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一个小畲村的美丽转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4458
颗粒名称: 八斗:一个小畲村的美丽转身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3
页码: 148-150
摘要: 霍童镇八斗村,位于霍童镇西南6.2公里,大伦山西北方,海拔400米。因村中有田地8斗而得名。这是一个老区村,也是霍童镇两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全村153户,663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一半,以钟、蓝姓为主。这是当时八斗村的概括写照。章金英——一个在村小学任教的女教师,因为是村里难得的文化人,被群众推上了村干部的岗位。2005年,盟省委响应“海西春雨”行动,在实地调研之后,也决定定点扶贫八斗村。“扶持产业、精准扶贫”成为民盟帮扶八斗村的思路。此后,在区农办帮助下八斗村成立了脐橙合作社,制定了规章制度。这些年,全村脐橙发展到了700多亩,年产量达6000多担,产值60多万元,并成功注册了霍童八斗脐橙无公害商标。
关键词: 蕉城区 畲族 八斗村

内容

霍童镇八斗村,位于霍童镇西南6.2公里,大伦山西北方,海拔400米。因村中有田地8斗而得名。这是一个老区村,也是霍童镇两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全村153户,663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一半,以钟、蓝姓为主。
  “七抖八抖,抖到八斗”,这是21世纪之初人们坐柴三机一路颠簸来到这个深山村时常会发出的戏谑感慨。2000年,八斗村从霍童镇大石行政村分村独立成为行政村,辖八斗、葛藤凤、大林里三个自然村。因为山高路陡村子小,上世纪90年代末,改变闽东山村的“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工程,并没有惠及到这个刚刚成立的小山村。“电灯不明、电话不通、电视看不到、饮水靠山涧……群众生活普遍困难,更别提什么娱乐生活。”这是当时八斗村的概括写照。农民人均年收入仅1260元,村财收入比“一穷二白”更过之,因为行政村一“诞生”就背了5万多元的债务(分村时承担的历年旧债)。村委会只能借用在村小学空出的教室,挂上牌子就算是有了办公场所。章金英——一个在村小学任教的女教师,因为是村里难得的文化人,被群众推上了村干部的岗位。
  机关单位、各行各业挂钩帮扶贫困村,从上世纪末发起的扶贫工作一直在闽东大地进行着。如何争取上级各部门的帮扶,立足山高地广的优势,带领全村人劳动致富,改变村容村貌,成了以章金英为首的村干部思考和讨论的话题。民盟组织是较早走进这个村开始帮扶的,最初是民盟蕉城区委员会区直机关第三支部,随后民盟蕉城区委会、市委会也跟进。2005年,盟省委响应“海西春雨”行动,在实地调研之后,也决定定点扶贫八斗村。看到了村干部的执着,市老促会也向八斗村伸出了结对的援手,市老促会和福建民盟这一挂,至今,已是十二年。随后几年,更多的部门加入到帮扶队伍,既扶志、扶智,又扶技、扶能,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十多年过去,八斗村,这个昔日的贫困村,终于实现了凤凰涅槃,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姑,华丽转身成淡妆相宜的小碧玉!
  八斗村有耕地面积660亩,山场面积1.25万亩,其中毛竹林3000亩,林地7000亩,茶果园1300亩,速生丰产林60亩。“扶持产业、精准扶贫”成为民盟帮扶八斗村的思路。村民蓝赛明是八斗村最早的脐橙种植户。2002年,他听说种植脐橙能赚钱,就率先从外地引进新品种纽荷尔试种了几亩。由于他的示范带动,本以种田为生的八斗村村民纷纷效仿,全村纽荷尔脐橙渐渐发展到200多亩。可是因为不懂技术,果树结出的橙子又小又酸。民盟、老促会挂点单位带来了果树专家,白天进果园,晚上给村民授课,从土壤培植肥、果树枝条修理、开花结果的疏落、病虫害防治等一一讲解示范,破解了缠绕在果农们心头的疑云。第二年,八斗脐橙获得了大丰收。此后,在区农办帮助下八斗村成立了脐橙合作社,制定了规章制度。村民们从此有了品牌意识和生产标准,经过合理施肥,科学管理,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颇受市场亲睐。这些年,全村脐橙发展到了700多亩,年产量达6000多担,产值60多万元,并成功注册了霍童八斗脐橙无公害商标。仅脐橙一项,人均收入增收1400元多元,成了远近闻名的脐橙村!
  毛竹、茶叶是八斗村传统的产业,这里远离城区、高山云雾缭绕,茶品质远近闻名。如何立足资源,将传统产业提升为优势产业?在农林茶部门的帮助下,2009年,村里引进了金观音、金牡丹等茶叶新品种,农民们又对2800多亩低产毛竹进行垦覆管理。人勤地不懒,土地给这片土地上勤劳的人们丰厚的馈赠。如今的八斗村,春夏,800亩茶园织出翠锦;秋天,黄橙橙的果实挂满枝头,远近茶商果商慕名争相而来。村民的钱袋子几年间鼓起来了—2016年,八斗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万元。为增加村财收入,八斗村在省民盟等部门的扶持下,建起了茶叶加工厂,如今又在筹备建设光伏用电工程……
  让知识启迪村民的心智,用温暖点亮山村的灯盏。村委先后50多次聘请果树、茶叶、畜牧、毛竹技术员进村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次,培养了一批技术能手,并组织种植大户到外地参观、取经,不少村民成了名副其实的“土”专家。走出去,请进来,村民们的眼界、思维也拓宽了,建设美丽家乡成了大家共同的愿望,越来越多的部门的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这个畲族小山村。这几年,八斗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在各个部门的支持下,开展了村容村貌大整治:废弃的猪、牛圈场拆除了,成了农民休闲运动的小广场;全面铺设污水管网,进行雨污分离,污水处理后排放;过去的茅房、旱厕改造成即冲式的卫生厕所;老旧裸房墙体都刷上了仿古外墙真石漆,条条洁净的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门前……保留畲族特色,打造生态畲村。村庄按畲族特色美丽村寨来规划建设,村口矗起了畲族风情的木牌坊,拾级而上,古砖墙围成了一个畲族老区文化活动中心,村内道路两旁,人家房屋的立面墙上,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畲族风俗画把村庄点缀得勃勃生机……
  “百姓富,生态美”。八斗村,2013年被评为“全国特色村寨”,2014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2016年被列为“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社会服务实践基地”……一项项荣誉与牌子,让八斗的名字在外界响亮起来。
  今天,站在村中的怀远亭上远眺,背倚青山,眼前群峰层递延绵,稻浪起伏,蔬果飘香,村庄内一幢幢青瓦灰墙的房子随山势错落分布,一条曲婉的山涧清流昼夜不停地唱着潺潺的歌,溪中鹅卵石和悠游的小鱼儿清晰可见。村中老人孩子往来其中,憨朴可爱,鸡鸣犬吠在小山村中回响,好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家园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知识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蕉城畲族村落》

本书内容包括:概述、畲村轶事、畲村新貌、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村人物、习俗、故事传说、附篇。记述了蕉城区畲族村落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久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