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穆云畲族乡中沃村委会扶贫挂勾点调查情况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735
颗粒名称: 福安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穆云畲族乡中沃村委会扶贫挂勾点调查情况报告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362-3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福安县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穆云畲族乡中沃村委会扶贫挂勾点调查情况报告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福安县 穆云畲族乡 情况报告

内容

安政民委(89)003号
  县委、县府:
  根据县委、县府的布置安排,89年我委的扶贫挂勾点在穆云畲族乡中沃畲族行政村,春节至今我们已四次进了中沃村,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摸清了该村的状况,肯定该村几年来发展经济的成绩,找出差距和努力方向,以治贫与治愚相结合,勉励全体党员干部走自力更生的路子。制定了今后二年的扶贫计划,现将我委调查的情况作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中沃村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中沃畲村,地处福穆公路,穆阳地段公路的边沿上,一条溪横贯该村,全村除一个自然村通公路外,其他6个自然村都必须涉溪跋山入村庄,全行政村海拔100米左右依山垄而上,村头至村尾(坑丈洋至里沃)全长约3公路,两侧茂密的森林,与层层山垄梯田。
  该村有114户489人(内有汉族6户43人)其中:大莲16户55人,济里确18户87人,坑丈洋24户,110人,中沃30户127人,里沃26户,112人,现有耕地面积685亩,人均耕地1.4亩(水田663亩,农地22亩)其中:坑丈洋水田135亩,农地2亩;济里确水田116亩,农地7亩;大莲水田79亩,农地2亩;中沃水田170亩,农地7亩;里沃水田163亩,农地4亩;山地面积692亩,除无林面积占200亩,茶叶80亩外,基本有林。现有耕牛50头,羊20多只,还种植枇杷10亩,黄肉桃70亩,芙蓉李20亩,88年种磨菇4平方万尺。三年前贫困户为80户,经过三年来的扶贫,现已脱贫50户,全村人均口粮已达到520斤,人均收入也达到了260元。
  88年在民委及有关部门的扶持下,该村7个自然村基本通了电。(除自筹的外还欠外债5千多元)。
  行政村有3个初级小学校点,分别在大莲、坑丈洋、中沃,现有学生数为66人,教师有3人分别在三个校点任教,其中:(公办1人,民办2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三年的扶贫以来,群众确实承认该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从心底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政府的英明,感谢各级领导对他们的支持与关心。但从实质上来看,该村也还存在不少问题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生产的发展很缓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受歧视依然存在,商品经济观念难于形成。由于历史原因和受自然条件限制,畲族大部分居住山区,他们除了耕种外,就是发展林业生产,加上畲族的憨厚、诚实,往往被一些大村庄有机可乘。以祖宗山、祠堂山为理由,任意砍伐该村群众精心培育的森林和占用村委集体茶园造林等。严重影响了民族间的团结,挫伤了该村群众发展林业和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严重影响该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2.自力更生观念淡薄,依赖思想仍然存在。在我们刚进村时,曾有人说:这下好了,民委来扶贫不怕没钱花了。恰恰反映了该村部分群众没有摆正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的关系,群众“造血”功能没有,没有立足本地资源、发挥该村靠近穆阳镇的优势来发展商品生产。依靠“输血”的思想较为严重,认为办集体事业要国家补助是理所当然的、缺乏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
  3.集体经济空白、群众负担重。由于没有摆正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没有树立了村、户一起富的思想,该村群众各守门户,各管自家产业,造成集体经济收入空白,因而对应征入伍青年的补助、民兵训练的补助、国库券的认购、民办教员的补贴、教育事业费附加收缴,基础设施的建设,都需该村群众自行负担或摊派,群众负担很重,严重影响了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4.党员人数少,干部素质差。该村489人中,党员人数有16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员人数没有增加,88年在民委及乡党委的摧促下,培养了两名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入党。年龄最大的雷祖弟72岁,是53年入党的党员,大部份党员属半文盲与文盲,年龄偏大,村两委干部6人中,除会计是小学毕业程度外,其他干部全属半文盲与文盲,由于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观念,不适应形势的发展,没有带头致富甚至成了重点扶贫户。无法用科技进步的手段来引导群众发展商品生产,虽然全村栽下70亩黄肉桃,但由于缺技术管理不善、病虫害十分严重,经济效益甚低。
  5.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不便。该村除88年底通电和有3个危房初小校点外,几乎没有什么设施,群众生产生活十分不便。过河没有桥,需往龙溪水利坝面过,一有下雨就不能通行;吃田水、喝沟水不符合卫生标准;就连粮食加工也得往4.5公里左右的穆阳镇;小学生上四至五年级也得往其他村;群众求医也需往穆阳镇。
  6.基础教育差,教学水平低。该村高中毕业生仅1人,初中文化程度7人,小学生文化程度20多人,三个校点全是“单人校”,教师除了中午在村吃饭外,住宿在外。三个村小学一个寄在集体仓库,一个寄在民房的危房中上课,这种状况是无法促进该村经济发展的。
  二、扶贫的规划与需办的实事。
  89年的扶贫工作,我委根据县委布置,指定副主任为扶贫点的负责人,选派一位干部进驻中沃畲村扶贫。对中沃畲族村的经济发展,进行分类指导。
  1.中沃村的脱贫致富指导思想:脱贫致富是个改变自然与社会条件的过程,是社会发展阶段的系统工程,因此,扶贫首先要扶志,把治贫治愚相结合,要极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富民政策,增加畲族群众的“造血”功能和自强、自力的信心,改变该村群众落后陈旧的观念,在有关部门的支持的同时,用好用活优惠政策,发挥该村地理条件、资源的优势。搞好智力开发,树立以智取胜的观念,依靠科技进步手段来提高该村畲族群众的素质。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级实力,量力而行来建设村的公益事业,争取村富民富。
  2.需办的实事。
  (1)发展村级茶园20亩,黄肉桃15亩,杨梅20亩。
  (2)请果树技术员,对该村果树病虫害防治、施肥、枝条截剪进行全面指导,特别是对现有70亩黄肉桃果园进行技术指导。
  (3)帮助解决架电扫尾工程。
  (4)解决该村群众的粮食加工问题。
  (5)在该村设立一所民族完小,修建一所校舍。
  (6)帮助发展粮食生产,争取89年粮食总产达6304担。
  (7)发展家庭多种经营,户均一头猪、一亩茶、栽培磨菇1000平方尺,100株标准果树。
  (8)帮助搞好该村挨家挨户的环境卫生,设立村医疗站。
  [福安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档案1989年永久]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