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龙潭面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雷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820
颗粒名称: 五十一、龙潭面村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1
页码: 50
摘要: 龙潭面村位于福安市东南部,距福安市区28公里、镇政府驻地42公里。下辖龙潭面(龙坑)、山里限、可坑、下可坑、墩兜5个自然村共4个村民小组。龙潭面村明清属福安县用儒乡仁凤是二十七都一图,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福安县第一区王松洋乡龙潭面保,1981年改设龙潭面大队,1984年组建龙潭面村委会。其中农地133亩、水田300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218吨,人均纯收入746元;村有茶园面积300亩,龙潭面村主产稻谷、松杉、毛竹,村民尤以编织棕衣而闻名。全村122户545人,有耕地面积489亩。
关键词: 福安市 溪柄镇 龙潭面村

内容

龙潭面村隶属福安市溪柄镇,位于福安市东南部,距福安市区28公里、镇政府驻地42公里。东连松罗乡,西邻港里村,南接赛岐镇,北临长洋村。海拔220米。下辖龙潭面(龙坑)、山里限、可坑、下可坑、墩兜5个自然村共4个村民小组。龙潭面村明清属福安县用儒乡仁凤是二十七都一图,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福安县第一区王松洋乡龙潭面保,1958年为龙港大队,1981年改设龙潭面大队,1984年组建龙潭面村委会。1989年开始供电,有4米宽、6公里长的机耕路1条。1993年全村119户527人,其中畲族117户524人;耕地面积433亩,其中农地133亩、水田300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218吨,亩产量504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14公斤,人均纯收入746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0元,村有茶园面积300亩,林地面积120亩,果园60亩;有个体商店4家,医疗站1个;小学2所,6个教学班,教师公办1人、民办2人,在校生80人。龙潭面村主产稻谷、松杉、毛竹,村民尤以编织棕衣而闻名。2005年,全村122户545人,有耕地面积489亩,林地面积4680亩,粮食总产量157吨,人均占有粮食288公斤,村民人均纯收入1946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技术人员1人。龙潭面因村庄位于“龙潭”之上故名。村落东北向有可坑山、仙桌山、厝岗山等,山有风水林木、九松二木荷;西南方是龙潭湖,龙潭溪从东北向西南走向注入龙潭湖内,将村落一分为二:西北方为小龙;东南方为大龙。1990年小龙有房屋15座,大龙房屋16座,均为土木结构,房门都临溪而开;共有耕地面积215亩,其中水田128亩,耕作地点最远2.5公里,最近在村口。村前有石板路,岭名“阿弥陀佛岭”。

知识出处

福安市雷氏志

《福安市雷氏志》

本书从福安市雷氏千百年来,在福安这片美丽祥和的土地上聚集了三百多个族姓,其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姓氏有69个,万人以上的姓氏有16个,福安雷姓人口居全市第七位。全志分设迁徙聚居、谱牒、宗祠、传统文化、人物、文献辑录等六个章;各章节内容横排竖写,以记述历史和现状为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