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畲族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45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畲族乡
分类号: K928.5
页数: 8
页码: 46-5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宁德地区闽东畲族坂中畲族乡、康厝畲族乡、穆云畲族乡、金涵畲族乡、盐田畲族乡、崇儒畲族乡、水门畲族乡等畲族乡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宁德地区 畲族乡 畲族

内容

1953年2月,福安县成立仙岩畲族乡,后因民族成分未正式确定等原因,1956年8月撤销并入湖坂乡。1957年境内设立36个畲族乡,人民公社化后撤销。1963年,在福安和霞浦县恢复设置9个畲族乡,1966年复撤销。1984年起,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区内先后设立畲族乡8个,其中福安县3个、霞浦县3个、宁德县1个、福鼎县1个。在畲族乡中属于内陆的5个,沿海的3个。1993年,8个畲族乡共辖182个村民委员会1360个村民小组,人口42168户175540人,其中畲族9767户、42401人,畲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4.61%。
  一、坂中畲族乡
  坂中畲族乡位于福安市中部,北纬26°2′~27°10′,东经119°34′10″~119°40′40″之间,南北相距21公里,东西相距5公里,总面积67.7平方公里。
  明清时期,属福安县福安乡界东里五、六都。民国19年(1930年),属福安县韩阳区,民国29年,属福安县察坂湖乡和长东枢乡,民国35年属福安城厢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福安第一区,1962年属城郊区坂中、坑下、仙岩3个小公社;1966年增设坂中人民公社(大公社),下辖16个大队99个生产队;1984年9月改建坂中畲族乡,1993年坂中畲族乡,下辖坂中、南岸、仙源里、长汀、后门坪、汤洋、许洋、坑下、井口、冠岭、大林、仙岩、湖口、彭家洋、铜岩、亭兜、日宅、江家渡、和安、林岭等20个村民委员会,90个自然村,150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坂中村。全乡人口4894户、20026人,其中畲族1886户、780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8.95%。畲族人口占60%以上的村委会有仙岩、大林、和安、后门坪、井口、廉岭、日宅、彭家洋等8个,纯畲族自然村59个。
  坂中村地形以低山为主,除富春溪沿岸小平原外,大部分是群峦起伏,境内共有大小山峰40座,北部有岭柄山,海拔562米,西部有老爷顶山,海拔679米,南部有新头岗山,海拔540米。各类型地貌分布情况为:低山44.94平方公里,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66.38%;高丘陵8.56平方公里,占12.64%;低丘陵6.75平方公里,占9.97%;平原7.45平方公里,占11.01%。全乡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4℃,年平均气温20℃~22℃,无霜期280~300天,平均年降雨量1600~1850毫米,正常风力2~3级。生态环境,平原地带适宜于“麦—稻一稻”3熟,山区地带“麦—稻”2熟,适宜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粮食作物以水稻和甘薯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茉莉花、甘蔗、香茅草、橄榄为主,土特产有木耳、香菇等。1993年,农业总产值为3563万元,工业产值7739万元。乡办企业以机电行业为主,主要企业有坂中民族机电厂、金属制造厂、坑下木珠厂、精制石板材厂、竹席工艺品厂、坂中建筑公司等70多家,主产品为电机、电器、铸件、玩具、石板材等。坂中新街有农贸市场等商业网点140多个。
  坂中乡1993年安装程控电话180门,村村通广播、电话。1982年,竣工的钢混三墩四孔双曲拱坂中大桥与福安市区相连接。先后建成乡际公路3条、总里程48.4公里,村机耕路16条、总长30公里。全乡有13个村通公路。有4个村46个自然村通机耕路。乡所在地的坂中村主街道和宽24米新街,全部铺设水泥路面。乡建有电站1个,装机容量1500千瓦。有水轮泵1处,电灌站12处,引水渠长8000米,灌溉面积5000亩,6个村铺设自来水管道长17公里。有乡、村办文化站3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54所,另有市民族实验小学1所,设在仙岩村。乡办卫生院1所,建有综合门诊楼,增设X光科、小儿科,村办医疗站23个。乡内有坂中天然森林公园、仙岫晴云、桃花岛等旅游景点和文笔峰七层塔、崇福寺、大林“钟氏祠堂”等名胜古迹多处。坂中乡先后多次获国务院、国家民委授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和“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93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明星乡镇”。
  二、康厝畲族乡
  康厝畲族乡位于福安市西南部,北纬26。59′40″~27°4′40″,东经119°25′40″~119°37′10″之间。南北相距9公里,东西相距20公里,总面积110.2平方公里。
  明清时期属福安县钦德里,民国时期属福安县穆阳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亦属穆阳区。1962年,建立穆阳区康厝小公社,辖12个大队。1966年,改设康厝人民公社(大公社)和区同级,下辖22个大队、189个生产队。1984年撤社建乡,同年9月建立康厝畲族乡。1993年,康厝畲族乡下辖康厝、邮亭、石尖、渡头、填秦、南洋、苏坂、长潭、艮头、金斗洋、牛岭坑、西铭、大坑、半山、高台、红坪、凤洋、洋溪、梧溪、象地、福原、社洋、宋家、秋岭、竹岙、东山、彭洋、赤路、界竹、湖洋、施洋、杜家洋等32个村民委员会,121个自然村,185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康厝村。全乡5877户、24337人,其中畲族1336户、6148人,占总人口的25.26%。畲族人口占60%以上的村委会有凤洋、金斗洋、半山、红坪、长潭、秋岭、东山、竹岙等8个。
  康厝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西南方有牛板头山,海拔998.9米,东南部南山头海拔521米,蛤蟆石海拔616米。其各类型地貌面积:中山29.91平方公里,占全乡土地面积27.14%;低山面积50.29平方公里,占全乡土地面积的45.64%,高丘陵面积17.38平方公里,占15.77%。低丘陵面积3.31平方公里,占3%,平原面积7.24平方公里,占6.57%;山间盆谷面积2.07平方公里占1.88%。全年平均气温17℃~20℃,最低气温1℃,最高气温40℃,年降雨量1200~2000毫米,无霜期约280天,土质肥沃,适宜农、林、茶等多种经营。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1993年,农业总产值为2320万元,工业总产值3129万元,乡办企业有康厝建筑公司、宏达石材有限公司、福生竹木工艺品有限公司、农械厂、电力管理站等,主要产品有基石、石制品、茶叶、铸钢等。乡内龙甲山方圆12平方公里,有辉钼矿,蕴藏量800万吨。商业销售以茶叶为主,乡农贸市场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
  康厝乡32个村全部通电,乡属界湖电站装机200千瓦。乡内有8个村安装自来水管道,供水1500户。全乡公路、机耕路里程总长65公里,有24个村并入公路网络。1993年有20个村通有线广播,电话装机容量1000门。全乡有小学45所,职业中学1所。卫生院1所、门诊部3个,村办医疗站26个,乡内有东山雪洞,填秦试剑石、象地龙井、苏坂石坊、红坪普照寺、东山纱帽岩、高台美人照镜等风景名胜。
  三、穆云畲族乡
  穆云畲族乡,位于福安市西部,北纬27°2′~27°9′40″,东经119°26′40″~119°36′40″之间。东西相距27公里,南北相距13公里,总面积116.8平方公里。
  明清时期属福安县钦德里,民国时期属福安县穆阳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属穆阳区,1959年为穆阳乡,1967年为穆阳公社,1971年穆阳公社下辖16个大队217个生产队。1984年10月,改建为穆云畲族乡。1993年,穆云畲族乡下辖温岩、里楼、燕坑、蟾溪、竹洲山、龟凤、双溪、贵洋、梨田、翁洋、桥溪、咸福、南山、黄儒、王楼、溪塔、下逢、外厝、隆坪、科后、洋坪、虎头、中岙、桂林、下村、外洋、外垄、玉林、上洋、上村、燕科、高岭、岭坑等33个村民委员会197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穆阳东旭街。全乡5742户、24056人,其中畲族1681户、7338人,占乡总人口的30.50%。畲族人口占60%以上的村委会有溪塔、虎头、洋坪、燕科、高岭、南山、竹洲山、燕坑、岭坑、王楼、梨田、科后、中岙等13个。1993年全乡人口5864户、2492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3人。
  穆云乡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其中中山面积47.14平方公里,占全乡土地面积的40.36%;低山面积44.5平方公里,占全乡土地面积的38.10%;高丘陵面积13.68平方公里,占11.71%;低丘陵面积6.47平方公里,占5.54%;平原面积5.01平方公里,占4.29%。全年平均气温12.8℃~19.7℃,无霜期256天,年降水量1728毫米。本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是福安大白茶的原产地和穆阳水蜜桃的主产区。1993年农业总产值2764万元,工业总产值2792万元。乡工业企业有福良机电有限公司、电机电器厂、华日石材厂、铸造厂、电池装制厂等30余家。
  全乡公路长46公里,13个村通公路,通路率为39.6%。有31个村架设高压线路,15个村兴建自来水工程,饮用自来水覆盖率47%。乡属机关和3个村委会开通程控电话。建有长456米宽23米的桂林商贸街,建有蟾溪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和咸福电视差转台。乡内有小学37所,文化站1个,宣传教育中心站13个,村广播室5个。卫生院1所,医疗站18个,村妇幼保健室25个。乡境内凤洋(原名凤翔)畲族村与桂林村之间的凤翔山侧峰有清泉洞。乡西南部的竹洲山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畲族人民的革命根据地,乡北的白云山是夏季游客登临避暑之地。
  四、金涵畲族乡
  金涵畲族乡,位于宁德市东南部市中心西北侧2.3公里处,介于北纬26。37′54″~26°43′33″,东经119°24′25″~119°33′39″之间。总面积67.42平方公里。
  明清时期,金涵乡属宁德县安东乡陵山里四都一图地。民国27年(1938年)属宁德县第一区。民国32年,为宁德县濂坑乡及蕉城镇金涵保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宁德县一区,1952年改属二区(区公所驻漳湾),1963年属宁德县城郊区。1966年7月撤区设金涵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建立金涵乡,1985年,改金涵乡为金涵畲族乡。1993年金涵畲族乡下辖:金涵、琼堂、上兰、濂坑、井上、上金浿、亭坪、院后、里占、金峰、高墘、中前、上茶洋、浮坪、后溪、菰洋等16个村委会,126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金溪村。全乡3358户、15713人,其中畲族621户、313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9.98%。畲族人口占60%以上的村委会有亭坪、上金浿等2个。
  金涵乡背山面海,西北丘陵,东南为河谷小平原,丘陵山地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年平均气温13.8℃~19.3℃,年平均降雨量1616~2143毫米,全年无霜期达240~310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柑桔等。1993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9300万元,工业总产值6721万元。乡内驻有宁德罐头厂、宁德茶厂、闽东造纸厂、金溪电厂、宁德自来水厂、11万伏变电站等省、地、市属企业单位12家,乡办企业数十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中前发电站、养鳗场、上金浿茶场、林果园、茶叶精制厂、金涵钢铁厂等,初步形成建材、食品、化工为主的工业生产基地。全乡架有高压输电线17公里,12个村委会通电,修建乡村公路9条,总长20多公里,10个村委会通公路。建有自来水工程7处。乡内办有民族中学1所,小学55所,文化中心站一座,保健院1所、医疗站16个。名胜古迹有上金浿寺、太监墓、林振翰墓等。
  五、盐田畲族乡
  盐田畲族乡位于霞浦县中部西侧20公里,北纬26。51′~东经119。51′之间,总面积150.3平方公里。
  明清时期,盐田畲族乡为霞浦县(福宁州)灵霍乡温麻里柘洋里三十六七都、三十八九都二十五六都、四十四五都地,民国28年属霞浦县第一区;民国33年属盐田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盐田划为霞浦县第三区,1956年第三区改称盐田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64年改社为区,1966年仍称人民公社,1984年8月撤销人民公社改建盐田畲族乡。1993年,盐田畲族乡下辖:盐田、西胜、官岭尾、北斗、尤澳、南塘、南塘澳、瓦窑头、北洋、杨梅岭、水升、浒屿、浒屿澳、钓岐、里马、龙凤店、上村、王高店、村里、中浿、二铺、洋边等22个村民委员会,盐田1个居委会,179个自然村,247村民小组。全乡6315户、27692人,其中畲族人口1502户、651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3.51%。畲族人口占60%以上的村委会有西胜、洋边、二铺、瓦窑头4个,乡人民政府驻盐田村。
  盐田,意即制盐之田,原是一片盐场,主村在今北斗的岐后,据传南宋宜后人结伙拦劫皇纲,朝廷派兵清剿,误把岐后当作宜后,全村被烧尽夷平,村民遂相继迁至现址。境内主要山峰有官岭山、鸭池山、笔架山、牯岭岗等,海岸线迂回曲折,港澳多,盐田港、南塘港为较大;主要溪流是杯溪,全长56.5公里,源于柏洋,流经崇儒至盐田港入海,为霞浦县最长的山溪。
  盐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凉冬暖。年最高气温为37℃,最低气温—3℃,年平均气温18.6℃,沿海和山区温差较大,入冬至春有霜,北部山区有短期的降雪,无霜期300天。降水量较为丰富,累年平均值1350毫米,降水日数年均165天,其中以3~6月份的春雨和梅雨季节最多,降水量季节以5~9月的雨季最多。夏秋之交有台风和热带风暴。
  盐田是霞浦县重点老区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西胜、里马、青皎、杯溪、王高店一带,都是闽东红军活动的根据地。叶飞、施霖、曾志等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
  盐田乡主要经济是农业经济,1993年总产值4552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060万元,渔业产值1108万元,均占农业产值的30%以上。粮食以稻谷、甘薯为主,经济作物有茶果等,全乡茶园面积5000余亩,年产量87吨;水果种植面积2370亩、年产量440吨,主要品种有柿、李、枇杷、柚,其中杯溪柿、杯溪柚为霞浦县名优产品。香菇培育数量220万袋、产量115吨,蘑菇种植面积200万平方尺、产量1170吨。全乡造林面积10万多亩,木材采伐量370立方米,毛竹采伐量27.2万株,畲村西胜毛竹采伐量为全县之最。乡内石英矿储量20万吨,高岭土储量80万吨。有蛤苗场1800亩,蛏苗场2100亩。建有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1000千瓦。
  渔业生产主要是从事官井洋海区捕捞作业和近海滩涂养殖。全乡渔业户数1128户,5042人,拥有渔船919艘(1310吨位)。水产品有沙蛤、蛎、蚶、对虾、海带、紫菜等和杯溪溪流的淡水鳗养殖。因杯溪流经盐田港入海,咸淡水交汇,壳薄、肉肥、味美的盐田沙蛤也是霞浦县的名优特产。
  盐田乡内办有采炼厂、榨油厂、玩具厂、水电厂、自来水厂、工艺厂及其它企业共262家。以康融工艺厂生产的餐具栏、盘架、盐盒、水果栏、杂志栏为主。1993年全乡工业产值3115万元。
  盐田乡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72所,文化站、保健院各1所,村医疗站28所。是霞浦水陆交通要道和重要关隘。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郡守李拔曾题盐田为“海山重镇”,题杨梅岭为“豁然天开”,两处均有重兵把关。境内清代建筑的西胜寺、闽东红军独立团成立旧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六、崇儒畲族乡
  崇儒畲族乡位于霞浦县西北部,乡驻地离县城13公里,位于北纬26°56′~东经119°55′之间,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
  明清时期,属霞浦县(福宁州)灵霍乡柘洋、万安里二十五六都和二十七、三十四五都。民国28年(1939年)属第一区,民国33年属崇洋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霞浦县第五区,1953年,属第八区,1956年属溪西区。1958年撤区建立人民公社,设立崇儒人民公社,并把承天、百笕2个村划归水门公社。1961年5月,崇儒公社改为崇儒区,1966年改建人民公社,1973年“批孔反儒”中把崇儒改名“从农”,1981年,复名崇儒,1984年8月,撤社建立崇儒畲族乡。1993年,崇儒畲族乡辖崇儒、笕下、郑洋、东杞洋、岚下、坵山、樟桥、汴洋、亭头、霞坪、路口、溪西、左岭、坪园、洋尾兰、溪边、半路张、东坡、岙里、长坑、洋沙溪、濂溪、石亭、上水、保安、新村、溪坪等27个村委会,183个自然村,266个村民小组,全乡5845户、24178人,其中畲族1119户、450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8.68%。畲族人口占60%以上畲族村委会有新村、溪坪、上水、霞坪、笕下等5个。乡人民政府驻崇儒上村。
  崇儒乡境内多山,主要山峰有尖峰岗、敖福山、花尖山等。全乡地势四周山峰耸起,地面崎岖,中间由几条溪流冲积而成较为平坦宽阔的平洋。较成片的平原有崇儒、溪西洋和溪边洋,霞浦县最大溪流是罗汉溪流经崇儒的溪西、溪东、溪头等村,现已建成全县最大的(容量4000万立方米)溪西水库。
  崇儒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山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夏凉冬暖,最热月(七月)均温27℃,最冷月(二月)6℃,年均气温17.8℃,全年平均无霜期200天,初霜在12月上旬,终霜在次年二月中旬,西部、北部山区有较短的降雪期,累年均降水量为1359.5毫米,降水日数较多的是3~6月的春雨、梅雨季节,降水量较多的5~9月,年均达950毫米以上,夏秋之交有台风和热带风暴。
  农业生产是崇儒乡的主要经济来源,全乡耕地面积24124亩,主种稻谷和甘薯。经济作物有茶、果、菇等。茶园面积8424亩,产量228吨,岚下大茶、福鼎大白茶和笕下的“元霄清水绿”等特产品畅销国内外。水果种植2951亩,产量328.8吨,其中芙蓉李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1144亩,产量202.4吨。芙蓉李干是崇儒乡的传统名优干果,它含有大量蛋白质,钙磷酸铵、尼克酸等,营养价值高,且具有清、甜、酸、脆、润等特点,誉满国内外。全乡造林面积13879亩,产值近千万元。有乡办九龙坑林场和八个村联办的岭头林果场。从1985年开始人工栽培香菇,发展速度快,年生产500多万袋、产量260吨,产品畅销国内及港澳市场。乡办企业有坪园电站、中外合资龙马食用菌有限公司、崇儒香菇保鲜冷冻厂和溪边纺织厂等。其蜜饯厂生产的罐头产品曾获省优产品称号。
  崇儒全乡除石亭、笕下两村外,全部架起高压电线路,溪边等10个村有自来水设施。乡内有20个村通公路、机耕路。乡有文化中心站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站各1个,村广播室20个,通广播率70%,乡人民政府所在的崇儒村可接收8套电视节目。乡内有民族中学1所,小学84所,中心卫生院1所,门诊部2个,村级保健站(卫生所)20个。主要名胜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溪尾岗的元朝福建行省参政袁天禄墓和在溪西水库旁的东坡龙井。龙井方圆数百平方米,是个天然水洞,洞高数十米,洞前岩上还有两口圆井,据考察是古代火山喷口,井水清澈、久旱不涸,凉气逼人。乡人民政府先后获得“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和“省民族团结先进单位”称号。
  七、水门畲族乡
  水门畲族乡位于霞浦县东北部,乡驻地水门村离县城20公里。在北纬26°58′~东经120。04′之间,总面积149.6平方公里。
  明清时期属霞浦县(福宁州)崇儒乡擢秀里和灵霍乡柘阳里属二三都、四都、二十八都。民国28年(1939年)属霞浦县第二区,民国33年分属松鸥示范乡和三沙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属霞浦县第四、五、九区,1958年成立水门人民公社,1961年5月,水门公社改为水门区。1966年10月水门区改设水门人民公社,1984年12月撤销水门人民公社,建立水门乡,1985年改建水门畲族乡。1993年下辖水门、小竹湾、水井头、长湖、八斗丘、上洋、大坪、茶岗、大浿、玉山、七斗岔、高盘、墩后、青岙、里洋、半岭、大洋、承天、百笕、桥头、湖里、武坪、芦阳23个村委会276个自然村,196个村民小组。畲族人口占60%以上的村委会有茶岗、半岭、大浿、长湖等4个。全乡5837户、23118人。其中畲族1002户、452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9.58%。
  水门原称“石门坑”,因屡遭火灾改名水门,以寓水克火之意。水门地势北高南低,山地海拔500~1000米之间,最高峰是与柏洋、崇儒交界的桃尖山,海拔1080米。最长的溪流是下徐溪,源于玉山经七斗岔到州洋乡田尾入水磨坑,全长8.5公里。水门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夏长而凉,冬短而暖,春季多雨,夏季常旱,夏末至秋,常有台风和热带风暴。全年平均气温为18.5℃,一年中以盛夏7月为热月,平均值为27℃左右,最冷月为1月,平均值在7℃左右,入冬至春有霜,北部高山有短期的降雪。年降水量均值为1360毫米,降雨多集中于3~6月,降水量5~9月最多,达833.5毫米。
  水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全乡耕地面积19349亩,粮食作物稻谷为主,甘薯次之;经济作物有茶叶、水果等。水门乡是霞浦县主要产茶区之一。茶岗村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全国闻名,1958年,华东茶叶现场会在此召开,将原村名草岗改为茶岗。1978年后,茶岗和墩后果场栽种大量蜜桔、西瓜等,品质颇佳。主要土特产有竹笋、药材、棕片、黄花菜、席草等。1993年,全乡农业总产值3328万元,工业总产值4225万元。乡办企业有麻纺厂、棕床厂、采炼总厂等。其中麻纺厂职工272人,固定资产173万元,年产值495万元,是霞浦县乡镇企业中最大的厂,生产的麻袋畅销国内外市场。
  霞浦至福鼎公路横贯乡境,有公路、机耕路8条,共有172个自然村通公路,14个自然村通电话。18个村通广播。商业服务和市场贸易网络齐全,有商业企业18家,乡驻地有150平方米集贸市场1座。乡内有中学1所,小学81所,卫生院1所,村办医疗站21个。此外建有文化站、电影院、电视转播台等。
  水门乡畲族迁入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文学家谢肇淛过武坪时,曾写下“畲民烧草过春分”的诗句。境内主要名胜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七佛城和观音亭。七佛城位于玉山村,始建于唐代,整座以乱毛石砌成。城内山门、大雄宝殿,摩崖石刻近年重修。相传唐代有僧七人修炼于此,同日升天。观音亭在水门半岭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为石木结构,内石柱六条,均镌刻禅家楹联,亭外竖十五块明清石碑,门楣石刻“观音亭寨”,是闽浙两县畲族元宵节对歌聚会地点。
  八、硖门畲族乡
  硖门畲族乡,位于福鼎县南部,太姥山下;在北纬27°~27°1′,东经120°13′~120°15′之间,总面积57.7平方公里。明代为福宁州崇儒乡望海里八都地,清代为福鼎县十、十一都。民国31年(1942年)属秦屿区硖门乡;民国35年,硖门乡辖13保136甲。福鼎解放后,1949年7月成立硖门乡人民政府筹备会,属第二区。11月,属第三区,1952年属第五区。1958年改乡为人民公社,1982年改公社为区。1987年改区为乡建制,1993年改设硖门畲族乡,176个自然村,辖有硖门、瑞云、秦石、柏洋、青屿头、斗门、渔井、东稼、青湾等9个村委会,共有4300户、16420人,其中畲族620户、242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4.79%。畲族人口占60%以上村委会仅瑞云1个。畲族主要聚居在瑞云村和柏洋村的棠园、金山、田头、渠洋,秦石村的水里,硖门村的油坑、半岭等20个自然村。硖门是福鼎革命老根据地,全乡有6个老区村委会,117个老区村。
  硖门乡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境内有主要大小山峰20余座,以笔架山为最高,海拔531.7米,气候温和,水源丰富,硖门溪为境内最大溪流,发源于秦屿内外甲坪,流经霞浦县境,注入硖门港。次为柏洋溪。1949年后建有水库8座,库容量182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000亩。全乡围垦海涂田4898亩,可耕面积1962亩,粮食一年三熟,主产稻谷、甘薯、小麦,年总产量6000吨,农作物有黄豆、豌豆、芝麻、蔬菜、果蔗、黄麻、马铃薯、茉莉花、茶叶等,水果有桃、李、杨梅、梨等,牲畜有牛、猪、山羊兔,家禽有鸡、鸭、鹅,水产品有黄鱼、墨鱼、带鱼、青蟹、梭子蟹、蛏、牡蛎、螺、蚶、紫菜等,尤其石兰天然紫菜,以味甘质好著称,年产量7.6吨,特产珠蚶,风味独特。1993年末,全乡耕地面积11407亩,农作物总播种面37693亩,粮食播种面积24216亩,粮食总产量6662吨。拥有山场面积5万亩,造林面积1.5万亩。有茶果园面积2500亩,其中茶园1500亩。乡集体经济收入39万元,全乡工农业总产值3471万元,全乡有各种运输船只20余艘,总吨位4500吨。
  硖门乡建有水电站1座,装机容量640千瓦;兴建有农贸中心市场,边贸商场;乡驻地街道铺设水泥路面长700米,安装有地面卫星电视接收站,架设高低压供电线路80多公里,村村通电。全乡新建校舍8座,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乡内有中学1所,小学39所。名胜古迹有瑞云寺石兰城堡等。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志

《闽东畲族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闽东畲族志、迁入分布、经济生产、政治、文化教育等情况叙述。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