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闽东畲族蓝姓迁徙的中转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4527
颗粒名称: 白岩,闽东畲族蓝姓迁徙的中转站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3
页码: 532-534
摘要: 明清时期,宁德县志中并无北山村名,明嘉靖《宁德县志》卷一山川:白石山,在七都,山石莹白如玉,为林少保所居主山。《闽书》亦称“白石”。清乾隆《宁德县志》卷之二建置“六都三图…….东墙、杯竹、白岩”。这个白岩村,位于仙山顶一白色岩壁底下。故以此白色岩石作村名。明嘉靖十九年蓝恒麟从罗源县八井贝头里迁居宁德县马山葡萄坑定居,为蓝姓入蕉城始祖。蓝恒麟在葡萄坑开基不久,因山洪毁寨和发生瘟疫,其孙蓝希源、蓝圣源明万历十五年从马山葡萄坑分迁往宁德六都乡谢家林和六都白岩村兴居,清顺治年间蓝希源孙蓝赵福复从谢家林转迁六都白岩仙顶下村定居。蓝希源和蓝圣源即为白岩蓝氏两个支派。
关键词: 蕉城区 畲族 蕉北街道

内容

明清时期,宁德县志中并无北山村名,明嘉靖《宁德县志》卷一山川:白石山,在七都,山石莹白如玉,为林少保所居主山。《闽书》亦称“白石”。清乾隆《宁德县志》卷之二建置“六都三图…….东墙(过此则七都)、杯竹、白岩”。这个白岩村,位于仙山顶一白色岩壁底下。故以此白色岩石作村名。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蓝恒麟(蓝姓108世,明时赐正八品冠带)从罗源县八井贝头里迁居宁德县马山葡萄坑(即今蕉城区飞鸾镇南山葡萄坑)定居,为蓝姓入蕉城始祖。蓝恒麟在葡萄坑开基不久,因山洪毁寨和发生瘟疫,其孙蓝希源、蓝圣源(同为110世)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从马山葡萄坑分迁往宁德六都乡谢家林和六都白岩村兴居,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蓝希源孙蓝赵福(112世)复从谢家林转迁六都白岩仙顶下村定居。蓝希源和蓝圣源即为白岩蓝氏两个支派。
  蓝希源派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裔孙蓝赵福转迁六都白岩北山村定居发族。其房下孙(116世)为有禄、有舍、有全三兄弟,复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迁入霍童莒州濑头村兴居;(×世)蓝德公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迁入蕉城莲山田中村兴居。
  蓝圣源(110世)派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从葡萄坑迁入六都白岩仙顶下村发族,生三子:长子元成、次子元灿、三子元旺,分为三房。
  长房元成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蓝文锦(115世),从仙顶下迁往福安县青山鼻。同期,蓝文长(115世)携三子从仙顶下迁往福安县发族。其长子士申居大车半岭;次子士朝居荷厝岔头;三子士尧居通官说。
  同期蓝文铭(115世),从六都白岩迁往八都点兰村发族;其房下蓝李明(117世)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分迁入漳湾门下村、蕉城碧山街兴居;同年,其弟李连,迁蕉城北门街,李递迁蕉城南门兴居;又蓝李发(117世)外迁福安县下白石湖头半村;蓝因弟外迁福安县荷屿长楼湾村兴居;又蓝昭连(116世)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外迁福安县荷屿村兴居。
  二房元灿支: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蓝可崇(112世)从六都白岩北山村迁往福安县南阳里(康厝乡洋里村龙岗蓝姓)兴居。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福安康厝洋里《龙岗蓝氏宗谱》收录有《溯受氏始祖记》、《居闽始祖》和《迁居宁德白岩始祖》、《龙岗肇祖始祖高山可崇公》四则。其一《迁居宁德白岩始祖》称:“圣原公,生明万历丁亥年(1587年),行七。迁居宁德七都白岩,耕种为业,妣钟氏。生子三:元粲、元成、元旺。公妣卒阙至我朝康熙甲辰年(1664年)七月,合葬在宁德(蕉城)八都溪口洋,坐癸加子。嘉庆丁卯年)二月二十四日未时重修。元粲公,字耀祖,行千六,号太乙,生万历己未年(1619年)。妣钟氏,生天启辛酉年(1621年)。生子一:可崇,即迁居福安之始祖也。公卒崇祯癸未年(1643年),至康熙三年.(1664年)附葬于圣原公墓左。妣卒康熙辛卯年(1711年),葬在福安南阳南庵山,坐乙加卯。妣有传。其二,《龙岗始祖可崇(传)》云:“公原住宁德七都白岩,四龄失怙,与其母移徙建宁乡间耕种,两载复不如意,乃转徙福安穆水沿地稽查,见南阳一派田多,邻村人少,喜曰:‘此可以勤吾职,奠吾基矣!’由是相视本处山不甚深,木犹蕃盛,遂承包田土地基,架屋数椽,乾坐巽向,聊蔽风雨,肆其力于耕耘收获。仍俭以积聚,数年之间稍得盈余,即念祖父浮厝故乡,罪深暴露,于康熙三年(1664年)回步故园,与堂弟吴寿葬其祖父,乃旋居本处,妻生子,为创始之祖焉,迄今仅四世矣,后之子孙勤俭相承,亦颇云多此皆公之天性克敦贻谋之善,故奕叶得沐其休也。所以命本村之名,颜曰:南阳里,又号金谷境,续经众议,复改为龙岗境焉。蓝片永(113世),于乾隆年间(1736-1795年)外迁罗源县柯坂村兴居。蓝片通(113世),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迁入漳湾王坑村兴居。蓝朝旺(114世),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迁入七都三屿海潮山村兴居;其弟蓝朝富,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迁入八都葛藤坪村兴居。
  三房元旺支: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蓝永达(114世),从六都白岩北山迁入七都际头岔发族;其房下(115世)蓝文钦,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迁入城南后山村兴居;同年,其弟(115世)蓝文锭迁赤溪琴田村兴居;又蓝永必(114世),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迁八都水尾村兴居。传至蓝文明(115世),于清顺治元年(1644年)迁入八都新楼村发族;其房下蓝连郎(118世),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外迁福安县顶头填洋兴居;同年,(118世)蓝东阔外迁福安县顶头牛地坑村兴居。蓝文瑞(115世),于清顺治年(1644-1661年)外迁福安县上洋村,传到蓝廷启(118世),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从上洋村回迁宁德县亭坪后山村发族。其后,房下孙有分迁八都猪姆石村、金涵中前村、蕉城向阳村、漳湾南下山村。又蓝文正(115世),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外迁周宁县咸村云门村兴居,其弟蓝文真同年外迁福鼎县官洋村兴居。
  其间从葡萄坑迁出定居于邻村的有: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蓝柴公(113世)从葡萄坑迁往飞鸾马山村发族。其房下蓝必公(117世),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外迁罗源县松山镇白水石门里;又蓝文公(119世),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外迁罗源县起步镇叶洋村。还有蓝长远(113世),从葡萄坑搬出后,于清乾隆年间(1662-1722年)迁入飞鸾下塔头村兴居。
  由上述可知蓝姓从飞鸾马山葡萄坑迁居谢家林,不久迳迁白岩以发族。这块白石岩壁也成为蓝姓认祖的标志。宁德七都北山白岩,也成了闽东蓝姓迁徙的中转站。

知识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蕉城畲族村落》

本书内容包括:概述、畲村轶事、畲村新貌、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村人物、习俗、故事传说、附篇。记述了蕉城区畲族村落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翊群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