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畲村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4510
颗粒名称: 第七章 畲村习俗
分类号: K892.383
页数: 53
页码: 310-361
摘要: 本章节记述了岁时习俗、福愿、服饰、饮食、居住、婚嫁习俗、生育、寿庆、丧葬、信阳、禁忌等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蕉城区 畲族 风俗习惯

内容

岁时习俗
  春节
  俗称“做年”。一般人家在腊月廿四晚就要祭灶送“灶君”,洗扫门庭,清洁卫生。三十日晚全家吃团圆饭、压火种、煮“隔年饭”、贴春联、封仓、封砻、封臼、挂元宝纸。至正月初一早,焚香放炮,供天地,祭祖先。初四接神,开年驾,出行。这些习俗大多与汉族同。
  祭祖节
  每逢正月十五日,举行祭祖活动。畲族村寨建有宗祠、支祠或祖寮。内安坐有畲族祖先的祖牌。有的还塑有蓝雷钟始祖的塑像。祠内摆有龙头杖、香亭、香案、香炉等。祭祖开始,先放神铳三响,百子炮连声,锣鼓喧天,祭案上摆供茶酒三牲。本族祠内后裔儿孙,凡当年结婚者、生有男孩者、家有老翁做寿者,均要送“两日制”龙烛一合,焚香叩酬。祭祖时,还由本族长辈讲述祖先的功绩、始祖由来、发族的世系行第,讲家族“十大家范”(即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务农业、崇节俭、善治家、戒赌博、息争讼、论人伦),教导族人向善。
  观音节
  旧时畲族村寨群众普遍奉祀“观音佛母”,神堂框里书写着“南无大慈大悲灵感观世音菩萨”。俗传观音是农历二月十九日生,农历六月十九日得道,农历九月十九日过南海,逢此三日都要纪念。族人认为她能普渡众生救苦救难,故家家奉祀。多数人要在节日里吃一天观音素,以保平安。
  “乌饭节”
  即“三月三节”。每逢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畲族村寨的家家户户都要采集乌稔树果合糯米煮“乌米饭”,全家共餐,缅怀祖先。传说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畲族英雄蓝奉高、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唐朝压迫,被朝廷军队围困断粮。蓝奉高命部下往山上寻找食物。当时正当大寒之时,山里各种植物都已脱叶落果,唯有“乌稔果”尚挂枝头,一串串像珍珠。采回一尝,觉得十分香甜,即传令大量采集,混合军粮充饥。解决了军粮,整顿了军旅,于三月初三日率领全军,一举打败官军。尔后,畲族族众为纪念祖先这一功绩,每逢三月初三都要往山上采乌稔果做“乌米饭”,以示纪念。既表示缅怀祖先功业,同时也要准备春耕。由是“三月三”节日畲族村寨常有聚会赛歌。过了这个节日,就要集中精力大搞春耕生产。故有歌传唱:
  初三唱歌四方来,男女赛歌比“肚才”;
  三月初四歌门锁,八月十五门再开。
  山客风俗世上传,初四劳动没接门;
  若要山歌都唱尽,贪玩无食人责问。
  “林公”节
  畲村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要举行“林公节”。传说,“林公”名叫“林亘”,系宁德古田交界的马坑村杉洋人。壮年为人做长工。有一天上山砍柴,自带一包“草包饭”,走到半山坡遇着一只猛虎,“林公”急中生智,把饭包掷向老虎,“林公”见老虎张口去吃饭,乘机用尽平生力气,把串担对准虎口插进肚子,把老虎打死。此后,畲族群众为纪念“林公”为民除害,怀念“林公”出身长工,体恤畲民,尊重畲民,故村村立庙供奉。每逢这一节日,畲村家家户户舂米做粿,备祭品,排香案,敲锣击鼓,礼祭“林公忠平王”。
  牛歇节
  相传农历四月初八日,为牛生曰。清早(天未亮),主人要将耕牛牵到山上吃露水草。传说在这一天,天神送有“馒头草”给牛吃,牛吃了这天的草,长膘快,无疾病,能犁田,会增产。
  端午节
  畲族称“五月节”。古传是纪念战国时楚大夫屈原忧国死节的节日。但畲族人民既缅怀这一古人,更认为五月五时届炎夏,山区容易滋生疫病,又是农作繁忙季节,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备制“雄黄酒”。中午时刻,用酒把住房各个角落喷洒一遍,以除瘟驱疫。在这一节日里还要组织人力上山采回三指大的茅竿叶,用来包糯米粽。每只扎成五节长的“竿粽”,用以祭祖,祈求平安。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畲族人民十分重视此节,尽管家贫,也要买回几块中秋月饼分给孩子和赠送亲友,举家吃个“中秋暝”。晚餐后,男女老幼都到户外赏月。老人讲“古老”,青少年结伴点燃篝火,手拿竹筒,击着响点,迎“田元帅”,游中秋,唱山歌,尽情欢乐。
  尝新节
  畲语称“吃新”。山区畲村多种中稻。八、九月间水稻收割。为庆祝丰收,常要选择一个吉日,将新收的大米蒸成大米饭,先装满两大碗,摆在厅前供祭天地。当晚全家开怀尝新。传说这天“多一人尝,多一人粮”。
  冬节
  时至冬至日,畲家户户都要用糯米做糍丸,让全家人品尝。传说“冬节无糍丸,作息无头门”。
  福愿
  正月十四日,“奶娘”福
  “奶娘”是保护妇女生男育女的菩萨。常在正月办三牲和粿糕,到奶娘宫祭供,祈求财丁兴旺,幼口安宁。
  二月初二日,“春福”(即土地福)
  祭供的是“土地神”,相传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生日。农民靠的是土地,希望的是庄稼丰收,所以村村做“春福”比较隆重。
  三月“立夏福”
  每当“立夏”日这一天,全村人人歇息一天,叫“歇夏”。家家采竹笋煮光饼,添口福,点香祈求夏季的好收成。
  五月初“保苗福”
  各户要备祭礼上“土主官”供请。意为春种已落实,祈求禾苗粗壮、无虫害无兽害,全面丰收。
  七月立秋日,“秋福”
  全村要备办祭礼到“土主官”供祭。求“土主”和“土地”庇佑,不受干旱,常降雨水,滋润禾苗,保护丰收。
  八月白露日,“白露福”
  向天地供祭,祈求水稻孕穗扬花时节,顺利度过台风与暴雨,获得增产与增收。
  八月廿三日,“元帅福”
  畲族供奉的是“田公元帅”。传说,“田公元帅”,名雷海清,是唐朝内廷乐师,能编剧演戏,善弹琵琶、舞蹈。安禄山造反时,搜获宫廷内梨园子弟三百多人,海清亦在其数。安禄山在凝碧池庆功宴乐时,命海清演奏,海清用琵琶袭击禄山不果,被杀。再后郭子仪复长安,唐玄宗复位,追封海清为“天下梨园都总管”、“田公元帅”。畲族人民为纪念他,常塑像,焚香礼拜,供奉为神灵。凡是畲族的鼓吹班、木偶戏班均供“田公元帅”神位。每逢这一福日,畲村就要舂米做粿,杀鸡、宰鸭、备酒菜、三牲福礼供祭“田元帅”,祈求驱邪保平安。
  十月立冬日,“冬福”
  这时稻田收割已毕,粮食归仓,农家户户为欢庆丰收,制黄金粿、糯米粿,供祭“土主神”和“土地爷”,以谢敬。
  十二月三十日,“完满福”
  为庆祝全年生产生活都顺利,各家备茶、酒、福礼向“土地爷”、“土主神”祭供礼拜,再求明年好时运。
  正月初六,“祖宗福”
  这是钟姓从汀州府武平县入迁宁德县韩丹村、上雷东村的一支特有的“福日”。每年春节后初六日,钟家男女都得赶早,于清晨寅时排香案,备办料糕鱼肉菜果,焚香鸣炮,祭敬其先祖“助国尊王”,俗称“祖公福”。合家团聚享福。这一“福”日,缘出于宋时(据清同治五年修撰的上雷东《钟氏族谱》记载)。钟姓第九十四世孙钟友文,于宋英宗朝官至御史,因与当时推行王安石新法的党众发生龃龉,被其矫旨加害,于是钟家兄弟五人带领子侄埋名隐姓避难汀州、潮州、漳州各地。临走时,还当天盟誓:“山有来龙,水有源,此去代代出英贤;若有不认祖宗者,天雷劈碎作飞尘。”后至宋徽宗时,北方金兵入寇。金人火攻京城凤楼,得军民协力抢救,打退金人。宋徽宗认为在救火人丛中,曾隐约看到钟友文兄弟率阴兵相助,追忆其前好,遂追封钟友文为“助国尊王”。由是流迁在外的钟家房下子孙,闻知朝廷已不追究旧嫌,于是恢复原钟姓,归还故土。其后子孙为敬祭先祖英灵,择定“助国尊王”生日正月初六,为“祖公福”日。
  服饰
  畲族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反映了本民族风情面貌的一种鲜明标志,蕴含着本民族自美、自爱、自强的自尊心。服饰古朴典雅,尤以女装十分别致。
  女服
  上衣,尚青色棉布、苎麻衣。少数富裕户也穿绸缎。大襟半长衫,衫长至膝。女穿的彩服衣领常用金线和五色线刺绣成二至三层“虎牙领”花纹。领背中央绣“凤凰采牡丹”。衣襟用五色羽毛布,加粉白洋布做“沉墘”,绣三至五层梅菊花蕊。腋下襟边缝一块四寸宽倒三角形的大红布;领口内用蓝或白色四方形的布做“替肩”,皆表示高贵。袖口和衫袄襟边均用大红色羽毛布做边饰,并镶绣各色花纹。至于节日时所穿的紫色“诰翠杉”(古作礼服用),大襟和袖口都绣“回字”形花纹,胸前还加排扣五颗。女裙裤,多数用黑色棉布。夏天穿苎布。出嫁做新娘时,用青色绸缎,精哔吱做裤。外穿蓝色或紫色的叠脊“虎牙裙”,裙上刺绣着“凤凰采牡丹”等花鸟装饰,腰间捆缚宽腰带。正面垂两条长一米的飘带,随行飘动,甚见风雅。至于妇女上山、下田劳动时穿的“围身裙”,则用黑色苎布或青直贡布制成,裙上端加一块四寸宽红布做裙头。所缚的腰带则用五彩丝绸线、白粉线、羽毛线等织成橄榄式花纹和汉文字做装饰,所织汉字约一百二十多个,如:“王子去求仙,丹仙入九天,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金木水火土,甲乙丙丁,壬申才午未”等字样。靠近罗源县的飞鸾南山村和新岩村一带畲族妇女的服饰,均穿斜襟大领衣,亦镶各种彩色花边,围身裙的图案花纹以大朵的云头纹为其特色。不分季节一律穿短裤,扎绑腿。
  男服
  上衣,大都穿青色和蓝色大襟短服,少数穿大襟长衫,均为圆领。使用棉布和苎布。胸襟两旁袖口上均镶有黄、红两色,缀三至五颗铜扣。做新郎送新娘回门时,常外穿五排扣的“钱吊衫”(古作礼服)礼服胸前领左右两旁,还垂挂有两条珠线穗,礼服正面上方有两个袋,下方四个袋。男裤,多用蓝青色棉布。夏天穿苎布短裤,裤头上接五寸宽蓝布或青色布。男结婚做新郎时则穿紫色或蓝色长衫礼服。
  鞋帽
  平时男子多穿黑色布底双鼻鞋,劳动时,则多打赤脚、穿草鞋。妇女穿单鼻“虎牙鞋”,鞋头高昂一寸,鞋口两旁以羽毛布“沉地”,用五色线绣“虎牙”花纹,故称“虎牙鞋”。解放后,男女才穿解放鞋、运动鞋、塑料鞋、皮鞋。儿童多戴猫儿头童帽,男性中青年常扎头巾,老年人戴风罩帽。巫师、法师分别戴宫帽、天尊冠、卍帽。男子做新郎时头戴宽边青色红顶帽,帽顶突高8厘米,两边插金花。
  “凤凰冠”是畲族特有的凤冠,姑娘出嫁时都要头戴“凤凰冠”。冠的结构是以竹片为骨架,制成梯形的头冠套,冠套外围缝上五色波纹的“冠栏布”,额前镶双龙、凤凰、蝴蝶、花木、鱼鸟等图案。“凤凰冠”上额正当中,悬立一块精制的“双龙戏珠”银饰,左右两旁配饰两个“武士”,左骑驴、右提剑。冠额正面还贴镶有两块长12厘米,宽约3厘米的银质“冠栏”片。其下再并排悬挂4片四方形有花纹的银片,表示盘、蓝、雷、钟4姓联姻。再下挂9个“银星”,象征天下统一,定九州,九星下垂胸处还串挂着9穗花纹银片。片上錾有大大小小的山、海、花、鸟、鱼、兽等图案,每穗又连接9小片,即九九八十一片。“凤凰冠”上左右还悬挂4串长达50厘米长透明的玻璃珠(古时串玛瑙)。其下连接元宝型银牌4个,垂至胸前,动时声响叮咚。冠左右两侧还各挂一块蝴蝶型银牌,串联16小片四方形的花纹银片。冠髻之后垂挂一块錾有“双龙戏珠”的银牌。髻上横插一根髻针,以保持戴冠稳定。
  首饰
  一般妇女常戴鸳鸯银手镯、银戒指。其上錾有梅花、八卦、福、禄、寿、禧等图案与字样。最有特色的还有龙爪拳头式带铃哨的戒指。富裕人家的妇女则有佩戴银牌、项链、银脚镯、银耳环。
  头饰,则随发型而不同。与福安接壤的畲族妇女发型,是脑后梳成爪辫状,向上绕成“盘匣式”。发间环束深红的羽毛带或深红色绒线。正面额前发高为脸部的二分之一,发顶中横压一条银簪,斜插耳把、豪猪簪,耳戴一副大圆环的银耳坠。未婚小姑娘的发型,均用红绒线掺在发中一起编成辫子盘绕在头上。至15-16岁时梳成“平头型”,插两只小银簪。与罗源县毗邻的飞鸾镇南山、新岩、向阳里村一带的畲族妇女,则梳成“盘螺式”“凤凰头”,用红色绒线缠发梳扎至头顶,约达15厘米高。弯至额头,缠圈成一块直径8厘米大的圆型发桃,盖在额顶上,并横拴小银簪,畲语称“凤凰头髻”。
  饮食
  畲族人民平日勤劳俭朴,饮食崇尚淡菜粗饭,所以家家户户都重种菜。蔬菜种类有芥菜、萝卜、包菜、南瓜、苋菜、菠菱菜、光豆、玉豆等。一般家庭还常把芥菜、萝卜加工制成咸菜做当家菜食用。竹笋则是山村时鲜菜。畲村生产有各种竹笋,如麻竹笋、绿竹笋、楼竹笋、竹笋、黄竹笋、金竹笋、石竹笋、苦竹笋等一年四季均有。尤其麻竹笋、绿竹笋、楼竹笋,常加工成笋干,逢年过节即是待客的好菜肴。调味少用油,重用姜。
  畲族人民的口粮,过去以蕃薯丝为主粮,大米、高粱、大麦、小麦、花麦、玉米、小米为副粮,故俗传“种番薯吃番薯,番薯当粮也当菜”。多数地方要把鲜番薯丝用水淋洗出淀粉,加工制成“粉扣”当菜吃。还用番薯酿造番薯酒,作为请客、过节之用。解放前,多数人家常年吃不到白米饭,只在春节时,备些大米,应正月初一至初三吃3天。至于糯米,多用以酿酒,用于过春节或妇女生育分娩时食用,以及过节制糯米糊,端午节包“竿粽”,过年蒸年糕。冬米,主要用于婚、丧、喜、庆时制“黄金粿(米时)”,赠送亲友。
  居住
  畲族村寨较多布于山湾山岗之间,多择向阳避风、有水源处建房。古时因经济困难建造简单,房屋的结构多用茅草搭盖、木墙瓦房,俗称“寮”,有盖“人字”式或“孩儿掌伞”式的草楼。“人字楼”,只用二根中庭柱,上横一梁,两旁斜搭数十根竹杂木的椽桁为架,覆盖上茅草编的茅片或杉木树皮即成。“孩儿掌伞式”则用一根中庭柱,象雨伞一样,四环用竹、杂木斜架做椽桁,覆盖上茅草片和杉木皮亦成,而后四周筑起土墙,用以遮挡风雨。屋内用编竹为壁篱,隔成两间,一半厨房,一半卧室,茅房低矮,无窗口,阳光不足,室内潮湿。
  后来,住房多改为土木瓦房,呈长方形,屋顶为金字状,依山而筑。四周均用黄泥土筑作围墙,中间分别用七柱或五柱木料,架放二扇或四扇,安置屋梁椽桁,盖上瓦片即成。正座分前厅和后厅,中有木屏间隔。在左屏门上方设有神龛安置神位,右屏门上方设有祖龛安置祖案神位。前、后两边隔成4个房间,作卧室。正厅前一般都设有天井,旧时用以堆倒垃圾沤肥农用。后厅一般多用于安放日用杂物,有的建有廊庑者,前后廊庑分别作厨房或堆放农具和做猪舍。建有二层楼的,楼上低,楼厅高,使厅堂阳光充足。常立有固定楼梯或移动手梯通往楼上。楼上则用竹片加泥土或木板做墙壁隔间,隔开作粮食仓库或家具间。每座屋前或屋后均设法留有小块空地,用以晒晾柴草、衣物等,边角地多种有观赏遮荫的树木,美化环境。
  婚嫁习俗
  婚姻形式
  畲族婚姻与汉族大体相同,形式有其民族特色,随时代发展,一些习俗也已消失。
  “包办婚”
  过去尊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在男女11-12岁时就论婚。男家托媒往女家求亲,要生庚八字,经过算命先生合婚后,才决定相亲、定亲、送吉日、迎娶。
  开头说亲,媒人到女家,都要送点礼物。女家收不收礼物可看出对婚事有无诚意。说亲后,女方及其父母表示同意,才可告知男方,准备进行“相亲”。
  “相亲”。女方由姑母或姨母陪同,前往男家相“人家”。男家则要备办酒菜招待。在这过程中,双方进一步互相了解情况。如果男家备上点心蛋,女方来人肯接受,即表示同意,可留住男家宿夜。第二天回去前,男家还应送“收守信”糍粑等。女回娘家后,即由男方父母进行定亲,讲聘礼,定迎亲吉日等事宜。
  “童养媳”由于怕家穷,孩子长大成人后找不到媳妇,因此父母常为孩子抱养小女孩作“童养媳”。择吉日抱进男家抚养,到成婚时为其择吉完婚。新中国成立后,抱“童养媳”的习俗逐渐减少。
  “入赘婚”
  由于有些人没生男孩只生女儿,只好把女儿留家不嫁,招婿生育,继承宗支。招婿一般在18-19岁时,由女家父母主持,在女家举行婚礼。婚后生育的子女,第一胎男孩或女孩应从女方的姓氏,为女家传宗接代;其后的男或女均承男方姓氏,为男方传接后裔。女与婿双方都享有继承权。子女长成,各立门户。
  “上门婚”
  即寡妇再婚。寡妇的再婚、再嫁比较自由。寡妇丧夫后没生男女的,住家和再嫁都由她自由,他人不得干涉。生有子女的,难以维持生活,可由公婆或寡妇自己作主,再选择男人进家,叫“上门郎”。再婚后生育的子女为后夫传接宗支。
  “租典婚”
  有的男子由于乏嗣,一时又找不到婚配,就采用租典办法。相准穷家妇女,付给其丈夫相当数量的金钱作为租典金,约定年限3-5年,租典来同居,至生男育女,即把所生的子女作为嗣子。租典年满,女方重归前夫家中。这种陋习解放后已经铲除。
  “自由婚”
  畲族男女青年社交比较开放。双方可以在劳动中、唱歌中找对象,自许终身。自由恋爱中常以歌当话,对歌比“肚才”,求相悦、探情意、察忠贞。常经过作客探亲、节日伴游、山间劳动、拦路对歌等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恋歌多为一问一答:(例)
  女唱:不讲情意亲不成,织机没扶布难梗(织);
  三脚凳子坐不稳,渡水没船难过坑。
  男唱:隔山隔水隔树林,那家女人唱歌言;
  恰似琴萧五乐调,听人觉得迷了心。
  女唱:哥那有意妹有心,隔山种竹连成林;
  竹根会生泥内笋,竹尾攀来结完亲。
  男唱:隔山阿妹实有心,歌仔唱首作见证;
  人讲真金不畏火,不知黄铜还是金。
  女唱:青山大树不惊风,大船过海不怕龙;
  真心采花不畏险,只怕采来野芙蓉。
  男唱:真牡丹,野芙蓉,两花骨格不相同;
  牡丹只许凤凰采,野花只招野花虫。
  女唱:我本不是野花娘,我是堂堂真凤凰;
  凤凰原是仙间鸟,祖宗原先远名扬。
  男唱:歌当语言情恋探,哥妹二人共个心;
  回转寮里对母讲,紧紧托媒来讲亲。
  女唱:阿哥不用多费心,莫来多讲假正经,
  只要贤郎真情义,山歌也能当媒人。
  男唱:妹也有心哥有情,白银难买人同心;
  两人同心又同德,红罗帐内百年亲。
  女唱:阿哥讲话真有情,双脚跪地讲分明,
  结发百年和谐老,海枯石烂没变心。
  合唱:同心同意伴路上,有心不嫌郎家穷;
  劝郎回去备聘礼,备好红轿娶新娘。
  经过男女双方对歌,公开恋爱,建立感情,双方认定是真正的情人,就可暗订终身。女方私自赠送给男方银质手镯或戒指。男方递送月白色“兜肚”(畲语称“肚篙袋”)或其他珍贵物品给女方。故又有情歌唱:新造“肚篙”月白装,是郎亲手送给娘;
  千万教你莫穿烂,上街落县装银两。
  从而男方才主动地托与女方关系较好的亲友作介绍人,向女方父母求婚。取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备些糕、饼、枣、线面、猪蹄、聘金若干送女家,叫做“小定”。随后男女双方常来常往,男子还可主动到女家帮助未婚妻家犁田、插秧、秋收、冬种、助工。通过共同劳动进一步建立感情,打好来年娶亲的可靠基础。
  婚礼仪式
  “定婚”
  畲语叫“得定”。即正式“定婚”。定婚日期,一般选择农历五月端午节或八月中秋节前后。男方备好礼物,一般有长寿面二包、红枣二包,礼饼10多斤,猪蹄一个,猪肉若干斤,鱼鲞一合,衣料一套,制“凤凰冠”的“髻栏”一合,银手镯一副,银戒指一合(带响铃),聘金(银元)若干元等,托媒人送往女家。女方将礼物点收后,则商定婚嫁时间。这时女家的父母把自己女儿的生庚“八字”再次用红纸写好交给媒人,带回给男家,并给回盘猪肉二刀,黄金料或三角形糯米粽。女家将定婚的猪肉分别送给六亲。六亲收到礼物后,才知道某人的女儿已许配与人,并准备衣料等礼物,届时前去吃“嫁女酒”。
  “送日”
  男方择好吉日娶亲,备上礼饼、猪肉各若干斤,线面、冰糖、红枣各二包,“龙凤礼帖”一封,上写“天作之合”,由媒人和亲家伯等人先送往女家。女家人在大门外等候,放鞭炮迎接。经女方收礼后,吃了午餐方回男家。女方根据男方送来的吉日单(如果“吉日”对女方不利,则又要双方再商讨,再择吉日),将男方送来的“送日饼”、猪肉分别由姑娘直接送给舅母、姨母、姑妈等家里。母舅等亲戚得知后便邀出嫁女来家“作客”,即叫“作表姐”。这时期姑娘得身着盛装,分别轮流到母舅、姨妈家作客。“表姐”进村,男表年一定都要与她对歌,一般均唱“嫁女歌”,来触动她、挪揄她。如:
  男唱:“十八人女真无愁,爷择吉日摄摄到;
  爷择吉日无错月,手绢掩脸做假哭。
  手绢掩脸泪茫茫,媒人担肉到娘乡;
  媒人进入娘寮内,回转间房哭一场。
  齐人拜了出厅中,八仙红轿在厅中;
  母舅扶她来上轿,坐落轿内四人扛。
  坐轿亦要坐端正,四人抬起路中行;
  媒人掏伞随后起,扛人门下做亲行。
  凤凰鸟儿叫颈长,红花开好喷喷香;
  自己爷娘无孝顺,别人爷娘要上瞻养。”
  “开剪”
  根据男家婚期吉日,女家即请本民族裁缝师傅到家,为姑娘“裁缝”,畲语叫“开剪”。一定要特制成套“踏轿衫”、“踏轿裙”、“月白腰带”、“印花苎布蚊帐”、“红色布袋”和其他式样新衣服。还要邀请制银、打锡的师傅到家,分别打制“凤凰冠”、银牌、锡酒瓶、锡茶壶、锡罐。再请细木匠漆制橱、箱粗杠(包括脚桶、鞋橱、水桶、碗桶、盘等)。此外,还备棕衣、锄头、斗笠陪嫁,富裕户还有用耕牛做陪嫁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畲村人民生活富裕了,陪嫁物品也豪华了许多,有高矮橱、办公桌、缝衣机、洗衣机、沙发椅、自行车、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等。
  “送酒米”
  礼俗规定,男家要送给女家“箩二”酒米(即十二斗糯米),由未婚新郎和媒人作伴一同挑送女家,由女家进行代酿红酒,作为宴请六亲九眷、抬轿赤郎等的“婚嫁酒”。
  挑“祖宗担”
  婚期日前一天,媒人要替男家挑“祖宗担”。男家备好鸡蛋12粒、豆腐12块、猪肝12两(600克),还配鱼、肉、菜、果、酒等对对成双:并用红纸包好小红包,内包银元(现改纸币)若干角,计12包(即卷凤冠包、请祖包、梳头包、捉青蛙包、封箱包、阑期包、伴娘包、上轿摊伞包、掏媒人伞包、轿符包、回头包、开轿门包),这叫“源祖礼”,缺一不可。备好上述聘礼,由“媒人公”与“迎亲伯”一同挑送到女家。至女家大门时,女家放鞭炮迎接到大厅上。这时大厅已点燃一合红烛和香线,由媒人先向天地作揖,再向厅堂作揖,然后就座喝茶。这时女方长辈前来与媒人相见。“迎亲伯”上前交付聘礼。如果女方长辈看过礼物后,提出要补送猪肉几斤或另加几包小红包,“迎亲伯”或媒人则要安排人回去取拿,或由“迎新伯”拿钱代补,以求随喜顺意。
  “催嫁妆”、“安床”
  是要把嫁妆提早送入男家的婚俗。一为炫耀男婚女嫁陪嫁的气派,二为使男家按时辰点“斗灯”,行“铺床”礼。嫁妆是“新婚女”随同出嫁的物品,大多是:棹、橱、粗杠(脚桶、碗桶、水桶、纃篮等),帐、被、枕头、衣服、时钟、酒瓶等,另有农具镰刀、锄头、棕衣、斗笠和瓜、谷、豆种子作陪嫁。这象征着在男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也反映了畲族人民热爱劳动的本色。
  送嫁妆,要提前,赶吉时。因此赤郎(扛轿夫)、行郎(随行的执事)进入女家后吹送队就以锣鼓、唢呐催妆。这时赤郎、行郎踏入“新婚女”的闺房搬取嫁妆品。大姨、姐妹们为挽留自己友好的女伴不让早出嫁,就会与赤郎、行郎产生一场“新婚女”留与送的争执婚俗。大姨们常用扭大腿肉的办法阻止赤郎、行郎进闺房。而赤郎、行郎们则采用又拦又搬两路抢搬的办法,把嫁妆品搬出闺房外。搬完即算完成“催妆礼”。嫁妆物品按时送至男家后,即行点“斗灯”“安床”礼。这时须找一个父母健在、儿孙满堂、公认为有福气的妇女当“大姐”来“安床”。安床时,一边铺床、一边唱吉祥如意的好话,预祝新人和美、早生贵子、长命富贵。按时辰在床上安放“斗灯火”(用米斗装稻谷,中间放点燃的油灯,竖一面铜镜,左右插剪刀和尺)。还摆上茶酒、敬请“床神婆”,祈求夫妻白头偕老,一生吉利。
  迎新娘
  要备花轿进女家,要行“猜菜肴”、“清龙潭”、“恋床”、“反梳妆”、“分酸”、“撒五谷米”、“回头包”等婚礼后新娘才上路。
  ①“猜菜肴、识别名”。花轿进女家后,女家除请“赤郎”(扛轿夫)、“行郎”(随行的执事)吃“脱草鞋酒”外,当午或当晚要办“嫁女酒”,在酒宴中要行“猜菜肴”、“清龙潭”的歌酒令,使酒宴融和在欢乐的气氛中。酒宴中,女家的亲家姨和契母(兄嫂)等(俗称叫大姨),常借婚俗“清龙潭、捉青蛙”这一歌酒令去灌醉赤郎,敲赤郎的“红包钱”。有经验的赤郎也防有这一着,为争主动常会拿“红包”送给煮菜的厨师,请厨师配合,巧制菜肴先行“猜菜肴、识别名”的酒令来难住大姨们,使自己拖免去“清龙潭、捉青蛙”的歌酒令,保住“红包钱”。
  “猜菜肴、识别名”歌酒令开始,厨师按赤郎的意愿和婚俗煮炒出名菜,令大姨们以歌猜答。如厨师捧出青葱伴豆腐、煮蛋浮蛋壳、红烧嫩鸡腿、清嫩香粉扣、油煎红虾蛄、糖醉酥排骨等6盘。这时酒桌上领头赤郎就会唱:
  大姨慢讲“清龙潭”,先猜桌菜几样名,
  上祖流传礼莫断,从头一二猜我听。
  大姨们经过一番商量,即会答唱:
  姐妹都讲“清龙潭”,豆腐刀石是姓章,
  蛋壳变桶人家用,鸡腿拿来郑(顶)桶楻,
  豆扣变成桶范梁,虾蛄使刀便姓何,
  排骨变成枪担用,从头一二猜还郎。
  如果厨师再捧出几盘菜,大姨们还能用歌猜唱得对,赤郎对唱认为满意,便唱:
  唱得好,猜得真,大姨契母真聪明,
  富贵人生贤惠女,猜答菜肴果然真。
  这样,“猜菜肴”的歌酒令就算过关。
  ②“清龙潭、提青蛙”。“猜菜肴”的歌酒令过关后,大姨们常选出一个能歌善唱的代表,边唱边把准备好的“铜钱串”(用古铜钱若干片以“红贵索”串连成一串)挂封在赤郎桌面的所有洒瓶上,表示不让赤郎畅饮;还斟满三大碗“红曲水”摆在桌上当“龙潭”,要求郎答歌喝酒过关。
  大姨唱:
  红曲酿酒红真红,四角桌上似龙潭,
  银瓶封了断水路,清了龙井蛙跳潭。
  一顶红轿在厅背,大姨唱歌赤郎回,
  双手掏瓶放桌上,十二红帖封瓶嘴。
  扛轿赤郎娘洞来,上祖流传这式来,
  盏中有酒没乱吃,留在库中莫乱开。
  这时大姨们一方面又以歌劝慰在席六亲九眷开怀喝酒。
  唱:
  三十六亲到娘乡,六亲吃酒在桌中;
  劝您六亲酒满吃,唱歌难得扛轿郎。
  六亲九眷在厅中,我姨齐人没在行;
  吵闹六亲人吃酒,手袖抬高遮得娘。
  而后大姨领唱“捉青蛙”令歌:
  姐妹相叫“清龙潭”,十件家私都具全;
  赤郎赶紧去“修路”,大路渺渺至龙潭。
  这一令歌一出,赤郎们就得自觉地将桌上自己用的筷子和汤匙收进桌墘内,以示修好酒路准备“清龙潭”,俗称“修路赴龙潭”。如果有人没把酒具收进桌墘内,就算未修好路得罚吃酒。这时,大姨再唱:
  姻家一向有钱财,拿有银钱赤郎来,
  银钱拿来给大姨,你作赤郎莫贪财。
  歌词催促赤郎赴“龙潭”,不然就拿出“红包钱”。如果,赤郎能歌善辩,能把不赴“龙潭”唱出道理来,那么大姨们就得费唇舌唱驳辩歌,这样一来酒宴就热闹起来,变成了歌唱厅。如果赤郎迟迟唱不出歌,又拿不出“捉青蛙”的“红包银”,大姨们就会说“青蛙落龙井了”,就会点燃秆把,熏出烟雾,插到赤郎的酒盯下,熏得赤郎们啼笑不得。如果赤郎把“红包银”丢进酒碗中,就表示“青蛙”已被捉,这第一潭“捉青蛙”也就结束。大姨们还要再行第二回“捉青蛙”。
  大姨唱:
  扛轿赤郎着知忖,此礼一村传二村,
  一古流传习惯礼,喜事添子又添孙。
  姻家一向有钱财,拿有银钱赤郎来,
  “龙潭”清乾“青蛙”现,好事成双拿两回。
  赤郎银钱拿出来,大姨齐把瓶嘴开,
  盏中好酒凭你吃,一杯不了二杯来。
  如果赤郎拖延时间,未拿出第二回“捉青蛙”的“红包银”,婚俗允许大姨们以锅烟偷抹赤郎们的面孔,以博宴客欢笑。如赤郎拿出“红包银”放碗内后,大姨们还得打洗脸水给赤郎洗脸。再进行第三回“捉青蛙”。
  大姨唱:
  头潭清了过二潭,三潭过了至龙潭:
  三潭真是龙洗井,这潭正是蛙跳潭。
  这时亲家姨与契母们,便高声喝唱:“添丁发甲”、“财丁两旺”、“长发其祥”等吉利话。赤郎常凑趣拿出第三回“捉青蛙”的“红包银”。最后由大姨们揭去封盖的“铜钱串”,以示不再封瓶,并由她们斟满喜酒,敬请赤郎开怀畅饮。散席后,青年女眷还要与赤郎对歌,俗称叫“甥歌”,一唱一答一直唱到天亮。
  ③恋床。新娘在出嫁前要“赖床”,以歌代哭,俗称“哭嫁”。倾诉封建社会中妇女无地位和对包办婚姻的怨恨心情。怨出嫁,恨媒人,同时也表露新娘对父母养育恩情的怀念,对兄弟、姐妹的留恋。哭得情深意切,使亲人和客人感动,既为娘家讨吉利,又促使亲朋好友掏出“红包”赠嫁。
  哭唱:
  (恨媒人)你做媒人两个嘴,你做火卷两头吹;
  都讲男家子弟好,又讲女家有物陪。
  媒人一向贪钱财,我娘未大来做媒;
  骗我爷娘讲甜蜜,今后不睦要你赔。
  (哭爷娘)我母生我不是个,今晡轿门寮里来;
  头毛未长讲做定,身无人高就喊扛。
  我母生我不是个,养女要嫁别人家:
  兄弟姐妹都未大,心忖真真舍不开。
  爷娘答唱:我女九岁至十岁,六亲就来讲做媒,
  姻家早年就喊扛,今晡不敢再来推。
  (哭哥嫂)一年三百六十工,日日与你同出门:
  哥嫂做甚不留我,留我一工当十工。
  哥嫂答唱:姐妹长大人扛行,我讲留你也难成:
  两家良缘吉日定,心忖留妹口难声。
  (恋姐妹)姐那抬出妹又愁,苎笼挂在母门兜。
  三更未见姐煮饭,五更未见姐梳头。
  妹愁,姐也愁,年小细细会出头;
  我那今晡出门了,寮里事情你管透。
  (哭姆舅)未曾梳头泪先流,厅中酒宴敬母舅:
  世上母舅第一大,助我一言记千秋。
  母舅答唱:
  你母生你生无用,长大该当别人娘,
  做人媳妇要孝顺,自己家富还会强。
  ④“反梳妆”。畲族姑娘出嫁做“新婚女”时.要梳扎“凤凰头”,这意味着闺女年华的结束。所以姑娘出嫁梳妆时都要进行一场“反梳妆”的争辩。女家要邀请父母双全、儿孙满堂的妇女为新婚女梳头。新婚女则不愿立即梳妆。梳上头发,即被拆散.散了再梳,梳了又拆,因此,姑娘便唱:
  自己梳头真好相,不用难为婶娘装:
  头梳横纹人称嫂,不比当年闺女行。
  争辩到最终,送亲上轿时间到了,还是由舅母亲戚等人七手八脚抱着梳妆完毕,才上轿出门。
  ⑤“分酸”。“新婚女”临出门时,要和胞兄弟行“分酸”礼,这意味着新婚女仍愿为自家兄弟分担人生道路上的辛劳。当新婚女梳妆结束,身穿“踏轿衫”、“踏轿裙”,头戴“凤凰冠”,脚穿单鼻“虎牙鞋”,腰缚“玉白带”后,就由“大姐”牵扶到厨房进行“分酸”。这时胞兄弟手捧红漆八角木茶盘,盘内放两碗带骨的肉羹和长寿面。新婚女双脚踏在竹米筛内,亲手把甲碗的肉面分一半到乙碗,又从乙碗分一半到甲碗,连续分三次,“分酸”仪式即算完毕。
  ⑥“撒五谷米”。是祝愿今后娘家吉祥如意,五谷丰登。新婚女上轿前在另一茶盘内抓一把“五谷米”(大米、芝麻、黄豆、小麦、茶叶)撒到厅堂和四向,这叫“撤五谷米”。
  哭唱:
  一把米谷撒厅堂,爷家藏粮几万仓;
  春来播下一粒米,冬来多收一担粮。
  二把米谷撒厅边,娘家藏粮几万千;
  爷家荣华多富贵,福如东海寿南山。
  三把米谷撒出去,爷家买牛又买猪;
  鸡鸭成群六畜旺,年年吃穿都有余。
  四把米谷撒爷家,兄弟牵联喜气多,
  爷娘寿龄松鹤算,合家福海静无波。
  撒完“五谷米”后,新婚女即由“大姐”扶向厅堂向祖宗跪拜三拜而后上轿。
  ⑦“回头包”、“牛踏路”。这都是祝愿女家吉利的仪式。新婚女上轿时,由“大姐”换取一茶盘,内放一个“安心镜”、一把剪、一把尺、一合红熟鸡蛋、五谷种子、十二粒桂圆。移放在新婚女坐位上,以示避邪护身。由舅母撑伞,待新婚女上轿后即封轿门(古时贴上黄色轿符),以抵诸邪。赤郎即将花轿抬出大门外,并鸣放鞭炮。花轿出大门后,女家立即关闭大门,新娘在轿内停止哭声,再不转头回看娘家,以示不屑拉娘家“风水”,能专心为丈夫持家。赤郎抬起花轿至村外百米左右就得停下,让“新婚女”从轿顶上递出一个红包,即“回头包”交给胞弟,以示娘家财丁两旺:
  如果同日有两家姑娘出嫁,就得用“牛踏路”。按俗,出嫁时谁先谁后出村得凭辈份大小、年龄大小来决定:不论婚嫁路程远近,都要让长辈姑娘先上轿。但后走的又怕“福缘”被先走者带尽,于是就用黄牛或水牛,在牛角上挂上红布“踏路”领行,表示“金牛”开道,前进就是福路.既保女家“风水”,又助男家得福。因此,有些富裕人家常把“踏路牛”作陪嫁,送给女儿。
  接新娘
  男家要行“鼓乐迎接”、“拜堂”、“捧茶礼”、“办佳期酒”、“闹洞房”、“喝合卺酒”等婚礼。
  ①“鼓乐迎接”。男家要选择两童男和两童女,分别手提铜锣二面,双喜灯笼一合,选放双响、连珠炮二人,提火把四人,在村外路口等候。用唢呐开路迎接新娘。男家还用米筛、尺、剪刀、镜,猪肉一刀,悬持中堂以示避邪。用大红纸书写“凤凰到此”四大字贴上中之堂,以示新娘似凤凰朝楼阁。新婚女进入男家大门时,公婆等至亲需得回避。旧习认为会“犯冲”,日后家庭不睦。
  ②“拜堂”。拜堂是婚仪中最重要的大礼。这时男家,首先要摆香案,用茶酒、五果上供,厅堂上高燃“两日制”的龙凤喜烛,“大姐”站立在大厅上等候。当花轿进入男家大厅即以连声礼炮迎接,“大姐”向赤郎一一鞠躬,双手捧上给赤郎的开轿门“红包”后.才可进前开轿门。“大姐”上前,伏身轿内,先取出桂圆放在轿前地上用脚踏碎,以破冲喜:而后再拿出“红蛋”、“五谷种子”、“安心镜”,安放八角茶盘内,才牵引新婚女下轿与新郎共同跪拜天地和祖宗。拜堂完毕,夫妻才入新房。
  ③捧茶礼。捧茶目的在于让新婚女辩认本家长辈和主要亲友。男方一般都在婚日傍晚设宴敬请舅父、姑父、姨父、媒人等六亲九眷。酒过“二巡”,菜过“二大”,新婚女即出房敬茶。手捧木质油漆八角茶盘,排放12只茶杯,杯中放银质花纹小茶匙,冲“冬至”蜂蜜、天山名茶,由“大姐”陪同先往舅父酒桌敬茶,而后再往其他酒桌捧茶”。六亲、戚友喝茶后,先后都得送一包“茶仪”,作为给新娘的“见面仪”。但赤郎与行郎喝了“新娘茶”只说好话,不给“见面仪”。意即赤郎抬花轿、行郎抬嫁妆,肩头当路行,有苦劳。这个仪式至今保留。有歌唱:
  六亲吃酒在厅中,新来新娘泡茶忙;
  双手捧茶六亲吃,茶仪放在杯中央。
  迎亲花轿进男家,大细男女笑哈哈;
  赤郎扛轿功劳大,先敬一盘谢劳茶。
  ④喝“佳期酒”。婚期日傍晚六亲九眷赴宴散席后,接着当晚即举行“佳期酒”。常由未婚的男青年8人组成“子弟班”,畲语称“佳期酒”。个个身穿整齐的蓝色或青色的长衫礼服,头戴青色高顶帽,由“佳期头”两手提着“某府”“双喜”灯笼,领队从大门外走向新郎家,边走边唱。
  跨上厅堂唱:
  闾山竹、八仙栽,闹房子弟进门来,
  厅堂喜烛光耀迷,今旦日子吉良时,
  文武客官齐请坐,新郎新女茶捧来。
  此时,“新郎官”身穿长衫礼服,头戴红顶高帽,斜插金花,胸前挂红绸布,立足厅前恭候。连声喜炮中,先行“迎客礼”,向子弟们一一拱手鞠躬,迎接让坐。新郎递烟,新娘捧香茶。茶烟后,即由“佳期头”先为“新郎官”“请位”,再为其他子弟逐个“请位”。
  “请位”。首先“佳期头”带“新郎官”进中庭桌的“上位中”,将“中位”上的酒杯、筷子和汤匙拿起,用双手捧住,令“新郎官”随后,同时绕桌前进三步,至“左”桌边,回头面对“新郎官”,两人面对面同时对揖三鞠躬;而后“佳期头”再带“新郎官”前进三步,轻向酒桌“下”桌边,再回头面对“新郎官”,两人同时对揖三鞠躬;接着仍由“佳期头”继续带“新郎官”绕桌前进三步,转向“右”桌边,仍回身面对“新郎官”,两人同时对揖三鞠躬;再后“佳期头”仍带“新郎官”绕桌回至中庭“上位”,停住,回头面向“新郎官”,两人相对作揖三鞠躬后,随即把手中捧着的酒具用手绢擦净,放在中庭酒桌“上中位”,这位就算是“新郎官”的席位。接着“佳期头”又在中庭“上位”的“左”边拿起另一“子弟”(俗称左桌头先生)的酒具,仍像带新郎一样,各在方桌四向,面对面对揖,行三鞠躬礼,最后转到中庭上位“新郎官”的“左”边席,也用新手绢把手中所拿的酒具擦净放下,这就算“左桌头先生”的定位。接着“佳期头”又拿起中庭“上位”“右”是边的酒具,带又一“子弟”(俗称右桌头先生),仍绕桌四向行定位礼。最后位于“新郎官”的“右”边席。而后把第四位留给“佳期头”自己,定位于“新郎官”对面的“下中位”。此后,再由“佳期头”用同样仪式把第五位(在佳期头的右席)、第六位(在“佳期头”的左席)定给其他“子弟”。接着再把左边的七、九、十一席和右边的八、十、十二席定好。整个八仙桌计十二席,一般常把右边的八、十、十二席留给唢呐手就位。当“佳期头”请完席位后,即按席位次序,连同自己12人排成队列,带领环绕酒桌,唱就位歌。
  唱:
  一请新郎坐中央,二请“子弟”坐两行:
  三请“客官”来吃酒,佳期喜酒情意长。
  歌罢就位,随即开宴。一般“佳期酒”全席应上三十六盘,“四大八炒”(四大:猪蹄配米粽第一大,猪肚配年糕第二大,全鸡配金糊第三大,炖鸭配糯糍第四大)。待酒过“三巡”,菜过“二大”,全鸡一上桌,“佳期头”即报“春晓”,可以开始行酒令。行酒令前,得干“三杯酒”:第一“劈草杯”,即将每人面前杯喝干;第二“掘柴头杯”,即饮干酒后,将酒怀、筷子、汤匙收进桌墘内,以示清好酒路,为迎接酒令的开始;第三“奔马杯”,拿一小碗,碗中放六粒骰子,摆在“新郎官”面前,由“佳期头”号令说“新郎官马奔长城”!“新郎官”立即用右手抓住酒碗墘、左右摆动骰子发声响,沿桌边移交给下一席位,一个接一个连续摇响,不停地交接下去环跑一周。如果中间谁的动作不利率,骰子不响,就当作“马已停蹄”,得罚吃酒三杯。喝完“奔马酒”后,即行酒令。先由“佳期头”代“新郎官”喝酒起令。
  令歌唱:
  一十在奶(母)床,二十正好做新郎,
  三十童生读经书,四十正好管田庄,
  五十出门朝天子,六部尚书状元郎。
  唱完令歌,“新郎官”即把骰子掷到碗中,如果大家都说“好”即算过关,为体贴新郎不让喝酒。轮到其他子弟,每个人都得唱一令歌,掷两次骰子,出现“双六”才算过关。先由左桌头先生唱:
  门前桃树开好花,后门桔子对枇杷;
  今旦厅堂吃喜酒,银桌面,金桌脚。
  掷出骰子后,如出现“双六”才算过关,如连掷两次不现“双六”则要罚吃酒一杯,称“添丁酒”。
  轮至右桌头先生唱:
  佳期酒宴喜盈盈,美满姻缘结同心;
  红梅喜逢主中馈,绿竹生孙叉上林。
  也掷两次骰子过关。其后再轮其他子弟唱令歌:
  月出东边朗来光,桌上吃酒论文章,
  楼阁鸳鸯传喜讯,庭前兰桂四时芳。
  在“佳期酒”中还要行其他酒令凑热闹。如“佳期头”暗示道:
  “今年北船行南,货源充足,齐人去捞货”。子弟们即会奔向新娘房内,向“大姐”要来“五果”(花生、黄豆、瓜子、红枣、榛子)和爆米花等回到席中行“猜果令”,猜错罚酒。由“佳期头”暗抓一粒果子,唱道:“一粒仔,珠珠圆圆,种土里,掏斧头,出芽仔,生根发藤,开花结籽,名什么?”。猜者答唱:“一粒仔,珠珠圆,种土里,掏斧头,出牙尖,生根又发藤,开花又结籽,名字叫豆仔,触了一下,生一个子。”大家哄堂大笑,这样猜着就算过关。再换一果,再起一令。“佳期头”唱:“春天春时,鸟名画眉,叫你猜果籽,你猜何果籽?”猜者唱:“春天春时,鸟名画眉,你人叫我猜果籽,果籽我猜是瓜子。”又一令,“佳期头”唱:
  “春天春海,鸟名燕翠(子),叫你猜果籽,你猜何果籽?”猜者唱:“春天春海,鸟名燕翠(子),你人叫我猜果籽,我猜是豆籽。”
  还有行“通三”令。该令分“明三”与“暗三”两种。“明三”令,由起令人说:“三”开头,由答令人猜填某数垫尾。如唱:厅中香炉三只脚,香线白如沙,如何凑上五只脚?
  答:厅中香炉三只脚,香线白如沙,有人去烧香,凑成五只脚。
  又唱:厅中面盘架三只脚,面巾白如沙,如何凑上五只脚。
  答:厅中面盘架三只脚,面巾白如沙,有人去洗脸,凑上五脚胶。
  又唱:后柴马三只脚,斧头劈如花,如何凑上五只脚。
  答:后门柴马三只脚,斧头劈如花,木匠去做木,凑上五只脚。……
  “暗三令”,由起令人说一种类,由答令人猜三种物品。尾声要押韵。
  唱:生是土,熟成盘,要讨三只活水生。
  答:生是土,熟成盘,要讨三水生就是鳖、龟、鼋。
  又唱:生是土,熟成瓮,要讨三只活水生?
  答:生是土,熟成瓮,要讨活水生就是水鸡(田鸡)、洋牌(青蛙)和蝈蝀(石蛙)。
  如酒筵中尚有余兴未尽,还要进行猜拳追胜喝酒,直喝到尽情尽兴,最后才由“佳期头”宣布行“送落房”礼。
  ⑤“送落房”,即“闹洞房”。“佳期头”手捧喜酒一碗,与新郎手携手唱“送落房”歌。
  唱:
  月出东边朗来光,桌中吃酒笑隆隆;
  上古流传唱令歌,门前花穗叶葱葱。
  一合喜烛照高堂,光耀东南西北方。
  左边照耀金银宝,右边照耀娇牙床。
  牙床内里凤凰鸟,凤凰罩内结成双。
  好子求三个,好女求一双;大女做娘娘,
  细女做奶奶,要领金银十八扛。
  大子朝中做宰相,二子兵部尚书状元郎,
  三子年少未管事,只管四州八府好田庄。
  再唱“十喷床”歌。唱:
  脚踏房门两扇开,闹房子弟进门来,
  新娘锁匙交给我,子弟进房喷床来。
  一喷牙床锦帐开,姻缘本是天送来;
  姻缘本是天注定,五百年前注定来。
  二喷锦被共牙床,结发夫妻长久长;
  今宵洞房花烛夜,来年添个状元郎。
  三喷草席新又新,来年建房建客厅;
  四扇双龙缠龙柱,门前双斗竖旗杆。
  四喷桌櫉共皮箱,红罗丝缎贮满箱;
  为人官贵添福寿,荣生贵子上科场。
  五喷红罗新又新,红罗帐内结朱陈;
  文章藏进红罗内,喜生贵子求功名。
  六喷美玉内含珠,封官在朝做尚书;
  贵子上朝做清官,来掌玉律与金科。
  七喷床前伴房姑,玉色蝴蝶真美豪;
  七条金带朝中坐,荣生贵子喜气多。
  八喷斗灯圆又圆,五更鸡啼去朝皇;
  五更鸡啼龙登殿,朝朝都出好官员。
  九喷梳妆镜台胶,月亮东山真最佳;
  照着眠床情意好,来年添贵插金花。
  十喷如意万万春,百子千孙满堂红;
  荣华富贵多寿禄,五代同堂好子孙。
  ⑥喝“合卺酒”。唱完“十喷床”后,新郎与新娘喝“合卺酒”,需连喝三杯,桌上备有熟鸡蛋(去壳)一合,鸡腿一合,红酒二瓶,酒杯一合。“佳期头”先斟满红酒一杯,唱祝歌:
  糖伴蜜,蜜伴糖,夫妻二人长久长,
  夫妻两人合长久,合到头发上金黄。
  新郎与新娘即喝第一杯姻缘美满白头偕老酒。接着“佳期头”又唱“尊老爱幼”歌,新郎和新娘再喝第二杯尊敬公婆酒。“佳期头”再唱“和睦邻里”歌,新郎和新娘又同喝第三杯和睦邻里酒。喝完“合卺酒”,“佳期头”即夹起鸡腿塞进新娘嘴,让其吃鸡腿,意表新娘今后会持家。最后“佳期头”唱:
  凤凰蛋,车一车,年头吃喜酒,年尾就做爷。
  圆圆蛋,车一车,戴纱帽插金花:
  当今造起状元府,某(蓝雷钟)家世代享荣华。
  “做头转客”
  即做女婿。一般新娘婚后三天就要邀新郎一同回娘家做“头转客”。新娘仍头戴“凤凰冠”,上穿青色圆领大襟衫,外套礼服“诰翠衫”,叠脊“虎牙裙”,腰缚“玉白带”,脚穿单鼻“虎牙鞋”。新郎穿长衫加“钱吊褡”(一种背褡),胸前上下六个袋,装满了小红包和“双响”鞭炮。特选一酒量较好的人挑“女婿担”,两人步行到岳父家。一路燃放鞭炮,村中人闻讯多来夹道欢迎。女婿见了上辈老人,便拱手鞠躬行礼。进入岳家后,一般要在岳家住宿一至二日,轮流到亲房内叔翁家谢亲。最后一晚即由岳父设请“女婿酒”。欢宴开始,酒过三巡,菜过一半时,在酒桌上的“提壶”者,常要请“女婿”唱令歌,行酒令,目的是为岳家试探佳婿“肚才”如何。令歌一般分别唱三轮。
  第一轮酒唱:
  脚踏龙门两边开,老翁见我双手爱;
  小婿相见迷迷笑,我入龙门初行来。
  第二轮酒唱:
  燕入凤凰池,泰山劝我两清规;
  诸位须公来相敬,望求一树发千枝;
  第三轮酒,已近尾声。一般常由挑盘担的“姻家伯”代唱令歌二首并代女婿讲感谢话,祝吉利言。
  唱:
  头次来到姻翁家,二来又累叔翁家,
  三餐酒肉食不尽,年少缺礼莫怪他。
  又唱:
  吃饭一家又一家,大姨契母泡糖茶,
  感谢诸翁盛情待,明日夫妻同回家。
  酒后,请女婿吃晚饭。此时岳母常会捧出满碗饭,端给女婿吃,这就叫“饭心饭”。按婚俗饭碗内即存放着一包“饭心包”(古用古铜钱若干现改用纸币,以红纸包成一包,藏放饭碗中,上盖白米饭),意含丈母娘爱女婿,暗里赠“私家”。这时桌旁契母们(即内兄嫂们)即欢唱:“饭心歌”,意为使女婿懂得丈母娘养女之恩,嫁女爱婿之意。
  唱:我女养大嫁给你,吃着“饭心”要记情;
  “饭心”乃是原祖礼,女婿与子一样亲。
  这时,女婿在饭碗中拿到岳母所赠的“饭心包”,吃完饭后,就得掏出自己回敬的“红包钱”,安放在碗里,以示酬谢岳父母的恩惠。散席后,女婿进行送“分花包”,给一门亲属、男女小孩,意表首次“见面礼”。第二天夫妻一同回夫家,当晚就在男家举行“回门会”。设宴请房下叔父上辈人赴宴,祝新婚完满。
  婚后夫妻两人就欢欢喜喜参加劳动,共同为家庭创造财富。
  生育
  畲族人生孩子,旧时都用土法接生。由于旧接生婆缺乏卫生保健知识,手指和所用的剪刀盆桶巾等都缺严格消毒。接生时用剪刀剪脐带,用温汤洗血污,给孩子穿上衣服,把孩子的两手绑上红绳,即算完事。往往就因此染上“破伤风”,俗称“犯冲”,小孩发高烧、抽筋、造成早殇。所以旧时有的孕妇在生育前就得求神许愿,供“奶娘婆”、“妈祖婆”的香火,祈求平安顺产。幸运等到孩子做“满月”就需备祭品还愿。新中国建立后,畲族村寨也培训了新法接生员,一切按卫生程序操作,婴儿成活率提高。生了孩子要向亲属报喜。亲友即送鸡、蛋、线面,婴儿衣、裤、鞋帽,作“满月”。做“满月”时,就要给孩子剃第一次头,请邻居吃“满月酒”,为孩子取名字。有的将子女寄托神灵保佑,还要办“寄名供”。如寄菩萨“奶娘”处,即取名叫“奶佑”、“奶生”、“奶为”等。如寄“大石母”处就取名叫“石贵”、“石生”、“石赠”、“石民”等。如寄“大树母”处,便取名叫“树发”、“树忠”、“树荣”等。
  寿庆
  畲族人以五十岁为初寿。亲戚去贺寿送寿要“猪蹄一个(约4-5公斤),鸡蛋10-12粒,每粒贴红剪花,寿面一包一公斤,寿烛一合,百子炮一盒,对联一副,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还有赠送衣料布一至二件。已出嫁的亲生女要送已制好的长衫、裤、鞋袜、帽等。对一般亲友只收猪蹄和对联其他礼物不收,还回送红包一包。送寿礼的时间均在上一年的腊月中旬或下旬。庆寿一般是在当年正月。五十岁的寿为正月初五日,六十岁的寿为正月初六日,其余依此类推。办寿筵酒要备办长寿面、寿桃果、猪腿肉(每块125克、现改为50克)、凤尾(乌笋干)、煮豆干、黑木耳、鲜冬笋、黄花菜、熟鸡蛋、薯粉扣、燕丸、鲜鱼冻等12盘。吃寿酒,第一盘菜是吃长寿面。坐首席首位的宾客先用筷子夹几条线面放在另一个空盘中绕成寿字形,并唱庆寿歌:
  金碗银筷成双对,银瓶装酒在桌背;
  祖宗积德功劳大,寿禄绵长千万岁。
  “彭祖”八百来庆寿,“南极仙翁”敬酒来,
  寿比南山千年松,福如东海千万岁。
  酒宴的最后吃寿桃果,唱:
  山峰高,寿龄高,南山更比北山高:
  福禄寿喜幡桃宴,南山山顶结寿桃。
  寿桃圆圆成双对,善良人家成富贵:
  金童玉女蟠桃献,寿比南山千万岁。
  寿筵呜炮散席时,每人还分得一块200克重的红烧寿肉和寿桃果带回家。有的富裕大户人家,还有举行拜寿仪式。寿堂中挂起旗帐、玻璃花灯,设木靠椅,排五果,焚香烛,挂亲友们送的联、轴和匾额。拜寿后,赠送给每人一包“红包钱”。如八都猴盾村富户雷志波夫妻做“六十双寿”时,拜寿人达三百余人,拜寿人从大门进厅堂,拜罢从后门出,他送给每人一包“小红包”(内包10-16片铜钱)。当日还组织8人的“八仙庆寿组”,身穿蓝、灰色棉布长衫礼服,头戴红顶帽,脚穿鞋袜,到雷府志波家行拜寿礼仪。志波夫妻坐中堂靠椅上,贺寿的8人边跪拜,边唱十拜祝寿歌:
  公公今年做寿辰,寮下子孙齐来拜。
  一拜天,二拜地,三拜公婆在高堂,
  四拜高堂大安宁,五拜五谷大丰登,
  六拜风调共雨顺,七拜阿公寿龄长,
  八拜八仙同庆贺,九拜福寿大绵长,
  十拜富贵钰满堂,松柏长青万年春!
  坐在堂上的寿翁,嘴里连声谦虚说:祖宗祖婆寿!元帅爷寿!
  三官大帝寿!……拜寿罢,即吃寿酒菜吃八盘,酒喝半席,再由贺寿人唱祝寿歌:
  1、人上五十寿龄来,勤力人家成富贵,
  福如东海静无波,寿比南山千万岁。
  2、人老六十上寿龄,六十甲子转头轮,
  人讲话来听顺耳,荣华富贵家规专。
  3、老年七十古来稀,公婆今晡庆寿期,
  寮下儿孙同拜寿,椿萱并茂笑微微。
  4、八十上岁是老人,高龄福大有福气,
  儿孙耕读常相伴,也知庄稼也知书。
  5、九十上岁老寿星,爷做官来子读书,
  临殿三篇文章好,一举成名天下知。
  6、人老寿高一百岁,公婆难得老双对,
  山中亦有千年树,寿龄难得一百岁。
  最后,在寿筵席中同敬老翁婆吃寿旦寿旦幸福酒。
  丧葬
  “正寝”
  畲语称“做老”、“老人千岁”。畲族老人逝世、断气时就得移放于后厅床上。入殓前死者床头需点一盏明灯或一支蜡烛,称“照眼火”,日夜不灭,意给亡魂借光,顺利前往“阴府”、“瑶池”。孝男和孝女还得每日三次给亲人烧“床前纸”,意给亡魂赴阴时路上茶水、乘船、坐轿等使用。入棺时还得把这些纸钱灰包成一包放死者衣袋里入棺。
  “报丧”
  长辈人死了,得连夜去报丧,风雨无阻。远路的亲戚接到报丧时,要煮点心蛋面给报丧人吃。报丧人要把点心全部吃光,不得剩余,否则犯忌,怕会再死人。若是母亲死,就要请人专程先到母舅家报丧,这叫请“后家”,并要等他们到后才好入殓。娘家人前来奔丧时,孝男和孝女要头戴白帽,身穿麻衣,脚穿草鞋和鞋头缝一块白布,准备草垫或棕衣放在大门前等候母舅等人的到来。娘家人临门时,孝男孝女就得双膝跪地哭迎,经母舅等上辈人伸手扶起才能起来。这时才引导娘家亲人给亡母吊唁。
  “助丧”
  家里死了人,邻居一般都得送香纸祭奠,至于送火柴、报丧、做坟墓、扛棺木等都由邻居帮助,叫“助丧”,不需支付工资。
  “入殓”
  畲族称“落柴”。入殓前要给死者换穿寿衣。先得由孝男用柴秤把七重或五重的衣裤都称过,记清重量,并点燃香火,在衣襟边烧个洞为记,然后由孝男向天地哭叫:“阿父啊(或阿母啊)!您的衣服共七重计X斤重,衣襟做了记,莫穿错”,而后给亡人穿衣。老年人逝世的穿着:女性仍头戴“凤凰冠”,挂银耳环,穿青蓝色踏轿杉和裙,捆玉白腰带,扎脚布,穿单鼻布鞋入棺。男性则多穿蓝色半长衫、长裤,双鼻布鞋,头戴青色帽环入棺。若死者有上辈人或父母健在,死者还得披麻戴孝,在鞋帽处缝一块白布。若父母早年亡故,又墓葬了,则死者可头戴红顶帽,否则只戴帽环入棺。
  对生前有“奏名”的人(即名入道士籍)逝世时,先不准子孙悲哭。应先请本民族法师(道士)来行“报终”礼。先立一个香炉,点上三支香二支烛,由法师念咒,意为帮助死者收去生前所带的阴兵,给死者布好“罗城”保护。这才把尸体停入后厅床上,方准开声哭泣。入棺时,死者要头戴卐字宫帽,身穿青色或蓝色道袍。道袍的前胸后背有太极八卦。入棺时还得把死者生前用过的“法印”、“碟身”用袋装挂在脖子上,同马鞭、芴等一起放入棺内。这时,还由法师念立“三界鸿楼”经,请神(玉皇大帝、三清教主、本主师爷)来为亡人超度,摘去奏名才可盖棺,死者盖棺后,孝男孝女孝孙等还得双膝跪地,跪行巡棺,从左至右,不得越过棺材头,反复巡跪三轮后,才可出棺,抬到山上埋葬。富家墓葬,穷家土葬,待三四年拾骸骨放在陶瓮内,再择吉重新墓葬。
  做“功德”
  畲语称做“会暝”。所谓“功”是思念父母抚育之恩,“德”是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还有为死者祈祷免除生前一切过错,超度早日升天之意。先要在丧家门前立一“方竿竹”,悬挂灯笼、斗笠各一个,专人管护,日夜加油添烛。木制灵牌一个,内书写死者姓名、生庚、死亡年、月、日、时,供在灵堂上。如死者是“亡故法师”就要做三天三夜“功德”,一般亡人只做一昼夜。其程序是:
  ①“净坛”法师端一碗水,称“甘露水”,口念咒语:“一声金铃应上乾,乾为天德广无边,英灵有人心自愿,圣佛无私鉴善缘……”。用竹枝蘸神水进行洗坛、破秽。从灵堂至厨房,全座房屋洒洗一遍。
  ②“通符官”分烧符书,催请神佛降临。法师口念咒语:“上界天仙金师郎,中界云仙玉师郎,下界水仙银师郎。拜请东方甲乙木宫符官,南方丙丁火宫符官,西方庚辛金宫符官,北方壬癸水宫符宫,中央戌己土宫符官”……又念“八卦九宫”咒,请闾山、茆山法主、鲁班仙师、十殿冥王、本县城隍、各庙菩萨、当境土主到坛。
  ③“结界与造楼”由法师念咒,请“五方天皇”(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中央“忿怒”天皇),守坛界护道扬。并念“造楼”咒:“奉请上界透州府,回宁县内白鹤宫,独脚楼台鲁班师,担来墨斗和曲尺,推刀带斧到我坛,砍断满山其树木,长材取来作楼柱,短材取来造楼梁,进入东方插龙柱,琉璃宝瓦从上盖,金化赤地郎来光,结起三界对贤大鸿楼。……”。
  ④“排宴”请佛主坛造了楼,法师即念“排宴”咒、“变食”咒。唱:“三界库官借桌椅,排宴楼中献圣人。变化宴中酒与物,酒化河海物如山,变化宴中果与茶,茶化河海果如山……”继又念咒、焚疏、请观音佛母主坛,请本族师爷、历代传教祖师掌坛。报唱亡人姓氏和名号,阳寿岁数和死时。
  ⑤“敬神劝食”排好三牲祭礼和素斋,向诸神劝茶劝酒。
  劝茶唱:“打开茗茶青又青,青山茶叶正发芽。奉劝诸神重交纳,重重甘过三樽茶,三樽清茶一排连,保护六畜安人丁。”
  劝“十巡酒”唱:
  一巡劝酒一字横,一字中直十相逢,
  十字头上加一撇,千圣万贤来饮酒。
  二巡劝酒二字连,二字加人凑成天,
  天字头上加一日,吴大金阙降凡庭。
  三巡劝酒三画长,三字中直变成王,
  王字左边加一点,玉楼饮酒桂花香。
  四巡劝酒四巡樽,四字加正变成罡,
  弟子脚踏行罡法,金印庇佑保安康。
  五巡劝酒五台山,五字加口吾字安,
  五方圣贤同降福,诸神降福保平安。
  六巡劝酒六交家,茶当酒来酒当茶,
  酒肴开城香八里,李白酒醉因三加。
  七巡劝酒“七夕”多,牛郎织女会嫦娥,
  三界诸神来饮酒,好言不用再啰唆。
  八巡劝酒八酒樽,八字加厶变成公,
  甘罗十二为臣相,太公八十遇文王。
  九巡劝酒九重阳,九字加日旭上方,
  九州兵马同饮酒,诸神饮酒法宴中。
  十巡劝酒满筵杯,满筵劝酒莫相推,
  千圣万贤同饮酒,酒筵完满保安康。
  ⑥“引魂”“劝灵”孝男、孝女穿着孝服,双手捧米筛、香烛,先焚符书,铺路纸,离丧家百米远的十字路口,双膝跪行,边哭边跪,跟随法师,哭引亡魂。先进大门傍设的临时洗澡室(即备浴盘一个,地上散铺草灰,四周用草荐围遮),意表沐浴而后才能见佛。再引亡魂安位。孝男地女进行礼拜。法师唱劝酒歌:初巡米酒劝亡魂,生前未曾请你过,灵前未备千般物,劝你饮酒莫推辞。二巡米酒劝亡魂,孝男斟酒泪淋淋,眼泪纷纷胸前落,奉劝亡魂酒杯斟。三巡米酒劝亡人,家公家姐伴你斟,劝你亡魂同饮酒,今晡“功德”谢恩多。接着进行“劝灵”。法师唱:
  奉劝亡魂一卷经,声声句句听分明,
  亡魂听得经中语,若不超升也超升。
  天也空来地也空,生死如同一梦中.
  生似百花当春草,死如黄叶落秋风。
  金也空来银也空,死后无钱在手中.
  尽有财宝千百万,一梦南柯统归空。
  青山绿水年年在,人无两世再相逢,
  生时若不行孝顺,死后空来是没功。
  富贵长命也是空,石崇豪富范唯穷,
  多少秀才为名死,多少穷人命短送。
  颜回命短三十二,彭祖年高八百终,
  太公八十遇文王,陈抟二万七千也归终。
  宋朝功臣杨家将,英雄盖世也归空。
  一郎二郎幽州死,三郎四郎丧阵中.
  五郎削发作和尚,六郎匹马为先锋。
  七郎乱箭被射死,八姐九妹死无踪,
  令公战败碰碑死,死在外番泥土疆。
  后羿将军会射弓,射落金鸟落井中.
  十个日头射落九,临老抛箭也归空。
  得悠悠,且悠悠,莫论人间春与秋,
  要讲贤人讲不尽,那有世人命不丢。
  亡魂归阴不用愁,自有玉女铺金桥,
  观音接入琉璃殿,“三清”带你去逍遥。
  ⑦“五更祭灵”时至五更即进行“祭灵”。由孝男、孝女跪祭。女婿半子亦备三牲福礼陪祭。孝男孝女等手握孝杖,向新故亡人三跪九叩,而后按辈份大小逐个进行跪拜。法师代孝男、孝女哭唱五更“祭灵”歌:
  一拜谢恩阿母(父)亲,报答阿母(父)养育情,
  父恩为天母为地,孝顺阿母(父)应有心。
  二拜母恩苦劳辛,三年吃奶母胸前,
  莫道神灵无感德,养子是为接宗亲。
  三拜谢恩亲爷娘,养男育女苦辛长,
  十月怀胎娘辛苦,孝顺爷娘理应当。
  四拜阿母(父)归寿山,仔细跟背母(父)身边,
  不论官员和宰相,孝顺阿母(父)归西天。
  五拜谢恩养育恩,娘眠尿床透天光,
  爷娘都为子养大,长大成人知母(父)恩。
  六拜阿母(父)敬年长,不怪孝男不顺从,
  寿命长短已注定,彭祖八百亦归终。
  ⑧“过师爷衙”法师再经一番念经念咒引亡魂过“师爷衙”。意表亡魂需经本族的祖先衙下辨认作主,再经本家门神东王公、西王母认可,才可登下本家神堂安座。
  ⑨“造布桥,上神堂”首先备有布料或苎麻布一丈五尺,从祭桌牵至神堂。法师口念“造桥咒”,孝男手提“神主牌”跟法师引新故亡魂上十二阶梯,法师一唱一答,带一步,进一步,连行十二阶梯,将“神主牌”送入神堂安放就座。
  ⑩“谢神”在供桌上添酒、添香,由法师主持,请各路神灵回宫。念经谢神。唱:
  “福主门前未种梨,不敢诸神再来留。福主门前未栽竹,不敢诸神再来歇。福主门前未栽桃,不向诸神再啰唆……”。随即把丧家门前的“方竿竹”放下。最后唱:“有竹莲花捧竹开,香烟渺渺送神回。”这样“功德”才算完满。
  信仰
  畲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多数人信奉道教。凡遇祭祀、祭祠堂、祈雨、祈福,给亡人做“功德”,都要请本族法师坐堂念经。这就是族内专业的宗教职业者。此外,还随汉俗信奉有天仙圣母(女娘)、林公忠平王、田公元帅、五显灵官大帝、猎神、土主神、土地神等。畲族人民对自己的祖先,更是十分尊崇,从古至今“迎祖”活动不断,这是畲族最隆重的宗教信仰活动。蓝、雷、钟三姓入迁宁德后,各村寨先后都建立有宗祠和支祠,因此其“迎祖”活动范围很广,有在县内迎送的,有在外县迎送的。其仪式十分隆重,事前预择吉日,写红请贴通知对方准备。迎祖队伍多达百余人,由“神铳队前导,放铳开路。其后是大铜锣二面,大小鼓二面,以敲“七声锣”开道。再后排列“全执事”,有“回避”牌、“肃静”牌、“龙虎旗”五色“蜈蚣旗”、“八卦鲤鱼旗”、“黄色三层万民伞”。随后四人抬八角香亭,内安放始祖神像或祖牌。以唢呐、吹班沿途吹奏。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掌祖杖的族长或法师,身穿道袍和神裙,头戴天尊宫帽,左手执龙杖,右手提灵刀和笏。在途中边唱边舞,跳“龙头舞”和“铃刀舞”等。迎祖队伍回到本村时,家家户户门前都排设香案和祭品,做“拦路供”,祈求保佑。祖神进入宗祠或祖寮后,随即由法师唱:“祖公积德功勋大,后裔儿孙万代兴”,进行安座仪式。而后焚香礼拜,祈求全村平安大吉,田园大熟,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六畜成群。
  禁忌
  畲族人民生产生活中,流传有许多禁忌。各地不同,多带一些迷信色彩。
  节日
  逢年过节,正月初一日忌讲不吉利话,忌初一早扫地。忌初一日白天睡倒头眠,田岩会崩塌。忌初一早喝汤,喝汤出门要掏伞。忌初一日到别人家接火种、提用水,会全年穷。正月初四年内忌晒衣,老鹰会抓小鸡。正月初一至十五不挑粪,忌不平安。忌“分龙”日和“定龙”日带锄头、柴刀等铁器下田上山,怕惊了龙闹水灾。忌在厨房里骂人或打架,重声摔碗盘家具,怕触怒灶神爷,会降罪。
  存种子
  自己豆种没落土,忌先送给别人,会绝种。忌海潮上涨时撒谷种下土,种子会爬到田岸边。种花生时,忌吃生种,吃了会烂种。
  劳动
  初出门、初上山“忌讲不吉利话。路中行走,忌飞鸟拉屎落头上会招来祸害。忌途见蛇相交,会死父母或自己得病。上山忌见山鸡飞落树枝上,会带来一年行运不利。忌酒后做时糕,会发红点易霉烂。忌出门碰见乌鸦当头叫,会得不幸。
  种植
  忌前门栽桃、后门栽柳,怕有头无尾。忌十六岁以下少年去栽竹,人不旺竹先旺。
  修建房
  造屋上梁忌讲不吉利话。忌左边朝向临涧水,住居不宁。忌栋梁向山岔,会患岔煞、家庭败落。在架屋合□、穿□时,要说“进”字,忌讲“退”字,会使厝运衰退。合□上梁时,忌穿孝服人助工和观光,会犯冲。房基整地时,应说“定磉”,忌讲“定坪”,会使新厝不旺。忌在房子中庭敲钉子,拍动凶煞。
  婚嫁
  农历六月结婚,六月出半年,忌婚姻不圆满,夫妻不久长。七月娶亲,忌“鬼月”,防止鬼礙有不测。忌“女身月”、“新郎月”结婚会冲喜。新娘安床,忌申时日落西,遇事不吉。新娘进入下轿拜堂,忌孕妇进前会冲喜,忌穿孝服人近前,不吉利。
  孕妇
  孕妇忌高攀,忌坐门槛,犯门神会流产。孕妇在屋,忌大声喧哗,忌敲墙壁,忌敲中庭,会犯难产。忌孕妇跨越牛绳索,犯难产。忌看木偶戏,会变胎。忌肩挑重担,会流产。
  产妇
  忌吃生冷,忌喝汤,忌吹风乘凉会犯产褥热。忌陌生人进产妇产房,会犯冲,婴儿天折。临产,忌屋内大声喧哗,忌家人吵骂,使产妇得惊心病。产妇在“月子里”,忌不扎围裙腰带,“满月”后小肚会涨痛。
  日常生活
  忌衣服反面穿,成孝服。忌竹竿上晒席,蛇会到家。忌坐别人热板凳,会得传染病。忌吃饭丢饭粒、踩饭粒.会犯雷霆。忌坐扁担上,肩膀会生疔。忌外来人进家将雨伞放在大厅中堂桌上,要死人。忌初一、十五打破碗,犯不测。忌夜间睡眠梦见猪,会破则。
  丧俗
  忌盖棺时亲人伸头看,怕人影被亡人带走。出棺时,忌棺木碰厝柱,会犯退。忌丧桌上,吃完菜,菜盘重叠,犯重丧。
  附:
  畲族古婚俗
  雷月成钟成开口述王致纯记录整理
  前言
  1982年端午节前夕,时称宁德地区文化局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分会的闽东籍会员到宁德县(今蕉城区)城乡进行采风活动,笔者在上金贝等畲族村寨记下这一《畲族古婚俗》。后来,地方各级文化部门因忙于整理、出版国家重点书目——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就将这一民俗的部份搁置下来。这一搁置,便是三十多年。今笔者年事已高,当年的口述人早已魂归道山。故此不已,特抽空将其整理出来,欲借本书一角,予以面世。
  原宁德县,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除汉族外的55个少数民族中,畲族居住人口较多的县份之一。这一古老的畲族,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有着自己的民族语言与自成体系的习俗。其男女婚姻的仪礼,即是典型一例,今特介绍于下。
  包办婚姻
  过去,散居在山区各个村寨里的畲族人民往来密切,交流频繁。比如,农历正月十五的祭祖,三月初三的盘歌,等等。这些集体活动,虽能给青年男女创造相知相识的机会,但不能自主确定婚姻关系。在这男女婚姻大事上,一切得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民间求婚的过程是,男家先托媒人去女家要求开出生庚“八字”来,叫“开生月”。而后再将男子的生庚“八字”一起送到看命馆去“合婚”。如果算命先生告诉你男女双方的生庚“八字”没有冲克的话,方可托媒人上女家求亲。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一是生庚“八字”不合,有冲克;二是上门求亲,女家不就。在双方说合中,若是两家门户生疏,可托亲戚朋友,甚至是家长亲自出马调查对方的家境和人品,称“看子弟(女)”,即“相亲”。双方家长都同意后,才通过媒人去讲礼金。按照畲族的风俗习惯,一般说来,男家给的礼金越多,女家陪嫁过来的嫁妆也越多。经济条件较好的甚至是礼金的两倍都有。讲好礼金,男方才好择吉前去定亲,叫“小定”,也称“初定”,送给女家猪腿一只(一般6斤重)、线面6斤和鸡蛋60个,及女用的鞋袜等即可。
  过数月,又来个“插定”。送给女家的物品基本与上次“小定”同。但在数量和花样上要比上次多些,越多越说明男家对这门亲事的诚心实意。
  接着,就是“大定”。要送女家猪腿一只(20斤以上)和“五干礼”(如:红枣、桂圆、冰糖、粒糖各二斤,八果糕20块),还有女用的银手镯一副、衣服一套、五色线一束等。畲族人敬重亲戚中的娘舅、姨姨和姑姑,按人数,每人送庚鸡(成熟的鸡)一只。经过上面的小定、插定和大定的三次定亲礼,这女子已是男家的人了,如果还未择吉日迎亲的话,逢到年节也要按已娶到家的妻子礼给岳父母家送年、送节。
  而后,是送日子。即男家把选好的结婚日期写在大红帖上送到女家去。这时就得按女家亲戚多少而拟定的猪肉、礼饼各100至120斤之间,线面8斤、鲜鱼一双(约6斤)、蛋品、“五干”品礼、红烛12合、大号的狮头烛一合,女身妆饰的银器和红条呢若干等。女家收到的猪肉和礼饼将立即分送到各个亲戚家去。这亲戚收了是不能白吃的,都要扯上一两件做衣裤的布料给女方作随嫁品。而女家自从接到结婚的红帖之日起,就积极筹备女子的嫁妆。家长为了女儿将来的家庭幸福,都是尽心尽力,宁可多赔些钱出去,也要把妆奁办得既体面又丰富。多者,三十六杠(每杠两人抬),上线不限;少者,是床、帐、被、橱、桥(一种装物品的木箱)、桶等不可或缺。再少,也不能没有这几样东西:
  羊,一般是两只,称好事成双。因有“羊者,祥也”之说,即吉祥物。最好是已怀孕的母羊,有送子之意。这羊陪嫁给女儿后,也成其不可侵犯的私蓄。
  子孙桶,即老式的木盘。平时,女人用于自己洗衣裤、洗脚等;分娩时,接生婴儿。按老规矩,男人和女人不能混用一个桶子。这子孙桶的的规格很高,在女子出嫁日,嫁奁列队出发时,它是紧随在活山羊的后面。若是没有山羊陪嫁,子孙桶外盖一红布,就是走在最前头了。
  孝顺桶,即有盖,有提手的红漆小圆桶。畲族姑娘很孝顺,有个“送饭”的习俗。出嫁后的女儿,离娘家近的,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给父母送饭食。离娘家远的,合在大年大节里一起送饭食,都要使用这一木制小圆桶。此外,平时夫家有需要带饭下田劳作或上山砍柴的均可用它。
  床上用品,如被子(含新弹扎上红线的棉被)、蚊帐、床头(一合)、草蓆(定做扎上红线的)等。
  卫生桶,即带把子的木制卫生桶。
  木梇,即装衣服、首饰等东西用的木箱,一合以上(视自己平时添置、父母陪嫁、亲戚送给的衣饰鞋袜多少,是否装得下而定)。
  鞋橱一个。
  做表姐
  做表姐,是畲家人嫁女的一种特有习俗,应在出嫁前约十余天开始。这一习俗,体现了畲族人民“尊老爱幼”和重视亲戚关系的传统美德。
  所谓做表姐,其实是女子在出嫁前以姑娘家的身份作最后一次的走亲戚。即要带些礼品到各个舅母、姑姑、姨姨家做客,各住上一两个晚上,要聆听舅母、姑姑、姨姨等过来人传授勤俭持家和为人妻、为人母的经验,也同表姐妹和表兄弟们回忆童年的乐趣,作一次临嫁前的话别辞行。因为自己出嫁后,要受公婆管束,将来还要受子女的拖累,就不经常往来了。
  这时候,各个亲戚除了好饭好菜的招待外,一般来说,作舅母的都会给外甥女咬耳朵,说些悄悄话。姑姑和姨姨也一样,不需赘述。
  做表姐回来,娘家即把她作为“归宁”(即出嫁回娘家作客)看待,舂粿杀鸡招待一番,好饭好菜供候,直至出嫁的良辰吉日到来。
  哭嫁
  从前,女子在出嫁前的哭泣,与其说是对做姑娘时代生活的留恋,不如说是对今后新婚生活的一种焦虑。因为在旧社会,自己的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情况下进行,对夫家的情况很不了解。这越不了解,其焦虑越大,哭得也越伤心。
  待嫁女子经过做表姐回来,她的婚期已迫近,一般仅剩一个星期左右。这时,家长给的妆奁多少已基本敲定。旧社会,女子没有继承父母家业的权利,只有一次性多给些嫁妆的机会,故此时待嫁女的思想很复杂,已从此前较侧重于感情方面的考虑,转移到争取更多的物质利益上来。特别是出生在上有哥嫂下有弟妹这样的一个家大业也大的家庭里,待嫁的女子为了多得些嫁妆,均在出嫁前使出浑身的解数,甚至不疏头,不上轿等手段都使出来。向父母索要财物的思想,也被塞进哭嫁的内容。古语说,会叫的小鸡,必多得食物。那会哭的待嫁女,父母也会临时增加些东西给她。
  出嫁前的三天,作母亲的必须陪伴待嫁女睡觉,为母女二人创造亲情融合和思想沟通的机会,也正是利用夜间空闲的“哭嫁”时候进行。相传,待嫁女哭得越伤心,将来的娘、夫二家的日子过得也越红火。有的半夜醒来,母女二人对哭,除互诉难舍之情外,母亲边哭边劝女儿:
  娘劝女,出门去,孝顺公婆天地知。
  夫妻和顺合得好,厝边叔伯要和气。
  待嫁女也边哭边向母亲索嫁妆:
  出门也要件把衣,也要件把会合时。
  好马无鞍无人坐,好人无衣有人欺。
  出嫁这天,如果女儿哭得不肯梳妆,做姨妈、当表嫂的人就得去劝解,必要时,还得强制她去梳妆打扮,替她换去做姑娘时的装束,梳上发髻,头插珠花、银簪等首饰,上穿凤衣,下配百褶凤裙,脚穿方头钩鼻红凤鞋。衣裙颜色的基调是黑色,间插红绿。梳妆、穿戴完毕后,就要牵扶她去拜祖宗神位、拜灶神婆,然后再牵出大厅给兄弟“留饭”。
  留饭
  “留饭”的仪式是:准新娘双脚踏在地上的米筛里,接着旁人从饭甑里盛出的一碗米饭中,扒一点放在准新娘口里含一含再吐在兄弟兜起的衣襟里,几个兄弟按次序含几次,每含一口,哭唱:
  饭甑圆圆蒸饭香,含口放在哥谷仓。
  风调雨顺年丰收,年年谷米千万仓。
  哥哥“留饭”后,再给弟弟“留饭”,每含一口,哭唱:
  饭甑圆圆蒸饭香,含口放在弟米缸。
  放在米缸勃勃起,米谷千箩酒百缸。
  兄弟接过“留饭”,各自放在仓角或米缸边。以示“五谷丰登”的好兆头。
  这时,男家的花轿已在厅中等待准新娘上轿,就去哭跪爸、妈,边哭边唱:
  爹呀,娘呀!
  爹娘养女花一枝,花红不栽爹娘家。
  爹娘养女不中用,今日要去别人家。
  哭跪好爸、妈,再哭跪舅父、舅母。然后,哭拜兄与嫂。哭唱:
  哥呀!嫂呀!
  感谢哥嫂把妹疼,舂粿杀鸡给妹吃。
  白白吃了没人情,不能帮你兴门庭。
  按次序一家人都哭跪(拜),辞谢过后,由娘舅扶上轿,兄弟关轿门,上闩。
  嗵!嗵!嗵!门外“九节龙”铳炮三响,大锣七声,响过后起轿,兄弟几个都要来扶轿,叫行“留轿礼”。进退三次,才让花轿抬走。红轿出了娘家大门,媒人要替准新娘分铜钱或纸币给围观的小孩。在往男家走时,花轿有过桥、过踏步,准新娘都得把预先备好一双红鸡蛋从轿内的窗户抛出去赏河神。
  行婚礼
  红轿抬进男家,公婆和新郎都得回避,暂时躲起来,直至行拜堂礼,才由“子弟头”(即司仪,大多由新郎的姐夫担任)去找来新郎同新娘同拜天地、祖宗,再拜公婆,然后是夫妻同拜。按畲族习俗,夫妻交拜时,是男拜女不拜,最多是点头作揖,因为传说,畲族新娘是公主,即皇帝的女儿。而后,再让新郎新娘拜见公婆。
  畲族的新郎身穿蓝袍青裤,脚着昂首猫鞋。拜堂完毕,开宴喝喜酒,叫行“四角厅”礼。宾主入席就位后,唱诗:
  男傧相:敲锣打鼓唢呐声,畲族婚礼“四角厅”。
  东西南北列亲友,新郎新娘拜祖宗。
  女傧相:糖茶加蜜甜到心,重酿老酒把客敬。
  多谢佳宾吉祥话,赢得满堂大欢庆。
  男主人:红线布袋如意头,漆箱铜锁万字形。
  自家取材自家做,家俱粗衣日常用。
  女主人:寮居深山缺海味,狩猎山珍亲奉供。
  厚米时大肉夹起吃,频频添箸连声请。
  东座客:东潭玉龙下金帖,风调雨顺日子兴。
  成家立业正当时,手勤心巧绘美景。
  西座客:西村凤凰来朝仪,妇德贤惠高风清。
  孝顺堂上老公婆,村村寨寨齐称颂。
  南座客:南湾鸳鸯浅水游,双双对对成倩影。
  阿哥阿妹同年庚,天长地久比翼飞。
  北座客:北岭麒麟来呈祥,送子故事可动听。
  今夕洞房花烛夜,明朝来个大添丁。
  唱罢诗,笑声满堂,举觥欢饮。这是恭喜的酒,大家都得饮一点,然后转入正常的喝酒,重点是要照顾做舅舅(即新娘家兄弟)那一桌的客人。这桌摆在正厅中,除了是给新娘扶轿前来做舅子的几人外,有亲戚中的长辈共凑成八个人。以偶数取其“好事成双”之意,也与前人所使用的四方八位,叫“八仙桌”有关。
  喝酒开始,做子弟头的人说:“云从那里起,雨从那里落”。
  这时,做舅的人已听出是要他们喝酒,即回答:“河水深,竹排放两边,买卖谁人做,看货还钱。”用话支开,把酒推给大家喝,是做舅的人懂得回答,不用喝酒。子弟头又说:“隆(伸)头三杯酒,缩头酒三杯。”做舅的人就得喝下六杯酒。不过,在做舅的几个人中可以分着喝。喝酒时,要懂得夹菜配,如果不去夹菜配,子弟头又会说:“喝酒要配,喝酒不配,罚酒十七八杯。”
  做舅人的这一桌规矩过完了,大家才开始行酒令。令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比如:做“三通”,就有“明三通”和“暗三通”两种。
  先讲“明三通”。起令人说出“三”来,限个数字,依次给其填上,填不来的罚酒三杯。例如:
  令:厅中香炉三只跤(脚),香线白如纱,如何凑上五只跤(脚)?
  回:厅中香炉三只跤(脚),香线白如纱,谁人去烧香,凑上五只跤(脚)。
  令:厅边面桶(洗面盘)架三只跤(脚),面布(巾)白如纱,如何凑上五只跤(脚)?
  回:厅边面桶(洗面盘)架三只跤(脚),面布(巾)白如纱,值能(谁人)去洗面(洗脸),凑上五只跤(脚)。
  令:后门柴马(木匠用架)三只跤(脚),斧头劈如花,如何凑上五只跤(脚)?
  回:后门柴马(木匠用架)三只跤(脚),斧头劈如花,木匠去做式(做木),凑上五只跤(脚)。
  再讲“暗三通”。由起令人说出后,要找三种相似的东西来回答,最好还要有押韵,例如:
  令:生是土,熟是陶。要讨三个相样(似)的东西是什么?
  回:生是土,熟是陶。要讨三个相样(似)的东西,就是龟、鳖、鳌。
  令:生是土,熟是瓮。要讨三个相样(似)的东西是什么?
  回:生是土,熟是瓮。要讨三个相样(似)的东西,就是青蛙、水鸡(牛蛙)和石(蝈)冻。
  令:生是弯,熟是直。要讨三个相样(似)的东西是什么?回:生是弯,熟是直。要讨三个相样(似)的东西,就是蟳、蟹、蠘。
  ……
  酒令完了,大家轮流掷骰子喝酒,把四方的桌子坐八个人,叫做“四州八府”,意在将来新娘生孩子能当上州府的官员。掷骰子叫做赢状元,掷赢的人,美其名曰:“中状元”。
  这赢状元的方法是:拿骰子一粒放在桌面,依次轮流出掷,每个人都要将骰子从自己的杯前掷出去,叫一声:“财存—喜现—状元—请!”待到骰子停下来,看其出现的几个点子,按“一状元、二探花,三层龙伞遮罗纱,四禄于吾身,五子登科,六部尚书在朝中”的说法,如果是一个点子,即叫“中状元”。全桌子都得向他恭喜,喝酒一杯,本人陪饮。其他数,依次数到谁,谁喝一杯。这一饮酒方法,既文明,又拖时间,大家尽可纵情畅饮。
  当然,也有划拳赌赢输,输饮赢不饮。
  宴席上以全头鸡当大礼。这碗鸡端上桌,大家都得让做舅的人先吃。做舅的人也要谦虚礼让,说些含蓄的话,让大家同吃。如说:“牵起马”,意思是叫大家作准备。“起步”,各自端杯。“先到衙门”,把酒杯放在嘴边,大家共同先饮酒。“后去圆盘”,意即准备去盘中夹鸡肉。至此,众呼:“得胜。”做舅的人接着说:“五马争拳”,即五指头抓筷子,一齐提起筷子。“接笏上朝”,大家一齐开始去盘中夹鸡肉吃。
  送房
  送房时,做舅的人也要先念好诗,取得吉利。如念:
  日出山头一枝花,洞房花烛发千家。
  洞房花烛添贵子,贵子头上插金花。
  他念一句,有人应一声,“好啊!”然后,做子弟头的人念好诗,取得吉利。如念:
  金花银烛在桌中,女家送到男家中。
  夫家也有银宝物,明朝添个唐夫孙(男孩子)
  随人长大就出运,送到书堂读文章。
  文章读了题金榜,后来坐轿八人杠。
  也是念一句,有人应一声:“好啊!”
  送到新郎入洞房,就开始闹房。
  闹房
  闹房时,选一个人来唱闹房诗,如念:
  脚踏洞房花烛开,闹房子弟进喜来。
  厅中亲戚同请坐,五金唱出闹房诗。
  一拜天地,二拜福。
  三拜公婆欢喜欢,四要四喜同房日。
  五要五福喜双全,六要六部尚书郎。
  七要麒麟生贵子,八要儿孙万代兴。
  九要双亲同福寿,十要十字十齐全。
  洞房花烛照喜光,送房子弟齐进来。
  进一步来入门限(坎),看见眠床真作佳(好看)。
  好像莲花结莲子,好像牡丹来开花。
  进一步来眠床兜,看见一合银帐钩。
  红罗帐,艳微微,红罗帐里出孩儿。
  新人来年添贵子,连添贵子七八人。
  两榜状元子,九世同居乐盈盈。
  闹好房,是新郎新娘喝合欢酒。这酒虽是形式,也得有人给他俩唱首好诗,如念:
  糖加蜜,蜜加糖,一对夫妻长久长。
  今日喝下合欢酒,来年生个状元、榜眼、探花郎。
  新娘下厨
  新婚的第二天早晨,新娘下厨房,主要是熟悉一下环境。选个命好(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长辈女人带领,见一物,介绍一番。如看见砧板,就说:“砧板是用木、夫妻要和睦”。看见吹火筒,就说:“火筒是用竹,阿嫂要疼小叔(丈夫的弟弟)。”看见一凳子,就说“灶前一张凳,公公讲话你莫应。”
  ……。
  然后,这领头的老大娘也做些动作。她一边做动作,一边即对新娘子念念有词。比如,用手掌在灶头抑(按)一抑(按),口里就自言自语:“灶头抑一抑,新娘养猪二百八(斤)。”又拿起铁钳往灶腔里通一通,口里就自言自语:“灶腔透一透,新娘做人要通透。”
  下完厨,送回房时,这领头大娘还要在新娘面前说些好话,吉利的话。比如,说新娘坐床墘(沿),楼上米谷陈三年。说新娘坐床中,楼上米谷陈三仓。说新娘坐床兜,楼上米谷一包又一包。总之,要在新娘面前,说些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勤俭持家等方面的话。
  做女婿
  婚后数日内,挑个好日子,通知女方家,新郎要上岳父家做女婿。新女婿进了岳父家的村庄,看见年长的人,不论亲不亲,都要行拱手礼。跨入岳父家门,先向右中祖宗堂行拱手三拜礼,再拜见岳父、岳母大人,然后是家下诸亲友。
  岳父家晚上设宴请女婿。新女婿就要说好话,吟好诗。如念:
  三月桃树叶婆娑,后门橘子带枇杷。
  今日厅中吃好酒,银的桌面金桌跤(脚)。
  第二天,新女婿向岳父家中人道别时,也要给岳父家吟首好诗,表示感谢。如念:
  一心来到岳父家,连累你们把钱花。
  今朝酒肉多饮尽,道谢诸亲转回家。
  流行地区:闽东各县(市)畲族村寨
  采风时间:一九八二年端午节前夕
  采风地点:宁德市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
  口述人:雷月成(82岁),钟成开(76岁)等人
  记录整理:王致纯

知识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蕉城畲族村落》

本书内容包括:概述、畲村轶事、畲村新貌、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村人物、习俗、故事传说、附篇。记述了蕉城区畲族村落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