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山民会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46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山民会馆
分类号: K928.75
页数: 4
页码: 87-90
摘要: 本段介绍了清光绪二十四年,福建提刑按察使司“向山民劝改妆束”的《告示》,发到福宁府,各地“山民”代表,陆续前来领取。当时城里没有畲族专门客栈,代表多感不便,因而动议集资建馆。经分头筹集,第二年在西门外校场头,买下四〓瓦房一座,依照《告示》中“山民”之谓,并仿照当时颇为盛行的“会馆”之称,名为“福宁山民会馆”。专门接待畲族宗人,并在厅堂设神牌,偶有祭祀活动。
关键词: 山民会馆 畲族 霞浦县

内容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福建提刑按察使司“向山民劝改妆束”的《告示》,发到福宁府,各地“山民”代表(多为族长,或其他头面人物),陆续前来领取。当时城里没有畲族专门客栈,代表多感不便,因而动议集资建馆。经分头筹集,第二年在西门外校场头,买下四〓瓦房一座,依照《告示》中“山民”之谓,并仿照当时颇为盛行的“会馆”之称,名为“福宁山民会馆”。专门接待畲族宗人(住宿免费,伙食自办),并在厅堂设神牌,偶有祭祀活动。
  民国元年(1912),“霞浦县西附城区乡农会”成立,会址设在会馆内。这是当时唯一以“山民”为主体的团体,会馆逐渐成为一方“山民”联络议事之所。时因民国初建,地方建制未健全,新规无循,旧矩难蹈,各地民事纠纷迭起。常在会馆聚会的各地头面人物,倡议把会馆办成真正的同族性团体,对内加强本族团结与联系,对外维护本族利益,作为本民族凝聚与依靠的力量。于民国2年(1913)春节期间,公举霞浦岚青的雷天何(有传)牵头负责,西附城的蓝齐业、蓝萼芬(乡农会正、副会长),田岗的蓝起斌(嘉斌)、白露坑的钟学吉(有传)、宁德的蓝鸿庚,福安的钟××,福鼎的蓝××等为董事。此举得到浙江云和名绅蓝宝成(韶九。清末恩贡、教渝,民初县参议长)的赞同,于次年推荐其刚从浙江政法学校毕业的次子蓝文蔚(喜庚)来霞浦,参与办理有关事务。
  蓝文蔚认为以“山民”名称稍嫌土俗,依其谐音改“三民”,意为帝喾高辛所赐之盘、蓝、雷三姓之民(钟、李、吴均入赘婿姓。或谓指畲族实际的蓝、雷、钟三大姓)。旋又嫌此与民国“三民主义”之称混同,而改为“三明”——其音仍与“山民”相谐,意则以日、月、星(或为福、禄、寿)三星高照,有纳吉呈祥之“彩头”,遂定名为“福宁三明会馆”,简称“三明会馆”。
  当时,废科举、兴学堂,但畲民上学多受刁难,浙江泰顺、景宁等处,均发生不准畲族学生入学的较大事件。泰顺畲民经蓝宝成介绍,来到会馆请求帮助,蓝文蔚便以“福宁三明会馆”董事律师名义,直接到泰顺起诉,顺利打赢这场官司。影响所及,景宁畲民入学官司亦获胜诉,畲族生员入学问题得到解决,山民会馆声望亦随之震扬闽浙畲区。
  一时,许多畲族宗人纷纷要求加入会馆。至民国5年(1916)左右,有霞浦、福安、宁德、福鼎、寿宁、罗源、连江、闽侯、泰顺、平阳等10县,蓝、雷、钟、李、吴诸姓2000余人(户),先后成为会员。每户鸠金数角、数元不等,计集银元1000多元,谷物、食品等相当数量。“福宁三明会馆”便成为闽东以至浙南畲族主要聚居区畲族民间社会公益团体。
  民国8年(1919)8月,仰仗名绅王邦怀(瑾卿、俊民。民初县知事、省咨议会员)帮助,购买下北社乘驷后境(今松城镇旗下街3号)的砖木结构六〓大瓦房一座(分前后二进,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经修整,前落大厅作为祭祀及重要聚会场所,中庭设大型神龛,安置从罗源大浿头祖祠分灵的木雕涂金大型神牌(“总牌”、“龙头牌”)。上端雕刻似龙非龙之首,正中刻“敕封盘护忠勇王神位”。柱上悬挂金字漆板楹联:“功建前朝帝喾高辛亲敕赐名垂后裔皇孙王子免差徭”。大厅两侧壁间大书:“盘蓝雷钟李吴”。前后落廊庑的其他房间多装修作为客间。门额大书:“福宁三明会馆”(蓝文蔚题)。此后,会馆真正成为一方畲族联谊及公共活动的中心场所。
  民国9年(1920)春节,霞浦西乡(含今柘荣)、南乡、东乡、附城区以及福安、宁德、福鼎、寿宁、罗源、连江、闽侯、泰顺、平阳、云和、景宁等县均派代表前来聚会,并参加祭祖等活动。祭祖活动极为隆重,由雷天何等董事及各处族长轮流主持,连日分批举行。自此,祭祖成了会馆的一大要事,每年春节必有大祭,清明、七月半亦多有举祭。
  会馆董事,只有蓝文蔚长期驻馆,其他虽不常驻,则都为“山民”义务服务。族内纠纷,以“都是自己人”调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外则为“山民”做主,代写诉状、代打官司,维护本民族权益。如福鼎浮柳村,畲汉蓝、高二姓发生山林产权纠纷,会馆出面干预,使蓝姓畲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霞浦南乡多起畲汉海埕纠纷,皆由会馆出面而得到解决。
  驻会馆的,多是来霞浦办事或做生意往来的宗人,仍按老规矩,免费住宿、自办伙食。有几位来“福建省立第三中学”(闽东第一学府,原“福宁中学堂”,今霞浦一中)就读的外地畲族学生,常年寄宿。亦有个别无家可归的单身汉,在此落脚谋生。
  山民会馆建立以来,各地宗人不时在此聚会,沟通信息,商洽兴办学校、修建祠堂、架桥铺路和救灾扶危等公益慈善事业。当时会馆经费来自会员交缴捐献,比较充裕,尚能给一些项目以若干资助,个别宗人遭遇天灾人祸,亦可获此救济。
  会馆还是优秀畲歌荟萃与流传的重要场所。董事之一的钟学吉,利用会馆提供的客观条件,收集素材,编写歌本,有“歌王”之誉,为优秀的民间文学艺术家。爱歌成风的宗人,住馆期间,亦以歌为乐,大量转抄。致使钟学吉以至白露坑的畲歌,在闽东、浙南等畲区广为流传。
  民国15年(1926),发生一起畲汉人命官司,董事蓝起斌代理原告,向县衙提出上诉,董事蓝文蔚为“状师”。不料被告通过亲戚买通法医,加之毕业于福建政法学校的县知事郭荦,对蓝文蔚怀有成见,遂致原告败诉。蓝起斌以“诬告罪”反坐,被判处徒刑半年。蓝文蔚等极力上诉,亦无法挽回。山民会馆的威望为之骤减。
  民国16年(1927)4月,陆军退伍排长林宝琦叛乱,占据县城,自称“自治军”,向地方索饷,山民会馆亦遭劫难,蓝文蔚等逃避出走,常驻会馆的雷新甫等亦全部走散,会馆关闭。不久,海军陆战队从宁德三都派兵来霞剿办,县城收复后,会馆被其占驻。数年后,海军陆战队撤离,山民会馆仍无法恢复活动。
  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在县境内蓬勃兴起,农村土豪劣绅设立“民团”进行对抗,收捐派款,敲榨勒索,并配合国民党反动军队,向革命根据地疯狂“围剿”,进行惨无人道的“清乡”、“移民”,不少畲村首当其冲,加上高利贷者逼债,土匪的骚扰,大批畲民背井离乡,逃至山民会馆避难避债者,常达百余人,厨房不够,四处结石为灶。会馆成了“山民”避难所。民国26年(1937),原主持董事雷天何去世,会馆由其子春华(春芸)、其侄春生(春荪)继续管业。
  40年代初,雷新甫等4户先后住进会馆前落,二户每年向春华、春生交租谷二担,后落的二户租谷减免。
  民国35年(1946),闽东畲族宗人商议重兴山民会馆,推举霞浦蓝玉轩(原凤平镇镇长)、雷春华、雷春生、蓝兴元(西乡人,保长)、雷金发(福安籍,新甫之子,霞浦中学毕业生)、钟学通(福鼎长岗人)等为董事,并分头发动、募集资金、木材。当年11月,主持董事蓝玉轩向霞浦县政府提交《修建三明会馆》申请报告。业经县长刘仇签署,呈报福建省政府核准在案,成为经官方注册认定的“苗夷民族”(按当时《福建省统计年鉴》之称)“公益团体组织”。经局部修缮馆舍,添置床、椅等零星用具,会馆恢复了对宗人来城缮宿的接待及祭祖等活动,并在神龛增设“本民族抗战阵亡将士灵位”神主牌,追祀其英灵。蓝玉轩常住会馆,各董事亦时有聚会,共谋宗人利益。如法华畲民李春荣设网捕鱼,长春几个汉人说海里的鱼是汉人的,将其鱼网夺去,蓝玉轩等以团体名义,致函闾京镇镇长厉亦和,要求主持公道,终责成肇事者交还渔网,陪礼道款,保证不再重犯。
  新中国成立后,山民会馆活动基本中止,其房产则由老住户雷新甫等代管使用。唯逢年过节,各地还有些宗人前来拜祖或访问。1966年,“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将会馆的“盘护忠勇王”等神牌焚烧,神龛、匾额、联板等亦被捣毁。会馆完全变成普通民房。现房屋尚存,前后两落还基本保留原有格局。
  近年来,随着民族政策的实施、民族文化的弘扬,“福宁山民会馆”日益引起畲族同胞的关注,有关地区的宗人不断前来寻访、探问,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研究人员亦不时前来视察、调查。这次结合修志,郁田写了《福宁山民会馆调查报告》。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霞浦县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霞浦县畲族的历史与现状,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土人情、革命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