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居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58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居住
分类号:
K892.4
页数:
1
页码:
41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地区闽东畲族清代以前,畲民住房大多是以竹子为架搭成的“悬草寮”。
关键词:
宁德地区
生活习俗
居住
内容
清代以前,畲民住房大多是以竹子为架搭成的“悬草寮”。这种茅寮称“千柱落脚”或称“千枝落地”,四面通风,呈“介”字形。架料多缚成框格型,寮面的茅草也是打成草匾之后盖上。大多没有隔间。前后开门,不开窗户,没有烟囱。一般占地面积20平方米左右,寮高3米,墙高2米左右。有的“山寮”成“人”形。它仅在寮中央竖1排3至5根树叉,叉上架着横杠,两边斜靠若干木条,扎上横条(竹片),覆盖茅草而成。茅寮结构低矮,阳光不足,泥土地面十分潮湿。
清代,畲族地区才出现“土墙厝”。土墙厝为土木结构。四面以土筑墙,屋架直接安装在山墙上,屋顶呈“金”字形,瓦片屋面,土木结构的住宅有4扇、6扇、8扇、10扇之分,有的10扇厝可住一、二十户人。
近代畲民住宅与汉族民居建筑格局大致相同,大多为土木结构,朴实无华,极少装饰,而且大多随势而造,极少斜门、假窗。传统宅院多注重土墙墙体的厚实,墙上一般不开窗或者只开小窗,以避风防盗。一般畲村的周围都植有松、杉、樟、榕、柯、枫等乔木。畲族也有以阴阳八卦选择宅地的职业性地师,其理论大致与汉族地师相同。
1949年以后,畲族住宅以土木结构为主,住房的建筑和使用格局有所改善。1978年后,随着畲村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出现砖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式住宅。1978~1993年的15年中,全区141个畲族村委会新建住宅1036幢,建筑面积15.85万平方米,大多为砖木、砖混结构。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东畲族志、迁入分布、经济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情况叙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