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词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56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词汇
分类号: H2
页数: 37
页码: 338-3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地区闽东畲族畲语词汇从来源方面分析,可分为3类:古语词、汉语客话词、畲族居住地汉语方言词。
关键词: 宁德地区 语言 词汇

内容

畲语词汇从来源方面分析,可分为3类:古语词、汉语客话词、畲族居住地汉语方言词。
  一、古语词
  畲语词汇中有一些词语既不是汉语客话词,亦非畲族居住地汉语方言词,这一类词语中有一部分应是古畲语遗留下来的“底层”,如:“蜈蚣”(这里所举的例词读音见本章的《词语选》。)、“肉”、“有”、“买”、“卖”、“织布机”、“石臼”、“锅盖”、“母亲”、“谷穗”、“(水)缸”、“毛巾”、“寻找”、“娶”、“背后”等;另一部分词语虽跟现在个别地方汉语客话说法相同或相近,但其他多数地方的客话都没有这样说法,而且,其构词词素又比较特殊,如:“拔”、“曾祖父”、“曾祖母”、“亮”等,这些词语究竟是客话融入畲语,还是畲语融入客话,尚待进一步考证。因此,我们把这两部分词语合称为“古语词”。这类词语是畲语词汇中资格最老的词语,属于畲语词汇中第一层次的词语。
  二、客话词
  这一类词语是客家人进入闽、粤、赣交界区后从客家话中吸收进去的。它是属于畲语词汇中第二层次的词语。从总体看,畲语中的客话词语是多来源的,它跟福建的长汀、武平、宁化、诏安等地的客话,广东梅县、揭西、河源、翁源、东莞、连南等地的客话以及江西的宁都、赣县、大余、铜鼓等地的客话都有关系,但把畲语词汇中的客话词语跟闽、粤、赣各地客话的词语作仔细比较后发现,畲语词汇中的客话词语多数跟广东的梅县、揭西、河源和福建的诏安、武平等地的客话相近。
  三、汉语方言词
  这里的汉语方言词是指现在畲族居住地的汉语方言词。这一类词语是畲族从闽、粤、赣交界地区迁入闽东、浙南一带后才从畲族新居住地的汉语方言中吸收进畲语的,这类词语是畲语词汇中吸收时间最晚、资格最浅的词语,它属于畲语词汇中第三层次的词语。这类词语主要是各种新事物的名称,凡是畲族生活中原来没有的事物名称都按当地的汉语方言的音、义照般进去。如“共产党”、“国务院”、“书记”、“主席”、“总理”、“社会主义”、“县政府”、“县长”、“局长”、“经理”、“收音机”、“电视机”、“摩托车”、“三用机”、“空调”,等等。这一类词语各地汉语方言说法不一致,因此,畲语词汇中这一类词语的说法也不一致。随着社会发展,新事物的不断涌现,畲语中这类词语也将会不断增多。畲语词汇中汉语方言词的另一种情况是,用客家话词素义译畲族居住地的汉语方言词,如普通话的“接生”一词,闽东汉语方言叫“拾囝”,畲语义译为“拣仔”;普通话“疟疾”(打摆子)一词,闽东汉语方言叫“拍寒”,畲语义译为“打冷”,普通话“嘴唇”一词,闽东汉语方言叫“喙皮”,畲语义译为“嘴皮”;普通话“膝盖”一词,闽东汉语方言叫“骹腹头”,畲语义译为“脚腹头”,等等。这一部分词语均以客家话的词素作为义译的“构件”,因此,义译后似乎也象客话词,但从来源言斋分析,仍应看作是第三类词语。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闽东畲族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东畲族志、迁入分布、经济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情况叙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