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的反思与重构——福建省畲族风情习俗研讨会述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民俗风情》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428
颗粒名称: 畲族文化的反思与重构——福建省畲族风情习俗研讨会述评
分类号: K892.383
页数: 6
页码: 254-2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民宿风情的情况,介绍了畲族文化的反思与重构,福建省畲族风情习俗研讨会述评,包含了畲族图腾、史源谜团的破译,对畲族“俗不离歌”的审视,对畲—汉文化交流和互动的探索,畲族风情习俗种种剖析,畲族文化的重构与走向世界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畲族 民俗风情 畲族文化

内容

在“’95中国闽东畲族风情旅游节”期间,召开福建省畲族风情习俗研讨会,会议于199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宁德市举行。主办单位为省旅游学会、省民俗学会、省民族学会、宁德地区社科联、宁德地区文化局。与会者有省内外专家学者46人,在闽东畲村从事田野考察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艾嘉礼先生应邀参加会议。会议旨在对畲族民俗事象的理性思考,加深对畲文化的理解,让畲文化的精髓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产生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一、畲族图腾、史源谜团的破译
  这是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的古老的命题,学者专家们往往谈锋锐利,此间也不例外。因为畲族风情习俗中深烙着历史的印记。
  一派认为“畲族历史认高辛夷裔,其图腾当是继承高辛夷的凤凰(鸟、太阳)、葫芦和龙。”“盘瓠即犬”,“畲族狗图腾”是历史误会。(肖孝正:《再论畲族图腾及其高辛夷史源》)畲族龙凤崇拜可以从遗物(祖牌、祖杖、开道旗)、遗俗(头饰、服饰)等方面得以印证。(钟亮、张登贤:《从传统文化上论畲族龙凤崇拜》)维护传统观点的一派认为,盘瓠即龙犬王,俗称狗头王,可以清代的闽西漳平的多幅畲族祖图为证。(郭义山:《龙犬王的传统和畲族的祖图》)将盘瓠定为龙麒是向汉文化的认同,畲族祖先崇拜的过程中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彭文宇:《畲族祖先崇拜与汉文化的影响》)
  以往畲族史源的观点多从文献资料中加以佐证,这次会议却从考古学上另辟蹊径,位于浙江仙居县韦羌山蝌蚪岩石刻与畲族先民的关系算是震聋发聩的观点(徐作生:《仙居韦羌山蝌蚪岩石刻考释》)漳浦湖西畲族乡出土的石〓证明畲族是外来民族,闽粤赣浙诸省畲族迁徙有多条路线。(陈国强:《畲族历史与民俗的几个问题》)
  二、对畲族“俗不离歌”的审视
  畲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畲家的衣食住行都沉浸在歌海中。“从一定意义上说,畲族山歌是畲族人民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生命追求的记录,以山歌的形式抒发着情感深层的忧郁和欢悦,补偿和满足着情感反复的平衡,而寻求新的企盼”。(李升宝:《畲族山歌的文化积淀》)畲歌可看成是“罕见的全民群众自娱文化活动”,“无论是教谕,还是言情,畲歌通过演唱竟成为畲人教谕后代的‘课本’,成为‘世袭’式的群众活动,成为教育启迪群众的一页页通俗传统的‘经书’,成为指导畲人精神文明建设的条目。”(吴文:《罕见的全民群众自娱文化活动》)今天歌俗大致分为节日歌会、婚恋盘歌、祭祀丧葬歌咏和平时对歌。(丁献芝:《畲族歌俗与畲歌传承》)关于歌俗的产生,学者认为,“既有所有民族产生的共性——来源于劳动,又有本民族独特的个性——来源于畲族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斗争。”(郭瑛:《闽东畲族歌俗探微》)畲族“歌言”音乐形式的形成有诸种因素,包括历史因素、地理与民俗因素,民族(内力和外力)的因素,学习文化的需要,社会和表达感情的需要等等。(李晨:《畲族及其民间音乐》)“畲族歌俗是畲族人民群众基于当时生活的伟大创造,它又是自然形成的,在畲族人民生活记录与畲家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上,它发挥了无可顶替的作用,也给畲家历史生活以重大的慰藉。”(丁献芝)畲歌的社会意义很大,“山歌弥补了畲族没有文字记载自己历史的不足,”“反映了畲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具有很大的民族号召力”,是“学文化学知识的百科全书”。(郭瑛)以现代意识而言,畲歌还有丰厚的旅游文化内涵,畲族人聚居的地方许多是风景区、旅游区(如太姥山、武夷山等),而畲歌的作用也可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吴文)这里,如何推进这项事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歌言”与曲调不可分离,畲歌调式多样,音乐种类有山歌、舞歌和器乐曲,曲调以闽东、浙南为基调,分为“福宁调”、“福鼎调”、“霞浦排歌调”、“罗连调”、“丽水调”各种调式,各呈特色。畲歌唱法多样,有独唱、对唱和二声部唱法等(李晨)。畲歌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显示畲族独特的艺术美。(蓝兴发:《从畲族民歌看畲歌艺术美》)“在不同历史时期,‘民俗’作为一个民族的特征性行为,其表现形式与内涵应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观念到其表现形式,有其微妙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都总是落后于生活现实的变化。”(丁献芝)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伴随着畲歌的日益式微引起人们的注意。(艾嘉礼:《有关畲族歌唱风俗问答》)是否是相对封闭的生活使畲歌行之不远,还是价值观的转变使畲族现代青年人对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产生冷漠的心理?
  三、对畲—汉文化交流和互动的探索
  在畲族民俗事象中,时时事事显示出汉文化的因子,这是畲汉聚居地交错使二者文化交流、互动的结果。影响畲族的汉文化,以客家民系文化最著。“两个民族的文化接触,影响大都是双向的,虽然强势文化占主导地位,对弱势文化也会产生一些影响,至少强势文化会留下一些弱势文化的痕迹。”(曾少聪:《汉畲文化的接触》)以往,人们大多探讨畲文化受客家文化的影响,如果进行逆向推导,则客家文化受畲文化的影响仍是十分明显的,如客家语言、客家山歌和客家妇女地位问题等。(曾少聪)学者分别从上杭畲一客文化的比较,(周立方:《白砂客家与官庄畲族在民间信仰上的同和异》)从永定畲一客的比较中,(江宁崧:《永定畲民与客家人》)都可以看到畲一客文化的同异。除此之外,畲族的杂散居聚落特点,使得畲文化中不同程度地受当地汉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畲文化自身的地域性的差异。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同居于闽东,而山哈娜(畲族女性)的发式却随县城的不同而变化,分别形成“凤头髻”、“凤尾髻”等,闽东畲族互相之间却有血缘关系,而虽同一宗族;在不同的地方都梳不同的发式,这最早是谁倡导按县份不同而不同呢?这始终是一个谜。对地域性的畲一汉文化交流研究大有可为,此间罗承晋《从乌饭看民族习俗的影响和嬗变》和郭志超《畲家拳与泉州南少林》便是对这方面的尝试。
  四、畲族风情习俗种种剖析
  言归正传,是把视角对准事象本身。杨其亚《析福建畲家风情》中援引了《宋史》、《福建通志》、《太平广记》、《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史料典籍中有关对“畲家迷人的风貌”的勾勒的文字,使得该文富有历史厚度,文人墨客对异族风情习俗的兴趣古今亦然,文章的结论是“畲家民俗反映着拓荒者勤劳智慧,坚韧不拔的高尚风格。……用倔强搏击的浩气去塑造新世界的绝美风情”。除了上述纵向铺陈畲家种种风情外,更多的是对某种风情或某地风情的个案剖析。李健民《畲族民俗信仰的道教色彩》中专注于畲族信仰民俗,认为“从社会文化心理来看尽管今天畲汉两族之间仍然存在‘族差’,但是从整个上来说这些差别应该是‘大同’中之‘小异’,畲族民俗信仰中表出来的浓厚的道教色彩便是明证。”蓝炯熹《畲族姓氏和家族活动》对畲族三大主姓家族观念以及家族行为同异的阐述,认为不管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畲族“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所显示的宗族观念、伦理道德,虽有自身家庭所凝固而成的特殊性因子,更多的却是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所积淀的共同性成份。”郑金洪《畲族的龙狮舞》对闽南畲村民间迎神赛会或盛大庆典活动中弄狮舞龙游艺活动作了详尽的描绘,使人们大开眼界。陈元煦《浅谈畲族民间舞蹈及传统工艺品》展示了畲家祭祀舞、丧礼舞、生产劳动舞等传统舞蹈和新创作舞蹈,表现畲族推陈出新发展艺术的面貌,又展示畲家的线织工艺品和竹编工艺品所表现的特独的艺术魅力。此间,地域性的习俗考察调查侧重于闽西、闽南,尤以闽南为甚。较之闽东此二处的畲族历史更为悠久,但与汉族融合的程度高,因而保留的民族特性的内容更为隐蔽。郭义山《闽西畲族风情》从《资治通鉴》、《宋史》、《元史》、《临汀汇考》等史志考证,认为“汀州各县至少在唐代开始,即有畲民蕃衍生息,而且畲民人口数远比今日为多。”麻建敏《惠安钟厝畲族历史文化的调查与思考》、蔡永哲《惠安新亭畲族的历史与文化》、郑金洪《惠安畲族的习俗》、粘良图《晋江内坑霞美畲村节俗》等都是在闽南畲村田野调查的报告,读之新鲜丰富,发人深省。
  五、畲族文化的重构与走向世界
  “畲族历史与文化的重建,不是对本族往昔状识的简单回归,而是畲族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以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作为社会发展的资源而实施的文化创造过程。”(蓝达居、蓝冰:《论畲族历史与文化的重建》)新时期应该确认畲族文化新特性,即“资源”和“商品”的特性,畲族文化商品的“制作与包装”的过程,即是文化重建的过程,这种重建依靠畲族民间实施和非民间(包括官方、学术界及现代企业部门)的倡导。(蓝达居、蓝冰)在重构畲族文化的过程中,以畲族民俗风情作为旅游资源已行情看好,趁’95中国民俗风情旅游年之际将其“炒”热。(连心豪:《闽东畲族民俗风情旅游大有作为》)
  随着“重构”问题的提出,又引发两条思路,其一为畲文化能否被现代化的商品经济大潮淹没,对畲文化有没有悲凉之感;其二是畲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闽东日报》11月8日发表记者谢学饮的采访专稿《畲族应该怎样走向世界》,该文中的诸位被访者认为,畲文化具有吐纳各类文化的海洋文化的成份。历史传说中盘王碧就是一个好冒险的海洋弄潮儿。时代发展,民族发展,一个民族风俗改革,要适应时代潮流,“穿西装也好,穿民族服装也好,不影响畲族走向世界”(浙江省民委副主任李绍瑛)。必须强调畲族有民族魂和民族凝聚力(福建省民委副主任钟明森)。畲族要重建自己的文化,走向世界,必须具备与世界文化接轨的现代意识,诸如爱国爱乡意识,自强自立意识,自我批判意识,创新意识等(蓝炯熹)。总之,畲族应该自觉跟上时代潮流,接受历史挑战,让自身的民族文化流光溢彩,更加绚烂夺目。

知识出处

畲族民俗风情

《畲族民俗风情》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畲族民俗风情》收录了畲族历史与民俗的几个问题,仙居韦羌山蝌蚪崖石刻考释,畲文化二元性论纲,努力拓展闽东畲族民俗风情旅游,畲族祖先崇拜与汉文化的影响,罕见的全民群众自娱文化活动——兼议畲族歌舞的旅游文化内涵,从传统文化上论畲族龙凤崇拜,汉畲文化的接触——以客家文化吸收畲族文化的一些因子为例,论畲族历史与文化的重建等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杜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