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福安县民族小学调查情况给教育部的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803
颗粒名称: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福安县民族小学调查情况给教育部的报告
分类号:
G758.1
页数:
2
页码:
476-4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福安县民族小学调查情况给教育部的报告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福安县
民族小学
内容
(1965年4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为了解本省少数民族小学教育的情况,以便进一步改进与加强今后工作的领导,我厅曾于二月初旬派干部一人重点深入民族人口较多、工作较有基础的福安县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及今后意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福安县人口260,500人中有畲族31,189人(包括雷、兰、钟三姓)占全县人口总数12%,散居在全县12个区85%以上的自然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特点是:有本族统一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民族自尊心强,民族内部团结,男女都能参加体力劳动,劳动力强,他们的子女也喜爱劳动,一般具有勤学苦练,尊师重礼,诚实淳朴,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但因受环境的影响,见识少,加上过去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迫,大部分还存在保守思想,不喜欢活动,不愿把民族内部的事情告诉外族人,不与外族人通婚,怕露家底;同时,由于旧社会杂乱婚姻,妇女担负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重视卫生不够等原因,致影响生育,因而人口增长速度较慢。某些忌剪、忌洗、早订婚、喜聚赌、重男轻女等不良习惯仍然存在。
由于解放前深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剥削与摧残,生活极端穷苦,文化基础极为薄弱,全县只有1所民族小学,学生不及50人,广大儿童得不到入学的机会。解放后,虽有很大的发展,但因原有基础差,目前若按本省一般地区学龄儿童数与占人口数14%的比例推算,全县约有学龄儿童3267人,其中已入学者1291人,占学龄儿童的39.52%,因此,今后必须进一步努力,才能赶上形势的需要。
二、几年来进行的工作与取得的成绩:
1.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重点的发展民族教育,适当满足了群众的文化要求:解放前该县只有1所小学,据1953年去城关区仙岩乡的调查,全乡1055人中找不到一个完全识字的人,只有半文盲22人。我们从1952年开始就注意了民族教育的发展,开办了民族小学8所,学生192人,53年增至16所,531人,54年增至21所943人(其中畲族847人,汉族96人),民办民族小学22所兼收学生486人,一般小学中兼收民族学生444人。1955年比1952年校数(包括民办、公办)增长5.4倍,学生数增长9.2倍。整个发展过程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
2.动员少数民族儿童入学,扩大了儿童入学比率:
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经济状况,几年来虽有较大的改善,但由于经济基础差,山田瘠壤,增产有限(每亩收稻只在350斤上下)生活还不富裕,儿童家务劳动负担繁重,学习上困难较多,因此,动员照顾民族儿童入学,成为较为突出的任务,该县行政上及教师是这样进行工作的:(1)通过区乡党、政、家长委员会、家庭访问等方式,进行劝学工作;(2)认真合理的评减学费,并尽可能照顾群众缴费上的方便,采取缓缴、分期缴费等方式,以照顾儿童入学,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军、烈属子女)除给予免费优待外,必要时还发给学用品、棉衣、医药补助款等,不使家长因学费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不送子女上学;(3)适当放宽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年龄,在一定情况下,招生时给予优先录取、免试录取等照顾他们入学的比率。
3.调配师资,加强教学,逐步提高教育质量:
为了办好学校,几年来该县文教科陆续调换了一批极不称职的教师,配备年青师范毕业生,去年还抽调5位教师参加轮训班学习,以培养提高。该县担任民族小学的教师一般工作积极热情,能吃苦耐劳,善于联系群众的,有些教师已经树立了牢固的专业思想,由于教师能够安心工作,联系群众,很受群众的尊重和爱戴。如金梧民族小学校长刘丽卿(21岁,初师程度)到校以来,工作积极热情,善于联系群众,群众十分满意,经常跑到学区反映她的办学成绩,她二个学期都没有回家过,一次去学区开会,群众以为她回家去,离校时全体学生整队送她五里路,并派代表继续送她到中心学校来(相距15华里),再三嘱咐她要回来校工作。目前她已学会讲民族语言,除教好学生外,还腾出时间帮助群众办民校,搞扫盲和宣传活动等。这是许多优秀教师中的一个。由于加强了教师的配备,教育质量随之得到改进和提高,教师一般都能注意结合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情况,采取直观教学,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效果,目前民族小学生除刚入学的新生听不懂普通话暂用民族语言教学外,二、三、四各年级学生均采用普通话教学,学生都能接受,程度较高的学生还能用普通话与教师会话。仙岩民族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普通话都讲得准确流利,能做300字的简短文章。此外,在开展社会活动中,如协助扫盲、除四害等活动,学生都成为一支突击的力量,不重视卫生的现象也有很大的改变,教育质量逐步有了提高。
4.注意民族小学建队工作:
福安县21所民族小学除6所因缺乏合适的辅导员人选,团委暂未批准建队外,其余15个学校均已先后建队,入队儿童占队龄(9—15岁)儿童60%以上,建队后学校有了显著的变化,表现如下几点:
(1)儿童接受队的教育后,组织性与纪律性比以前有了进步,学业成绩也有显著提高,如金梧民族小学建队前学科不及格的学生占16%,建队后,学生受了队的教育,不及格人数降至7%,该校某学生未入队前前期考试成绩最高为60分,入队后,学习热情有了提高,第二学期考试成绩有显著的提高,大多数学科成绩均在80分以上,最低为70分。队员成为学生的表率,推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热情与进取心。
(2)学校建队后,教师接受团的委托,当辅导员,感到十分光荣,鼓舞了政治积极性与工作责任心,许多教师主动向团委表示要积极工作,努力改造自己,创造条件争取入团,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工作。
(3)进一步密切了校群关系:如金梧民族小学建队典礼的那一天,附近五个自然村的大部分学生家长都从远道赶来参加典礼大会,通过大会的教育使群众纠正原来认为建队是汉族学校的事,入队是汉族学生的事的不正确看法。
[福安县人民委员会1965年卷号1永久]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