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谱牒编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雷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85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谱牒编修
分类号: K810.2
页数: 6
页码: 71-76
摘要: 谱牒,俗称“族谱”、“宗谱”,亦称“家谱”、“家乘”,是一族的户籍档案,清以前进学入庠、抽丁、当差服役等,都要以谱牒作为依据。因此,修谱被视为族内不可偏废的一件大事。
关键词: 福安市 姓氏 谱牒

内容

编修谱牒,俗称“族谱”、“宗谱”,亦称“家谱”、“家乘”,是一族的户籍档案,清以前进学入庠、抽丁、当差服役等,都要以谱牒作为依据。因此,修谱被视为族内不可偏废的一件大事。一个村可以因为人、财、物力而没有祠堂,但“族不可无谱”。福安雷氏谱牒大多为清康熙、乾隆期间首修。谱牒言明每隔20-30年重修一次,实际续修的时间要长得多,每届修谱,要汇总载入的主要内容为延续血脉宗亲的世系,包括每个成员的名字、行第、生卒年月日时“八字”、婚娶生养及墓葬等情况,对在族内有名望影响的重要成员还要撰写生平事迹述略等;每次修谱对该谱“谱头”保存的有关上古传说、源流序列、行第排行、族规家训、公产记载,以及一些官府文告等文献资料,都只是照旧抄录。修撰者照例要补入部分世系内容外,还要写一篇谱序,说明受聘修撰的缘起、经过等;有才情的编修者还写一些传、赞、诗文以增加谱牒的可读性。收录一些有关族产购置契约、税单、纠纷仲裁之类文献。这部分都是族谱中最精彩且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每次修谱,分散在各地的各房宗支,都要派人参与编修稽核,就叫“会谱”。即便远在外省、外县的“叔伯”宗亲,都要赶回来,参与祭谱、封谱等重大活动。
  一、设谱局
  雷氏族谱的编修与组织,通常由族内辈分高、年纪大,有一定威望和影响的“耆老”、族长或较大房的房长发起,并经集体讨论后确定,随即成立董事会,决定聘请撰稿人(修谱先生),随后发出采集单(即家状),让各家各户填写入谱人丁相关内容,然后按入谱丁口数摊派编修经费,若经费不足,就从平时积累的众山、众产及该村“拦旗”等收入累积的族有资金中支用。修谱经各房商议达成共识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谱局,即设立修谱董事会,由族长和热心公益事业、办事公正、有一定威望者担任修谱董事会成员。族人把参与修谱视为一件十分光荣的善举,谱修成后,他们的名字将载入谱牒,以示褒奖。例如清道光二十四年(1898年)福安燕窝修雷氏宗谱的董事(董修谱首)雷玉明、雷玉金、雷玉宽3人,不但名载谱首,而且负责修撰宗谱的杨开元还分别为3人各写了一篇《修谱赞》,文中就有“倡修谱牒,耀祖光前。为君做赞,留记千年”的赞语。董事之间有资金筹集、资料采集汇总、世系审核等明确的任务分工,通常各司其职。若族下人丁不多,董事员额就相应少一点。
  二、订章程
  谱局设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聘请修谱先生(修撰)和制定修纂方案。雷姓族谱的撰稿人,有本姓的文化人,也有外姓的读书人。雷姓对修谱先生的选聘很讲究。“修谱必须延请有学有识之士,但乡居僻处,实难深知,而有绅衿则共知也,有绅衿之士学问即未博洽,而措辞自通,字画即未超俗而缮书自楷,苟延请之,不特谱牒可成,且足长为一族之光矣。若贪其薄聘,坦易彼其人,胞中所藉以糊口者,只他族通套例言数则耳,求其自出心裁,一句之中甚有数字不通矣,何取焉其人。”(民国七年《廉岭雷氏族谱·新增例言六则》)。显然雷姓聚居村选聘修谱先生的标准很高,但在实际操作中,限于乡村条件,仍然有部分修谱先生文字水平并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谱牒编修质量。总体看相当部分的撰修者还是有修谱经验的,如民国期间雷姓知识分子雷一声,即不但有涵养学识,而且本身就是雷姓裔孙,没有交流上的障碍,所以成了备受族人敬重的修谱先生。雷一声说自己早年“曾操此业”,他先后主修了穆云后舍、坂中月斗等村多部雷氏族谱。
  确定修谱先生后,修谱先生根据该族修谱的实际情况着手起草谱牒章程,并以文告的方式公告通族,对入谱人丁资费的初步分摊、资料的采集程序渠道以及内容要求等必须有统一的规定,且要做到家喻户晓。在族谱修成以后部分章程的内容将被收入“凡例”,成为规范今后族谱编修的范例和法则。修谱章程的繁简,取决于与上次修谱时间间隔的长短和入谱人丁的多少。
  三、筹措资金
  谱局成立后,所要做的最重要一件事就是筹措资金。最普遍的做法是按入谱人丁来摊派。因雷姓聚居村经济规模偏小,所收丁钱成为雷姓修谱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丁钱按男丁、女丁分摊后,增加造葬、绅士、节孝等记载事项的均要加钱。也有按入谱字数或版面计算资费,即按各户入谱字数的多少或所占版面情况分别收取费用。这些丁钱或版面分摊经费随同填好的“分家状式”,一起交给提调,再由提调亲送给谱局总理汇总,统一支付调度。除收取丁钱和版面费外,来自族人的捐资也是修谱资金的重要来源,如福安市金斗洋雷姓修谱时即得到族人捐资,并刻石祠内纪念。在丁钱、捐资等仍然不够支付修谱费用时,不足部分通常拿祠堂在早先积累的族产和“拦旗”收入等补上。
  四、征集资料
  资料采集是修谱工程启动后的重头戏。惯例是以分发家状的方式进行,即向各户下发表格式的分家状式,内容包括五代人的字、行、生辰八字、逝世时间、婚姻对象、死后坟墓地点、坐向、祭田租额以及生育子女数等,分发各家各户填写申报。但是村民能真正按单填报回馈的并不多,大部分还是要谱局派出专人深入各户协助填写回收。至于外迁散居户往往是资料搜集的难点,所以更需要配备专人负责进行。
  五、取谱式
  现存雷姓族谱大多首修于清康熙乾隆以后,其格式最常见的为盛行的欧苏式。“一、谱式有欧阳永叔、苏氏明允、曾氏子固、刘氏青田,各有一式。今人多效欧苏二氏之式。欧仿年表书法,世经人纬,条理分明,脉络贯通;苏依家礼宗图,系联派属,高曾祖考,一堂如见。令后人寻源究委,开卷井然。”清光绪十六年燕窝《冯翊雷氏宗谱·凡例》。一部完整的族谱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内容,即修谱人员名录、新旧谱序、上古遗风、凡例和谱论、姓属字行、历代名贤、族规家范、总图支图、世系、祠产契约、名胜艺文这几个部分组成。并附录谱论,作为修谱和所取谱式的理论根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修的《田螺园雷氏宗谱》收录有《先儒重谱论》一篇,其内容是程子、崔淋、欧阳修、朱文霆、朱熹、苏轼、熊勿轩、韩魏公、范仲淹等人对谱学重要意义的论述。
  田螺园《雷氏宗谱》“先儒重谱论”程子曰:欲管摄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立宗子法。又曰:宗法乱,则人不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服未尽而不相识。立宗法,则人知尊祖敬宗,而朝延之势自尊。又曰:宗子法坏,后世谱牒尚有遗风,谱牒又废,人不知来处,百年之后,虽至亲亦薄矣。
  唐相崔淋曰:谱者,姓氏之经纬,家代之纪纲也。道一家之源,说九族之派,人伦根蒂,君子贵之。
  欧阳子曰:谱牒明,则子孙修饬,喜自树立,惟恐坠其家声。
  莆阳朱文霆曰:谱义大矣哉!族之有谱,所以明派系之别,知其有生之初也。受姓之初,一人而已,则凡姓氏者均族也。不异而有所异者,蔓延迁徙!久而声迹不通,于是各异其族,而不能知其初之同一人者,此谱之所以不作也。
  紫阳朱夫子曰:古者,氏族掌于史官,氏族有志,朝廷于选举士大夫,于婚姻以之稽,阀阅而已。厥后,谱之为书有大小宗支,所以别亲疏远近,叙尊卑名分为也。苏明允曰:自唐衰,谱牒废。士大夫不讲,而世人不识。于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由贫而富者不录其祖,而谱遂大废也。
  熊勿轩曰:唐人所著家谱,列于志者盖三十余家。自唐末之乱,士族往往忘之。谱学遂废,间有藏旧谱,而图又皆阙失,故文忠公纂欧阳氏谱牒,采于唐无所得,而上仿司马迁史记年表与邹氏诗谱以为图,而后谱乃成焉。欧阳氏有异法,合其法者惟苏明允先生所为也。
  韩魏公曰:公,谨家谱而不忘其先,孝之大者也。
  范文正公曰:三世不修谱,则流入于小人,即不得为孝也。
  圣喻,指清康熙皇帝的十六条圣喻。其中有对“宗族”功用的肯定内容。如清光绪福安田螺园《雷氏宗谱》对圣谕第二条的阐述:“笃宗族,以昭雍睦。”怎么叫做“宗”?是同宗的人;怎么叫做“族”?是同族的人;怎么叫做“笃”,是加厚的意思;怎么叫做“雍睦”?是和好的意思。宜起造祠堂,四时祭祀祖宗,设立义学,延师教训子弟,置买义田,把同族内鳏寡贫穷的人赈济口粮,再修家谱,把同族的人开明宗派,载年岁,彼此往来联络,就是疏远的也都各亲热起来。这笃宗族的道理方才完全。
  圣谕十六条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里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警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戒逃匿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姓氏源流,是在上古遗风传说之外,雷姓只到雷震子,和冯翊郡名相符。
  六、封谱与保管查阅
  族谱修好抄写(或印刷)好后,通常用蓝或青黑色厚布做封面,装订成册,然后选吉日良辰举行隆重的封谱仪式。封谱既是对修谱工程顺利竣工的庆贺,也是雷姓举行祠祭缅怀祖功宗德的一次族人大联欢,更是展示雷姓民俗文化的一次大好机会。封谱的日期时辰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黄道吉日,通常选在后半夜(夜12点以后)。伴随封谱的仪式有迎祖、祭祖先(祭谱)和贯穿全程的神事活动。封谱当天家家户户捣糍粑、包粽子、煮乌饭,迎接回来拜祖的分布在外宗亲和赶来庆贺的亲朋好友。祭谱、封谱仪式照例在宗祠(没有祠堂的村选择宫庙作为封谱场所)内举行,这一天族人把祠堂打扫干净、布置一新,张灯结彩,在祠堂大厅正中摆上祭桌,供上新修好的族谱,左右分别以全猪、全羊上祭。当天,法师在祠堂内,搭起三界(用三层桌子代表三界),挂上神像,做请神科仪,接着起三层洪楼,祈请神灵保佑合族平安。并举行隆重的迎祖仪式,族人抬出供有祖先牌位的香亭或将始祖牌固定在八仙桌上,罩以红布,两人抬着,在全副仪仗的前导下周游全村。
  晚上封谱时辰到前,先由董事会、村中全福(三、五代齐全)之人到供桌前祭拜,在司仪高呼:“保合族子孙后代平安大吉,发五代全堂、百子千孙”声中跪拜礼成后,将族谱装入特制的樟木或铁皮箱中,由修谱先生贴上封条,上好锁,将钥匙交给族中年纪最轻的一位裔孙保管,谱箱通常放置在祠内干燥处保藏。如果各房有为自己祖先制作龙牌的也选择这个时辰放进祠内神龛。族谱封起来后,每年只有在六月初一至初六之间,或做七月半时,才能开封曝晒。如遇上特殊的事项需查谱,必须选择吉日良辰才能开封。
  族谱通常由祠堂董事或村中耆老负责保管。福安市溪潭镇瓜溪村清同治元年修的《雷氏族谱》卷首有一则《设立族规》短文指出:“一、历年正月择吉阅谱,祖堂设席,洁净焚香致祭,率诸子孙咸集位列其次,延文人一二讲明,俾后人知所推本,阅毕将谱依规收藏,勿致屈折损毁,得以长保美观。二、谱传家至宝,恐后私弊,将谱临摹混注,均属害公,故此会议,公举身家素行公正者交与收藏,倘或蠹侵湿霉不涉收藏之人,订期阅谱之日,发曝收藏,宜珍重之。三、宗乘揆百年重典,见人口繁盛,亦有移迁宁郡五邑,散避陬乡,只恐后谱牒愈远愈驰,兹经合族议定,其谱三十年一修,会宗汇纂,所以存忘萃涣也。厥后孝子慈孙遵规者而能敬宗收族之心焉;四,宗谱最为经久之宝,厥后子孙重修新谱者,仍将旧谱存留,固念先人修造苦心,手泽所存,断不容弃毁,其后肖子贤孙依规谨慎收藏。”但平时用到族谱的地方也很多,族谱一旦封起来,查看不便,为此修谱先生往往在修谱期间会给各房抄一个副本或支谱、房谱,以应各人不时查阅之需,如确系有查阅大谱的需要,那就得履行开封阅谱手续,在择好日子后,可在有关族人、耆老的陪同下,开封查阅。开谱当然也必须设祭,祭品不必全猪全羊,小三牲及酒水果蔬和元宝香烛即可。

知识出处

福安市雷氏志

《福安市雷氏志》

本书从福安市雷氏千百年来,在福安这片美丽祥和的土地上聚集了三百多个族姓,其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姓氏有69个,万人以上的姓氏有16个,福安雷姓人口居全市第七位。全志分设迁徙聚居、谱牒、宗祠、传统文化、人物、文献辑录等六个章;各章节内容横排竖写,以记述历史和现状为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