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缎宫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475
颗粒名称: 黑缎宫帽
其他题名: 俗称“红缨帽”或“红包帽”
分类号: K892.23
页数: 2
页码: 94-95
摘要: 本段介绍了黑缎宫帽俗称“红缨帽”或“红包帽”,是畲族男子专用礼帽,整体青黑,宽沿外敞,顶缀以2厘米大的铜质圆球或红布球,球顶下垂以红丝线编成的缨穗。
关键词: 服饰 畲族 霞浦县

内容

俗称“红缨帽”或“红包帽”,是畲族男子专用礼帽,整体青黑,宽沿外敞,顶缀以2厘米大的铜质圆球或红布球,球顶下垂以红丝线编成的缨穗。民国以来,逐渐改为圆沿礼帽(高帽),均专用于婚礼与随葬。
  由于畲族服装,富有民族特色。清光绪年间,刑部主事钟大焜到福宁,发现“山民”“纳粮考试与百姓无异,惟妆束不同,群呼为’畲’,山民不服,时起争端”,便“向山民劝改妆束,与众一律”,并报请福建提刑按察使司发布专门《告示》,称“其妆束诡异,未免动人惊疑”,要求“山民男妇人等,务将服式改从民俗,不得稍涉奇讶……授人口实”云云,该告示虽称当时山民“无不踊跃乐从”,但实际上霞浦畲族中除南乡罗浮、赤沙等个别散居村改从民俗外,绝大多数畲乡仍保留其传统服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畲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畲汉民族交往的加强,畲族服饰逐步趋向汉化。年青男女除婚嫁和重大庆典活动仍按传统服饰穿着外,大多都颇讲究时兴服装及各种装饰品,经济发达的社区几乎是畲汉不分了。但多数乡村老年和部分中年妇女,则基本保留着传统民族服饰。百年寿终服饰,基本沿袭旧例。现仍有不少成衣匠,专业缝制畲族传统服装。据调查,松城镇西关街两家畲族服装店,1989年加工的传统服装,即达580多套。其式样讲究大方,刺绣趋向简明,质料讲究精细,土〓布已为条绒、纯涤沦、呢、的确卡、假哔吱、真哔吱所代替。毛料和针织品已属常见。
  80年代以来,连衣裙、茄克衫、牛仔衣、蝙蝠衫、健美装、迷你服等时装相继进了畲村。畲族传统服装,也出现了民族风格与时代气息相结合的创新品种。最有代表性的是,崇儒汴洋畲族女青年成衣匠雷英设计的大襟刺绣连衣裙,选用乌黑丝绒,上部吸收西路样式,衣领、服斗保留刺绣花领和三“池”刺绣图案,腋下仍以蓝色琵琶带系结,而两袖改短,袖口加绣花边,并改平肩为泡泡肩:下部结合“大裙”款式,但稍短,裙脚滚绣白色花边,腰间配以围裙,并挑绣图案,边缘加绣花边,再系以红缨带。把传统上衣、大裙、围裙融为一体,显得典雅端庄,在1989年宁德地区首届“金裳银饰”时装大奖赛中,获“畲族服装设计特别奖”,备受赞赏。闽东畲族革命纪念馆、地区畲族歌舞团,先后订制100余套,国家民委也特地购买、收藏。许多县、市民委和文化部门也纷纷订购。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霞浦县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霞浦县畲族的历史与现状,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土人情、革命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