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民会馆:畲族历史文化的一大地标亮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073
颗粒名称: 山民会馆:畲族历史文化的一大地标亮点
分类号: G123
页数: 6
页码: 263-2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全国唯一以民族关系为基石结成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民间团体、社会组织——中华畲族福宁山民(三明)会馆对畲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 山民会馆 畲族 文化

内容

作为畲族迁徙、发展线路上,亦即畲族历史文化中,一大地标性建筑与结构性亮点的,正是清末民初由该族主要聚居区闽东、浙南一二十县畲族民众联合组建的,后来又有赣、粤、皖、台诸多畲族宗亲联谊加盟的,全国唯一以民族关系为基石结成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民间团体、社会组织——中华畲族福宁山民(三明)会馆。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福建等处官府发布告示,向福宁所属各县“群呼为畲”的“山民”劝改妆束,“百姓”亦各摒除畛域,等类齐观,“喁喁向化,耦俱无猜,以成大同之治”云云。
  告示发到福宁府(治霞浦),各地“山民”代表,多为族长,或其他头面人物,陆续前往领取。当时城里没有畲族客栈,代表多感不便,因而动议集资建馆。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由霞浦雷茂兴等牵头负责,经分头筹集,在霞浦西郊校场头买下四扇瓦屋一座,创办“福宁山民会馆”,专门接待畲族宗人(住宿免费,伙食自理),并在厅堂恭设“盘护忠勇王”神牌,时有祭祀活动,俨然“山民”同族祠堂。
  民国元年(1912年),霞浦县西附城区乡农会成立,会址就在会馆内。这是当时唯一由“山民”组成,明显带有民族色彩的农会。民国二年(1913年),山民会馆正式成立董事会,公举霞浦雷天何牵头负责,田岗蓝起斌、白露坑钟学吉、西附城农会蓝齐业、蓝萼芬,宁德雷志波、蓝鸿庚,福安雷一声,福鼎蓝犁虎等均为董事。会馆遂成对内加强本族团结、对外维护本族权益的畲族同族性社会团体。浙江云和名绅蓝宝成(清末恩贡、教谕,民初县参议长)极表赞同,于次年推荐其刚从浙江政法学校毕业的次子蓝文蔚,前来加盟参与办理有关事务。不久,蓝文蔚推荐处州丽水钟国光来馆当“掌管带”。
  蓝文蔚认为“山民”之名稍嫌土俗,便谐音改称“三民”,旋为避免混同时称“主义”者,再改为“三明”——其音仍相谐,其意则取日、月、星(亦为福、禄、寿)“三星高照”之纳吉呈祥彩头,定名为“福宁三明会馆”,简称“三明会馆”。
  其时,废科举、兴学堂,但畲民上学时受刁难。浙江泰顺、景宁等地均发生不准畲族生员入学的较大事件。蓝文蔚便以“福宁三明会馆董事律师”名义,径往泰顺代理诉讼,顺利胜诉,影响所及,景宁畲民亦打赢入学官司。三明会馆名望随之震扬闽浙畲区,许多畲族宗人纷纷要求入会。
  迨至民国五年(1916年),霞浦(含柘荣)、福安、宁德、福鼎、寿宁、周宁,古田、罗源、连江、闽侯(闽县、侯官)、福清、泰顺、平阳(含苍南)、云和、景宁、丽水、文成等十余县盘、蓝、雷、钟、李、吴诸姓的二千余名“山民”,先后登记在册,成为会员。并集资银元一千多元,捐献谷物、食品等相当数量(集中岚青,由雷天何统管)。
  福宁三明会馆作为畲族主要聚居区畲族民众联合组建的国内唯一“跨地区的畲族社会团体”,显示了畲族民众力量自发、主动的聚合。这里汇聚了畲族文化、经济精英,这里扩大与突破了家族祠堂的原有功能,更是以族内联谊、城市会馆的形式,拓展了畲族的社交活动,在畲族历史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国八年(1919年)8月,得力于著名邑绅王邦怀(民初省咨议会员、县首任知事)的帮助,购买县城中心地带北社乘驷后境(今松城旗下街3号)的六扇大瓦屋一座,作新馆址。《卖断契》写明:“本屋卖断与三明会馆董事雷天何边为止。”“任凭雷董事”“永远管业”。其上盖“霞浦县印”,业经官方公证确认。
  这座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大瓦屋,二进,总面积683平方米。经装修,前落大厅作为祭祖及重要聚会之所,中庭设大型神龛,安置木雕涂金“敕封盘护忠勇王神位”图腾“总牌”,柱上悬挂金字漆板楹联:“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敕赐,名垂后裔皇孙王子免差徭”等,匾额题曰:“包含徧(遍)覆”,两侧壁间则大书:“盘蓝雷”、“钟李吴”。这分明是一处“颇具特色的畲民内部联宗式祠堂,也可以看成是多姓祠堂最有代表性的杰作”。前后落及廓庑并楼上的20余间,多作住房、客房。大门上,榜书“福宁三明会馆”。
  自此,会馆真正成为各地畲族联宗、议事及诸多公共活动的中心场所。在此,会员们“讨论改进生活、教育、建设、救济诸问题,莫不集思广益,同臻宗人于福利”。
  民国九年(1920年)春节大祭,极其盛大、隆重。福建、浙江两省一二十县会员单位,均派代表组团参加,闽南、闽西、乃至广东、江西、安徽、台湾等省,亦有宗人远道加盟来聚:全国畲族空前集结。大祭由雷天何等董事,及各处族长、头面人物轮流主持,连续十余日分批举行,庄严肃穆,撼人心魄。神圣、权威,而又团结、亲和。自此,祭祖成例:每年春节定有大祭,清明、中元亦多有祭祀。
  会馆董事,惟蓝文蔚长驻(钟国光常伴),酌收若干代笔、代理酬谢,其他均不定期短驻,作义务服务。其服务事项,对内以“都是自家人”,调解矛盾;对外则为“山民”做主,出面干预、代理诉讼,解决多起畲汉山林、海埕等纠纷,维护本族合法权益。
  驻馆的,多是前来办事、做生意的宗人,仍按老规矩,免费住宿,自办伙食。有几位来闽东第一学府“福建省立霞浦初级中学校”就读的外地畲族学生常年寄宿,亦有几位福安等处流浪汉,以此落脚谋生。
  会馆建办以来,各地宗人不时在此聚会,沟通信息,商洽修谱建祠、办学兴业、架桥铺路、赈灾扶贫等公益慈善事业。当时会馆经费来自会员捐集,比较充裕,尚能资助“大浿”(在霞浦东乡,长六华里,惠及畲汉多村百亩农田,由董事蓝起斌主持修造)等重点项目,有的宗人遭遇天灾人祸,亦可给予救济。
  会馆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德(福宁)畲族民歌”、尤其是“霞浦畲族小说歌”的发祥地。董事钟学吉是来自畲族著名歌乡白露坑的“一代歌王”,利用会馆有利条件,收集素材、编写歌本。爱歌成风的宗人,驻馆期间以歌为乐,则大量转抄。致使钟学吉以至白露坑等处的畲歌,在闽东、浙南诸畲区广为流传。
  民国十五年(1926年),发生一起畲汉人命官司,董事蓝起斌代理原告,蒙冤反坐,被判刑半年,董事律师蓝文蔚等极力上诉,无法挽回。会馆威望因之骤减。
  民国十六年(1927年),发生林宝琦兵乱事件,乱兵占据霞浦县城,自称“自治军”,向地方索饷,会馆亦遭劫难,驻馆宗人全部避散。不久,海军陆战队从宁德三都派兵剿办,县城收复后,会馆被海军某部属占驻。数年后,驻军撤离,会馆仍无法恢复活动。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时局动荡,灾祸频仍。不时有畲族宗人来馆逃灾避难,几度多达百余人,厨房不够,只好四处结石为灶,会馆成了“山民”收容所。有几户畲民,长期留驻。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畲族宗人商议重修会馆,公举霞浦蓝玉轩(东乡人,镇长)、雷春华(天何子,会馆产业主管)、雷春生(天何侄,县司法处职员)、蓝兴元(西乡人,保长)、钟孔金(岭头人,拳师),福安雷金发(霞中校毕业生,县府职员),福鼎钟学通(长岗人,乡绅)等为董事,分头鸠金庀材,修缮会馆。同年11月,主持董事蓝玉轩向所在地霞浦县政府,提交《修建三明会馆》申请报告。业经县长刘仇签署,呈报福建省政府核准在案,而载入《福建年鉴》,成为全国唯一获官方注册法定的“苗夷民族”“公益团体组织”。
  会馆局部修缮后,恢复了接待宗人、议事及祭祖活动,并郑重增设“本民族抗战阵亡将士神位”,追祀其英灵。蓝玉轩、钟学通常驻,其他董事时有短聚,共谋宗人利益,多次为受欺凌的畲民讨回公道。至此,会馆元气有所恢复。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土地改革”时,会馆被政府认定为公产,没有没收,没有分配。由蓝马全(当地乡长)负责,同意四户畲族老住户代管使用。会馆活动则基本中止,逐渐式微,唯逢年过节,还有各地宗人前来拜祖、访问。畲族干部蓝马全等,经常照看,畲族老住户钟阿寿、雷伏奎等,照例坚持拂扫擦洗神牌及其全都保存完好的相关器物。
  “文革”前,会馆一直保持原貌,作为畲民家族联宗式祠堂,其“既是构建家族权威大厦,又是累积家族团结的基石,既有类似宗教的神圣性,又有贴近于世俗的亲和力”的功能亦长期顽强显现。
  近二三十年,随着民族政策的实施、民族文化的弘扬,中华畲族福宁山民会馆,日益引起畲族同胞的关注,各地宗人不断前来寻根访问,有关部门、研究人员亦不断前来调查考察。
  1990年前后,霞浦县民委主修《霞浦县畲族志》伊始,便关注“三明会馆”。该志编纂者郁田(雷雨田)作《福宁山民会馆调查报告》,在“闽东畲族文化艺术节·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1990,福安)上发布,其主要内容先后入编《霞浦县畲族志》《闽东畲族志》,畲族研究泰斗施联朱将其全文入编《畲族历史与文化》。蓝炯熹《畲族家族文化》、郭志超《闽台民族史辨·畲族研究综述》等专著以专节或重点部分,高度评介、肯定“福宁三明会馆”的畲族历史文化价值。
  与此同时,畲族内外许多志士仁人、民间团体,更以高度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为中华畲族福宁山民会馆的重兴,多方奔走、努力。
  2007年,“霞浦县畲族文化研究会”成立,将重兴“畲族三明会馆”列入主要工作日程,做了大量实际工作。
  2008年,霞浦县人民政府郑重申报“畲族福宁三明会馆”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福宁山民会馆”等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民本从凤凰山肇者,会馆原以华夏史基之”,畲族福宁山民会馆浓缩着畲族的历史资源与文化传统,即便历经变故,逐渐式微,每次拜谒那基本保留原有格局的旧址,那一片片青瓦、一根根木柱、一坎坎石阶,总是依然能产生一种历史与文化的苍茫感——历史是由独特的个体生命创造的,个人是历史最有力的元素。而在这里汇聚过畲族政治、文化、经济精英:钟大焜、蓝宝成、雷茂兴、雷天何、蓝文蔚、钟学吉、雷志波、蓝鸿庚、雷一声、蓝黎虎、钟国光、蓝起斌、雷金发、蓝玉轩、钟学通等;在这里聚合过“有事招顾莫退身”的闽浙两省二千余名“山民”会员,以及赣、粤、皖、台诸多联谊加盟的“山民”宗亲;在这里有许多以自发、主动的团结力量所演绎的令人难忘的故事。大凡整个畲族的“通明”(平等、和谐)、“昌明”(兴盛、发达)、“文明”(尊严、高尚),多能在这里寻到根脉干系,一座看似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太大特色的百年老屋,居然焕发着如此诱人而耀眼的光芒,教人肃然起敬、慷慨激昂。
  时值会馆创建110周年,谨撰此文为庆,并再次特别强调:中华畲族山民会馆,“是全国唯一跨省、跨地区的畲族公益团体,也是闽、浙、赣畲族民众联合组建的社会公益组织”。其实,还该是全国唯一以民族关系结成的,全国性少数民族民间团体、社会组织,实在是畲族迁徙、发展“线路”上,亦即畲族历史文化中,一大人文地标建筑,一大人文景观亮点,一处“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遗存”、一支畲族历史文化根脉所在,“它为畲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维护民族团结作出重要贡献,属畲族珍稀文化遗产”,同时,还该是中华“历史与文化”中,宝贵而独特的一种共同财富资源。
  (2010年)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本书从概况、乡村今夕、红色历程、经济变迁、文化传承、人物春秋等6个方面,系统反映了闽东畲民百年间前行不息的坚实步履。

阅读

相关人物

郁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