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科学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541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科学技术
分类号:
G527
页数:
3
页码:
293-29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地区闽东畲族科学技术、技术培训、科技推广的情况。
关键词:
宁德地区
文化教育
科学技术
内容
第一节 技术培训
民国及其以前,畲族乡村科学技术培训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开始在畲村培训接生员,推行新法接生。系统地培训畲族实用技术人才始于80年代,1984年,民委机构恢复以后,福安、霞浦等县建立少数民族培训基地,县民委与有关技术部门联合,定期进行各项实用技术培训。办学时间紧凑,目的明确,内容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1984年,福安举办果树栽培技术培训班,为期9天,参训53人。1985年,福安先后开设乡村医生、果树栽培、食用菌、机电维修、裁缝技术、农技等培训班,办班时间1~3个月,参加培训学员162人。1985~1988年,全区共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79期,培训2518人;其中地区举办技术培训班27期,培训人数186人;县办班52期,培训人数2332人。按技术种类分:参加食用菌培训的981人,果树1161人,畜牧业66人,医务154人,其它156人。
1989年,福安县政协、民委和县工商联联合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参加培训学员103人。1990年,宁德地区卫生学校代培医士,时间2年,学员24人。1991年,福安开设裁缝技术培训班,时间30天,参训人员60人。
第二节 科技推广
一、科技机构
畲族乡科学技术委员会 1960年2月,地委根据省委宣教会议精神,决定在全区健全专区、县、社三级科学技术委员会,并决定公社科委由公社各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由公社文教干部兼管公社科委日常工作。公社书记或主任兼任科委主任,负责综合管理全社科技工作。60年代后期,公社科委随人员变动消亡。1987年11月,福安县率先在3个畲族乡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随后其余畲族乡亦先后成立科委机构,负责乡内技术推广和承办有关科技工作事项。1989年,开始配备科技副乡长,全面领导乡内科技工作。
畲族乡科学技术协会 1984年4月起,区内各畲族乡普遍成立科学技术协会,科协会员30~50人;协会委员会由9~13人组成。
乡村农科网 50年代后期,开始在畲族聚居的穆阳等区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1965年,除公社一级建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外,各畲族大队亦建立农科站或农技领导小组。1980年后,畲族乡农技站普遍建立农业综合服务站,配备技术干部,各村设科技示范户,逐渐形成乡村科学技术推广网络。
二、科技示范
宁德地区科技示范工作的全面实施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10月,通过理论论证,制定具体规划,经省科技领导小组批准,确定坂中畲族乡为城郊型科技示范乡,为宁德地区10个科技示范乡镇之一。1990年12月,坂中畲族乡科技示范乡建设通过了地区级验收,各项指标全部达标。
在科技示范乡建设过程中,坂中乡党委、政府把乡的经济建设转移至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成立由乡长、科技副乡长、科委主任、林业站、水电站、农技站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科技领导小组,由乡科委负责日常事务,落实实施科技计划。各行政村成立科技领导小组,配备科技副村长和科技联络员,建立乡村两级科技领导体系。通过调查研究起草《坂中科技示范乡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规划》,并聘请福州大学管理系研究人员撰写坂中乡《2000年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规划》、《2000年粮食生产发展规划》、《2000年工业发展规划》,自1980~1990年,共投入科技项目经费258万元,其中1988年152.8万元,1989年48.8万元,1990年56万元。1989年,乡财政总支出98万元,其中作为科技发展基金2.1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14%。通过10个示范村、5个示范企业和400个示范户带动乡科技经济的发展,建立以机电业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和农业“八大基地工程”,形成乡“一村一产品”模式。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东畲族志、迁入分布、经济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情况叙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