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畲族农民工歌棚实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4479
颗粒名称: 蕉城畲族农民工歌棚实录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1
页码: 197-199
摘要: 曲尺塘位于宁德市蕉城区城关与乡村的结合部。1979年以来,福安、霞浦、寿宁及宁德蕉城区部分边远民族山村的畲族农民陆陆续续到蕉城打工,并在曲尺塘地段先后自行购地搭棚盖房,形成“蓝溪村”。截至2007年10月份现居户有168户,常住人口800多人,连流动人口在内计有1000多人。农民工的歌棚就在聚落的“街”上,由一蓝姓族人提供场地,名日“蓝溪畲族文化活动中心”。“蓝溪村”的领头人乃热心民族公益事业的民间青草药医生钟显玲,他是宁德八都人,55岁,26年前搬到了这里,中心的一切事宜皆他主持。当蓝溪村的畲歌唱响时,其他地方的畲歌传统均未恢复。
关键词: 蕉城区 畲族 歌棚实录

内容

蓝溪村畲族农民工歌棚实录
  曲尺塘位于宁德市蕉城区城关与乡村的结合部。1979年以来,福安、霞浦、寿宁及宁德蕉城区部分边远民族山村的畲族农民陆陆续续到蕉城打工,并在曲尺塘地段先后自行购地搭棚盖房(至1995年购地面积有15.07亩,简单搭建和部分建房总面积为7236平方米),形成“蓝溪村”。截至2007年10月份现居户有168户,常住人口800多人,连流动人口在内计有1000多人。
  农民工的歌棚就在聚落的“街”上,由一蓝姓族人提供场地,名日“蓝溪畲族文化活动中心”。“蓝溪村”的领头人乃热心民族公益事业的民间青草药医生钟显玲,他是宁德八都人,55岁,26年前搬到了这里,中心的一切事宜皆他主持。中心搭建有一简易歌台,其中电视机是宁德城关的蓝为金送的,VCD是歌手蓝成钗买的,桌椅等其他设备由钟显玲安排。
  尽管蓝溪村畲族农民工的居住等生活问题一直没解决,但畲族歌言自2001年宁德蕉城区金涵乡第二届畲歌会举办之后就在蓝溪村复苏。当我们问及:“既然你们说‘没有安家,何来乐业?’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唱歌?”畲民七嘴八舌说:“我们畲族打工累了,晚上回来心里特别烦,我们离乡背井跟谁唱?跟外面的人唱?人家会说你说的不是我们的话。回来又没有(娱乐),肯定得唱几句,畲歌才不会断掉!”
  当蓝溪村的畲歌唱响时,其他地方的畲歌传统均未恢复。蓝溪人拍拍胸脯说:“要唱歌就到我们蓝溪来!”于是,四面八方的畲族人凡是来宁德蕉城的,就会找上门,男来女对,女来男对。因对歌对到半夜时有吃点心的歌俗,开始点心费由个别人支付,后来由于来的客人多了,就分到各家各户去对歌。点心亦分摊到户负责,虽然大家生活并不宽裕,但钟显玲说:“大家的意思是把祖宗的文化传下去,个人流一点汗(没关系),畲族人就是这样,好东西都扒出来招待客人,过后自己吃咸菜。”
  现在,只要有客人来,蓝溪村就有歌声。特别是节日三月三、九月九“很挤”。过年来客太多房间装不下,歌会分成6场举行。平常,中心也把培养下一代唱畲歌作为重要工作来抓。42岁的电工蓝成辉说:“畲族文化应当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现在小孩畲话都不会讲了,再不唱(传统)就会断掉。”现在村里的孩子放学回家吃完饭做完作业就会来中心学唱歌,一批一批地培养,中心贴钱买矿泉水、糖果、笔、笔记本给孩子,现在重点培养了四男四女。35岁搞瓷砖销售的钟昌弟说:“为了传统(能保留)下去,只能这样,没办法。”在现场我们听了四个小女孩的歌唱,也看到无数双热切期盼的眼睛。
  “有歌手就不怕没歌场”,蓝溪村拥有曾经去台湾、福州、厦门、浙江景宁等地唱过畲歌的雷石凤、雷美凤、钟坛钗等著名歌手,慕名来对唱的各地族人络绎不绝。而且,现在电信方便,这些名歌手经常会接到不认识的族人热情邀请前往对歌的电话,甚至半夜都打来,在电话里就跟你对起来。
  蓝溪村的畲族农民工同时是蕉城区中华畲族宫歌会的热心发起者。如2005年歌会是由他们发起集资了1万多元,2006年也是他们发动集资2万多元;2007年三月三,区民委给3000元,金涵乡给2000元,蓝溪村民一户出100元共集资4万多元办起来。为了保障歌会的安全,钟显玲主动到派出所与公安、交警联系.寻求支持。他给有关人员发牌子、派保安。他说:“看着畲族宫冷冰冰的,就想把它做热闹来,(我们搞活动)不是想吃群众的钱,(我们)想多出100元、50元还(更)舒服。”蓝溪人对畲族传统文化的热心感动了闽东各地的畲族,他们说:“你们办,我们再没空也会来!”
  村民的愿望除了热切希望政府来解决蓝溪村的民工聚落问题,也热切希望政府来关心农民工的唱歌问题,他们很希望有一个唱歌的地方,但靠村里的力量办不到,钟显玲说:“如果政府给8-10万,歌场就可以盖起来。”
  新源村畲族农民工音乐实录
  新源村地属亭坪村,距宁德蕉城区3公里,是金涵乡一个移民小区,土地十多亩。1996年以来,古田、福安、霞浦、福鼎、周宁、屏南、罗源各地山区农民陆续下山来到这儿买地,至今已聚居3000多人,其中1/3是畲族,由于亭坪村只提供建房用地,移民没有土地种植,主要从事泥水、装修、电机、砖瓦、养殖等工作,生活显然比山区有所改观。外地许多农民闻讯都愿意搬到新源,只是现在地皮价格上涨,令人望而却步。
  新源村畲汉杂居,平常畲族客人来新源对歌,主人得考虑彻夜对歌影响他人尤其是汉族居民休息的问题,所以若客人多,一般都会到亭坪村的畲族民间艺术活动中心唱。每年三月三、九月九等节日,这里宾客满棚,楼里挤不下,就三五成群唱到马路上去。新源虽属另辟村寨,但亭坪村委会仍然视其为己出,不仅提供歌唱场地,还热心支持其培养下一代歌手。
  新源畲民对亭坪村委会的热心支持心怀感激。来自周宁县云门村的畲歌好手、歌老师蓝徐全就说:“亭坪村领导对我们很好,我有多少本事都要使出来。”他为宁德畲族宫的三月三、九月九歌会不遗余力,教八男八女传承“龙头舞”、“铃刀舞”且传唱畲歌。
  新源移民畲汉杂居,客观上加速了民族文化的融合:畲民要讲普通话、学宁德话,学龄儿童在亭坪村或到城关更好的学校读书;汉人也在学畲语,唱畲歌。

附注

注:本文选自闽东文史资料第九集《闽东畲族百年实录》。

知识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蕉城畲族村落》

本书内容包括:概述、畲村轶事、畲村新貌、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村人物、习俗、故事传说、附篇。记述了蕉城区畲族村落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蓝雪霏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