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人民政府民政科关于少数民族情况的汇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632
颗粒名称: 德化县人民政府民政科关于少数民族情况的汇报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28-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政府民政科关于少数民族情况的汇报等发展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德化县 少数民族 情况汇报

内容

为了发展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俾使能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纠正存在的偏向,进一步地奠定搞好在今后各项建设上的准备与巩固,在上级的指示精神下,在此次县召开各乡主干互助组长会议时,我们以原有的基础上更作了进一步地精密调查了解,现在将了解的情况作出以下几方面的汇报:
  (一)少数民族在我县分布情况及种别:
  在我县的少数民族是苗族,他们除了部份在第六区民主乡卓来崎村是聚居外,其他的都是杂居分散在我们第六区胜利乡赤土洋村,民主乡汤坑村,以及第七区大溪乡黄洋、上坪、大地、下圹、双坑等村中,户数有53户,人口是198人,(男的103人,女的是95人,)他们的姓是钟、蓝、雷、盘(盘姓现在无人)。
  (二)少数民族历史关系,风俗习惯,民族特征,宗教信仰:
  据大溪乡乡长胡炼与群众谈,以及我们的了解,他们的祖先是个人身麒麟头的面相,(就目前他们过节祭扫祖先所挂的像看来亦是人身麒麟头)。他们在很早很早的一个年代里,他们最早的一个祖先是与一个皇女结婚,结婚后生有四个儿子,当生第一个时,他是以小孩盛于一个玉盘而献给皇上,第二个是以木篮盛上,第三个是儿子要生时,适雷声隆隆,所以他把他的儿子起姓为盘、蓝、雷。当生第四个儿子时,由于皇女对他的祖先感情不大好,意想将来能脱离他,故把他起姓为“钟”,这是他们姓氏来源。
  关于他们迁移在我地的时间来说,第六区的少数民族,已有510多年了,第七区的少数民族来说:据说是在道光年间就开来的,至于开来的地方在第七区大溪乡的是由仙游县大圳开来的,第六区的少数民族则是由泉州开来的。
  在最早的年代里,他们生长是在山林中,吃的是生的东西,婚姻是不和汉族配偶的,他们逢年过节祭扫,是在晚上,因为他怕汉族笑他祖先是人身麒麟头是狗嘴巴。
  在近这二三百年来,他们的衣食住,就和我们同样了,语言亦通了,(不过现在他们还有一种我们所不能了解的语言,如第六区的赤土洋村、汤坑村、卓来崎村的少数民族,当我们去工作时,则恬默不谈,)他们的婚姻亦有和我们互相配偶了,至于逢年过节,现在他还是偷偷的在晚上举行,此外,他们的信仰是佛教。有浓厚的劳动观点,尤其是妇女。
  (三)解放前后,少数民族和我们的关系,以及他们生活状况阶级地位。由于他们和我们相聚时间已历经有几百年,所以他们和我们的关系,早就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除了生活上相同,婚姻互相配偶外,在工作的需要上亦是有“你帮我,我帮你”的阶级友爱精神。至于他们的生活状况地位来说:1.在生活状况上:解放后在上级的领导下,大力号召生产,由于他们已分得了土地,加上积极的生产劳动,所以他们的目前生活大部份的生活水平是相等于我们一般农民的生活。2.在经济的发展上:由于上级不断的号召生产,他们不光尽力的从事在土地上的劳动生产,此外并大力的从事副业生产,如七区大溪乡的少数民族他们则从事烧炭,出产杉竹尤其为主,六区民主乡胜利乡的少数民族则从事搞造纸为附带的生活。至于贸易方面他们是和我们结为牢不可破的密切联系。3.在政治地位上: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他们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翻身,同时在政治地位上亦与前大大的不同了,他们有了政治地位,就目前脱离生产干部来说亦有1个,半脱离生产干部2个,在各级政权代表的县各界人民代表1人,乡人代9人,农代3人,妇代3人,对于各基层的基础上,他们亦有参加,他们在工作推动上,普遍尚能负责,会完成一定的任务成绩的,我们领导上对其工作的检查亦是重视的。4.在文化水平上:由于多年来受国民党反动派的长期统治,他们的子弟很少得到求学机会,也可以说是不可能有得到念书的机会,所以就近年来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是低落的,读书的人很少,就目前的统计,大溪乡少数民族读私塾的有11人,第六区少数民族读小学的有21人,(参加民校夜校读书的很少,其数字不计在内),至于中学以上的程度完全没有的,在他们的村里我们是没有另设学校的。
  (四)他们目前存在的问题与要求意见:据区乡里的反映他们目前存在问题与要求及意见有下列几点:1.他们很感谢共产党毛主席,他们说“没有共产党毛主席,要有今天的好日子根本是不可能的”;2.保守的思想及封建思想非常浓厚,他怕我们会烧掉他们的祖先像,所以当我们乡工作队下村时,要向他了解情况时,他们就隐隐不说,同时要求我们不要烧掉他们的祖先像,(如七区大溪乡少数民族);3.部份的户缺粮,生活感到困难,要求政府救济(如六区现有19户56人缺粮);4.由于卓来崎村是个他们聚居的地方。他们要求能在卓来崎村设民校一所,至于夜校也是迫切的要求。
  [138—2—241]

知识出处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1937~1990年)》

本书以福建省档案馆及各市、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为主,全书共辑入214件档案资料,选材上侧重于五六十年代的史料,并附有大量的历史照片。

阅读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