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村九仙灾后的华丽嬗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4451
颗粒名称: 畲村九仙灾后的华丽嬗变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5
页码: 123-127
摘要: 初夏时节,笔者来到蕉城区九都镇九仙村,穿过写着“九仙畲族村”的门楼,一幅长6米、宽2米的“畲家习武图”映入眼帘。再往里走,只见一座座三层小楼,统一都刷成乳白色,分外整齐。楼房旁孩童追逐玩耍,茶农拿着剪刀修剪茶园……好一幅美丽而惬意的夏日乡村图!这是一个闽东宁屏路沿线的小山村,1987年曾经遭受泥石流的灭顶之灾,但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帮助下,通过20多年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终于在昔日灾后的废墟上建造出了崭新的村庄。畲家遇难,惊动了四面八方。地、县、乡领导连夜赶赴现场,亲切慰问受灾的畲族兄弟姐妹和遇难者家属。灾难令其失去了10位亲人。实践证明,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受灾后失去信心。
关键词: 蕉城区 畲村 嬗变

内容

初夏时节,笔者来到蕉城区九都镇九仙村,穿过写着“九仙畲族村”的门楼,一幅长6米、宽2米的“畲家习武图”映入眼帘。
  再往里走,只见一座座三层小楼,统一都刷成乳白色,分外整齐。楼房旁孩童追逐玩耍,茶农拿着剪刀修剪茶园……好一幅美丽而惬意的夏日乡村图!
  这是一个闽东宁屏路沿线的小山村,1987年曾经遭受泥石流的灭顶之灾,但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帮助下,通过20多年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终于在昔日灾后的废墟上建造出了崭新的村庄。
  畲村受灾 书记牵挂
  九仙村隶属宁德市蕉城区九都镇,在霍童溪沿岸,距镇区2公里。这里土地肥沃,耕地750亩,茶、果、竹、林面积达4600多亩。祖祖辈辈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种植、茶叶粗加工、零散家禽养殖等生产模式自给自足,用淳朴和勤劳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儿女。
  1987年9月11日凌晨,12号强台风袭击宁德,九仙村上九仙自然村突遇山洪暴发,3000多方的泥石流从村后500米高的山坡上直泻而下,一夜之间,建在山间的小畲村全被乱石、泥土和断砖、碎瓦覆盖,死亡31人,经济损失更是惨重……望着世代生活的村子化为一片废墟,亲人不幸罹难,村民们悲痛欲绝,哭声震天。
  畲家遇难,惊动了四面八方。地、县、乡领导连夜赶赴现场,亲切慰问受灾的畲族兄弟姐妹和遇难者家属。1989年春节和1990年元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两度深入九仙村,走访慰问受灾群众。第一次座谈会在村民钟郑英的新房里举行。灾难令其失去了10位亲人。钟郑英听不懂普通话,习书记握着她的手,令其倍感亲切。村干部转达了习书记的意思,盼她坚强生活,好好养育子女。习近平了解其一家四口一年仅收10担粮食,生活异常拮据,于是吩咐乡干部给予重视并解决。次日第二天,乡干部就送5担粮食到钟郑英家里。第二次走访过程中,习书记路遇一赤脚男子正在拾荒,经了解得知此人乃村中一名唤哑巴的乞丐,无父母子女且口不能言,习书记立即吩咐通讯员下山购买两双解放鞋赠予哑巴,并嘱咐乡干部制定政策,建立相应的帮扶措施,令其今后能自力更生。随后习书记实地考察了造福工程进度,慰问了受灾群众,并要求基层干部“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此后,习近平同志念念不忘九仙村受灾群众,在调离宁德后还时常过问恢复重建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后来,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时,专门把茅草房改造、畲民下山和“连家船”船民上岸定居列为我省“造福工程”的重点项目,九仙村也因此列入“造福工程”重点扶持对象。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九仙村畲族群众齐心协力重建家园。建村没钱,县政府紧急补助10万元帮助灾民购买建筑材料;迁居没地,邻近的汉族云气村划出公路边名叫枇杷岗的16亩田地作为建立新村的宅基地。一年以后,遭受泥石流灾害的上九仙村受灾群众全部搬进枇杷岗新村。从此,畲村九仙逐渐焕发勃勃生机。
  发展生产 立志脱贫
  “住上好房子还不够,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才是关键。”村支书兰珠凑心里明白,虽然重灾之后,上级党委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扶持很多,但要脱贫致富,还是要靠村民们自己的双手。九仙村有山林面积多达数千亩,适宜种植茶叶的荒地荒山资源丰富,气候土壤也适宜茶叶生长,必须从这里开启发展之路。
  有想法还要有机遇!1991年,恰逢当年宁德市(县级)掀起开发性生产热潮,九都镇供给九仙村32万株茶苗,扶持畲村群众种植茶园100多亩。这下村民们个个来劲了,村干部更是卯足劲,积极与镇里的茶叶龙头企业—宁思源茶厂对接,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打开销售增收渠道。通过建立“支提山茶果专业合作社”,试点先行、强化培训、科学管理、推广种植茶叶新品种,年均培训群众800多人次。
  连片扶贫开发茶叶,增强了群众增收“造血”能力。这几年,在上级扶贫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全村目前已发展茶园600多亩,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村民们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
  这时,九仙村两委深刻认识到,脱贫致富仅靠一条腿走路不是长久之计,不发展多项产业就不能缓解最深层的贫困,也不能彻底摆脱落后面貌。2010年以来,在村两委的引领下,全村推广种植夏橙120亩、芦柑100亩;在上坑等自然村新建毛竹垦复示范片,引导带动群众完成毛竹垦复700亩,不断提高毛竹产值;在村域范围内新建养猪场7家,圈养生猪1000余头,家禽舍2座,饲养殖家禽2200余只。
  与此同时,作为宁德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在各级部门关心扶持下,一项项帮扶举措正在彻底改变九仙畲村的面貌:
  为打破“行路难”瓶颈,该村整合农村公路改造、一事一议等项目,新建新村至佰院、上坑等通村公路4条13公里,使全村所有自然村通上了水泥路……为解决“饮水缺”难题,村主任钟朱文多次跑到县里争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自来水入户工程,并着手改造了5000米的自来水管,使得村民喝上了自来水,根本上解决全村居民生活用水难题……
  为打破“环境差”窘境,结合财政奖补“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对全村进行绿化美化、危旧建筑物拆除、外立面改造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配套环卫服务等,畲村“脏、乱、差”的现状得到根本改观……
  现在,华灯初上时分,宁屏路岙外线过往人群在经过九仙村的时候,纷纷感叹道:九仙村的夜景工程这么漂亮,简直就是“小碧桂园”!
  赶上机遇 绘制蓝图
  2014年3月,随着衢宁铁路征地公告的张贴,九仙全村沸腾,村民们纷纷奔走相告“来了!来了!火车真的要来了,咱们村要建火车站啦!”。原来,衢宁铁路项目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马上要动工建设!这条北起浙江衢州,南至福建宁德的铁路,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铁路干线之一,全长366.5公里。衢宁铁路九都镇征迁工作涉及九仙村等6个行政村,将在九仙设立蕉城火车站物流集散中心,这对于改善九都沿线地区交通运输环境,带动沿线旅游等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我们有信心将九仙村打造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畲族村寨。”看着一天一变化的九仙村,村党支部书记兰珠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在接下来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内,群众自动配合安征迁工作,顺利完成了122亩的土地征用和36座房屋拆迁。而今,一台台挖掘机正在村里热火朝天的进行施工。紧张有序的机械声、欢快的溪流声、阵阵的林涛声、村民欢乐的歌舞声,汇成一曲曲优美的乡村欢乐曲,在畲家山寨的上空回荡……
  “借力衢宁铁路火车站在这里修建,九仙村预计投入163万元,建设畲家风情街和文化广场,修建茶山休闲步道,发展畲族旅游业来促进群众增收。”九都镇党委书记陈良生说。
  在建中的蕉城火车站、停车场、垃圾中转站、安全饮水管道、畲家文化广场、畲家农耕文化展示馆、村民文体活动中心……还有拟打造成全区最好的农村小区—“九仙花园”安置小区也已开工建设。伴随着众多政策、项目的扶持,九仙村迎来翻天覆地变化,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变好了,生活也改善了,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华丽嬗变的背后,是各级党委政府对灾后建设的倾斜和扶持,是九仙村“两委”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攻坚克难的身影。实践证明,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受灾后失去信心。畲族人的图腾正是百鸟之王—凤凰。在九仙村的重建和扶贫的攻坚战中,九仙村的村民们坚定信心,自强不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毅力,弹奏了一篇战天斗地、脱贫致富的精彩乐章!

附注

注:本文选自2016年宁德市政协《滴水·筑梦——宁德扶贫开发记忆》九仙村新貌

知识出处

蕉城畲族村落

《蕉城畲族村落》

本书内容包括:概述、畲村轶事、畲村新貌、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村人物、习俗、故事传说、附篇。记述了蕉城区畲族村落的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玉辉
责任者
郑贻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