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属 称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452
颗粒名称: 亲属 称谓
分类号: C913.11
页数: 5
页码: 75-79
摘要: 本段介绍了霞浦畲族亲属,包括血亲和姻亲两大系统。血亲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以及堂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姻亲是指通过缔结婚姻而形成的夫妻、亲家、妯娌、翁姑、岳父母等亲属,以及连襟、妻舅等等。此外,还有接养、义亲等等。其称谓,部分与当地汉族相似,而相当部分则明显有自己的特点。即生了孩子互称“居阿爷”(他爸)或“居阿奶”(他妈);没生孩子,只好以“居哟”相称。现在,夫妻之间大多直呼其名。如称丈夫的兄弟姐妹为“阿伯”、“阿叔”、“阿姑”;称丈夫的伯、叔、姑为“伯公”、“叔公”、“姑婆”等等。对晚辈,通常也随丈夫直呼其名,旧时则多随子辈称“阿哥”、“阿姊”等等。
关键词: 家庭称谓 畲族 霞浦县

内容

霞浦畲族亲属,包括血亲和姻亲两大系统。血亲是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以及堂兄弟姐妹及其子女;姻亲是指通过缔结婚姻而形成的夫妻、亲家、妯娌、翁姑、岳父母等亲属,以及连襟、妻舅等等。此外,还有接养、义亲等等。其称谓,部分与当地汉族相似,而相当部分则明显有自己的特点。
  实际生活中,夫妻之间,过去流行着“有仔随仔叫、没仔那(只)叫居(佢:他、她)”。即生了孩子互称“居阿爷”(他爸)或“居阿奶”(他妈);没生孩子,只好以“居哟”相称。除此,丈夫还常以“某处人”称妻子,如妻子是后地村的,就称“后地人”等,长辈往往亦如此相称晚辈媳妇。现在,夫妻之间大多直呼其名。
  妻子嫁到夫家,通常是依子辈称谓。如称丈夫的兄弟姐妹为“阿伯”、“阿叔”、“阿姑”;称丈夫的伯、叔、姑为“伯公”、“叔公”、“姑婆”等等。但对翁爹、婆母,常是随丈夫称“阿爷”(或“阿爸”)、“阿奶”。对晚辈,通常也随丈夫直呼其名,旧时则多随子辈称“阿哥”、“阿姊”等等。
  父系亲属称谓
  祖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相应的配偶,均在与其相应的父辈称谓后加“公”或“婆”,如“阿伯公”、“阿叔婆”,“阿舅公”、“阿妗婆”等等。与其同辈的其他长者,亦习惯称“阿公”或“阿婆”。
  堂表亲,分别在相应的称谓前加“堂”或“表”。习惯称呼,堂亲不加“堂”,而表亲则需加“表”。
  直系亲属中长辈、平辈的称谓,通常还标以“大、二……细”等以示长次序列,如“大伯公”、“二叔婆”、“三伯”、“四婶”、“五哥”、“细妹”等等。非直系亲属的称谓,通常在其名字后加称谓,如“学吉公”、“克宜叔”、“双勋哥”等等。
  父亲的姐妹,都称“阿姑”,惟临近县城一带,长于父者称“阿孃”(ānüǎn)、次于父者称“阿家”(āgā)。
  不少地方,对嫁入的女性,习惯在其称谓之前冠以籍贯,如“栖胜妹”、“草岗嫂”,“过洋姆”、“水漕垅阿婆”等等。
  霞浦畲族的母系亲属,习称“娘奶亲”,在亲属中关系极为密切,尤以母舅为诸亲中之至亲。母舅有相当的权威:外甥,外甥女出生、满月、周岁、十六岁,定要报请母舅,母舅送礼最丰,所受礼也最多;外甥、外甥女婚嫁,母舅要插手过问;外甥女出嫁前,要先由母舅请“做表姐”,其他亲戚方能继之;出嫁时,还要母舅抱上轿;外甥结婚,要向母舅行跪拜大礼,办酒席,要请母舅坐大位;新郎一定要向母舅敬酒:外甥分家多由母舅主持,夫妇纠纷,也多请母舅调解;外甥犯事,母舅有权管教以至打骂,外甥如果忤逆母亲,除跪母亲认错外还要跪拜母舅认错;叔伯没有这么大的权利。母亲去世,先要向母舅报丧,并跪迎其入灵堂,待其见过遗容,方可入殓盖棺。
  在实际生活中,妻子对夫家的母系亲属,通常依子辈称谓。如称丈夫的表兄弟、表姐妹为“阿表伯”、“阿表叔”、“表妮姨”;称丈夫的舅、妗为“舅公”、“舅婆”等等。母系的堂表亲,习惯不加“堂”,而需加“表”。母系长辈、平辈亲属亦以排行序列,称“二舅”、“四姨”、“大表兄”、“细舅公”等等。此外,母舅所在村中凡与母舅同辈的,无论是否亲戚,一律以“阿舅”相称,父系其他亲属,亦同样称呼,故俗有“娘奶康(糠)厝讨,猪屎也叫舅”之谓。
  霞浦族妻系亲属,习称“妇娘亲”,在亲属关系中也相当密切。丈夫对妻系亲属的称谓,基本是与妻子对这些亲属的称谓相同:称岳父为“阿爸”,称内兄、内嫂为“阿哥”、4阿嫂”等,称岳母为“阿奶”或“阿姆”、“阿婶”均可。
  父系亲属对妻系亲属的称呼,通常都降低辈分,以相当于母系亲属的相应称谓称之:双方父母互称“亲家”、“亲家婆”等,丈夫的父母、兄弟姐妹都称妻子的兄弟姐妹为“阿舅”、“妮姨”(姨娘),都称妻子的伯叔姆婶为“伯公”、“叔公”“伯婆”、“叔婆”等等。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霞浦县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霞浦县畲族的历史与现状,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土人情、革命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