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厝畲族乡发展见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20000013
颗粒名称: 康厝畲族乡发展见闻
分类号: K288.3
页数: 3
页码: 43-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康厝畲族乡发展见闻,分别记述了康厝畲族乡独特的自然优势、工企业步入超常规快速发展的轨道、公共设施日臻完善等情况。
关键词: 福建省 闵东 畲族 发展

内容

康厝畲族乡有其独特的自然优势:土地肥沃,水草充足,最适合发展养殖业;电力充沛,闽东水电站至康厝电力专供线,一年四季,电源不断;矿产资源丰富,闻名遐迩的福安钼矿,就出在本乡的赤路村,蕴藏量达6500吨,还有无以计数的河卵石、龙岗石、辉绿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赛浦路、赤康路、石象路,三路横穿23个村委会,水运交通也很方便。
  近年来,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本乡实际,制定了“依托科技,发展‘两高优’农业;依托山区,发展林果场;依托交通,发展运输业和服务业;依托开发区,发展二、三产业;依托牧草资源,发展养殖畜牧业;依托石料资源,发展建筑业;依托群众热情,发展公益事业”等八大依托和八项发展的宏伟计划。
  ——工农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稳定耕地面积39800亩的基础上,坚持“开发与挖潜,双产与单产、水田与旱地、主粮与杂粮”一齐上的原则,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复种指数,认真组织落实“粮食工程”,在抓好常规农业生产的同时,积极推广杂优品种,通过优化配方肥料等实用技术,在挖掘再生稻、早中稻、早稻上下工夫,积极推广甘薯“五改”技术,使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增产,5年超历史最高纪录。即使1992年遇到罕见的秋旱,粮食产量仍可持平,多种经营收成创历史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引进黑米良种试种成功并大面积推广,从而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在紧紧抓住粮食生产的同时,注重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山地资源优势,大念“山”字经,发展“名、优、特”经济作物,眼下,我乡高台的生姜、填秦的黑米、施洋的畜牧业、彭洋的白菜,邮亭的食用菌、竹沃的冬桃、南洋的中华毛绒蟹淡水养殖、梧溪的柿李等农业“八大基地”已初具规模,为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支柱作用。
  ——工企业步入超常规快速发展的轨道。古语说:“良禽择木而栖。”我们为发展壮大工企业,改善投资环境,是舍得下血本的。首先,投入资金34万元,从闽东水电站架设至康厝电力专供线,保证了兴办企业厂家的电源需求并在电价给以优惠;其次,投资十几万元,架设了电缆,实现电话直拨,促进了信息流通;第三,充分利用别人所没有的穆阳民族经济开发区的所有优惠政策;第四,热情服务,为本地和外来投资者“开绿灯”,简化创业手续,热心牵桥搭线。有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别人没有的优惠政策,终于引来了众多的金凤凰,工业企业在我乡发展势头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乡办、村办、联办、股份制、合资、外资企业迅速发展。目前,全乡有铸铁企业11家,轧钢企业2家,股份制企业33家。宏达面制品厂1993年兴建,当年投产,1994年年产值预计可达2000万元,产品直销日本。台商赖炎生先生投资10万美元,在洋溪村兴办福生林竹工艺加工厂,生产的龙凤雕刻棺木直销台湾。
  说起股份制企业,对中国农村来说无异于19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这对于有28%是畲族人口的康厝来说,就更为可贵,中国农民以本分保守闻名于世,他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天面对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今天,他们受到了时代的启迪,将剩余资金合起来兴办工厂,发展企业,自己当上老板,加入商品经济竞争的行列,这不是当代农民脱胎换骨吗?以股份制企业形式出现的康厝乡渡桥水电站,是本乡人集资200余万元兴办的,该电站的兴办成功,给全乡广大跃跃欲试投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农民们起到了催化和促进作用,受到市委书记陈必滔同志的肯定。
  ——公共设施日臻完善。配套设施、人才、农业是民族地区的三篇大文章。尤其是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更是民族地区进步的重要标志。1993年,我们主要办了5件事:一是投资34万元架设电力专供线,投资12万元架设程控电话;二是发动群众集资办学,建造了岭尾小学、施洋“庆同楼”及部分完小校的配套设施,基本实现完小校“一无二有”;三是建成康厝农贸市场,活跃了市场供给;四是修建14.6公里长的乡村机耕路,改变了村民长期以来肩挑手提的落后状况;五是依靠社会知名人士集资14万元,兴建康厝文化站、老人活动室综合楼。如此极大地推动了畲乡两个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成绩来自积极进取,刻苦努力;财富来自不断创造、不懈追求。近几年,在全乡干群的不懈努力下,全乡各条战线,各项事业发生了质的飞跃。让我们看一组对比数字即可一目了然:
  1993年工农业总产值5715万元,比1992年增长55.8%;其中农业产值2055万元,比1992年增长14%;工企业总产值3660万元,比1992年增长96%;农民人均收入964元,比1992年增长18%;财政收入140万元,比1992年增长100%。
  (1994年)

知识出处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本书从概况、乡村今夕、红色历程、经济变迁、文化传承、人物春秋等6个方面,系统反映了闽东畲民百年间前行不息的坚实步履。

阅读

相关人物

卓石佺
责任者
雷瑞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康厝畲族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