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家民间舞蹈吐幽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4467
颗粒名称: 畲家民间舞蹈吐幽芳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3
页码: 161-163
摘要: 如果你有幸看过蕉城的畲族民间舞蹈,你一定会被其刚柔并济、粗犷朴质的舞蹈动作和鼓钹齐喧的盛大景况所打动。那看似微小的一弹跳、一踏步竟然就串成了史诗一般雄壮的舞蹈,举手投足间都表达了畲家儿女对祖先的怀念与无限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相传,为了纪念畲族开山的始祖,从唐代开始,畲民就有祭祀始祖的习俗。这刚健有力、粗犷朴实的舞步反映了畲族同胞对先人的祭奠和对幸福生活的企盼。除了龙头舞和铃刀舞,猎捕舞也是蕉城畲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舞蹈中,四名男子扮演猎手,均身穿黑色束腰紧身猎服,道具有海螺四只猎刀四把。但我们相信,畲族民间舞蹈这株奇兰异蕙在蕉城文化工作者的细心呵护下,定能幽香四溢,芬芳永驻。
关键词: 畲族 舞蹈 蕉城区

内容

如果你有幸看过蕉城的畲族民间舞蹈,你一定会被其刚柔并济、粗犷朴质的舞蹈动作和鼓钹齐喧的盛大景况所打动。那看似微小的一弹跳、一踏步竟然就串成了史诗一般雄壮的舞蹈,举手投足间都表达了畲家儿女对祖先的怀念与无限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相传,为了纪念畲族开山的始祖,从唐代开始,畲民就有祭祀始祖的习俗。每逢祭祀,那就少不了要跳“龙头舞”和“铃刀舞”。
  据说龙头舞在猴盾等畲家村寨流传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那是一个选好的吉日,万物清明,祠堂里已设好祭坛,摆上香烛。隆重的祭祀仪式过后,只见四男四女伴随着一阵锣鼓和钹的节拍上场了。男子身穿黄色双排扣长扎袖紧身衣,外披墨绿背褡,下穿灯笼裤,女子挽着头髻,身穿传统绣花短服,下着绣边短裤。他们在《开天造地歌》的旋律中,双手转动着日月模型,齐声高唱,翩翩起舞。显然,这就是龙头舞的第一段“日月舞”,表现的是盘古开天地、日月照耀人间的神话传说。随后,第二段的表演“龙飞腾”开始了,演员们捧出了祖图、龙杖和龙头。围绕着龙头转圈腾跃,表现了畲族祖先帮助高辛帝平息外族侵略后变成人并被高辛帝招为驸马,畲民为之祝贺的场景。渐渐地,乐声更加激越欢快了。第三段“龙抢珠”表现畲家欢庆的场面,以双龙抢珠为主舞。整个舞蹈过程,由八人组成的队形时而原地跳动,时而交叉行进,时而环圈换位,变化多端。恰又有那锣与钹铿锵和鸣,观之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龙头舞之后常常会紧接着表演铃刀舞。这一最初在猴盾大坪村被发现的舞蹈表现的主要内容为驱邪赶妖,由陈靖姑的故事演变而来。传说陈靖姑为逃婚到闾山学法,后练就一身武艺,能驱邪扶正,得百姓敬仰。当急促的鼓点和大钹隆咚锵地奏响时,这种以弹跳环绕为主要特点的舞蹈就开始了:四名裹黄头巾、身穿黄衣红裤的男子,每人手持一块奏板和一把铃刀,神情肃穆,他们变换各种弹跳的姿势,身姿矫健,步点敏捷。这刚健有力、粗犷朴实的舞步反映了畲族同胞对先人的祭奠和对幸福生活的企盼。
  除了龙头舞和铃刀舞,猎捕舞也是蕉城畲族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
  与龙头舞和铃刀舞起源于图腾信仰及祖先崇拜不同的是,猎捕舞来源于畲族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风俗。畲族人民长期依山而居,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直到明清时期狩猎在人们的生活中仍处于重要地位。猎捕舞表现的就是畲族祖先狩猎时与野兽勇敢搏斗的情景。舞蹈中,四名男子扮演猎手,均身穿黑色束腰紧身猎服,道具有海螺四只猎刀四把。整个舞蹈自始至终随着鼓点、螺号不断变换节奏,分为三段演出:第一段为猎手出列欢乐舞;第二段为猎手围捕山兽舞;第三段为猎手围住野兽冲刺舞。四名演员分为两行,舞蹈时作左右换位舞、前后换位舞、四角交叉换位舞、绕成三角八字追逐舞等,动作豪迈雄健,淳朴刚劲,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对勇敢者的崇敬之情。因舞姿中多用跑跳步、弓步、踏步等动作,所以也被称为“踏步舞”。
  因畲族民间舞蹈历来以师徒口传身教的方式传承,且舞蹈因长期缺乏编导培训,舞蹈技巧仅少数人掌握,并未形成群众性活动。好在新中国成立后,蕉城的文化工作者不辞辛劳,多次深入八都猴盾、漳湾雷东等畲家村寨采访,与畲族民间艺人一起采集、整理、研究、推敲,为畲舞整理留存了重要的文字资料,并通过培训排演,将其搬上了舞台。自此,畲族舞蹈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和艺术美感走向全国,为大众所熟知与喜爱。
  又是一年三月三,畲乡的山岭上,悠扬的畲歌伴着彩云飞,灿灿灼灼地摇曳着它的美。而畲族的民间舞蹈则“犹抱琵琶半遮面”,只悄然地吐露着它幽清神秘的芬芳。但我们相信,畲族民间舞蹈这株奇兰异蕙在蕉城文化工作者的细心呵护下,定能幽香四溢,芬芳永驻。

知识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蕉城畲族村落》

本书内容包括:概述、畲村轶事、畲村新貌、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村人物、习俗、故事传说、附篇。记述了蕉城区畲族村落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林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