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仙岩等13个民族乡工作总结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692
颗粒名称: 福安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仙岩等13个民族乡工作总结报告
分类号: D633.2
页数: 2
页码: 232-2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福安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仙岩等13个民族乡工作总结报告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福安县 民族乡

内容

(1959年11月17日)
  我县境内什居畲族较多,据最近统计有9866户33438人(男19299人,女14139人),占全县总户数的10.7%,总人口的10.3%。全县87%的乡都有少数民族。
  解放后,由于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我县贯彻了民族政策,新的民族平等、团结关系逐渐形成,旧社会的民族歧视、压迫现象已根本改变。广大的畲民和汉族一样,参加了各种社会改革运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有一定提高和改善。
  为了发挥少数民族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尊重民族自治权利,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精神,对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依照当地民族关系、自然情况、历史习惯、经济联系以及有利于发展生产和各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等条件,经过本委研究,订出方案,报请专署批准后,从7—10月份先后建立了仙岩、竹岭、燕洋、王溪、东南、凤洋、兰山、碧后、茶洋、山岭、半岭、长山、林洋等13个民族乡。
  从这13个乡来看,计有216个自然村,5176户18157人(男10495人,女人7662人),内包括汉族1301户4340人,已建立民族乡的畲族占全县畲族总人口的41.3%。除仙岩乡都是畲族外,汉族占3—9%的有4个乡,16—28%的有3个乡,32—45%的有5个乡。现有耕地面积22845.2亩,农3845.09亩。高级社50个1617户5633人;初级社53个742户2560人(入社农户占民族乡总农户的45.4%),共产党员157个,共青团员454个。
  民族乡政权是依据民族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在县人民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根据民族特点,使用当地民族通用语言,行使职权,发展当地的经济、文化事业。为尊重境内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人委委员会除以畲族人民为主组成外,还有适量的汉族参加。根据这13个乡统计,有人民代表258人,其中汉族57人(占22.1%),有乡人民委员会委员135人,其中汉族28人(占20.7%),有正、副乡长36人,汉族占6人。
  民族乡名称,是以民族名称冠以地方名称组成。如“福安县仙岩畲族乡人民委员会”。
  民族乡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政治思想觉悟与工作热情。如碧后乡钟猫弟说:“我们畲民几千年受压迫,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才翻了身,今天建立了民族乡,又使自己真正当家作主,我们更应积极工作。”钟朝凤(老革命)也说:“民族乡的建立,好象日头正出山,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一定要消灭荒地,加工加肥,争取今年粮食生产大丰收,和右派分子作坚决斗争。”长山在建立民族乡的那一天,连80多岁的兰老农也赶来参加。东南乡党支书、乡长原来打算辞任不班干,建立民族乡后就更加积极工作,该乡粮食大辩论还列为第一类型。其次,进一步推动了合作生产。仙岩乡高级社215户,本有46户坚决要退社,经建立民族乡后就有31户不退。碧后乡高级社龙潭面村17户退社户又重新报名归社了。东南乡南坪初级社长雷吉波说:“社员准备秋收后退社,我出同样。现在建立民族乡,自己当了家,我一定要为本村的初级社的巩固、提高而积极工作。”该乡第一高级社22户,其中有7户准备退社,社长雷松坚打算到建瓯去做什工,通过建立民族乡后,明确到了自己发展前途,扭转思想,将羊换买母猪2只准备冬季大生产。南坪村(86户)在建乡过程中就积各种灰肥2130担,冬种小麦准备由72亩扩大到87.36亩。半岭建立民族乡后,在乡辖境内的道路都加以整修。
  再次,进一步加强了汉、畲民族之间的团结。(下略)
  从整个工作中看,尚存在有以下几个问题须要在今后工作中注意加以解决:
  首先,深入、广泛的宣传民族政策工作还不够,妇女很少参加开会。少数乡由于当时工作繁忙,作法也较粗糙,只注意于对少数民族教育,而忽视对汉族的宣传。因此,今后还必须进一步的全面贯彻民族政策,在彻底克服大汉族主义思想的同时,还要注意克服和批判地方民族主义的思想倾向。
  其次,有的民族乡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系统组织尚未健全。个别乡分乡后缺额干部还未补上。这些都必须结合中心工作,抓紧把它健全起来。对于这次没有当上乡主干的一些少数民族积极分子,还要加以培养、教育,提高工作热情。克服他们中某些人看不清民族发展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对落选的一些乡主干,必须注意适当安排。
  第三,有些乡分开后,公共财产和合作社中的财务等还未进行适当处理,因此,应该根据原有乡财情况。发扬团结友爱精神,由双方进行协商解决。
  第四,个别地方少数民族不愿叫畲族,认为称畲族,汉族还会骂他们为“畲客”“畲婆”。因此,还应向他们详细说明畲族来源,使汉、畲族人民对畲族名称都有正确认识,同时在汉族和畲族人民中还要进行民族平等团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教育。逐渐消除群众中的旧思想意识。
  第五,少数民族地区中村落分散,交通不便,接触新鲜事物较少,文化、卫生还是落后,尤其文盲很多。全县除原有民族小学28所外,今年还增设了26所民族小学,有些校舍还计划加以修理,并已建立文化站2个。这样畲族地区的文化面貌就得到很大改观。但对有些疾病还未根治。因此,今后应该逐步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对于现有的学校,还必须加以巩固提高,有些校有条件设立高小班的,应该设立。
  第六,解放以后,少数民族地区虽经人民政府大力扶植,发展生产,生活有了提高,但还有很多困难。
  第七,我县原计划建立14个民族乡,现在廉岭乡汉族并乡尚有问题未曾建立。目前还有7个地区少数民族要求建立民族乡,其中除3个条件基本不够可予解释,二个可以改名外,尚有3个乡需要增加编制须待研究解决。
  第八,民族乡干部多属新选任的,领导经验较差。因此,必须派得力工作组加强领导。目前兰山、燕洋两乡还没有党支部;长山、林洋乡汉族占1/3以上,副乡长却设1人。个别乡民族的有个别乡政主任委员还不是人民代表,今后必须注意培养汉、畲族领导骨干,提高其政治理论文化水平。通过这次社会主义大辩论后,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地区的合作化,使畲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祖国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中,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为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38—2—782]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