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防疫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55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防疫保健
分类号: R18
页数: 4
页码: 321-3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地区闽东畲族历史上闽东畲族人民在和疾病的斗争中,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预防窍门等防疫保健概况。
关键词: 宁德地区 防疫 保健

内容

历史上闽东畲族人民在和疾病的斗争中,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预防窍门。每逢端午节,畲族村民亦以菖蒲、艾叶嵌插门户驱邪,在室内喷洒雄黄酒消毒。并有上山采集鱼腥草、仙人对坐、石菖蒲、积雪草、山薄荷、枫叶、苏叶,洗晒后藏入罐中,作为常年保健备用药。虽然畲族人民积极预防抵御疾病,但卫生条件差,故霍乱、天花、赤痢、疟疾、血吸虫、水肿等传染病及地方病经常流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畲族乡村卫生防疫工作。多次组织巡回医疗队深入畲村为畲民治病,传播卫生防疫知识,培养畲族医疗卫生人员,提高畲村医疗水平,增强预防意识及应付各种疾病侵扰的能力。多次派出卫生宣传队深入畲族乡村指导畲民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爱国卫生运动。根除了霍乱、天花、赤痢、疟疾、性病、血吸虫等病。
  一、主要疫病防治
  历史上畲族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发病率高于汉族地区。天花、霍乱、流脑频年,疟疾、麻疹、疥疮、血吸虫病肆虐。民谣“八月稻子黄,摆子(疟疾)鬼上床,十有九人病,无人送药汤。”说的正是当年畲乡疟疾流行的可怕情景。民国23年(1934年)宁德县南岗畲族村发生瘟疫,83户人家在一个月内病死40多人,直到村里连抬尸埋葬的劳动力都找不到。民国25年,福鼎县浮柳畲族村蓝厝里流行天花病,33户人家死亡18人。民国29年,福鼎县华阳畲族村痢疾流行,64户人家,4天内死亡6人,不几天,霍乱再起,又死了6人。1954年,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福安县岳田乡畲民情况调查资料》记载:1949~1954年蓝田村因病死去78人,占全村总人数的7.2%,其中1950年因疟疾死亡人数20人,占当年因病死亡人数的1/4强;以年龄组统计,1~14岁死亡人数13人,15~45岁死亡人数62人,46~85岁死亡人数3人。在死亡的人群中以疟疾、贫血、黄胆病、胃出血等疾病死亡者居多。此后,虽然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卫生防疫措施和改善畲族地区缺医少药的局面,但有些疾病的发生率仍较高。
  血吸虫病 据霞浦县3个畲族乡的31个畲族村调查,畲族地区血吸虫病感染率高达39%。仅9个畲族村统计,即有钉螺面积211.54万平方米,占全县的12.7%。1972年,在县血防(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及灭螺指挥部领导下,开展群众性消灭钉螺运动。组织不脱产血防员,常年不断坚持在疫区工作,有螺面积逐年下降。1976年以来,解剖4万多只钉螺,全部阴性。1984年后,区内血吸虫病、丝虫病相继被消灭或基本消灭。
  高血压、冠心病 1977年,霞浦县对7个大队的1165位12周岁以上畲族人民进行体检,发现有高血压者68人,患病率为5.83%。与全国农村人口高血压患病率相比略高;有冠心病者21人,患病率为1.8%。
  结核病 1985年,全国第二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宁德地区结核病调查队在穆云畲族乡的燕科、洋坪2个畲族行政村设点,抽样1134人,实查1113人,受检率98.15%,检出结核病人13人,患病率为1168/10万,涂阳病人4人,涂阳患病率359/10万。0~14岁儿童感染率8.21%,15~19岁感染率32.36%,总感染率为42.91%。1986年9月,福安县防疫站在穆云乡洋坪、燕科畲族行政村和上村、下村汉族行政村进行结核病对比调查,检查2076人,结果畲族感染率为25.3%,汉族感染率为33.6%。畲族感染率低于汉族。
  妇科病 1949年前,闽东畲族妇女历史上分娩多自生自接,产妇产褥热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均较汉族地区高。1959~1961年,先后在霞浦盐田和福安坂中、康厝部分畲族村开展妇科病普查,查出病例147例。1962年10月,福建省少数民族巡回医疗队深入福安畲族地区,经过两个月的巡回检查治疗,医治燕坑、温洋、上岩、半岭、荷洋、金腰带、填洋畲村妇科病患者510例。1978年和1985年,在溪潭兰田村进行妇科病普查,患病率分别为77%和81.58%。1988年对福安康岭、半山、虎头3个畲族村的127名妇女进行妇科病检查,发现患有各种妇科病60人,占47.24%。1990年,宁德地区妇科病查治组在福安溪尾坎下村,松罗茶洋、后洋村,溪柄采花桥村,城阳茶洋村进行妇科病查治,受检378人,发现患病者224人。患病率59.26%,治疗224人,治疗率100%。
  胃癌 1986年10月福建医学院易应南教授为探讨胃癌低发原因,在福安坂中、赛岐、下白石等3个乡镇开展1983~1985年回顾性调查,结果坂中畲族乡死亡率为7.03%,略高于其它2个镇(赛岐6.72%、下白石6.11%)。
  二、预防接种
  1949年后,卫生工作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畲族地区每年都按要求开展预防接种,菌苗有牛痘疫苗、霍乱疫苗、鼠疫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百白破三联菌苗、乙脑活疫苗、卡介苗、钩端螺旋体菌苗、流脑多糖菌苗等13种。1977年,开始实行计划免疫接种卡制度,由乡卫生院、村卫生所按期、按质、按量接种。1989年,起畲村儿童小儿麻痹症疫苗、百白破三联菌苗、麻疹疫苗、卡介苗等“四苗”接种覆盖面达80%以上,各种儿童急性传染病发病率普遍下降。
  三、新法接生
  历史上,区内畲族产妇多采取坐式或跪式分娩,婴儿自生自接。遇难产便束手无策,不仅婴儿死亡率高,而且母婴两亡之事亦屡见不鲜。1953年,妇幼保健机构设立后,即着手培训农村助产士与保健员。畲区推广新法接生,免费为农村助产士配备接生器械和消毒药品。畲族农村接生站,从1960年的54个,增至1965年的130个。卧式分娩逐渐为畲族产妇所接受,产妇产褥热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下降。1971年后,各卫生院均设有妇产科,畲族妇女或住院分娩或由村接生员实行新法接生。1985~1987年,省妇幼保健院和县妇幼保健所联合调查组对16个乡镇的52个村的5万余人口,进行连续3年的妇女围产期、围产儿以及0~6岁儿童死亡情况普查。1990年7月省妇幼保健院在福安抽样调查统计,出生总数2695人,围产儿死亡数103人,死亡率3.8%;其中畲族出生数371人,围产儿死亡数19人,死亡率5.12%;汉族出生数2324人,围产儿死亡数84人,死亡率3.61%。活产数2662人,婴儿死亡数125人,死亡率4.7%。其中畲族活产数369人,婴儿死亡数28人,死亡率7.59%;汉族活产数2293人,婴儿死亡数97人,死亡率4.23%。据霞浦县畲族地区统计,1989年新法接生率87.81%,比1953年的18.01%有明显提高。
  四、妇女保健
  1952年,霞浦、宁德县人民政府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农村,为畲族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普治。1952~1979年福安和霞浦县分别5次组织对畲族妇女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发现病例7909例、治疗7351例。1985年,省卫生厅、民委组织医疗队深入宁德新楼、南岗畲村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此后对畲族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转入正常化。医疗队在开展妇女病普治普查期间,还针对畲族妇女劳动强度大、卫生条件差的状况,广泛宣传妇女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五期”保健知识,并强调妇女的劳动保护,妇女病发病率逐年明显下降。
  五、儿童保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畲族儿童的保健工作,除在畲村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推广预防免疫接种外,多次组织畲族儿童体检,发现患者全部予以治疗。五、六十年代,卫生部门普遍给儿童预防接种牛痘等菌苗;1978年起,多次组织畲族儿童体检,发现患病者全部给予以矫治。1983年福安对450位畲族学生进行口腔疾病调查,发现患龋齿率占27.69%。1985年医务人员在霞浦崇儒上水等畲村,组织7岁以下的660名畲族儿童体检,健康率为98.2%,患病12人,其中二度以上营养不良1人、佝偻病5人、中度以上贫血6人。缺点人数358人,其中患龋齿240人,沙眼118人,缺点率占48.7%。对检查发现的患儿全部给予治疗。1983年对畲族学生口腔疾病调查450人,患龋齿率为27.69%。
  1985年4~6月,按照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委、国家民委及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的统计一计划和要求,首次在福安县对年龄7~18岁(父母双方均为畲族)的健康畲族学生进行身高、坐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的测试。共检测学生1545人,其中男生853人,女生692人。测试结果与1982年同一区域汉族学生的体质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畲族男女学生身高明显低于汉族学生,而胸围部比汉族大,从坐高、体重的指标看,畲族学生的体型较为粗壮、腿短。
  六、公共卫生
  1949年后,畲村相继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治理环境,改变乡村面貌,消灭蚊、蝇、鼠害,培养卫生习惯。1952年,全区掀起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爱国卫生运动。推行“两管五改”(管好水源、粪便;改善水井、厕所、炉灶、畜圈、室内外环境)。霞浦草岗(今茶岗)等较大的畲村,将厕所迁到离村落100米以外。还专建牛舍(栅)、养猪场,并根据农事活动季节,结合农业生产开展“三清”(清理沟、路、房屋)积肥和灭“四害”(鼠、雀、蚊、蝇,后改雀为臭虫)运动,推行爱国卫生制度,把爱国卫生常规化、制度化。不少畲村长期由老人包干,进行村境打扫。1959~1960年,福安县穆阳区金斗洋畲村被评为卫生红旗大队,在该村召开卫生村现场会。同年燕科村畲民蓝伏泰出席全国文教卫生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获得捕鼠能手称号,全县掀起“学伏泰,捕鼠保粮”爱国卫生运动高潮。1981年后,把“讲卫生”、“环境美”作为“五讲四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畲区社会卫生面貌大有改观。同时,水改、粪改进一步列入畲村建设规划,1989年,霞浦县有80个畲村安装自来水,30%人口饮用到清洁的水;并在人口较稠密的海边、二铺、瓦窑头、茶岗、大坝、青福、墓斗、马洋等村修建了公共厕所。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闽东畲族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东畲族志、迁入分布、经济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情况叙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