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巴地:屏南县唯一的畲族建制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034
颗粒名称:
巴地:屏南县唯一的畲族建制村
分类号:
K288.3
页数:
3
页码:
123-1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闵东畲族屏南县唯一的畲族建制村巴地村发展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闵东
巴地
内容
屏南县甘棠乡巴地村,公元1278年蓝氏第二十二世(禄房)巨富公从古田富达村迁居巴地,娶黎十娘为妻,开创基地,繁衍生息,成为巴地村蓝氏始祖,距今731年历史。巴地村是屏南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位于省道202线附近,北离屏南县城12公里,南距甘棠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巴地村村庄坐东朝西,庐舍依山沿溪而建,村内民居建筑属典型的明清风格。村庄仍传承着畲族民俗风情。全村116户536人,拥有土地面积4315亩,其中耕地面积730亩,林地面积3585亩,森林覆盖率达70%。农业生产以粮食、反季节蔬菜、非木生菌为主,水果、林业、竹业为辅。近年来,巴地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挂点单位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扶持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保护和挖掘民族特色文化为立足点,呼应甘国宝文化建设规划,形成际下—巴地—小梨洋乡村旅游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为出发点,拓展农民收入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巴地村属于典型的农业产业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以种植粮食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2009全村年粮播面积580亩,粮食产量达183吨。近年来,在上级部门领导和惠农政策的扶持下,争取到少数民族支农贴息贷款50万元,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特色农业产业,蔬菜、食用菌(非木生菌白木耳)、林果逐步成为巴地村的主导产业。2009年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850多亩,产值达100多万元,生产白木耳、滑菇10万袋,产值达20万元,垦复种植板栗50亩,垦复毛竹100多亩,有力地促进了村民经济收入,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达4870元,比上年提高794元,增长19.5%。
巴地村努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近几年来在挂点单位及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上级民宗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采取上级补助、村级自筹、社会能人捐助、群众投工投劳的模式建设基础设施,先后修建了村委办公楼,修缮了教学楼,修建了自来水,改造了灌区水库,修复水利7公里,修建防洪堤120米;2008年完成了202线至巴地村850米的道路硬化任务,完成了9口沼气建设任务。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村道亮化,村委会建立了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并分别成立了巴地村村容村貌整治领导小组,配备了专业的环保人员,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彻底杜绝了村道脏、乱、差的现象,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2008年完成“家园清洁”工程,配备垃圾箱及保洁设施并通过了市级验收,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村容整洁。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意识也不断提高。在上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积极引导下,巴地村民越来越重视祖宗留下的文化和历史古文物,对文物的遗失和文化的失传感到惋惜,开始积极抢救和保护畲族传统特色文化,修编了蓝氏宗谱和祖图,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并聘请畲语老师传授畲族语言,学唱畲族歌曲,在节日庆典穿戴畲族服装等等。建立了民族文化陈列室,对保留的文物进行规范管理,对历史悠久的祠堂、古木桥、文昌阁、古民居等重点文物单位实行保护,制定防范性措施。
巴地村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逐年提高,先后被授予“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小康明星村”、“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县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2008年还申报省级“文明村”。成就虽然喜人,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村两委立足长远、认清形势,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探讨制定长短期计划,决定以“立足民族文化特色,打响畲族文化乡村游品牌”为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围绕甘棠乡“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民族特色文化、涉台文化”的乡村旅游格局,发挥巴地村民族文化特色,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项目,促进巴地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进一步增强农民文化保护意识。
巴地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风景优美,蕴涵丰富的民族文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本书从概况、乡村今夕、红色历程、经济变迁、文化传承、人物春秋等6个方面,系统反映了闽东畲民百年间前行不息的坚实步履。
阅读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巴地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