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后门坪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福安市雷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799
颗粒名称: 三十、后门坪村
分类号: K295.73
页数: 2
页码: 35-36
摘要: 后门坪村隶属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位于坂中乡西北部,与社口乡谢岭下畲村相邻,距乡政府驻地13公里。海拔250米。下辖等后门坪、如会、南极、江洋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
关键词: 福安市 坂中畲族乡 后门坪村

内容

后门坪村隶属福安市坂中畲族乡,位于坂中乡西北部,与社口乡谢岭下畲村相邻,距乡政府驻地13公里。海拔250米。下辖等后门坪、如会、南极、江洋4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1993年全村235户922人,其中畲族186户738人;耕地面积747亩,其中农地290亩、水田457亩;当年全村粮食总产量402吨,亩产量662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36公斤,人均纯收入75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00元,村有茶园30亩;村落面积2.8平方公里。村生活居住面积18180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居住面积17600平方米;有个体商店2家,医疗站1个;小学2所,6个教学班,教师6人,其中公办3人、民办3人,在校小学生124人。1978年供电,用户177户。1978~1993年全村新建房屋20座3300平方米。2005年,全村240户1160人,其中畲族208户1020人,占全村人口的87.9%;耕地面积700亩,林地面积1800亩,粮食总产量80吨,村民人均纯收入3114元;村医疗站1所,卫生员1人。后门坪的畜牧养殖业、种植业及传统手工艺业在福安市名闻遐迩。无饲料土产鸡、猪、鸭等,以其绿色、原生态、营养价值高成为城里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后门坪盛产毛竹,具有“畲族风情”的凉竹床、平竹床、竹寿椅、竹方椅、竹枕等系列竹制品是市场一大品牌。2008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
  后门坪自然村。后门坪古名“洞门宅”,畲语称“鼓楼”。相传因村落位于江洋村后门,故称“后门畲”,后改“后门坪”。后门坪自然村地处山坳,属“八卦”地,因此民宅依山而建,没有统一的朝向,民宅最上和最下幢之间落差约60米。清光绪十年(1884年)属福安县福安乡界西里六都,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福安县桥溪乡。村落建于丘陵低洼地界,中有小涧东西横贯村中,由池丘、坑乾、湾中、岗头四块聚居地组成。村落由东向西倾斜,东北部有猫狸岩,东部有后门山,东南部有周垄等小山梁。全村共有耕地面积520亩,其中水田390亩。耕作地点最远为1.5公里,最近在村口。后门坪村的畜牧养殖业、种植业及传统手工艺打砻名闻遐迩,现在生产竹制品仍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村主姓为雷姓,先祖谱名两公字孔文行千天三,祖籍广东潮州普宁,明成化二年(1466年)迁入福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由五斗(月斗)迁入后门坪。雷氏族内分金、生、丽、水、玉五房发族。其后裔现分居福安城关、坂中乡许洋月斗、坂中乡华安桦林、坂中乡仙岩、穆云乡科后、后舍、穆云乡中沃里沃、穆云燕坑险坑、穆云乡王林桦垅头、社口镇谢岭下、社口镇南山、溪潭镇上马山、溪尾镇石合沃里、寿宁县天门岗马岭、政和县下池、周宁城关等地。村内雷氏宗祠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为福安雷氏总祠之一,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举行的“会亲节”公演神戏三昼夜,福安、霞浦一带畲族歌手聚集于此盘歌。村民好行巫,现村内有十多位雷姓后裔以巫师为业。

知识出处

福安市雷氏志

《福安市雷氏志》

本书从福安市雷氏千百年来,在福安这片美丽祥和的土地上聚集了三百多个族姓,其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姓氏有69个,万人以上的姓氏有16个,福安雷姓人口居全市第七位。全志分设迁徙聚居、谱牒、宗祠、传统文化、人物、文献辑录等六个章;各章节内容横排竖写,以记述历史和现状为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