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历史与民俗的几个问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民俗风情》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393
颗粒名称: 畲族历史与民俗的几个问题
分类号: K892.383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畲族民宿风情中畲族历史与民俗的几个问题的情况,介绍了福建畲族是外来的而非土著,畲族在福建的迁移路线,畲族在福建的迁移路线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畲族 民俗风情 畲族历史 畲族民俗

内容

畲族,是祖国56个民族之一,现有630378人(1990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杂散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湖南、贵州7省100多个县的部分山区。在福建省共有畲族346451人,主要分布在闽东各县山区。
  福建省已建立民族乡17个,其中除惠安县百崎回族乡外,都是畲族乡,计有:连江县小沧乡,罗源县霍口乡,永安市青水乡,龙海市隆教乡,漳浦县赤岭乡、湖西乡,宁德市金涵乡,霞浦县崇儒乡、水门乡、盐田乡,福安市坂中乡、康厝乡、穆云乡,上杭县庐丰乡、官庄乡,福鼎县硖门乡等16个畲族乡。
  作者自1950年参加厦门港渔民(昼民)调查后,1958年参加福建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省民政厅民族事务处处长白子文组长领导下,兼任组临时党团支部书记。与施联朱教授一道担任副组长,先参加畲族调查,后负责高山族调查。
  三十六年来,作者陆续在漳浦县赤岭乡、湖西乡,龙海市隆教乡,宁德市金涵乡,霞浦县崇儒乡、水门乡等畲族乡作社区调查。并在闽西的宁化、长汀、永定等县作客家调查。根据调查情况与资料,对下列几个问题有些看法,现提出供大家讨论参考。
  一、福建畲族是外来的而非土著
  对畲族来源,历来有主张外来的,有主张为土著的,相持不下,各有根据。
  我赞成福建畲族是外来的,理由如下:
  第一,畲族自称“san ha”,据解释为“山哈”即“山客”之义,言明其居住环境及本地畲族是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也有人解释为“山家”(山居人家)、“山宅”(山里住居户)、“三合”(指畲族由盘、蓝、雷三姓或蓝、雷、钟三姓氏为主聚合而成)、“三金合”(即山越、山夏)等。又有自称为“si ha”,即“食客”。总之,从自称反映了他们并非土著居民。
  第二,畲族图腾崇拜(龙麒)与越族图腾崇拜(蛇或鸟)不同。二者图腾既有不同,很难说明彼此有继承关系。古越族可考证的历史可追朔至商周。而畲族究竟何时在福建形成,未见专文论及。闽东的畲族自己认为是明清时代才从广东潮州凤凰山迁入。土著说认为畲族发源于闽粤赣山区,但对于不同图腾,却无法说明。
  第三,我们在闽西长汀县涂坊乡调查中,发现长汀西门外有“蛇王神”崇拜,这个蛇王宫的神像,被林惠祥教授搬到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陈列,当为古越人的崇拜。在长汀县涂坊乡客家调查中,发现有“蛇狱灵王”神像崇拜,这是左手抓条蛇,右手持剑斩蛇的神,应是客家人的祖先。由此说明,客家人先民进入福建,在宁化石壁形成为客家后,迁移到汀州府,在汀州府为客家,打败了当地主人——古越族的子孙。现在闽西地方志书也普遍称畲族为“畲客”,可见在古代,闽西地区和福建全省一样,主人应是古越族崇拜蛇的祖先及其后代,当客家先民从北方中原迁入,唐以后有几次,当时畲族也在闽西,称为“客”人。客家与畲族均是客人,彼此也有文化交流,如畲族今日讲客话,客家结婚时拜天地、祖先、父母,男跪女只点头作揖示意,这应是畲族传说祖母是高辛帝第三公主的影响,故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以来,女还保留不跪拜的风俗。
  第四,在闽南有较古老历史的畲族乡,均有发现属于闽越族及其后代的新石器和印纹陶。如在漳浦县的赤岭、湖西畲族乡,都传说他们的祖先是唐代才从外地迁入的。而在1995年9月调查中,我们从湖西畲族乡的新城后面公路上,发现有新石锛与两个印纹陶器,新石锛大小为11.6×6×1.2厘米,原料是当地出产的花岗岩,表面已风化成青白色,石锛内部仍为青黑色。在湖西畲族乡地区,据漳浦县博物馆王文径馆长介绍,发现许多新石器后期的遗址和商周时代文物,例如湖西畲族乡的楼下山遗址,系1986年12月发现,出土有4件石锛,2件石戈,陶罐(残)1个。这些新石器和陶器的主人当然不是唐代才迁入的畲族,而是土著古越族的一支闽越族或其后代。由此可证明,畲族应为外来的“客人”,而非土著。至于畲族在福建省外的起源和迁移路线,还可进一步调查研究。
  现在,闽东畲族只知是明清时代从广东凤凰山迁入。而广东潮州凤凰山畲族据中央民族学院(现改大学)和广东民族研究所人员调查,是宋元时代由龙岩传入,而龙岩又传说是唐代由宁化迁入。是否如此,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来证明,也可进一步研究畲族迁入福建的路线。当时应从沿江或沿武夷山缺口迁入,较有可能。
  二、畲族在福建的迁移路线
  畲族在福建,现在闽南、闽西的人数少,闽东各县较为集中。根据闽东调查,现在畲族祖先据《族谱》、《家谱》记载,主要是二条迁移路线:一是从广东潮州凤凰山乘船到福州连江马鼻登陆,向北迁到罗源、宁德、福安、霞浦、福鼎等地。一是从浙江省平阳县迁回福建。但这些畲族迁移都是较后代的事。关于畲族在福建迁移路线:
  第一,福建南部畲族历史比较悠久,如华安县仙字潭有蓝雷仔即畲族古文字石刻;漳州府地区还有不少畲族反元斗争的传说与遗迹;龙海县隆教乡,漳浦县的赤岭、湖西两乡,他们均是畲族乡,说明过去曾有畲族活动着。过去调查广东潮州凤凰山畲族来自福建龙岩,龙岩畲族又来自宁化。在沿海平原和山区均有较早期畲族,也由此可说明畲族自闽西山区、闽南沿海平原向闽北、闽东迁移。
  第二,现在闽东畲族,如濒处海滨的霞浦,据对崇儒、水门畲族乡的调查,他们只知道祖先是明清从广东水路迁入连江马鼻,再迁入罗源及各县的;也有是清代从浙江经福鼎或三沙迁回的。虽从族谱中,找不到他们古代从闽西或闽南迁来的记载,也由此可反证,畲族迁来闽东,应有明清以前。因为既然唐代从宁化迁龙岩,也不排除他们向北经南平、古田迁入福安、福鼎、霞浦的可能。
  第三,从闽南龙海、漳浦向北,厦门、晋江、惠安、仙游、莆田、福州,均有畲族遗留的证据。如晋江东石地方志书《西山杂志》记载畲族事不少。应由此有一路从闽南迁入福州,再向北到闽东,这就需要调查研究者今后细心查寻族谱、家谱及其他资料来证明。
  正如畲族谚语所说:“御生盘蓝雷,戚亲钟李吴”。闽东民间均传说盘自能自广东潮州乘船被风吹散去番国,不少人认为番国即日本,故本地无盘。实则现今全福建省各地畲族均无盘姓。据日本学者介绍说:在日本北海道有崇拜狗图腾的华人,但是否盘姓畲族来日本,尚待进一步研究。
  三、畲族民俗的现状
  从闽东、闽南各地的畲族调查,近年来畲族民俗有较大改变,在传说文化与现代化问题上,畲族风俗习惯日趋与当地汉族一样。
  第一,就婚丧喜庆来看,由于畲族一贯重视人生礼仪,在每个人的诞生、成年、婚嫁、丧葬等重大时刻,要举行庆贺、祈祝、纪念活动。这些庆贺、祈祝、纪念活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如婚嫁礼俗中,有“做表姐”、“做家亲伯”等以唱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近年来已渐罕见。但仍尊重舅父,如请客时要舅父坐首席;又如逢母丧,需告舅父,要待舅父见母亲遗体后,才能封棺。在整个丧葬过程,也较简化,这与他们的经济基础薄弱也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在节日习俗中,原有较独特的民族内容。在50年代以后有了改革,且加入一些法定的新节日。例如春节祭祖;三月三做“上巳节”,煮食“乌饭”;中秋节祭祖等等,多已取消不做。但仍保存一些传统的做法,例如端午节吃“杆粽”(菅粽、横巴粽);七月半用生食物祭祀祖先;仍过春节、三月三或清明节、端午、七月半、除夕等。祭祀时用生的食物,三荤三酒,不排筷子汤匙,烧香烛、金箔,点三枝香、放鞭炮等。
  第三,在信仰习俗中,畲族过去普遍、长期有着图腾、祖灵和神鬼观念,现已逐渐淡化、消失;有的连本族人也禁忌提到,如对祖先来源的槃瓠传说,就忌讳提到;至于祖先崇拜的祭祖活动,有的地方也因没有祠堂而淡化、不做;至于鬼神崇拜的民间信仰,早已不知原意,而是“憨憨拜”了。他们多不知这些鬼神来历。值得注意的是,近代的基督教在闽东畲族地区有一定的发展,与传统的佛教和其他民间信仰并存。
  第四,关于社会风尚,过去曾归纳畲族人民团结友爱、吃苦耐劳、热心公益、热情好客、遵纪守法等等。现在,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虽然表现形式有些改变,但从本质上看,仍然保留这些传统美德。
  随着时代的发展,畲族过去的民俗,以及衣饰等有了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和当地汉族一样,尤其是年轻人到闽南厦门市、石狮市一带打工,从观念上和生活习俗上(包括衣饰)有了变化。在民族的接触融合统一中,虽然畲族的民族特点有些消失,但我们仍要拍手欢迎,认为这对民族发展、民族进步是大有裨益的。

知识出处

畲族民俗风情

《畲族民俗风情》

出版者: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畲族民俗风情》收录了畲族历史与民俗的几个问题,仙居韦羌山蝌蚪崖石刻考释,畲文化二元性论纲,努力拓展闽东畲族民俗风情旅游,畲族祖先崇拜与汉文化的影响,罕见的全民群众自娱文化活动——兼议畲族歌舞的旅游文化内涵,从传统文化上论畲族龙凤崇拜,汉畲文化的接触——以客家文化吸收畲族文化的一些因子为例,论畲族历史与文化的重建等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国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