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建立民族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680
颗粒名称:
建立民族乡
分类号:
D633.2
页数:
31
页码:
206-23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福安县建立仙岩乡畲族自治区工作总结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少数民族
畲族
内容
福安县建立仙岩乡畲族自治区工作总结
(1953年3月25日)
我县为了开展少数民族工作曾组织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学习民族政策,遵照上级人民政府的指示,特择定十一区仙岩乡为重点订出计划,配备干部2人,于1月27日下乡进行工作至2月12日止结束,历时5天。通过这次建立自治乡树立了畲族群众当家作主人的思想,从而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提高一步。兹将该乡建立自治区工作总结如下:
(甲)一般情况:
(1)自然情况:仙岩乡纯粹畲族,全乡计有16个自然村,即大林、七花垅、楼前、上和庵、下和庵、白岩下、刘田、和庵对面山、白石岩下、洋坪、仙岩下、叠石、南垅、仙岩洋、仙岩对面山等,在土改时分为四个基点。全乡计有450户1410人,男900人,女510人,姓雷的群众61户,姓蓝72户,姓吴2户,姓钟318户。成份:中农25户,贫农424户,富裕中农1户。该乡在土改前合在湖坂乡,因此畲民积极性未能发挥。自52年5月单独立乡后他们大大地发挥了积极性,产生了劳动模范1个,宣传模范1个,转业军人模范1个,民兵模范4个。其次参加县常务委员1个,参加中央国庆观礼代表1个。
(2)组织情况:解放后进行了各种运动,革命群众得到翻身,从而政治觉悟提高,全乡建立1个党支部(共产党员5个),一个团支部(青年团员30个,内女为3个),有民兵中队部1个,参加民兵85个(内基干民兵35人),宣传站1个,有宣传员30个(内女3个),全乡农民均已参加农会。这是乡里的基本组织情况。此外,通过52年爱国增产运动,组织劳动互助组39组,男628人,女451人,合计1079人,295户。乡干部方面一般均能纯洁,其中只有5个当过伪甲长,但是他们在国民党统治时被迫不已勉强担任的。
(3)政治情况:全乡任过伪保长的4个,伪甲长36个,伪保队付2人,当过国民党兵的有11个(解放后镇压反革命时伏法保长1个)。
(4)经济情况:在国民党统治时他们受着抓丁、掠夺、苛捐、什税、压迫及地主阶级高里重利剥削和大汉族的歧视,不能抬头,终年辛苦劳动,不能温饱。
解放后进行了土改,农民拿回了地主的田1922.23亩,每人分得1.5亩(农地亩数未计在内每人平均数包括农地在内)。此外,全乡农民还有松山15740亩,杉山1652亩,竹20.4亩,茶山237.3亩。加以人民政府的领导和扶助生产大大地鼓舞了畲民生产积极性,尤其是1952年在爱国增产运动,全乡男女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生产竞赛运动,深耕细作加工加肥后获增产。因此畲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如雷石宝说在国民党统治时全无土地,自己当过雇工做过乞丐,吃的是苦菜粗糟生活极端困贫。解放后,分得3亩土地,进行精耕细作获得增产,添制了毛衣1件,衣服8件、裤子4件、鞋4双、袜4双、面巾5条,此外粮食可吃全年。目前全乡新建房子13座,修补的3座,提高群众的生产信心,在去年冬季全乡存入预构肥料谷63担,给53年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5)文化方面:该乡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全无求学的机会,造成全乡文盲。解放后在人民政府领导,开办小学1所学生124人(男97人女27人),速成识字班1所学生70人(男58人女12人)。52年冬季政府替他建筑新校舍1座,畲民文化初步开展,如钟石和过去只认得10多个字,现在已认了1000多个生字。
(6)干群在建政思想情况:(下略)
(乙)工作过程:整个建政的过程可分如下几点来说:
(1)工作方法:(上略)工作组到达该乡后,首先召开了乡扩干会议对着他们的思想进行分析、批判、教育,而后说明建政意义,结合生产工作(三清积肥、兴修水利、垦复茶园、备战)提出“如何围绕生产中心工作来进行建政工作”给各干部作充分的讨论,使大家明确以后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筹备委员会,有宣传乡长1个,农会主席1个,民兵副班长1个,团支书1个,民政委员1个,妇代会主席1个,妇女代表1个,生产委员1个等17人组成(乡长参加省优抚会不在乡),研究后订出建政工作计划进行分工包干宣传和搜集群众意见。这时大家情绪很热烈,信心很高。(下略)
(2)宣传:为了贯彻民族政策建立自治乡意义达到家喻户晓,以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我们首先召开全乡宣传员会议,研究了宣传的三个主要内容:(A)民族政策,(B)为什么要建立民族自治乡(C)人民代表的资格和条件。围绕着这个内容结合宣传生产工作,提出建立自治乡才能领导好生产,改善生活。为了使大家能不受折扣地将全部内容宣传下去,将抄发宣传提纲给各个宣传员作参考,宣传内容决定后大家又讨论,用什么方法宣传才能做到树立群众当家作主人思想,使大家明确而后分头下去。
自乡干部宣传员下去后分别召开了群众会,妇女会,青年团员会,小型座谈会,个别漫谈及运用黑板报、广播筒,民校速成班等,大力进行宣传树立了群众当家作主的思想。(下略)
(3)划分选区产生代表:(Ⅰ)召开筹备委员会进行学习讨论人民代表的资格(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赞成共同纲领年满十八岁者除患神经病及剥夺政治权利者外不分性别信仰均可当选代表)条件,(A)常年劳动(包括体力脑力劳动)(B)热心为人民服务(C)为人正派公道能和群众联系,而后按该乡实际情况及习惯划分4个选区,决定10户左右选举代表1个,经过讨论研究后大家分头下去进行宣传及选举。
(Ⅱ)选举方式:按选区召开群众会继续贯彻代表资格及条件,响亮提出“选好代表才能办好全乡事情”,而后分组讨论。根据群众意见,为了慎重起见,大家提出用投票法进行选举,计全乡选出居民代表48个,贫农43个,中农6个,其中妇女占11%;为广泛起见,将邀请青年代表2人,军属代表1人,计邀请3人占7%。这次选出的代表很好,在48个代表中有转业军人模范1个,民兵模范2个,劳动模范1个。
(4)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该乡计召开过二次人民代表会,第一次主要是人民代表会的成员听取和审查乡政府工作报告,酝酿乡政府委员侯选人讨论生产,第二次人代会主要选举乡长及委员及布置生产工作。
(I)召开第一次人代会:由筹备委员会主持召开第一次人代会,参加人数有50人,搜集提案计有17案,首先由副乡长7个月来的工作成绩和缺点的会报给代表们讨论检查提出意见(a)乡政府领导群众开展爱国增产运动及冬耕翻土挖稻根获得生产模范乡称号,在交纳爱国公粮时又获得模范乡称号,得到奖励,通过运动培养了4个民兵模范,1个劳动模范,1个宣传模范,1个转业军人模范,这是全乡的成绩,但是也有缺点。(下略)
(Ⅱ)召开第二次人代会,主要是选举乡政府委员。由于通过乡政府的工作检查及群众的酝酿也明白了,那个干部好,那个干部坏,那个干部积极,那个干部落后,代表们根据群众的意见提出15个候选人进行选举乡长1个(即旧乡长因工作积极连选连任),副乡长1个(农会主席),并选出委员9个,计11个(乡长即转业军人模范委员中劳动模范1个,宣传员模范1个)贫农10个,中农1个,党员3个,团员3个(内妇女1个)。选举方法:在选举中有的同意投豆,有的同意投票,结果愿意投票的多数,因此,即采用投票方法,分为二次选举。先选乡长、副乡长,后选委员。这时大家均很慎重负责不致纷乱。经过选举后,根据各委员不同人才分配不同工作,具体分为民政、财粮、武装、文教、生产、卫生、调解、优抚等8个经常委员会及公安委员。
(Ⅲ)召开乡政府委员会以村为单位研究邀请了各种委员40人(内女6人),根据工作需要最多的委员会11个,最少的5个,为了便利领导,各村均有委员聘请后通过群众宣布正式委员。
(5)召开乡政府委员会建立制度:召开乡政府委员会,明确分工具体宣布各委员的职责,给大家讨论,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明确起来,然后学习了乡人民政府组织通则,充分发扬民主,订出如下的制度及工作计划:
民主制度:
(1)乡政府委员会每10天召开1次,各系统委员会每15天召开1次,每次乡政会议要检查上次工作及布置下次工作,并要掌握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2)乡政府一切重点工作要通过各委员进行讨论明确分工。(3)每月初旬召开人民代表会1次,向代表会报乡政府工作,尊重代表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4)乡政府开支按每月公布1次。(5)乡长、财粮、武装3人每月轮流值日1星期,其他委员1天至3天。(6)以上制度每7天检查1次。
干部公约:
(1)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毛主席、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2)坚决响应毛主席号召,保证遵守国家颁发法令。(3)接受人民的意见和批评,及时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4)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干部,对人态度要和气。(5)听到群众对某些干部的反映应采取关心的态度来帮助同志(6)加强文化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工作计划:
(1)按时执行会报制度,5天向区进行工作会报1次;(2)经常检查环境卫生及优抚代耕工作检查;(3)正确执行政府政策法令;(4)加强治安防匪、防特、防空、防赋及护林爱畜工作;(5)加强领导互助组发挥互助合作力量做好兴修农田水利、积肥等工作。(下略)
[138—1—343]
连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少数民族自治乡和联合政府情况的报告
(1953年6月19日)
我县四区小沧乡去年9月建立了少数民族自治乡,六区长龙乡也于去年12月建立起少数民族联合政府,其民族人口比例,地理条件,民族关系,目前现有少数民族乡级干部情况分述如下:
一、民族人口比例与地理情况:
(1)四区小沧自治乡情况:
小沧乡有670户,2192人(男1219人,女913人),18个自然村,其中畲族365户,占总户数55%弱,1294人(男663人,女631人),占总人口59.03%,分布于该乡七里等15个自然村,最远的自然村离乡政府所在地凤头山村有30里远,一般的下东山村等离10里远,最近的樟濑村也距4里。
该乡位居于鳌江上游至小沧自然村以上有两溪流会合,溪北从古田县的鹤堂乡到小沧,西部从闽侯县大目溪村直至小沧,这些溪全是浅水不宜行船,仅可通行木排。
小沧乡离本区公社住地潘渡乡有90华里,都是山路,西60华里与闽侯县八区接连,北部靠罗源县,并有虎头山山脉横贯于本县五区白沙等村,南靠寿山山脉,可通闽侯石排等村,山岭重叠,道路崎岖,河流浅窄,交通十分不便。
在生产方面除开农业收入外,尚有大量杉木、竹、木炭等土特产,占该乡群众总收入50%左右。
(2)长龙乡联合政府情况:
长龙乡系老区基点乡有432户,1502人(男808人,女694人)有20个自然村,其中畲族149户占总户数34.49%,520人(男266人女254人)占总人口34.62%,分布于边坪等9个自然村,和四区小沧乡一样,山高、水冷,村落分散,交通不便,道路崎岖,生产季节迟,80%以上的土地是单季稻。人口少,另外田地数量多质低,耕种误工多,平均每亩产量200斤以下,因此群众生活较苦。
二、民族关系与风俗习惯,言话等情况:
该两乡都是畲族,因此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都一样,敬的是一个祖先,多数都是信佛教,在以前每年元旦时侯将木刻祖先扛到各乡游行,如遇到别人放鞭炮就不满意,认为将神圣被他们接去,今年乡里面就不会平安。解放三年来对迷信已没有过去深信。在婚姻关系上只有极个别畲族妇女嫁给汉,但汉族女子嫁给畲族也是个别的。语言方[面]给汉人谈话都是谈福州话,自己内部都是谈本民族话,“国话不会说”。该民族在解放前受到反动政府压迫和其他民族的凌辱,痛苦是令人难忍地,因此在文化上不发达,文盲达到99%以上。(下略)
(三)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情况:
在小沧乡乡政委员少数民族有7人(副乡长、民政、文卫、武装,另外委员3人),妇代会副主席1人,委员6人,县代表会常委会委员1人。长龙乡联合政府委员少数民族7人(副乡长、公安、财粮、民政各1人另委员3人),经常委员32人,农会委员7人,民兵班长以上3人。
[138—1—343]
中共福建省委转发省委统战部关于检查民族关系和民族乡试建工作的报告
(1957年5月9日)
各地(市)、县委:
省委同意省委统战部关于检查民族关系和民族乡试建工作的报告并将此报告转发给你们,望各地对少数民族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对需要建立民族乡的地区,请各地提出具体方案,报省人委批准后建立。对报告中提到关于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卫生工作的意见,也请有关部门注意讨论适当照顾少数民族的要求。
中共福建省委
附:
关于检查民族关系和民族乡试建工作的报告
省委:
为了了解党的民族政策贯彻情况及检查民族关系存在问题,省委统战部特会同省民政厅组成民族工作组,于3月14日至4月16日出发福安专区罗源县,工作组除根据上述工作任务,同时选择该县霍口区霍口乡进行民族乡的试建工作,现将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报告如下:
(一)去年罗源县霍口、洋柄两区少数民族集会要求自治问题,我们同意福安地委的看法,基本上是少数民族对政治上、经济上的合理要求。根据了解的结果,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由于53年后我们对畲民民族成份未定,民族政策贯彻中断,县、区、乡三级干部思想模糊,在各项工作中,不作为一个民族和根据其民族特点办事。(2)1956年并乡,原当乡主干的少数民族被排挤落选。(3)生产合作上,存在股份基金不合理,同工不同酬,三包不准确,分红不公道等缺点和问题未及时加以解决。问题发生后,引起罗源县委的重视,曾指派县委牛副书记、谢副县长、统战部陈副部长等亲自深入当地了解情况和作了些和缓群众情绪的工作,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生产合作几项问题规定的指示,结合整社工作,解决了少数民族在经济上分社的要求。但由于解决问题中,掌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这一基本精神不够,带有单纯的息事宁人和迁就(主要是分社中过分迁就少数民族单独办社,忽视了有利生产和便于领导的原则,结果产生跨乡办社和插花办社不适当情况)以求一时安定的做法。因而,少数民族仍然认为自治的根本问题未获解决,生产情绪不安,继续到外串连分头前往省、专要求处理。
(二)通过检查和了解民族关系存在问题之后,与罗源县委对党的民族政策取得统一认识,并根据罗源县少数民族聚居的实际情况和当前民族之间的关系共同研究,认为解决问题应该是从贯彻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入手,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以达到消除民族隔阂和歧视的目的,并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的规定指示进行建立民族乡的工作。
从罗源县贯彻民族政策和民族乡试建工作的结果来看,基本上达到了加强民族之间的进一步团结,消除了历史上存在的民族隔阂和歧视,又体现了党关于民族自治的基本政策。同时解决了:(1)党的民族政策由内到外,自上而下,从干部到群众,得到一次普遍而深入的宣传教育。纠正了汉族认为政策是为少数民族而定与我无关和少数民族认为民族政策为已专刊等不正确片面看法。(2)加强了民族团结,消除了互不信任,并初步建立了兄弟民族团结、平等、互助、友爱的新关系基础。(3)稳定了罗源县各地少数民族情绪,积极投入当前春耕生产。(4)打下民族建立的胚模。(5)乡、社领导统一。
(三)根据今年全国统战会议关于民族工作指示精神,和本省民族关系的具体情况,对今后民族工作,除仍然必须继续贯彻省委关于少数民族工作的意见和指示外,我们提出如下补充意见:
(1)必须全面加强民族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凡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应把民族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上,并以此作为考核工作的条件。
(2)关于民族乡区域条件范围问题。我们认为必须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其范围大小,不能与一般汉族乡标准比较,为照顾民族特点和要求,可划小乡,一般人口在800左右即可划乡;干部编制可根据乡划大小,相应调整解决。必须使行政区域与生产合作范围取得一致。
(3)在经济工作上,对于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经济落后状态,必须作一长远的统一规划,切实予以帮助改变。在商业工作上,请商业部门能照顾民族特点,多供一些为少数民族日常需要的东西,并对供销社设立上应考虑到便利社为少数民族服务。
(4)文化教育和卫生工作上,凡建立民族乡的乡所在地原有小学应改为民族小学,如设备太差的能适当予以照顾补充,并建议卫生文化部门能组织巡回医疗队和恢复民族电影放映队,深入山区工作,以充实和活跃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
(5)培养和训练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建议以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福安专区所在地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由地委统战部负责办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县、区一级的党、政、企业必须安排一定民族干部,为适应民族工作需要,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提拔不能与汉族干部相比量,可以破格提拔使用。
以上报告,如省委同意,请批转各地。
省委统战部
1957年4月26日
[138—2—788]
罗源县霍口成立民族乡、民族社
(1957年5月16日)
[本报讯]省和罗源县民族事务工作组,在罗源县霍口乡进行试点工作,解决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相继成立了民族农业合作社和民族乡,增进了两族人民的团结。
霍口乡的8个自然村聚居着少数民族900多人,占全乡总人口59%。解放后贯彻了民族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1953年以后,由于本省的少数民族成份没有确定,放松了对少数民族的工作,布置工作没有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强求与汉族地区一致,部分汉族干部和群众又滋长了大汉族主义思想,在工作中曾经发生了一些偏差,造成民族关系的紧张。如去年普选时,汉族为主的霍口选区,59个选民选1名代表,而少数民族为主的福湖选区却要100人左右才选1个代表;乡人民委员会委员9人中,少数民族只有3人;乡长、财粮、公安、民政等主要职务,也都是汉族担任;在农业合作社,少数民族女社员的基本工分评得偏高,使她们多出股份基金和义务工,日常评分则对汉族女社员评得偏高。加上其他一些具体问题,造成了少数民族对汉族的不满,他们曾向省、县再三提出自己办社和成立民族乡的要求。
去年本省确定了福安等地区的民族成份(民族称谓未定),罗源县又重视了民族工作。在整社中,批准少数民族和汉族分社,成立民族农业社,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积极性。4月初,省、县又组织工作组下去进行民族乡试点工作。开始双方都有偏激情绪,少数民族要求单独成立一个乡,把15里外,不相连接的少数民族村划进来,不要汉族参加;汉族干部怕换班,群众怕少数民族办事不公道,也不愿意参加民族乡,要求并到附近汉族乡。工作组向两族人民进行了团结合作的教育,说明划乡应该有利团结,有利生产,便于领导,不应该不顾自然条件把一个完整地区的分裂开来。双方的认识一致后,便增选了过去分配名额不合理的少数民族代表7名,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组成民族乡人民委员会。全乡人民代表中,少数民族占61%,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少数民族占54%,乡长由少数民族担任,副乡长3人中汉族占2人,落选的汉族干部也作了适当安排。
民族乡成立后,双方消除了成见,少数民族乡长蓝朝全表示要和汉族干部合作共事,办好全乡事情;福湖村少数民族本来不同汉族合办民校,现在表示要立即合办;少数民族还借牛栏给汉族放牛,借钱给汉族养猪;个别散居在汉族村的少数民族,并加入了当地汉族社。
(陈勇言、雷恒春)
[《福建日报》1957年5月16日第2版]
[138—1—1138]
福安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民族乡的具体作法的意见
(1957年7月31日)
为了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尊重民族自治权利,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精神,对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依照当地民族关系、历史情况、便利生产、有利民族团结等条件,建立民族乡。做法兹参照省及我县重点试验情况,在一个基层单位建立民族乡的具体作法,提出如下意见供参考:
一、方法、步骤:一个乡的具体作法大体可以分为三步,时间大约廿天左右。第一步:说明来意,了解情况,建立筹备委员会,召开人代会,开展宣传,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推动生产,巩固合作社。时间约5天左右,具体是:
1.工作组到乡必须在乡党支部和乡人委会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首先在党支部内说明来意,贯彻划分民族乡的重大意义、原则、办法、目的与要求的宣传教育,充分讨论,统一思想认识,作出决议,并具体研究提出分乡方案(要密切结合当前中心工作)以及分乡筹备委员会初步名单。
2.通过干部、群众了解掌握该乡生产合作、民族关系、干群思想动态以及党团员的分布等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做好召开乡人代会思想、物质、组织等准备。
3.召开乡人代会(可吸收宣传员参加)进一步贯彻民族政策,说明划乡意义、原则、目的、要求,通过划乡方案和筹委会名单建立筹委会,最后做出决议,展开全面宣传。
4.人代会后即组织分村分点召开各种会议,结合当前生产中心工作,贯彻乡人代会决议,针对干群思想情况广泛地、全面地宣传民族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解决有碍当前生产的问题。使建立民族乡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使之以主人翁的姿态搞好生产和当前各项工作迎接建乡工作。
第二步:补选代表,召开新乡人代会,补选乡人委会缺额委员,做好移接工作。
1.在广泛宣传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之后,即召开党支部会议,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等问题的决定”,人口在3000人以下的乡每50—100人选代表1人,人口超过3000—7000的每100人至150人选代表1人。人口超过7000人的每150人至300人选代表1人,乡、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至少不得少于15人,至多不得超过70人的规定。确定分乡后二乡应补选的代表名额与补选的选区提出初步名单,应由乡人民委员会聘请共青团、妇代会、民兵、农业社等组织的代表进行讨论协商。
2.根据协商初步提出的代表候选人名单向应补选的选区选民宣传,充分发扬民主进行认真讨论,达到思想基本一致后,召开选民大会进行补选代表。
3.召开党支部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乡、民族乡、镇人民委员会委员8—18人的规定,研究二乡(分乡地区)人民委员会委员应补选名额,并提出初步名单,准备交由人代会主席团讨论提出。
4.召开新的乡人民代表大会,贯彻当前生产中心工作,并由大会主席团提名,通过代表充分讨论一致后进行委员的补选。最后作出决议贯彻执行。
5.补选完毕后召开乡人民委员会建立和健全各种专门委员会明确分工,学习业务开展工作(学习时可参考去年本委发给各乡的“乡镇人委会职责范围”文件)。
6.新乡正式成立后,立即做好民兵、财政、生产、文教……等各项移接工作,建立工作制度,健全各种政治组织。
第三步:处理分乡遗留问题,总结上报,全面转入生产合作(时间约5天左右)。
1.随着新乡的成立,各种组织均有许多变动,因此亦应同时健全,以便工作顺利进行。
2.分乡后一切遗留问题要妥善处理,并应将移接手续,特别是各种数字变动情况及印信、新乡委员名单要随同总结上报县、区。
三、应注意问题:
1.整个工作必须紧密地结合生产、服从生产、推动生产(目前主要是抗旱保秋)防止脱节,尤其在第一步中要着重解决能阻碍建乡工作的问题,只有解决了群众当前迫切要求,建立民族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起来。
2.划分民族乡是一项较细致、较复杂的工作,因此区、乡领导必须予以足够的思想重视,切实加强领导,防止放任自流,特别要详细分析干群思想情况,广泛深入的做好宣传工作,解除干群思想顾虑,反复说明政策,既要注意教育汉族群众克服大汉族主义思想,又要注意教育少数民族群众克服狭隘民族主义思想,加强民族团结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方法上应该从党内到党外,先干部后群众,层层贯彻。并可召开和当地群众有联系的代表性人物座谈会,多多征求他们的意见协商办事。
3.干部安排是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因此,必须认真慎重,防止简单粗糙。原有代表委员除极个别有严重的违法乱纪,脱离群众,不胜任原有职务,应分别经大多数选民提出乡人代会除名以外,其他不变动,采取缺多少补多少,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补选,切实防止大换班现象产生。民族乡主要组成人员,如乡长等必须由少数民族担任,畲汉什居地区乡人大代表,人民委员,也要有适当的汉族人选参加,以利团结便利工作。此外,还可根据条件,在节约原则下召开建乡庆祝会,再一次贯彻民族政策教育,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4.认真做好各项移接工作(具体手续可根据去年并区并乡方案规定执行),分别建立材料档案,使今后有案可查,以便工作,特别是分配公共财产应通过充分协商在公平合理的原则下进行分配,以利团结。
5.建立民族乡是一项新工作,领导没经验,因此,要加强请示报告,及时总结上报互相交流,推动工作。
以上初步意见,仅供参考,在具体工作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用。
[138—2—782]
连江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民族乡复请核备的报告及福建省民政厅复函等
(1957年8月—10月)
(一)连江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民族乡复请核备的报告(8月9日):
(57)县民行字第0734号
福建省民政厅:
(57)民族字第3477号关于请报送建立民族乡情况问题,我县于今年5月间,结合调整行政区划的同时,已增设掌濑、溪利两个民族乡。除由区指派干部分别到达该二乡进行建立民族乡的宣传教育,召开了乡人代会选举民族乡人委会的组成人员,并选出雷廷辉、兰开英为掌濑乡正、副乡长,兰元明、兰天官为溪利乡正、副乡长,及该二乡有供给的乡干部各配备3人,已于6月1日开始供给外,并于5月21日(57)县民行字第0446号关于“决定增设7个乡和2个苗族乡”送上各区、乡名称一览表请备查的报告,送请福安专员公署,并抄报你厅,请查案。
(二)福建省民政厅的复函(1957年8月29日):
(57)民族字第3616号
(57)年8月9月县民行字第0734号报来之关于建立民族乡情况报告收悉。据报告我们认为有些简单,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第七条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民族乡后,应该连同有关资料报告国务院备案”的精神:我们认为必需在建立民族乡后,将建立民族乡前后情况及建乡时间、乡名称、土地面积、乡内自然村数、总户数、各族所占户数比例,人口比例;干部配备情况:正副乡长几个,乡委员会委员几个、乡人民代表几个,其中各族所占比例,党员多少、团员多少、群众多少、乡内高级社几个,参加高级社的多少人等有关详细情况请报来,以便汇报国务院。
(三)连江县人委会送上掌濑、溪利乡人委会名册及基本情况统计表各二份请备查的报告(1957年10月14日)
(57)县民族字第1012号
福建省民政厅:
(57)民族字第3616号复函,关于报送民族乡基本情况问题。除该两乡建立经过已另文报告,并掌濑、溪利乡人民代表各7人外,兹将该两乡人委会名册及基本情况统计表各二份,送请核备。
连江县人民委员会
华安县关于成立少数民族自治乡方案及福建省人委会的复函
(1957年9月—11月)
华安县关于成立少数民族自治乡方案(9月2日)
(上略)
一、我县少数民族居住在山高岭崎,道路是曲折,凸凹又不平,类似羊肠小道,交通极为不便。自己是独居二座高山上,出门是爬山越岭,地广人稀,土地非常瘦硬。全县计有少数民族78户356人,其分布在新圩官畲村及平都乡坪水村二村,相距有50多华里。畲民居住自然村很集中,坪水村58户237人,官畲村20户119人。可是村庄相距路途遥远,交通又不便。但是该族自历史以来,对本族内部即非常亲密又团结,思想行动很一致,虽然路途相距很远,尚是保持经常联系。解放几年来,党采取一系列措施贯彻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照顾关怀,从而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和变化,并通过生产合作社生产上年年增产,生活逐年改善,所以少数民族对党领导是拥护,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坚决,从而与汉族之间也是很融合,能够一起生产、一起生活,一道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以往民族的隔阂已经基本上消除,政治地位大大提高,我县少数民族混居二个乡,人口356人,其中党员1人,团员8人,县人民代表2人,县人民委员1人,乡政府委员4人,农业社长4人,脱产一般干部1人。
经济生活有很大改善。解放前少数民族受反动的统治,是过着牛马生活,吃的无油菜汤,睡的无脚眠床(意思是地板),寒天盖的是棕衣,穿的粗布破旧的单衣,并经常遭受意外灾殃,抓人抢东西,使少数民族不能安居乐业,全县少数民族计有水田808.29亩,单季475.66亩,双季322.63亩(其中164亩合作社改作)。少数民族解放前每亩一年的产量只收100多斤,有60%的少数民族缺乏口粮。解放后党领导下,在53年组织了2个生产互助组。55年组织1个独办一个生产合作社(坪水57户231人)民族联合办社1个(官畲20户,119户)参加农户77户占总农户98.7%。由于通过合作化,年年增加生产,增加收入,随着生活改善,现在每亩产量有400多斤,比解放前增加3倍多,而且去年有剩余68000斤粮食卖给国家,又如全县少数民族55年总收入19875.14元,每户平均收入257.88元,每人平均54.46元,56年总收入24205.70元,每户平均收入314.36元,每人平均70.98元,比55年增加收入30.33%,少数民族现在无论衣、食、住等方面有很大改善,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目前已有公办学校2所,学生46人(高小8人)初中毕业生1人,已经满足少数民族子弟就学需要。解放前少数民族文化卫生方面是极其落后,绝大部份无文化,没有知识,如坪水过去一张便信也无人会看,要跑到30多里请人家看。现在大大不相同,政府举办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特别照顾,学费优待只收一半,使贫困畲民子弟有念书机会,并通过举办民校扫除一批文盲,目前畲民大部份能熟悉一些基本文字,对便条便信文字都能看。在卫生方面,有很大改进,以往习惯是一年打扫一次,粪积如山,臭味难闻,苍蝇、蚊子满天飞,疾病四季不断发生,目前能经常注意环境卫生,疾病大大减少。
上述情况,解放后党对少数民族地区领导成绩是很大,但是因该地自然条件限制,绝大部份小坵梯田,又是单季水稻。土质瘦、水土冷、花工多、收入少,又没有土特产出售及副业可搞,单依靠水稻生产收入是很有限,所以去年在农业社分红劳动工分还是很低,坪水村每个劳动日有6角9分,官畲每个劳动日5角6分,目前还有个别困难仍旧存在,另一方面对少数民族的学校设置过去是注意不够,校舍是人家祖祠暂为借用,学校没有活动场所可以给学生活动,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工作领导,帮助少数民族各项工作,以及解决各种困难,以适应满足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需要。
三、少数民族是居住在二个乡。坪水原是属平都乡管辖,官畲原属新圩乡管辖,可是距离乡政府的路途是很远,沿道都是爬山越岭,在各方面都觉不便。如坪水村到平都乡距离12华里,官畲村到新圩相距7里,这样加上少数民族言语和汉族也有相差,风俗习惯有所不同,虽是混居二个乡,平时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注意不够,目前少数民族的乡、社干部文化程度还很低,工作能力很差,很必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强少数民族领导,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适应工作上需要。
四、在少数民族附近的村庄,绝大部份距离路途很远,经过爬山越岭,如坪水少数民族58户237人。最近汉族村庄田心干计14户55人,暗坑41户170人(该村原属平都乡)可是相距7里。官畲少数民族20户119人,附近汉族村庄,是新圩高干、千字白、三社村、岭兜、溪良村等自然村计728人,相距是7里。
根据以上情况,为了加强民族之间团结,尊重少数民族平等地位及自治权利,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领导,改变其经济、文化、生活薄弱状度,适应国家的需要,更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他们自己当家作主,进一步密切党关系,保证各时期政治任务完成,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并提出划乡意见及几个问题请示:
1.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分布,自然条件,以及划乡干部人材。全县少数民族是分布2个自然村,计78户356人,其中坪水就有58户237人,是聚居一个自然村,又是自己独办一个农业合作社,在该村有党员1人,团员3人,县人民代表1人,社长3人,乡人民代表3人,乡委员1人。根据上述情况,坪水村少数民族为数不少,并集中一个地方,初步意见坪水成立自治乡,官畲少数民族为数不多,仍旧是合并汉族乡及农业生产合作社。
2.我县少数民族族称问题,经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的鉴别,并根据地委统战部通知确定为畲族,但是尚未设立民族乡,其所在地初级学校是否应为民族学校名称。
3.其民族自治乡,上级考虑必要成立时,现在我县并无划乡干部编制名额,希上级根据我县划乡范围需要干部名额考虑研究解决。
以上报告,请地委研究批复指示。
中共华安县委会
福建省人委会关于在华安县建立民族乡问题的复函(11月21日):
中共龙溪地委1957年10月3日关于在华安县建立民族乡问题给省委的报告,经转来我委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华安县计有少数民族78户350人,分居两个自然村,两村相距50多华里,合并建立一个民族乡不但距离太远,而且领导不便。坪水村虽然少数民族人口略多(237人),但单独建立一个乡也不够条件。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的精神是“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相当于乡的地方”建立民族乡(第一条第一款)和“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并且包括一部份汉族居民区的相当于乡的地方”建立民族乡(第一条第三款)。我省一般的乡人口都在一千人以上,如果坪水建立民族乡,把附近几个汉族村并过去,则汉族人口超过少数民族人口过多也是不妥当的。因此我们意见目前还是暂不单独建立民族乡为宜。
二、关于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初级学校是否改称民族学校的问题,经研究,认为如果该地区系少数民族聚居区,学生也大部份是少数民族学生,则可改称民族学校。
[136—9—81]
罗源县建立民族乡的工作总结报告
(1957年9月23日)
我县畲族共2899户,占全县总户数32041的9.5%;计有10810人,占总人口11960的9.02%弱,分布在全县五个区36个乡128个自然村,绝大部份居于深山僻野,村落星散。在300户以下150户以上的有:白塔、八井、西兰、凤坂、戈口、飞竹、高洋、车溪等8个乡;150户至100户的有:白水、王廷洋、洪洋、后山、护国等5个乡;100户以下至50户的有:西峰、港头、兰田、王认、洋柄等5个乡;50户以下的有:鉴江、港里、下湖等18个乡。
在建乡前,可分为四个类型:第一类,以畲族为基础,户数、人口均占70%以上的有高洋、后山两乡;第二类,两族什居,各占一定比例,但畲族村庄较集中,又有要求建乡的有西兰、戈口、飞竹三乡,第三类,合作化后并乡需重新分开的有小获乡的八井(纯畲族)及洋中乡的车溪(畲族占70%);第四类,畲族人口,户数虽占一定比例,群众也要求建乡,然而因村落不大又很分散,不够条件的有凤坂、洋柄、王认、王廷洋、洪洋等乡。
[=此处为插图(八井畲族乡的畲、汉族代表在选举民族乡的领导人员)=]
几年来,我县民族工作,贯彻了民族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批判克服了大汉族主义,基本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历史隔膜。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发展。现在看,全县有畲族党员153人其中(女16人),占党员总数2035的7.5%强;团员342人(其中女60多人),占总数5179的6.6%强;县、乡人民代表、干部、劳动模范等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全县有99%的畲族农民参加了高级社,每年都增加了收入。几年来,发放农贷及救济款达20多万元,帮助畲族发展生产,解决困难,同时在文教医疗卫生方面也予以优待照顾。因而,畲族人民对党的领导是衷心拥护的。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的照耀下,两族人民更加团结,更加密切了。
然而,自53年后,由于民族成份尚未正式确定,因而使我们曾一度放松忽略了这一工作,没有根据畲族特点,与汉族一齐看待,民族工作及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曾一度停顿,加上部份汉族干群,认识仍很不足,大汉族主义还不同程度地残存着,因此思想就逐渐模糊,大汉族主义就有所滋长,对畲族风俗习惯就不尊重。特别在56年办社、并乡、普选等工作中,更忽视了民族特点和民族政策的贯彻。一部份汉族干部态度作风生硬,工作一般化,强迫命令、包办代替、少商量,主观武断;对畲族干部教育培养差,没按比例安排,党团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妇女发展少;在汉畲联合社中也存在着:三包四定不准确、分红不公道,同工不同酬,耕牛、山林、茶园入社作价偏低,股份基金负担不合理等等问题。所有这些,在去年底与今年初,曾一度引起民族关系的紧张。加上畲族中坏分子火上加油,从中挑拨操纵,破坏民族团结,因此在去年十二月间,戈口、洋柄等区的畲族群众曾先后四次集会,要求建立民族乡等,各次人数不一,共出席650多人,其中还有党员、代表人物与连江、闽侯两县的畲族代表参加。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缺点及要求。会后又向省、县、区书面申请建立民族乡和分社等问题。因此,这就一度引起两族人民关系的紧张。部份汉族群众思想惶惶不安,怕建乡后会受畲族欺侮报复。
根据上述情况,县委曾数度作了专门研究及全面考虑。曾抽调了领导干部及民族干部10余人,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组,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宣传贯彻民族政策。同时,又召开了座谈会、民族代表大会,进一步进行学习,贯彻民族政策,说明建乡条件原则,以明政策,打通思想,并着手制订建立民族乡计划。接着,于四月间在省委民族工作的指导协助下,在戈口区试建了戈口民族乡,取得经验后,又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全面调查研究,调整规划,便于七月中旬召开了民族代表会通过了建乡方案,于八月一日起建乡工作便全面展开,至八月廿六日止,所规划的戈口、八井、高洋、后山、车溪、塔里和西兰等7个民族乡即全部建立起来,胜利地结束。
具体做法是:
我们根据“有利民族团结、有利生产、便于领导”的原则,于七月间由人委作出统一的建乡工作方案。为使方案更切合实际,事先又曾多次与有关区乡取得了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并派员深入实地观察。最后,才由县委与人委联合作出决定,并提交少数民族代表会审议通过。根据上述情况,在方案中,把民族乡建立分为四类型。第一类是:只改换乡名,原乡划不动的有高洋、后山;第二类是:两族什居,人口户数各占一定比例,畲族群众迫切要求,因而需打破乡划,调整自然村的有西兰、戈口、飞竹等三乡;第三类是:合作化后合并现需重新分开的有八井及车溪两乡:第四类是:畲族人口户数虽不少,群众也有要求,但实际条件不够,村落不大且分散的凤坂、王廷洋、洪洋等乡不予建立。
在分清情况,统一思想认识,步调一致的基础上,于七月中旬召开了畲族代表会议,并吸收了有关区、乡行政领导干部参加。会议着重讨论通过建乡方案及研究解决继续深入宣传贯彻民族政策问题,最后作出决议。与此同时,又组织建乡工作组学习有关的民族政策及工作方案。为了加强领导,各有关区还指定专人负责这一工作的具体领导。
工作组下去后,在区、乡党组织统一领导部署下,密切配合乡中心工作组,紧密结合当前中心任务,根据各该乡的实际情况,乡划变动情况,再作深入的调查,具体的研究,报区审核,大体作法是:对第一类型乡,主要是进一步系统地宣传民族政策,进行思想教育,说明改换乡名的意义。接着,召开乡人代会,补选缺额代表作出决议,正式宣布更改乡名;至于乡人委的人选依法定的期间,任期未满者,一概不动,各系统干部基本不变,仅作个别调整。对第二类型乡、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成立以畲族干部为主,吸收汉族干部参加的建乡筹备委员会,然后,制订工作计划,具体领导建乡工作。首先是召开党支部,乡主干联席会议,检查了解民族政策贯彻执行情况,汉畲两族的关系及讨论研究与中心工作的结合问题。在领导思想统一后,提出了各该乡的建乡方案及筹委名单,并具体安排布置各项工作。接着,召开乡人代大会讨论通过方案,并作出决议。随后工作就全面展开。召开扩干会及青、妇组织等各种系统会议,进一步贯彻代表会精神。在紧密结合中心的前提下,向两族人民开展了一次较系统,全面和深刻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着重宣传法制精神,说明建乡条件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消除两族人民的顾虑及隔膜,安定汉族惶恐与动荡不安的情绪;第二步,依照法定手续,召开乡人代大会选举人委委员,正式宣布民族乡成立,总结几年来的工作成就与缺点,贯彻省、县当前中心工作指示,确定今后生产、工作方针任务与要求;第三步,紧接人代会后,立即召开人委会议,进行具体分工及酝酿筹建各系统组织和干部人选,订定各项工作制度及安排部署今后各项工作任务。至此,即告全部结束。对第三类型乡,是召开乡人代会选举人委组成人员,宣传乡划重新分开的意义,确定当前工作的方针任务,建立各系统的组织机构,其他作法则与第一类相同。对第四类型乡,分别各乡不同情况,进行了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说明建乡条件,打通思想,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对畲族干部数额不足的乡,做了必要的适当的调整,安定了畲族群众的情绪。
我们认为,在建乡过程中:(1)必须始终坚持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大力贯彻民族政策,做好思想发动工作,解除两族群众顾虑,是保证建乡工作顺利完成的先决条件。西兰乡汉族群众对建乡有抵触和恐惧情绪,认为建乡后畲族占多数,畲族会报复等,因而产生了三怕:一怕畲族办事不公;二怕人少受欺侮;三怕常吃亏。通过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结合处理些具体问题及前支部书记(畲族)在群众会上对自己过去工作中作风上的缺点作了自我检讨,表示态度后,汉族群众顾虑解除了,因而积极愉快地加入了民族乡,使建乡工作进展更快更顺利;(2)在人事安排,干部人选上,特别是对两族什居的民族乡,更应注意合理地、适当地安排一定比例的汉族干部、代表。做到既保证畲族干部当家作主,又要让汉族干部参与政权管理。这是巩固民族乡,增强与促进民族团结的基本保证。车溪民族乡,在第二届普选中,汉族代表名额少,汉族干群不满,认为畲族办事不公,因此意见纷纷。通过建乡时补选了3名,意见消除了,情绪也很高。见下汉族选区90%以上选民参加选举,在那漆黑的夜晚,3个70多岁的缠脚老太婆也到场参加选举,社员陈火顺刚从山上回家,连饭都顾不得吃,光着脚板赶来参加选举;(3)统一领导,统一认识,统一步骤,是搞好各项工作的首要关键。这次建乡工作,在各乡支部的统一领导下,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取得了中心工作组的密切配合及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因此,工作进展更快更顺利。第二类型乡的工作虽然艰巨复杂,但一般也都能在半个月至廿天内完成,没有发生什么重大问题;(4)紧密结合中心。做到“建乡、生产两不误”;以县的统一方案为基础,根据各乡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是搞好工作的前提。这次建乡主要是利用生产空隙进行工作的。除普遍紧密地结合当前生产及其他工作外,还普遍地结合开展以反右派为中心的阶级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下略)
这次建乡工作收获是不少的。首先表现是:使我们有机会可能向两族人民进行一次较系统、全面、普遍和深入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两族人民的思想认识;消除了过去一些隔阂、误会及顾虑,进一步批判和克服了大汉族主义及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因而,两族的关系更加密切团结了。八井民族乡与小获汉族乡分开前,与汉族关系也是不够好的。一见到汉族群众去八井公产地区砍伐木材搞副业时,就要殴打,而现在却自动让出一片杉林给小获乡群众搞付业。后山改为民族乡后,与乡中的汉族关系更加密切了。在生活福利、救济贷款方面,对汉族倒特别优先照顾。高洋乡名改换后,两族干部在群众会上自动互相检讨过去互相闹意见,不团结的错误行为,改善了相互之间的关系。其次是通过建乡工作。进一步调动了两族人民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当前的生产中心及其他各项工作。(下略)
中共罗源县委统战部
[138—2—782]
宁德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民族乡的工作报告
(1957年11月29日)
一、建立民族乡基本情况:
宁德县主要民族成份除汉族人口最多外,仅有畲族3150多户,11170多人,占全县总人口数6.4%强,多半聚居在山区、老区、人口分布较为稀少,与罗源、周宁、福安等县交界,地区交通非常不便,大部分村庄离城50—100里左右,离集镇也要10多里以上。分布在5个区和蕉城镇有323个自然村,其中畲族聚居相当于乡级行政单位有9个村庄(原有际头乡全是畲族聚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民族问题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及省民政厅通知。由于地、县委党政领导,对民族工作的重视,为了进一步贯彻民族政策,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更好地适应合作化发展的需要和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便利少数民族人民管理自己内部的事务,发挥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有利发展生产的目的,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本着增产节约与便于领导便于生产原则。在县委统一领导下今年6月派出民族工作组到后山民族地区结合农村中心工作进行划乡试点工作,取了经验之后分三批开展到10月底全部完成。根据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为基础,包括一部分什居的汉族居民区相当于乡的地方建立民族乡的精神,从原来金涵、闽坑、六都、仁厚、色贵、九都、上塘、飞鸾、际山等9个乡划出少数民族村和一部分汉族什居在少数民族邻居的地区新建立了后山、猴〓、北山、南岗、新楼、九仙、雷东、南山和原际头乡改称为畲族乡,共9个民族乡,经过召开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畲族人民委员会和改称际头乡为畲族乡人民委员会,其民族乡的人民委员会成员都是以少数民族人员为主要成份组成。
新建立和改称的9个民族乡有102个自然村(其中畲族有66个村,汉族有13个村,畲汉族什居的有23个村)2324户占全县总户数4%,8173人占总人口4.54%,其中单畲族1917户占全县畲族总户数58.17%,6854人占畲族人口数61.26%。汉族参加民族乡的有407户占民族乡的总户数13.3%,1319人占人口数的16.13%(其中汉族占民族乡总人口10%以下的有2个乡,占20%以下的5个乡,占30—40%以下的有2个乡),而民族乡的汉族代表却占17.62%,其干部也有一定的比例人数参加民族乡工作。(其土地合作化等具体情况附表说明)
二、建立民族乡是畲族人民迫切要求:(略)
三、建乡中因经验缺乏,在进行工作中存在了一些问题:(中略)乡的族称问题:由于解放前受到统治阶级的残酷的压迫和一部份汉族人的侮辱,感到难堪,特别是妇女,解放后虽已无人再加以“外号”了但思想上仍有所顾虑,对于“畲族”的族称.从字眼上没有意见,但对言语上认为不好听,因而群众不同意称为“畲族称号”,虽经多次教育解释,但尚未宣传搞通,(我们只采取先发公章不挂牌子方式)这需要当地工作组党支部再经过一个相当时期的工作,达到思想上解决。
[138—2—782]
福鼎县建立民族乡工作总结报告
(1957年11月30日)
一、情况:
全县少数民族现有4512户总人口有15689人,占全县总户数0.65%,占总人口0.6%多,少数民族分布有8个区73个乡3个镇,都是居住在山区,人口虽然不多,但面积很宽,根据国务院建立民族乡的精神,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在前岐区罗唇乡增划出双峰民族乡,照蓝乡增划出佳阳民族乡,镇西区柯岭乡增划出浮柳民族乡,白琳区水郊乡增划出牛埕下民族乡,秦屿区瑞云乡增划出瑞云民族乡(原瑞云行政乡改为东稼洋乡名称)共建立了5个民族乡,分布地区有行政村22个,自然村75个,总户数有1721户,总人口有6246人,其中畲族有1238户4571人,占总户数7.2%,占总人口73%(详细分乡的民族户口统计请参阅附表)。
二、建乡过程:
第一工作组到乡后,首先向当地中心工作组、党支书、乡长说明来意和划乡意义目的取得了大家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初步研究出划乡方案,然后在党支部统一领导下进行具体分工,通过领导当前生产,了解两族干群思想情况:
(一)畲族干群思想:1.有片面要求建立单纯民族乡;2.有的认为办民族乡后生产与生活等困难问题政府都能得到解决,例如畲族群众反映办民族乡后我们子女入学也不要学费等等;3.有部分畲族仍并行政乡,想不光荣将来吃亏。
(二)汉族干群思想:1.怕并民族乡吃亏;2.怕并民族乡干部畲族占多数,怕畲族干部办事不公道不管汉族事情;3.怕并民族乡民族干部开会用本民族语言听不懂会吃亏;4.怕并民族乡便成缺粮乡(社、队)少吃粮,少数民族土地坏山高水冷产量提不高,赶不上行政乡吃粮。
然后上述思想情况,由党内到党外由干部到群众,通过召开各种小型座谈会、代表人物座谈会、群众大会等大力开展宣传民族政策,说明划乡目的和畲族名称的光荣性,批评过去轻视畲族名称错误认识并针对个别村思想不通的,则利用群众中最有威信的代表人物进行宣传教育,例如罗唇乡炮脚村畲族当时思想不通不愿合并汉族乡,经过了解该村社长、会计在群众中最有威信,因此通过他们两人进行工作结果该村干群都没有意见很满意。又如双华乡北坑头村20多户汉族不愿合并民族乡,通过各种小型人物代表会,群众大会等,通过这样一系列教育,干群思想顾虑基本消除,最后该村干群扭转欢迎合并了。民族乡基本消除了他们思想顾虑积极性有了大大提高,如佳阳民族乡通过建乡后,全乡公粮1159.34担任务一天完成了98%,在□□发动基础上通过扩干会成立临时支部产生筹备委员会。
其次召开党支部和筹备委员联合会议协商研究代表补选名额,根据全县5个民族乡原有人民代表89名,其中畲族63名汉族26名,各选区都有一般是合理,但某些选区根据民族乡选举法的规定畲族人口比例选举有些选区不够合理,有的乡缺乏单数不合选举法规定,经协商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交选民讨论选举,据5个民族乡统计增选22名代表其中畲族选19名,汉族增选3名,紧接各代表选举结束时以党支部为主吸收筹备委员和其他代表人物参加的联合会议,提出乡长、副乡长、人民委员会委员选举初步名单,一方面出榜公布,一方面应用广播筒进行广播,一方面小组会宣传等大力组织全体选民进行讨论提出意见,根据多数选民意见初步确定乡人民委员会名单,接着召开全乡人民代表大会进行正式选举,据5个民族乡统计共补选乡长4名,乡政委员33名,其中畲族23名,汉族10名。
再次选举结束的时候,召开新乡的组织人员会议进行具体分工,提出各个委员会委员初步名单,通过第二次乡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集中所有委员会议进行学习职责范围,制定各委工作制度,布置当前生产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各项工作。
三、几点体会:
(一)自始至终通过搞好生产来进行划乡工作,并在干群中响亮提出搞好生产迎接划乡的口号,在运动开始时帮助干群订好生产各项计划,大力领导进行冬收冬种中晚稻收割工作。运动结束时通过新政权大力领导群众开展生产运动,这样使工作开展顺利群众情绪高涨。
(二)根据工作开展程度深入掌握群众思想变化情况,然后针对各个工作时期和各个村落的各阶层群众思想,运用各种方式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当在工作开展时着重消除怕吃亏,不愿汉族参加民族乡,民族乡建成后不愿挂畲族招牌认为畲族是丢面等思想顾虑,然后再根据每个时期思想的变化,大力宣传党对民族政策意义和运用回忆地主阶级分子以畲族名称来侮辱畲族的痛苦,说明畲族名称光荣传统,消除他们思想顾虑,鼓舞工作热情,这样是建乡开展的保证。
(三)坚决依靠当地工作组、党支部统一领导,统一布置,统一宣传下进行明确分工,抓住中心明确重点,这是搞好民族乡的主要关键。
(四)在整个建乡工作中心必须严格贯彻民族政策,注意两族团结,妥善安排汉族干部作一定比例,据本县5个民族乡结束时统计副乡长畲族7人,汉族4人,乡人民委员会委员畲族40人、汉族16人,乡人民代表畲族63人、汉族26人,乡主干半脱产干部畲族13人,汉族2人,这样使今后汉、畲两族更加团结。
四、存在问题:
(一)几年来汉族以畲族名称来讥笑刺激少数民族群众,给他们留下很深痛恨,现在经过宣传教育工作,基本上提高了光荣认识,但还有少数民族存在不光荣名称,今后还要继续加强汉、畲两族群众思想教育,以免某些事情中会引起少数民族的反面认识而对我们不满。
(二)在整个工作中是重视了对划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加强了教育,但一部分没有划入民族乡的少数民族和不够条件划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虽有教育,但不深不透,有部分少数民族对我们不满,今后必须加强这部分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此处为表格(福鼎县畲族乡各乡民族户口统计表)=]
福鼎县人民委员会
[138—2—782]
福建省民政厅关于我省建立民族乡工作总结报告
(1958年2月21日)
(58)民族字第6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
我省根据少数民族人民的迫切要求,为发挥少数民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积极性,进一步做好工作,遵照“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精神,从1957年4月开始至10月结束相继建立福安县的仙岩等45个民族乡。现将建乡情况初步总结报请备查。
福建省关于建立民族乡工作总结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为了发挥少数民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遵照“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精神,根据我省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和迫切要求,于1957年4月间省委统战部和我厅共同组织工作组赴畲族聚居较多的福安专区罗源县霍口乡进行重点试验,取得经验后,结合省委召开全省统战工作会议时布置进行,从4月开始到10月结束先后建立福安县的仙岩,霞浦县的大墓里等45个民族乡。
全省建立45个畲族乡计有651个自然村14,338户,50,561人,内包括汉族3,570户11,875人,已建立民族乡的畲族人口占该专区畲族总人口38.29%,占全省畲族总人口32%。从已建立民族乡人口比例来看,纯畲族乡有5个,畲汉族什居的40个。其中畲族人口占53—60%8个乡,占61—70%9个乡,71—80%3个乡,81—99%20个乡。
民族乡政权是依据民主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在县人民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根据民族特点,使用当地民族通用语言行使职权(畲族没有文字),发展当地的经济、文化事业。为尊重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委员会除以畲族人员为主组成外,并照顾在民族乡内的汉族政治权利,乡人代会与人委会均有汉族人员参加。据45个乡统计人民代表812人中,有汉族177人(占代表总数21.8%);乡人委会委员计466人中,有汉族96人(占委员总数20.5%)。
民族乡的名称是以民族名称冠以地方名称组成。如“福安县仙岩畲族乡人民委员会”。
二、建立民族乡的步骤、方法。
各县根据少数民族的要求,按照当地实际情况,首先由各县人民委员会讨论提出建立民族乡初步方案,然后召开少数民族代表会议具体讨论协商决定,组织建立民族乡工作组学习民族政策和建立民族乡具体作法与步骤,统一认识,紧密围绕着党的中心工作结合进行,具体作法与步骤是:
第一步:结合中心工作,了解情况,建立筹备委员会,制定方案,开展宣传,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推动生产,巩固合作社。
(1)工作组到乡后在乡党支部和乡人委会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首先在党支部内部说明来意,贯彻建立民族乡的重大意义、原则、办法、目的与要求,经过充分讨论,统一思想认识,作出决议,并具体研究提出建乡方案以及建乡筹委会名单。从而通过干部、群众了解掌握全乡生产合作、民族关系、干群思想动态以及党团员分布等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召开乡人代会思想、物质、组织等准备。
(2)召开乡人代会进一步贯彻民族政策,说明建立民族乡意义、原则、目的、要求;通过建乡方案和筹备委员会名单建立筹委会,做出决议,展开全面宣传。
(3)人代会后即组织力量分村分点召开各种会议,结合中心工作,贯彻乡人代会决议,针对干群思想情况广泛地、全面地宣传民族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解决有碍建立民族乡的思想问题,使建立民族乡成为群众自觉的行动,以主人翁态度来搞好生产和各项工作迎接建立民族乡。
第二步:补选代表,召开乡人民代表大会,补选乡人委会缺额委员,正式成立民族乡。
(1)在广泛宣传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觉悟以后,即召开筹备委员会全体会议,根据“全国人代会常委会关于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等问题的决定,乡、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至少不得少于13人,至多不得超过70人的规定”。确定分乡后两乡应补选的代表名额与补选的选区提出初步名单,应由乡人委会聘请共产党、共青团、妇大会、民兵、农业社等组织的代表进行讨论协商。根据协商初步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向应补选的选区选民宣传,充分发扬民主进行认真讨论达到思想基本一致后,召开选民大会进行补选代表。
(2)召开筹备委员会全体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乡、民族乡、镇人民委员会委员3至13人的规定,研究乡人民委员会委员应补选名额,并提出初步名单,准备交由人代会主席团讨论提出。
(3)召开成立民族乡的人民代表大会,贯彻生产中心工作,并由大会主席团提名,通过代表充分讨论一致后,进行委员的补选,最后作出决议贯彻执行。
(4)补选完毕后召开乡人委会委员会议,建立和健全各种专门委员会明确分工,学习业务开展工作(学习“乡、镇人委会职责范围”文件)。此外,乡正式成立后,立即做好民政、文教、生产、财政等各项移接工作,建立工作制度,健全各种组织。
第三步:处理划乡后遗留问题,总结上报,全面转入领导生产合作,搞好生产。
(1)随着新乡的成立,各种组织均有许多变动,因此亦应同时健全,以便工作顺利进行。
(2)划乡后一切遗留问题要妥善处理,并应将移接手续特别是各种数字变动情况及印信、新乡委员会名单随同总结上报。
三、建立民族乡几点主要收获:
(一)民族乡建立,进一步提高了少数民族人民政治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如福安县碧后畲族乡钟猫弟说:“我们畲民几千年受压迫,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才翻了身,今天建立了民族乡又使自己真正当家作主,我们更应积极工作”。钟凤朝(老革命)也说:民族乡的建立,好像太阳正出山,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一定要消灭荒地,加工加肥,争取今年粮食生产大丰收,和右派分子作坚决斗争。长山畲族乡在建立民族乡的那天,有个八十岁的蓝佬脓很少参加会议的也赶来参加会议。东南畲族乡乡长、党支书(汉族)原来打算辞任不干,建立民族乡后就更加积极工作,该乡粮食大辩论还列为第一类型。霞浦县大墓里畲族乡过去每年都要负欠公粮30担,56年认购公债180多元只交款3元,通过建立民族乡后不但公粮没有尾欠,57年公债任务195元还超额27元。宁德县后山畲族乡夏征任务33,587斤,夏购72,850斤也在3天内完成,到期贷款也收94.4%。
(二)进一步推动生产,巩固了合作社。霞浦县青坛乡畲族高级社已退社的150户,通过建立民族乡和反右派斗争,打击了破坏分子,加强了民族团结的教育后,150户的畲族重新入社。梨坪湾全乡175户原只有2个初级社53户,通过建乡后,全乡新办高级社4个,入社农户计172户占总农户98%。福安县仙岩高级社215户,有46坚决要退社,经建立民族乡后就有31户不退。(下略)。罗源县车溪乡,经过建乡贯彻了民族政策,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在抗旱工作中积极想办法,找水源,用138根竹笕挽救了43条旱田,并开展锄草积肥突击周。全社出勤费由80%提高到95%,一周内积了草木灰和各种肥料8千多担。霞浦县草岗乡畲族高级社90户有田488.70亩,在建乡过程中由于积极发动社员制订生产计划,增施肥料,今年比去年增收粮食160担,并裁下茶树89.00亩,垦复茶园8亩多。
(三)进一步加强了汉、畲民族之间的团结。宁德县南山畲族乡雷华金说:“我们建乡后首先汉畲两族更加团结,有汉族老大哥给我们有力的帮助,就能够走向共同繁荣和发展”,福安县燕洋乡郑向成(汉族)说:“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亲如兄弟,如同骨肉,建立民族乡后更加团结,共同建设山区”。原有些村与村有成见的通过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后,也逐渐消除,民族关系逐步密切起来。长山畲族乡坑源里村汉族群众反映:“现在和少数民族合乡,大家都一样,再也没有大村欺侮小村了,我们应当和他们紧密团结,一起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四、几点体会
(一)建立民族乡整个工作过程,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紧密结合中心工作,抓住中心明确重点。尤其在第一步着重解决能阻碍建乡工作的问题,只有解决了群众迫切的要求,建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起来,在解决问题时一面要深入实际帮助搞好生产,一面总结几年来党在少数民族地区所做的成绩进行教育,特别是要用回忆对比的办法进行教育,启发大家提高其社会主义觉悟。
(二)必须广、深、透、反复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解除顾虑,使建立民族乡成为群众自觉的行动。建立民族乡是一项细致、复杂的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从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的层层思想发动,反复说明政策,注意解决主要关键问题。有些问题必须和当地汉族、畲民族中有代表性人物协商,多征求群众意见,用民主集中制协商解决,一时思想不通的可以等待,不能用任何粗暴和简单的办法代替艰巨、复杂、而且细致的思想工作。随时要注意批判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思想倾向。(中略)对散居在汉族地区的畲族不能划入民族乡的和一部份汉族散居在畲族地区划为民族乡的都要进行充分思想发动,并教育他们发扬民族团结友爱精神,坚持教育说服的原则,不能迁就其要求,通过本民族的代表解决其思想顾虑,帮助提高认识。如福鼎县双华畲族乡北坑头村有20多户汉族对建立民族乡有5个怕:(1)怕畲族代表、干部占多数;(2)怕畲族干部办事不公;(3)怕畲族干部开会用本民族的语言听不懂;(4)怕干了工作成绩被畲族干部回报抹杀掉不能提拔;(5)怕少数民族土地不好,产量低,收入少,没有余粮,免购额留得少等不愿合到民族乡,通过各种有代表性人物座谈会和群众会进行协商,反复宣传民族政策,强调民族平等一系列的教育,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打消顾虑扭转了思想,才合到民族乡。该县罗唇乡炮脚村畲族怕吃亏,不愿合到汉族乡,经了解该村社长,会计(畲族)在群众中最有威信,因而通过他们进行工作,结果该村干群思想都通表示要和汉族团结合作。
(三)充分做好民族乡成立准备工作,慎重调整安排干部,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也是促进汉、畲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巩固民族乡的重要保证。罗源县车溪乡三个汉族村共190人,56年普选时只选乡人民代表1人,57年建立民族乡时有意见,通过民族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补选了3个代表感到很满意。福安县仙坂乡(现仙岩、湖坂乡)占全乡人口1/4的汉族湖口基点和占人口1/3的畲族桦坪基点以往都没有脱产干部,有意见,这次也分别安排上乡长,大家都感到满意。同时,乡政委员、乡长、副乡长必须在人代会前首先由筹备委员会议联合提出候选人名单,和人民代表充分协商,酝酿成熟后才能召开人代会选举产生。
(四)在调整行政区划时,有涉及群众公共利益的问题(如乡财等),必须正确贯彻民族互利政策,从团结出发,通过协商公平合理地加以处理,切实防止因处理公共利益问题而闹不团结的现象发生。
福安县人民委员会关于建立仙岩等13个民族乡工作总结报告
(1959年11月17日)
我县境内什居畲族较多,据最近统计有9866户33438人(男19299人,女14139人),占全县总户数的10.7%,总人口的10.3%。全县87%的乡都有少数民族。
解放后,由于上级党政的正确领导,我县贯彻了民族政策,新的民族平等、团结关系逐渐形成,旧社会的民族歧视、压迫现象已根本改变。广大的畲民和汉族一样,参加了各种社会改革运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都有一定提高和改善。
为了发挥少数民族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尊重民族自治权利,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精神,对相当于乡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依照当地民族关系、自然情况、历史习惯、经济联系以及有利于发展生产和各项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等条件,经过本委研究,订出方案,报请专署批准后,从7—10月份先后建立了仙岩、竹岭、燕洋、王溪、东南、凤洋、兰山、碧后、茶洋、山岭、半岭、长山、林洋等13个民族乡。
从这13个乡来看,计有216个自然村,5176户18157人(男10495人,女人7662人),内包括汉族1301户4340人,已建立民族乡的畲族占全县畲族总人口的41.3%。除仙岩乡都是畲族外,汉族占3—9%的有4个乡,16—28%的有3个乡,32—45%的有5个乡。现有耕地面积22845.2亩,农3845.09亩。高级社50个1617户5633人;初级社53个742户2560人(入社农户占民族乡总农户的45.4%),共产党员157个,共青团员454个。
民族乡政权是依据民族集中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在县人民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根据民族特点,使用当地民族通用语言,行使职权,发展当地的经济、文化事业。为尊重境内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民族乡人民代表大会、人委委员会除以畲族人民为主组成外,还有适量的汉族参加。根据这13个乡统计,有人民代表258人,其中汉族57人(占22.1%),有乡人民委员会委员135人,其中汉族28人(占20.7%),有正、副乡长36人,汉族占6人。
民族乡名称,是以民族名称冠以地方名称组成。如“福安县仙岩畲族乡人民委员会”。
民族乡的建立,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政治思想觉悟与工作热情。如碧后乡钟猫弟说:“我们畲民几千年受压迫,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才翻了身,今天建立了民族乡,又使自己真正当家作主,我们更应积极工作。”钟朝凤(老革命)也说:“民族乡的建立,好象日头正出山,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一定要消灭荒地,加工加肥,争取今年粮食生产大丰收,和右派分子作坚决斗争。”长山在建立民族乡的那一天,连80多岁的兰老农也赶来参加。东南乡党支书、乡长原来打算辞任不班干,建立民族乡后就更加积极工作,该乡粮食大辩论还列为第一类型。其次,进一步推动了合作生产。仙岩乡高级社215户,本有46户坚决要退社,经建立民族乡后就有31户不退。碧后乡高级社龙潭面村17户退社户又重新报名归社了。东南乡南坪初级社长雷吉波说:“社员准备秋收后退社,我出同样。现在建立民族乡,自己当了家,我一定要为本村的初级社的巩固、提高而积极工作。”该乡第一高级社22户,其中有7户准备退社,社长雷松坚打算到建瓯去做什工,通过建立民族乡后,明确到了自己发展前途,扭转思想,将羊换买母猪2只准备冬季大生产。南坪村(86户)在建乡过程中就积各种灰肥2130担,冬种小麦准备由72亩扩大到87.36亩。半岭建立民族乡后,在乡辖境内的道路都加以整修。
再次,进一步加强了汉、畲民族之间的团结。(下略)
从整个工作中看,尚存在有以下几个问题须要在今后工作中注意加以解决:
首先,深入、广泛的宣传民族政策工作还不够,妇女很少参加开会。少数乡由于当时工作繁忙,作法也较粗糙,只注意于对少数民族教育,而忽视对汉族的宣传。因此,今后还必须进一步的全面贯彻民族政策,在彻底克服大汉族主义思想的同时,还要注意克服和批判地方民族主义的思想倾向。
其次,有的民族乡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系统组织尚未健全。个别乡分乡后缺额干部还未补上。这些都必须结合中心工作,抓紧把它健全起来。对于这次没有当上乡主干的一些少数民族积极分子,还要加以培养、教育,提高工作热情。克服他们中某些人看不清民族发展前途的悲观失望思想。对落选的一些乡主干,必须注意适当安排。
第三,有些乡分开后,公共财产和合作社中的财务等还未进行适当处理,因此,应该根据原有乡财情况。发扬团结友爱精神,由双方进行协商解决。
第四,个别地方少数民族不愿叫畲族,认为称畲族,汉族还会骂他们为“畲客”“畲婆”。因此,还应向他们详细说明畲族来源,使汉、畲族人民对畲族名称都有正确认识,同时在汉族和畲族人民中还要进行民族平等团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教育。逐渐消除群众中的旧思想意识。
第五,少数民族地区中村落分散,交通不便,接触新鲜事物较少,文化、卫生还是落后,尤其文盲很多。全县除原有民族小学28所外,今年还增设了26所民族小学,有些校舍还计划加以修理,并已建立文化站2个。这样畲族地区的文化面貌就得到很大改观。但对有些疾病还未根治。因此,今后应该逐步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对于现有的学校,还必须加以巩固提高,有些校有条件设立高小班的,应该设立。
第六,解放以后,少数民族地区虽经人民政府大力扶植,发展生产,生活有了提高,但还有很多困难。
第七,我县原计划建立14个民族乡,现在廉岭乡汉族并乡尚有问题未曾建立。目前还有7个地区少数民族要求建立民族乡,其中除3个条件基本不够可予解释,二个可以改名外,尚有3个乡需要增加编制须待研究解决。
第八,民族乡干部多属新选任的,领导经验较差。因此,必须派得力工作组加强领导。目前兰山、燕洋两乡还没有党支部;长山、林洋乡汉族占1/3以上,副乡长却设1人。个别乡民族的有个别乡政主任委员还不是人民代表,今后必须注意培养汉、畲族领导骨干,提高其政治理论文化水平。通过这次社会主义大辩论后,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地区的合作化,使畲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祖国民族团结的大家庭中,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为民族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38—2—782]
福安专员公署关于恢复民族乡的通知
(1963年1月31日)
1957年我区建立了36个民族乡,对调动畲族群众生产积极性起了极大作用。1958年公社化运动时,把这些民族乡撤并了。根据1962年6月中央批转民族工作会议的指示和省民族代表会提出:“对并掉了的民族乡,当地少数民族要求恢复,可以同意”的精神,对我区原有36个民族乡的恢复调整问题,作如下几点通知:
(一)恢复调整原则:在1957年民族乡的基础上,少数民族占50%以上,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集体经济,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发挥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原则。
(二)恢复调整具体意见:
1.现有公社仍保持原民族乡的区划,人口无多变动,仍称呼原乡地名的有9个,如福安仙岩、霞浦墓斗、福鼎佳阳等。这9个公社,区划不需调整,只是挂上“××畲族人民公社”的牌子就行了。
2.原民族乡区划有所变动,但少数民族人口占现有公社总人口50%以上的9个,如福安飞鸾,霞浦马洋、福鼎罗唇等。这几个公社在恢复民族公社时,在区划和体制上要加以适当调整。
3.原民族乡拆散在两个公社以上,少数民族人口又不很多,如霞浦大墓里等,区划变动较大,不宜恢复的,可向当地少数民族说服解释。
(三)根据上述原则和意见,各县对57年民族乡应进行调查研究,和群众协商。紧密结合当前普选工作,进行恢复调整,并将具体恢复调整意见报告审查。
[福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63年永久]
霞浦县人民委员会关于要求恢复民族乡的请示报告
(1963年3月6日)
(63)县人民字第053号
福安专署:
我县57年原成立9个民族乡,其中当时新划的4个乡即大墓里(现属沙塘乡)、梨坪弯(现属水坑乡)、草岗(现属水门乡)、墓仓(现属崇儒乡),改名的5个乡即牛胶岭(现属芹头乡)、青坛(包括青福、墓斗两乡)、岚头(现洋边乡)、西胜(原乡不动)、里鱼山(现属马洋乡)。现在根据省民族代表会议上提出的原则和我县具体情况,经研究,拟将马洋(293户1106人,其中畲族159户,567人,占总户54.2%,总人口51.26%)、墓斗(520户1899人,其中畲族317户,1018人,占总户60.7%,占总人口53.5%,洋边(166户,605人,其中汉族仅占1户5人),西胜(266户912人,其中畲族186户674人,占总户69.9%,总人口73.8%)等四个乡恢复为畲族,配备一定的畲族干部。其余5个原来的民族乡,其中3个由于地区变化等情况,已不够条件恢复;2个即草岗(畲族大队199户791人)、牛胶岭(包括牛胶岭、白露坑、半路里3个畲族大队251户825人)有条件恢复,群众也有迫切要求,但体制基本适应,所以暂时不划,待后处理。以上报告,当否?请速给批复,以便结合基层选举进行。
[霞浦县档案馆24全宗案卷号9]
漳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在龙海县设立隆教畲族乡的请示及省民政厅的批复
(1987年12月—1988年1月)
(一)漳州市人民政府设立隆教畲族乡的请示:(1987年12月4日)
漳政(1987)103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
我市龙海县港尾乡现有面积172.5平方公里,人口约6.6万人,其中畲族人口约0.7万人,主要聚居在太武山脉以南。该乡地域很广,东面南面临海,中部多山,南北交通不便。为了便于加强行政管理,促进生产,顺应当地汉、畲族群众意愿,拟从港尾中部的太武山脉南侧析出红星、新厝、白塘、关头、镇海、黄坑、经内、新村、白坑、流会10个村民委员会,东至燕尾、烟墩山沿海之间的岛礁滩涂,南至烟墩山、海头官、天马山沿海之间的岛礁滩涂,西至龙海县与漳浦县县界、东坑园与彭南水库中部,北至太武山脉南侧,后石与小澳中部南侧,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总耕地2万亩,其中水田约0.8万亩),总人口2.2万人(其中畲族人口约0.7万人,约占31%),设立畲族民族乡,隶属龙海县。
红星村现有卫生分院、初级中学、小学、粮站、供销社、邮电、银行、车站等设施,交通、通讯较方便,具备设立乡址条件。红星、新厝一带俗称“隆教州”,而且是畲族群众主要聚居地,故将乡名定为隆教畲族乡。乡址设在红星村。
以上报告当否,请审批。
附件:(略)
漳州市人民政府
(二)福建省民政厅批复:(1988年1月1日)
闽民民[1988]001号
漳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漳政[1987]103号《关于在龙海县设立隆教畲族乡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同意从龙海县港尾乡划出红星、新厝、白塘、关头、镇海、黄坑、径内、新村、白坑、流会等十个村民委员会,另设隆教畲族乡建制。畲族乡政府驻红星村。
福建省民政厅
[漳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25—2—168]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