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中共福安县委统战部关于少数民族名称问题的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664
颗粒名称:
中共福安县委统战部关于少数民族名称问题的报告
分类号:
D625.57
页数:
1
页码:
17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我县境内少数民族据53年统计有9904户31189人(不包括原柘荣县数字),散布在全县88个乡,567个村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福安县
民族名称
内容
(1956年9月9日)
我县境内少数民族据53年统计有9904户31189人(不包括原柘荣县数字),散布在全县88个乡,567个村,有雷、蓝、钟、吴四姓,大都按宗族聚居在丛山僻野中,独成村落,以农业为主,兼做砍柴等副业。本族有语言,但无文字,风俗习惯与汉人不同。据下逢乡调查,他们自称“苗族”,但渊源无处查考,有的说因多住青山陂上,故称“阪人”或“陂客”。另查宗谱历朝均有敕书系雷、蓝、钟三姓子孙,皆称“瑶人”。这些少数民族在解放前一方面受国民党反动派、地方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一方面又受大汉族主义的歧视和侮辱,骂男的是“畲客”“臭畲客”,女的是“畲姆”“臭畲姆”,随人都可以任意打骂嘲讽。
解放后,在毛主席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我县境内少数民族同全国各地一样,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得到翻身,以往惨痛的历史是一去不复返了。他们都情绪高涨、满怀信心地与汉族兄弟一起投入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但是,他们的民族名称问题,到现在仍然悬而未决。在解放初期,南下干部到达福安时,都称他们为“苗族”,他们很高兴,以后经重点调查改称“畲族”,他们不同意理由是“畲”本地土音同“蛇”“邪”“斜”字,原本带有侮辱的意味。他们认为“过去被国民党压迫、侮辱,叫做‘畲客’‘畲姆’,现在共产党来了又叫我们畲族,仍旧被人侮辱。我们在民族名字上远没有翻身”。因此意见很大。
为了正确贯彻民族政策,慎重处理这一问题,我县特于今年8月底县三级扩干会议期中,召开一次少数民族干部座谈会,征求他们对本民族名称的意见,会上大家一致不同意称“畲族”,认为他们祖传“天下有山民”一语,应称为“山民族”,也可称为“瑶族”“民族”或“苗族”较为适当。
根据以上情况,我县经过研究,初步意见认为以上几种名称都没有足够的根据,但其中以“山民”族在我县流传较广、较深,因此拟改为“山民”族较为适当。此外,根据该族人民意见,改为“瑶”族、“民”族或“苗”族也可以。如何决定特报请核示。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