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尺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715
颗粒名称: 打尺寸
分类号: G852.9
页数: 2
页码: 340-341
摘要: 本段介绍了打尺寸亦称“打竹寸”、“打七寸”。俗称“打咯咯”,在霞浦畲族地区相当流行,水门、崇儒、盐田等畲乡,尤为普遍。逢年过节,或工余闲暇之时,经常群集山野平地作这种竞技性游戏活动。
关键词: 霞浦畲族 民间体育 打尺寸

内容

打尺寸亦称“打竹寸”、“打七寸”。俗称“打咯咯”,在霞浦畲族地区相当流行,水门、崇儒、盐田等畲乡,尤为普遍。逢年过节,或工余闲暇之时,经常群集山野平地作这种竞技性游戏活动。所谓“尺”“寸”都是小竹棍(或小木棍)。尺,长而粗(长35~40厘米,径粗3~4厘米),寸,则稍短而细(长15~20厘米,径粗2.5厘米左右)。最简单的打法,是把“寸”置地上,以“尺”击其一端,使它弹起,而后把它打击到前方,越远越好。或把“寸”抛起,以尺把它打击到前方。比赛者,每以“尺”计量所击距离,以定胜负。
  若是节日比赛,往往选择一块30~50米长的平坦场地,在场地的一端,画上一个直径约1.5~2米左右的圆圈,圈中站立一人,左手持“寸”,右手持“尺”,其余的人则站立在圆圈之外。游戏开始时,圈中人用“尺”猛击“寸”,使“寸”旋转着向圈外飞去,圈外的人们则竞相奔跑,以承接得到一定的尺寸,如“寸”条落地,圈外人则拣起回投圈内,圈中人可以用手接住,得到一定的尺寸,也可以用木棍再将“寸”条击出圈外,如是反复持续,不断的接击,圈外人不使“寸”条落地而回投落在圆圈内就算得胜,胜者便可轮换站入圈内。圈外投者可将“寸”条投落在圆圈外,或圈中人将“寸”条击出圈外,都要丈量“寸”条离圆圈的距离给以尺寸。在规定时间内先达到规定尺寸或尺寸多者为胜。人们在笑语欢声中,你争我夺,不断出现紧张、活渡、诙谐、有趣的场面,既培养机智、勇敢、顽强意志,又锻炼了身体,消除了疲劳。不少畲族男女青年还通过这项活动,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产生了爱情。
  “打尺寸”的来历,有一个不寻常的历史传说:相传古时候,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的畲族先民,在首领蓝奉高等人率领下,举族群起反抗官军,由于多数畲族义军是猎户出身,手执弓箭,箭无虚发,百发百中,把官军杀得落花流水,狼狈溃逃。后因官军开来大批援兵,义军寡不敌众,渡过汀江,退守江边,凭借江水天险,隔江抗敌。当官军从江对岸万箭飞射时,蓝奉高手持断弓,左拨右挡,把官军射来的箭矢一一拨回敌阵,杀伤大量的敌人,使敌人不敢过江,蓝奉高终于守住了汀州城。
  为了缅怀民族首领的光辉英勇事迹,畲族人民世代相沿“打尺寸”活动,“尺”就是断弓,“寸”就是箭矢;最初是在河的两岸举行,甲方在河岸持断弓防守,乙方则在河的对岸射箭。当箭矢纷纷射来时,甲方手持断弓,把射来的箭矢一一挡回对岸。久而久之,尺余长的木棍代替了断弓,筷子长的竹条代替了箭矢,“打尺寸”就演变成为现在这种体育活动的形式。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霞浦县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霞浦县畲族的历史与现状,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土人情、革命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