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图书馆
宁德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宁德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福安凤洋“百艺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030
颗粒名称:
福安凤洋“百艺村”
分类号:
K288.3
页数:
2
页码:
107-1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闵东畲族福安凤洋“百艺村”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闵东
百艺村
内容
秧绿、谷黄,秋天晃悠悠爬上山脊,山下便一片稻香弥漫、风韵盈盈。有“百艺村”之称的福建福安凤洋畲村,就藏在这片秋色尽染的畲山深处。
凤洋村,曾以其丰富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赢得“百艺村”的美誉,名噪乡里,风光百年。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一些传统手工产品日渐淡出舞台,昔日百业俱兴的“百艺村”陷入了人老艺消、后继乏人的尴尬。
凤洋的畲族同胞在生产、生活中不断衍生出了各式各样的纯手工技艺,清朝末年就曾十分兴盛。据村中老艺人们回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做木工的、编蓑衣的、制畲服的、箍缸补锅的,只要人们生产、生活中会用得着的产品,就有相应的手艺人。当时家家户户一般都有两三门的手艺,或世代承传,或外出求学,代代有传人。当村民间相互有需求时,往往是以艺换艺,我帮你补个锅,你帮我织件衣,其乐融融。
百艺争辉,百业俱兴,畲山“百艺村’写下了一页传奇。当年除了留守村里,服务乡邻外,一些畲家艺人也会走出村寨,闯荡江湖。献艺一处,他们总会结识一些热情好客的东家。于是,每年正月十一畲村庙会时,艺人们便会盛邀这些交往甚密的东家们拖儿带女进村做客。“多的一家客人坐满了十来桌,少的也有四五桌”,穿起畲装,斟上美酒;觥筹交错,把盏言欢;三天两夜,歌满畲山。这一风俗沿袭至今,昔日繁荣百艺可见一斑。
因为这独特的风情、悠远的历史,2006年凤洋村被评为福建宁德畲族文化重点村;今年7月又跻身该地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
上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生产、生活日常用品日渐丰富,昔日纯手工传统产品渐遭淘汰,红极一时的凤洋畲村技艺也随之萎缩消亡。
69岁的钟石俊老人是当年大名鼎鼎的畲族服饰制作艺人。20岁时从叔辈承传这一技艺后,小至烟袋,大至蚊帐,各类畲家服饰挂件他无所不能。身怀熟稔技艺,年轻时的他走南闯北,制衣无数。老人说,在村里各项手艺吃香的年头里,他几乎一整年都在外揽活献艺,周宁、蕉城、霞浦各地畲家群众争着请他上门做衣裳。
而今随着畲汉风俗文化的共融同化,穿畲装、围畲裙的畲家人越来越少了,握惯了剪刀、做惯了穿针引线细活的他则只好扛起锄头下地刨食。偶尔农闲时分,他还会重操旧艺,为即将出嫁的畲家女赶制几套服饰,或为对畲家服饰情有独钟的老乡亲缝上几件衣裳留个念想。
时断时续,钟石俊老人成为村中乃至整个福安西部畲区少数还在坚守的畲衣制作艺人。而在当年,村里这样的艺人就有十多位,且是清—色的畲家汉子。
当人们还在为远去的传统手艺惋惜时,新兴的手艺又在畲村兴起。现在的凤洋村,九成以上的群众都操持起泥匠、建筑的营生,足迹遍布闽东。只要市场上有需求,村里就会有相应的新手艺。“百艺村”也在与时俱进。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本书从概况、乡村今夕、红色历程、经济变迁、文化传承、人物春秋等6个方面,系统反映了闽东畲民百年间前行不息的坚实步履。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志凌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宁德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