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果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47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果树
分类号: S341
页数: 3
页码: 145-1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地区闽东畲族闽东畲村果树品种资源丰富,常绿果树有桔、柑以及龙眼、荔枝、柚、枇杷等。
关键词: 宁德地区 种植业 果树

内容

闽东畲村果树品种资源丰富,常绿果树有桔、柑以及龙眼、荔枝、柚、枇杷等,落叶果树有李、桃以及梨、柿、柰等,此外还有葡萄、杨梅、橄榄、板栗、弥猴桃、梅、杏等,品种众多。福安溪潭岐山畲村有一株橄榄,树龄300余年,树围2.6米,树高19~20米,树冠17×22米;每年开花4次,树上全年挂果,被誉为“四季橄榄”。二、三十年来,年产量均在500公斤左右。
  1949年前,畲村种植水果以桃、李、桔、柚、枇杷、杨梅、青梅、杏和橄榄居多,仅供自家食用和馈赠亲友,极少上市贩卖。因此种植呈零星状况,缺乏规模。1949年后,人们重视果树种植。霞浦崇儒畲族乡的芙蓉李、穆阳的水蜜桃、坂中畲村的枇杷都很有特色。“文化大革命”期间,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果树栽培得不到应有重视。到1978年,区内8个畲族乡种植果树面积3335亩,产量仅557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果树种植倍受重视。地、县民委多次发放补助款和扶贫基金,补助畲村农民购买果苗,开垦果园,发展水果生产。地、县、乡先后举办少数民族果树栽培培训班26期,培训技术人员1200多人次。1982年,全区8个畲族乡共有果园面积3976亩,占当年8个乡土地总面积的0.32%。1985年畲乡种果面积增至6018亩,产量1627吨。同年,福安畲村种植各种果树50万株,其中李6万株、青梅18万株,柑、桔、枇杷、柿、葡萄等26万株。1986年福安种果达95万株,按畲族农业人口平均每户种果90株,全县有水果生产重点村40个、联合体30多个。1988年全区畲村果园面积24355亩,产量1142.18吨,其中个体户果园面积22185亩,产量1013.33吨,自然村果园960亩、产量43.5吨;村委会集体果园1210亩、产量85.35吨。1984~1989霞浦畲村种果64万株,畲族户均50株,70%的畲村均有种果。全县面积在200亩以上的畲村果场7个。沙江竹园畲族村种果320亩,人均收入1100元,其中水果收入即达700元。
  1990年8个畲族乡水果种植面积16111亩,产量2187吨。仅崇儒畲族乡就有果园2955亩,其中芙蓉李达1200亩。1992年宁德85个畲族村种植桔、龙眼、柰各在1.4~2万株之间,桃、柑、枇杷各数千株,橄榄、杨梅、石榴各数百株。
  1993年8个畲族乡水果种植面积24946亩,产量3965吨。其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是1985年的4.47和24.81倍。霞浦崇儒、盐田的芙蓉李;宁德金涵的福桔、雪柑;福安穆云、霞浦水门的水蜜桃、黄肉桃;霞浦竹园、瓦窑头,福安康厝半山、坂中林岭、城阳铁湖的枇杷;福鼎畲村盛产四季柚,畲族村种植四季柚1000亩,年产果量1000吨。畲村水果业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且具有自然地理条件上的优势,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闽东畲族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东畲族志、迁入分布、经济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情况叙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