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永春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恢复少数民族成份的报告及泉州市民政局的批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677
颗粒名称:
永春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恢复少数民族成份的报告及泉州市民政局的批复
分类号:
G812.47
页数:
3
页码:
222-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永春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恢复少数民族成份的报告及泉州市民政局的批复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永春县
少数民族
内容
(1987年5月—1988年7月)
永春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恢复少数民族成份的报告(1987年5月20日):
永政(1987)192号
泉州市政府:
近年来,我县一些乡、镇(场)的一些群众多次要求恢复原少数民族成份。经当地乡、镇(场)政府调查落实上报,县查证核实。认为他们的要求具有历史依据,也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特点。根据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安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1)民政字第601号“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份的处理原则的通知”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86)民政字第37号“关于恢复或改正民族成份问题的补充通知”的精神,经研究同意他们恢复少数民族成份,现呈报审批,并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这次要求恢复少数民族成份的有回族、畲族共642户,3168人,分布蓬壶、锦斗、桂洋、坑仔口、下洋、茶果场等6个乡、镇(场)。其中回族(夏姓)122户509人,居住茶果场畲族(兰、雷、章姓)520户2659人,居住蓬壶乡(章姓)138户630人,锦斗乡(章姓)237户1254人,桂洋乡(章姓)51户272人,坑仔口乡(章姓)9户50人,下洋镇(雷姓)6户41人,茶果场(兰姓)79户412人。
二、我县夏姓系阿拉伯人,即夏不鲁罕丁后裔。(下略)
三、我县要求恢复畲族成份的有章、兰、雷三姓。
章(钟谐音)氏始祖系河南先洲固始县南迁入闽。南宋建炎年间,泉州钟德旺迁居我县蓬壶乡西昌村后壁岭(系地名)定居,其子钟敬传二子,长子守祖西昌村,次子钟伯付迁居我县锦斗乡卓湖村,又由于婚配(入赘)、生产、逃难等原因,部分章氏移居我县桂洋乡库湖村、坑仔口乡玉西村、西坪村等地。章姓除保存有“大清嘉庆十六年”修撰的族谱外,还有:①始祖钟德旺墓现在后壁岭;②尚存祖宅一座,其结构与众不同,祖宗大厅用扛梁起,没有中柱,埕中用石砌成“O”型(意钟)。且宅址也成钟型。祖宅厅口用布帘遮住,厅头挂有狗头线条图案为该族神主牌位,埕下砌有齿状石块,以示狗齿,族规不准杀狗,不准吃狗肉;③章氏祖宅没有牌匾,旗杆,表示不能也没有参加帝制时的科举制度;④章氏没有“端午节”,但定于“夏至”前一日为“洗土”、“拜土地公”,意为求保丰收;⑤当地群众至今还流传着对章氏的褒贬语,称“畲客”、“钟狗子”。
畲族中的钟氏,为何改为章?帝制时代该族受歧视,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为避免后裔受辱,便把“钟”改成“章”(系闽南谐音)。实际上,章氏始祖钟德旺的墓碑上仍保留着钟氏。
兰氏于清朝年间从漳州宁林迁至永春茶果场山城定居,至今已有十六世,后来部分兰氏村民从山城移居南安县诗山镇古东村教民厝和德化县上坪(现葛坑乡龙塔村)。山城兰氏现存祖宅一座,宅内牌匾标明“漳城衍派”,俗称“畲来祖厝”。兰氏还存在族谱和始祖追溯图,德化县葛坑龙塔村兰氏,自解放以来就保留畲族成份,并认定我县茶果场山城兰氏为始祖。所以,兰氏实属畲族无疑。
雷氏宗裔雷尔惠于一七八五年从南安县码头镇坑内村逃难至我县下洋镇长溪村定居,至今已有八世。南安县码头镇坑内村雷氏已认定“雷尔惠”为该族第十六世孙,指出“尔”为该族第十六昭穆。南安县政府南政(1985)综502号已批准该村雷氏为畲族身份,为此我县长溪村雷氏要求恢复畲族身份是合理的。
以上报告当否,请批示。
永春县人民政府
1987年5月22日
附注
关于永春县茶果场、下洋、蓬壶、锦斗、桂洋、坑仔口恢复民族成份的调查和意见 根据永政(1987)192号文《关于申请恢复少数民族成份的报告》在领导重视下,自5月27日—5月30日与县局潘副局长,小傅等同志对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南村夏姓;北硿华侨茶果场金冬洋自然村兰姓;下洋镇长溪村雷姓;桂洋乡库湖村;坑仔口乡玉西村章姓,对史料,民族特色等实地进行调查了解,并召开县、乡(镇)和村领导及部分村民参加的座谈会。现汇报如下: 永春北硿华侨茶果场南村夏姓(略) 永春县北硿茶果场金冬洋兰姓 一、查史据: 永春山城金东兰氏宗谱记载:“兰氏明朝年间从漳州宁林迁居永春山城”,存古墓1座,墓围、墓陵宽1.4m,墓桌高60mm,墓碑高50mm(用碎石块砌成)。 二、民族特征: (1)民族节“黄生节”即二月初二在厅口拜祖公,拜祖佛像“兰府大人”,旧历八月初十祖佛生,全村兰姓共同祭拜兰姓畲族节。 (2)丧、婚理事,仍延续畲族民族风俗,丧事棺木放在门口入棺(意让死人见天),孝男穿白半长衫,妇女穿白大襟衣。婚事,穿半长衣,头戴黑帽,女穿带缨的畲族女袄,拜天地(衣服的颜色是多种多样)。 (3)女出嫁穿黑色衣,嫁装以五谷种仔延用(意成年,让其自食其力,繁衍),头带红缨巾。 三、意见: 永春北硿茶果场金冬洋兰姓在兰氏六世兰谥成分居德化县刘坑乡龙塔村,解放后就以畲族成份为族别,现该村298人要求恢复畲族成份,经查史料,史迹、民族特色仍较明显,根据国家民委(86)民政字第37号号文精神建议恢复北硿茶果场金冬洋兰姓84户298人为畲族成份。 永春县下洋镇长溪村雷姓 一、查史据: 1.长溪村有关史料,文革期间均已烧毁,查祖祠堂,建造年间比较近期(50多年)没有什么特色和考证依据。通过90多岁老人回忆,年轻时的民族特色及现在延用情况,均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总的说法是与当地汉族同胞的生活习惯,信仰、礼节、婚丧理事等均没有什么异样。 2.查古墓碑雷天轮(三世)与其提供的三世祖字行为“启”字不相符。 永春县蓬壶西昌村八乡村章姓 一、查史据: 1.其族谱记载由河南光州固始县南迁入闽居靡定,五潮入泉后入永,至南宗建炎间德旺公转迁蓬壶西昌,生二子,长伯良,分居福清,开基繁衍,仍姓钟。次伯付在卓湖古坪开基繁衍。谱中记载由于婚配而改姓章(入赘)。 2.查古祠堂的建筑比较堂皇,在封建年代均获文武举人官衔,颇有特色。 二、意见:据查永春县下洋镇长溪村雷姓,民族特色基本消失,提供的有关恢复民族成份材料依据不足,南安码头镇坑内村雷姓已85年恢复畲族成份,■出具证明永春雷姓系其族十六世孙繁衍。 逢壶乡西昌村,八乡村等章姓,从南宋开始改姓为“章”,至今5个朝代,改姓的原因不祥,民族特征基本消失,根据国家民委(86)民政字第37号文精神,目前材料不足,暂不予恢复民族成份。 当否 调查人:金志鹏 1988年6月1日 泉州市人民政府民政局批复(1988年7月29日): 泉政民民字(88)第047号 永春县人民政府: 永春县人民政府永政(1987)192号文《关于申请恢复少数民族成份的报告》收悉。经查南村夏姓和金冬洋兰姓的史迹,民族特色较为突出,现根据国家民委(1986)37号文精神,经研究同意恢复永春县北硿茶果场南村夏姓115户398人为回族成份和金冬洋兰姓84户298人为畲族成份。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