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畲族民歌看畲家艺术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民俗风情》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415
颗粒名称: 从畲族民歌看畲家艺术美
分类号: K892.383
页数: 12
页码: 170-1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民宿风情中从畲族民歌看畲家艺术美的情况,介绍了在这素有歌海之称的畲村,每一首民歌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这令人向往的畲乡,每一首民歌都有一幅美妙的民族风情画卷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畲族 民俗风情 畲族民歌 畲家艺术美

内容

我们畲家人,人人爱唱歌。
  在这素有歌海之称的畲村,每一首民歌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这令人向往的畲乡,每一首民歌都有一幅美妙的民族风情画卷。根据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主任雷恒春(畲族)的推论:“畲族史歌《盘瓠歌》则是我国早在三千年前创作并开始流行的古歌了。”(《畲族历史与文化》第188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畲族民歌是有一定的历史性、知识性、群众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山间劳动中,“人夫唱起歌来,你唱我和,转轮如飞”,“乐而忘倦,遂有兼程之功”。(《东周列国志》,第169页《齐国相管仲语》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一生都有这种体会。其艺术造诣之深,主要表现在:
  第一,歌言内容精湛美妙
  我们畲家人大凡七八岁学歌,十来岁就能即景生情,即情生歌。古时,畲村没有学堂,就在歌中获得文化知识。历代畲民就用歌谣这种口头文学去记载历史,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畲族青年男女通过对歌,比试学问,表达彼此爱慕之情;通过山歌盘答,了解对方来意,身世与生活;在婚礼或宴席上盘歌,表示庆贺;在堂上亲友辞世时唱歌,表示哀悼。
  畲族民歌大量都是蒸气压缩的水珠,不论写人、叙事、状物、抒情、言志都很概括、凝炼、形象而又口语化。在创作上运用白描、直叙、对比、重迭、烘托、反衬、夸张等手法相结合。在实行中,兴兼当比、比以当兴,物中寓意,景中寄情,意境优美,想象超群。这里假设某日畲寨来了男客,当晚,少娘们到东道主家聊歌迎送的情形。一女子唱道:
  歌那不唱肚内忧,刀那不磨要生锈,
  书那不读字不晓,春那不耕冬无收。
  有一男客愁眉不振,女方就唱:
  苦猛苦,可要对,莫来耽搁二三回,
  歌言不聊人易老,花谢不会倒头开。
  有一男客漫不经心,女方就唱:
  发歌发转郎身背,缘何未见郎声回?
  乃是嫌声娘会改,乃是嫌我换个来。
  男方还不答歌,女方又唱:
  歌言叮天天就开,歌言叮雨雨就来,
  歌言叮竹竹成篾,少郎缘何无歌回?
  男方仍不答歌,女方渐渐加重歌的份量:
  紧紧唱,紧紧回,紧紧唱条答娘嘴,
  皇帝钱粮三日限,娘唱歌言无限嘴。
  你爹在寮歌老师,养仔出门有怪输?
  落娘寨里娘吊打,人人都讲你郎痴。
  男客听了,自感难受。因此,畲民到异村做客,都要请歌手作陪。否则,临阵无歌,就被认为失礼,要受奚落。如女方唱道:
  你有许大又许高,缘何肚中歌都无?
  你母养你不学歌,好似娘村四脚牛。
  这时,有人找出犁来负他肩上,罚他做牛。或燃起一束松枝火把放他脚下,边熏边唱道:
  食罢晚饭过邻家,碰着一只“哑蛤蟆”,
  娘点火把来呛“哇”,呛出声来乐开花。
  这种窝囊气,当然使人难受。因此,无歌者就要留给“歌担”(雨伞或笠斗行囊),待回家学歌学够时,再来把“歌担”挑回。
  畲族歌言质朴无华,写事情节生动,写人形象逼真,通俗易懂,易学易记。1995年8月,韩国文化体育部文化专门委员李素罗女士受联合国的委托来华采集插秧歌。采记了我。我给她唱了一首畲族插秧歌:
  水在高岩石下响,郎在云里布半年,
  左手分秧右手布,布落田中郁郁青。
  她听了感到余兴未尽,要我找一位女性来和,畲族女歌手和道:
  布落田中绿茫茫,丘丘田子水流长,
  与郎共田布大糯,食那不香看也香。
  她用迭我歌尾的手法起兴,以绿秧田水长流的景象来渲染气氛,烘托出男女同田劳动的快感,仿佛闻取了稻香,寄寓丰年。使歌情完整。再如男子逗情时唱道:
  哪个溪头无水荫?哪蔸葡萄无人寻?
  哪头蜂子不采蜜?哪个阿妹不交情?
  古时,在那僻静的畲乡,蒙受着物质穷困与精神贫乏的畲族人民,苦中作乐,女人成为了男人的歌柄,男人也成为了女人的话题。他们经常用博喻的手法作歌消遣。这条歌就是用溪水、葡萄、蜜蜂等诸多的不同事物的排比,把主题落在男女爱情问题上。入木三分:
  娘是溪边葡萄藤,上下开花十二层,
  我郎便要采一纽,无奈隔岭隔水深。
  畲族地区一座大山隔着一座大山,青年男女一年难得见一次面。只有在盘歌中,相互把容貌看清了,把聪明才智托了出来,把彼此的向往心愿唱明白了。这是未婚少郎用明喻的手法,在委婉地倾吐恋情:
  十月采花采黄藤,黄藤开花叶双层,
  有缘不怕路头远,歌言也会做媒人。
  未婚少娘借物暗喻,把难于启齿的话流露出来:
  藤来缠树树缠藤,水流泥沙淀潭沿,
  郎子缠娘为夫妇,藤子缠柴叶双层。
  他们通过对歌,产生爱情。爱得执着,爱得真诚,情之所至,魂飞魄舞,少郎直抒胸中豪情。爱情的种子便默默地在两人的心间播下了。他们在歌唱中,穿插着准确、形象的比拟、幽默诙谐的玩笑,生动、深刻的警句,还有一些以歌代谜、以歌射谜的创作手法寓于歌言之中,更是妙趣横生,使人留连忘返。
  第二,唱腔拖调,使人陶醉
  畲族民歌的基本格律是七字一句,四句为一首(俗称一条)。但也有变格的,第一句为三字、五字和六字者。每条歌的一、二、四句的末字要同韵,并要押畲语的平声,第三句的末字押仄声。如:
  水流一湾转一湾,水流潺潺又潺潺,
  水流结泡又结泡,水泡高岩石下钻。
  这条歌的第一、第二、第四句的“湾”、“潺”、“钻”皆为平声,第三句的末字“泡”为仄声。唱起来就很顺口,富有音乐感。全歌四句28字,实际上只用14字,剩下14字都是重复。其中水流二字就重复四次。第一次是看到流水,第二次是听到水声,第三次是看见水花一泡连着一泡,第四次是看到水的急流冲下高岩,从石下钻走,力量无穷,态势十分壮观。它形式统一、节奏明快,音韵铿锵,矛盾冲突激烈。唱起来有声有色,听起来心旷神怡。1994年12月,日本国ヒクタノリ株式会社与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联合来闽采录畲族歌舞时,我唱了这首歌(《畲山观瀑》)博得了中日朋友的喝采。
  畲族歌言除了迭首、迭腹、迭腰、迭脚的创作手法外,还有“三条变”。即是在歌言的基本字一样的基础上,把要押韵的字改一下,又变成了一条歌。如:
  海水涨来浊渺渺,大船无脚水面漂,
  䖳(䖳:海蜇。)那无眼虾做眼,杉树无根插成蔸。
  这条歌本押遥条韵,要是把它的一、二、四句末字改成江阳韵和言前韵,就变出了下列两条歌。如:
  海水涨来浊盲盲,大船无脚水面行,
  䖳那无眼虾做眼,杉树无根插成行。(行:畲语。在这里是条的意思。)
  海水涨来浊盲盲,大船无脚水面上,
  䖳那无眼虾做眼,杉树无根插成防。(防:畲语。在这里是行的意思。)
  畲族人们由于居住地区不同,所以又会产生各种型态的音调的民歌。在闽东就有福鼎调、福安调、福宁调、连(江)罗(源)调之分。在福鼎县又有节奏较规整,拖腔较少,适于唱小说歌的“平调”(又称行路调);有节奏稍自由,又有长长的衬字拖腔的,适合对杂歌的,叫“高调”;还有以店下海为界的,海两边畲族对对方不同的调头,互称“过海调”。从全省看,畲族民歌音调型态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商调式的。比如流行在宁德、周宁、福安、柘荣等地的拦路歌:
  二是宫调式的。比如流行在宁德、罗源一带的风流歌:
  三是徵调式的。比如流行在顺昌、建瓯一带的祖公歌:
  四是羽调式的。比如流行在光泽、南平一带的痴情歌:
  五是角调式的。比如流行在罗源等地的聊歌歌:
  这条歌调式介乎羽、角的两种音列的融合,笔者暂予记角调。此外,“由于演唱者、演唱内容、演唱场合、演唱作用诸多不同,一个音调又往往有各种各样的变体。”(见1988年福建省艺术研究所、群众艺术馆编《福建省首届畲族歌会文集》第104页。)出现同音列不同主音的转调,同主音不同音列的转调,不同主音不同音列的转调。如流行在罗源一带的这条赞美歌:
  畲族歌言演唱时,还穿插衬词。衬词虽无义,但有音。一种为体现语词、音调的,在语句间的顿、挫、啭而出现的啰、哟、哪、啊、㖿、噢等。一种是体现歌言情感的色采,如“噜哟哎”之类。它的运用,可以作为歌手盘歌时籍以思索歌言,缓冲时间的手段。不但使歌言本身得到装饰、增加感情、丰富韵味、渲染气氛,而且也使曲式——音乐结构产生快、慢、缓、急的变化。如流行在霞浦一带的福宁调:
  其唱腔如此之多,要是把各种腔调调集起来开一场畲族音乐会,那么,它将会摇人心旌,使人陶醉的。
  第三,演唱形式,多姿多采。
  畲族民歌是畲族人们发端各种事物的工具,是打开人们心扉的一把钥匙。它不用什么乐器伴奏,无论到哪里都可以高吭。是长翅膀的音乐。比如在那高高的山头上,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在那五彩缤纷的节日里,在那熊熊烈火的火塘中,都是我们唱歌的好天地。唱到意兴特浓时,紧靠在一起肩挨肩,手拉手的少娘们还会推来荡去,左右摇摆,震动得手匝(戒指)上的银铃当叮叮乍响。少郎们唱得激动时,也会脚蹈手舞。尤其中婚礼上的祝歌,则很自然地伴随着与歌内容有关的婚礼舞蹈。如“请位”:
  一请新郎坐中央,二请子弟两边上,
  三请六亲来食酒,一把锁匙开两箱,
  五龙六凤朝天子,八仙庆贺状元郎。
  畲族民歌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和对唱。
  独唱,是适合单人劳动或行路时,打破寂寞,解闷散心。或唱故事歌让大家听,或给后裔传授历史歌用。
  齐唱,是邀请对方盘歌的前奏。
  轮唱,是适于婚丧喜庆场中用。
  对唱,一是青年男女路遇,一方肩靠肩手拉手在路上“筑”起人墙,挡住对方去路,用歌了解对方来意和身世。俗称拦路盘歌。一是村里来了年轻客人,异性青年以歌声进行迎接。通过对歌比试学问。显示才华。俗称“寮内聊歌”。
  畲族男女盘歌,各站(坐)一旁,泾渭分明,男问女答,女唱男和,才思敏捷,出口成歌。有的连唱几天几夜,歌言全不翻犁(不重复)。运声多用小嗓(假声),像山涧流水,叮叮咚咚,发声尖细,传得较远。特别是“双音”(又称双条落)。它是由男女两人以上用同样的歌言进行有轮唱性质的二声部重唱。由一位歌手先唱二个字或四个字,另一位歌手紧接着再唱下来。女性用假声,男性可用假声也可用真声。但是,男性用真声演唱,一般要与女声相差两个八变,两声部听起来比较清晰。男性要是用假声演唱,两声相距则为四至五变。听起来使人感到比较丰满。唱时,第一声部飘逸而富有内在的动力。第二声部则较第一声部以节奏规整,情绪热烈。两个声部一前一后,有时扩展,有时迭置,有时合拢,有时进出,富于变化,好像两只画眉在林间追逐嬉戏。气氛紧张热烈。是我国民歌演唱中的一种稀有形式。1982年,曾由宁德市猴盾村畲族歌手蓝林德等四人赴南宁市参加“全国多音部民歌座谈会”演唱。博得了与会同仁的赞赏。
  歌言山哈当文书,劝你细齐学点去,
  莫断原底祖公礼,留它做墨写文书。
  畲族民歌主调突出,构思精巧,思想内涵丰富,歌情舒展流畅。是畲族人民进行斗争的武器、劳动的伙伴、生活的教科书、恋爱的媒介、娱乐的手段。是祖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出土明珠。近年,国际友人对它也很关注。日本、美国、韩国和台湾地区都曾派人到畲乡采风。美国学者艾嘉礼博士还长期驻在霞浦畲乡体验生活,要“把畲族文化介绍给世界。”(见1995年8月18日《闽东日报》载《哈罗,艾嘉礼》一文。)他们还四处邀请畲族歌手演唱畲歌。1995年5月,台湾群视国际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派员到闽东采录的《畲族风情》,10月间还参加法国坎城电视节。我十分感谢全不署名的畲族民间文艺家们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这么好的精神财富。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开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畲族民歌正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我们正好把它发扬光大。

知识出处

畲族民俗风情

《畲族民俗风情》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畲族民俗风情》收录了畲族历史与民俗的几个问题,仙居韦羌山蝌蚪崖石刻考释,畲文化二元性论纲,努力拓展闽东畲族民俗风情旅游,畲族祖先崇拜与汉文化的影响,罕见的全民群众自娱文化活动——兼议畲族歌舞的旅游文化内涵,从传统文化上论畲族龙凤崇拜,汉畲文化的接触——以客家文化吸收畲族文化的一些因子为例,论畲族历史与文化的重建等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蓝兴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