,总的来说,成绩都不错。
  1980年9月,限于师资缺乏,学生人数少取消了五年级。学生上完四年只能到霍口等学校就学。
  福湖小学从1957年创办到1980年在开办二十多年中培养出近200多小学生。在工作或在中学、中专、专科、大学读书的,其中畲族占90%强。据统计,全大队共有高中毕业生20多名。中专毕业生6人,大学毕业生3人,现在校的高中生有2人,中专生3人,应届初中毕业生5人。全大队从五十年代末到目前出外工作的达30多人。其中现任中小学教师7人,另有民办教师2名。福湖小学教育在霍口学区的民族教育中是占居首位的。如:安塘纯畲族生产队1953年创校,到现在没有一个小学毕业生。南峰也是纯畲族村,共23户,147人,只有2名初中肄业生。
  据调查,1980年以前福湖学校教育发展快质量高的重要原因是福湖大队党支部重视,群众支持。大队为学校提供木材,盖校舍增置修补桌椅板凳、炊具等。广大家长督促子女念书,他们爱校如家,待老师如亲人,增强了老师的责任和信心。因此,学校教育较其他地区发展较快。
  三、福湖小学的现状:
  福湖小学门前有一块约60多平方米的小操场。校舍为一座二层木楼,建筑面积约170多平方米,使用面积约150多平方米。有3个教室,1间厨房,3间教员宿舍,1个办公室。现桌凳陈旧,有些已损坏。总共桌凳36套,小黑板6块。
  现在校生72人,男生44人,女生28人。其中畲族64人,女生26人,男生38人。教员3人,其中畲族公办教员2人。设一、二、三、四年级,编为三班。一年级为一班,共36人,二、三年级复式班共26人,四年级为一班共10人,三位教员各代一个班主任兼教学。
  福湖大队共有适龄儿童101人,其中畲族91人,汉族10人,在校小学生84人(包括五年级和福湖小学之外的在读生)。总入学率为82%,巩固率为94%,升学率为60%。
  学校教具有三角板、半园仪等基本教具10件,现仍无音、体、美的教具。过去仅有一个兰球和一付旧羽毛球拍,现已坏。原有兰球架一付,现剩下一个,也已损坏。
  学校教务工作比较正规,教学进度基本上能按学区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师生基本上能按作息时间上下课,教员靠晚上备课批改作业,学年初即定工作计划,作息时间,课程表等。
  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早晨约三分之二的学生提前半小时来校读书,缺课生不多,课堂纪律较好。教员虽年轻,缺乏经验,但授课清晰,课时内教学内容与进度较能合理安排,讲课时课文内容用普通话,术语用民族话,使用是全国统一教材。音、体、美课,除一年级上图画课外,其他年级皆因无专长教师和器材而多自由活动,有时合班上唱歌课,效果不佳,学生作业一般能完成。有些质量较差,有些字词没有真正掌握。
  学校除教学外,开展一些学雷锋,树新风,五讲四美,出勤竞赛争红花,比学习等活动。作为学校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1980年9月取消五年级后,教学质量下降,在校生减少,退学人数增加,升学考试成绩低的现象很值得注意。
  四、福湖小学在学区中的地位。
  霍口学区包括24个大队,总户数为16982户。其中畲族占20.4%。全区共有小学68所,其中民族学校23所,公办7所,民办16所。全区共有小学生2560人,其中男1640人,女920人,畲族352人,汉族2208人。全区共有小学教员151人,其中畲族15人,全区共有“单班小学”33所,“两班小学”21所,“多班复式学校”除福湖小学外,还有黄鹤小学、岐峰小学,“四人学校”1所,五人以上6所。学区有完小9所,其中少数民族较多的有王庭洋、山龙湾等民族学校。大队至少有一所,自然村分散的队多者有四、五所。如居住比较分散的纯畲族大队岗尾,有学校四所共有学生40多人,都是“单班小学”,全学区10名学生以下的学校12所,其中少数民族占7所,学生数最少的半岭民族小学,只有5人。
  为了加以比较,我们走访了有代表性的几个学校:即:霍口中心校,自然条件与福湖相似的王庭洋小学,与福湖隔溪相望畲汉杂居的溪前小学,纯畲族村的南峰小学,居住分散的岗尾小学。
  经过调查比较(详见《学校教育比较表一》),福湖小学目前仍在畲族教育中居于首位。所以从福湖小学的现实问题,便可见其他民族小学之一斑。
  五、福湖小学现存主要问题与原因:
  1.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任课杂而多,工作量大,教学、行政集于一身,没有充分时间备课,更没有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经费太少。如福湖70多名学生的学校,每学年仅有办公费12元。福湖无电灯,三位老师每晚要点三支蜡烛,每天照明费就需三角钱,其他则无法开支。教室无讲桌,门窗已损坏,教具器材无一件,均无法添置。
  3.在校生人数减少,学生上完四年级,不愿再过河到霍口上五年级,所以往往辍学,从事农业劳动,加之民办教师工资要从学费中提取,学费为2.50元——4.50元,许多户有三四个孩子上学的负担很重,学生也因此而中途退学。另外,读书无用,迟拿锄头不如早拿锄头的思想,也是不愿上学的一个原因。
  从福湖的教育现状看,师资、经费、入学和巩固率等问题,都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福湖的情况看,增加教学经费,配备师资力量,特别是培养少数民族师资,尽早使新建校舍楼完工,是能够办一所完小和设初中班的,其前景也是较好的。
  [罗源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罗源县畲族历史和现状调查》]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