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丛中的少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4461
颗粒名称: 茉莉花丛中的少年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151-152
摘要: 北山村,有畲族人口800多人,算得上是蕉城区的一个畲族聚居大村了。从我记事起,搬迁到外地居住的乡亲极少,大家一直在一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虽然贫困,但邻里和睦,人情味十分浓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茉莉花成为周边很多乡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北山村也不例外。夏季时,遍野都是茉莉花,我的少年也是在茉莉花香中度过的。对于封闭落后、祖祖辈辈荷锄而耕的畲族村庄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这时期的北山村被外界戏称为“砍柴火专业村”。直到现在,这种情景一直在我脑海中,我不时想起,心里隐隐作痛。这种痛,促成了我下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关键词: 蕉城区 成长记忆 少年

内容

北山村,有畲族人口800多人,算得上是蕉城区的一个畲族聚居大村了。
  从我记事起,搬迁到外地居住的乡亲极少,大家一直在一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虽然贫困,但邻里和睦,人情味十分浓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茉莉花成为周边很多乡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北山村也不例外。
  夏季时,遍野都是茉莉花,我的少年也是在茉莉花香中度过的。
  那时候,我家种有5亩左右的茉莉花,茉莉花的采摘最佳时间在正午,我们全家人都要上阵。高峰期时,连午饭都由母亲送到田里,母亲为了不让我们中暑,每天都要熬一桶鱼腥草茶,鱼腥草的涩味和茉莉花的香味,都是我最喜欢的味道。
  那时候,茉莉花虽然不值钱,但勉强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在2000年前后,茉莉花市场突然间萧条,整片整片的茉莉花树被挖掉晒干,成为了乡亲们土灶里的柴火。
  乡亲们的生活随之陷入困境。对于封闭落后、祖祖辈辈荷锄而耕的畲族村庄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乡亲们又拿起砍刀,过上所谓“靠山吃山”的生活,砍树砍竹砍柴火成了这个时期乡亲们的主要收入。没过几年,郁郁葱葱的后山已是一片光秃秃。
  这时期的北山村被外界戏称为“砍柴火专业村”。
  每天清晨,通往六都村的泥泞村道上,挑柴火的村民成群结队排成一条草龙。这些柴火要挑到3公里外的六都村,村民用它去换取一些生活日用品。
  直到现在,这种情景一直在我脑海中,我不时想起,心里隐隐作痛。这种痛,促成了我下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知识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蕉城畲族村落》

本书内容包括:概述、畲村轶事、畲村新貌、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村人物、习俗、故事传说、附篇。记述了蕉城区畲族村落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