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白石区柘荣乡关于汉畲民族的调查情况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721
颗粒名称: 上白石区柘荣乡关于汉畲民族的调查情况报告
分类号: K288.3
页数: 1
页码: 285-2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上白石区柘荣乡关于汉畲民族的调查情况报告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上白石区 柘荣乡 情况报告

内容

军委、地委并报省委:
  现将柘荣乡的一些材料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柘荣是一个汉畲民族混合乡,共有17个自然村623户,总人口2115人,其中少数民族村6个、82户、267人,汉族村11个、541户、1848人,全乡农户604户2057人(男1275人,女782人)全劳力724人,半劳力259人,土地3468亩(其中水田2759亩,农田709亩)。1956年建立高级合作社3个,入社数户59户占人户总数93.5%。入社人口1838人占农业人口9.3%。1956年实际收入83814元,每人平均45.05元,该乡地处山区,从1929年开始除西村坑。□□□□□□□革命基点外皆为革命根据地,□□□□□□□部遭受反革命程度不同的推残,目前的生活水平比较贫困,但自然条件好,荒地多,地质肥。并有经营茶叶,榛油的习惯,发展前途很大。据我们村调查材料历史人上经济发展情况大体上可分为三段:①1934年以前粮食年产2815担,折金额8953元,榛油130担,折金额2600元,茶叶60担,折金额1500元。②1934年以后因革命暴发,参加革命工作人员较多,在革命斗争中受反动派杀害、抓丁,而劳动力缺乏,再加上价格很低,致很多茶树、榛树都砍掉当柴烧,连年荒芜,产量缩减。茶叶由60担下降到7担,榛油由130担下降到40担。③解放以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领导,人民生活有了改善,价格提高,因而逐年开垦恢复。到1956年茶叶产量恢复到31担,折金额2170元;榛油80担,折3200元,粮食达到2147担,折金额12168元。
  随着生产的不断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为了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根据当兜村了解材料统计,该村1949年全年收入为1092元,每年平均收入34.1元,而1955年全年总收入为2736元,每人平均收入85.5元比1949年增加收入一倍半,又如口头村1949年收入517元,每人平均12元,而1955年收入1424元,每人平均25.9元,由于收入的增加在生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如群众说:过去棕衣多,现在毛衣多,后门楼村在解放前没有1件毛衣,现在全村63户中就有毛衣21件,充分说明人民生活比解放初期起了很大的变化。
  对发展山区经济的领导:(略)
  四、存问题及我们意见:(略)
  福建省委柘荣乡工作组
  [福安县委员会57年永久卷号24]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