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吴 诸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429
颗粒名称: 李 吴 诸姓
分类号: K820.9
页数: 2
页码: 50-51
摘要: 本段介绍了李姓畲族在福宁出现相当早,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数量不很多。
关键词: 畲族 李姓 霞浦县

内容

李姓畲族在福宁出现相当早,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数量不很多。
  其始祖李廷玉“原籍福建泉州安溪湖头”,“时因闽倭寇作乱,而自湖头逃出,至福州汤岭蓝色艳家借宿,公观其品行端方,才貌过人,故招为女婿,子孙特授盘匏郡马之职,厥后,移雁落洋(霞浦水门半岭)”,其时大约是明天顺间(1460年左右),延玉在雁落洋定居,五传至万十三郎,转徙白岩(福鼎),生六子,分礼、乐、射、御、书、数六房,而后再以此六房分别为第一世,发衍于福宁东北及浙江南部泰顺等处,其中射房有一支派居福宁赤溪、半山、长庭下;书房有一支回迁雁落洋(五世文贤为祖),并分衍池坑(牙城茶坑。六世国明为祖),浦后五里牌(水门茶岗。九世永泉清乾隆间由池坑分衍)等,成为东部畲族一大宗支。
  又有一宗,其先祖原亦为汉族,因避乱进入某地畲族山区,入赘于雷十三万家,遵从其俗,遂成畲族(或云:此亦李廷玉故事之说)。其后裔亦有迁入福宁东部。
  文爵、国梓于清乾隆间(1794年左右)先后由福鼎县青陇迁入杨家溪池坑半山(牙城茶坑),士寅亦于同时同地迁入梨壁湖。
  国林于清乾隆间(1787年左右)由平阳兰宋洋迁五都山坪半山岚(三沙三坪);士嘉于嘉庆间(1808年左右)亦从兰宋洋迁七都木朗岭(牙城)。
  永督于清同治间(1871年左右),由福鼎下楼(叠石苏山)迁牙城上庭(斗门下亭)。
  其他零星入迁者,不一一尽述。
  吴姓畲族,散布在西部盐田、东北部牙城等处,人数比较少。
  盐田西胜南山的一支,于清乾隆元年(1736)来自福安城关吴厝坪。其始祖原祯,本是汉人,因家遭意外之灾,发妻被杀,只身潜来避难。南山其时已是畲族居住村,落户后娶本村钟氏女为继室,且随从畲家风俗,其子孙亦均与畲家婚配,遵从其俗(福安原族不准其后裔认同,于是自己单独立谱,成为畲族)。二百五十余年,已历十一世,分衍四房(第四世分房)。其人口占南山畲族总数三分之一强。州洋赤岸、溪南半路里、沙江北山等处亦有其分衍者。
  牙城上梅花的一支,是清代末年从闽南搬来的,迁来时已是畲族,由于家谱失落,具体缘因不详。
  此外,霞油畲族《同源娘姓歌》列举,盘、蓝、雷、钟、周、林、吴、千、刘、张、羊、王、宗、世、章、朱、爰、曹、方、康等20个姓氏为其“同源娘姓”,而本县本族中尚有陈、杨、连、赖、魏、孔等杂姓,皆零星散处,惟以盐田西胜稍见集中,其派系纷纷,多为汉人入赘加入畲族而保留原姓。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霞浦县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霞浦县畲族的历史与现状,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土人情、革命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