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41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资源
分类号: P425.4
页数: 5
页码: 33-37
摘要: 本段介绍了福建省霞浦县的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
关键词: 霞浦县 地表

内容

霞浦县自然资源丰富,除水资源、气候资源等等,本节着重记述与畲族地区关系最大的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土地资源
  县境土地总面积223.43万亩。由于地貌复杂多样,加上人为的长期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等原因,形成了多样性的土地类型和利用结构。其类型及利用现状(1989年)的百分比,大略如下页左图所示。30个畲村耕地与山地的面积,则如下页右表。(单位:亩)
  按畲族人口占其总人口100%的洋边、新村、溪坪、霞坪、岭头、南门山、凤江等7个纯畲族村测算:每人平均占有耕地1.64亩、山地9.35亩,都是全县同类人均占有量的2.69倍。
  耕地 全县有耕地26.83万商,其中水田17.05万亩,农地9.78万亩。30个畲村有耕地30546亩,其中水田22750亩,农地7796亩,水田占耕地面积74.47%,较之全县的同类比例多11.47个百分点,水田的数与比例都是相当可观的。而这些水田中,平原、平洋田仅占23.8%,较之全县的同类比例要少17.99个百分点;梯田、山垅田占76.2%,则相应比全县多17.99个百分点。农地占耕地25.53%,比例不大,而数量却不少。这些农地中,山坡地占82.2%,较之全县的同类比例要少8.06个百分点,而平地占17.8%,则相应比全县多8.06个百分点。
  全县水田中,一类田占16.12%,主要分布在河谷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其土壤所处的地形部位有利,光热充足,水利条件好,上壤熟化程度高,土酥绵软,透水通气,耕性良好,供肥性能强.肥劲足而稳,常年双季稻亩产800公斤左右;二类田占17.5%,其水热条件较好,土壤养分与贮备尚好,存在不间程度的障碍因素,有一定增产潜力;三类田占36.29%,常年水稻亩产在500公斤以下,其特点是,水利条件差,易旱易涝、或常年溃水,质地过沙过粘,耕性不良,存在障碍因素,有效养分低。
  全县农地中,一类地占28.29%,其土壤耕层深厚,保水性好,地沙粘适宜,坡度平缓,常年粮食产量500~700公斤;二类地占39.63%,耕层中等,保水性一般,坡度小于25度,有干旱威胁,不稳产,常年产量400~600公斤;三类地占32.08%,这类土壤分布部位坡度大,冲刷严重,耕层浅薄,质地过沙或过粘,干旱威胁严重,耕性差,常年产量350公斤以下。
  耕地利用程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提高,70~8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率大有增长(畲族耕地利用,详《经济·种植业》)。但是,乡村之间差异甚大,而且从总体来看,耕地资源的利用也不合理:重用地轻养地,导致土壤生态环境逐渐变差;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布局差,不能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更严重的是:50年代以来,因修公路、水利等基本建设和农村占地盖房,大量占用耕地。据统计,1989年全县耕地比1949年减少37238亩,下降12.19%,比历史耕地最多的1956年减少45195亩,下降14.42%。这种占用、蚕食耕地的现象,在畲族地区同样存在。
  山地 全县有山地153.41万苗,其中林地122.67方亩、荼园地10.11方亩、果园地5.29万亩、牧地15.34方亩,利用率70%左右,开发的潜力相当大。
  畲族地区有山地12.30万亩(1989年不完全统计),茶园地8912亩,果园8790亩,牧地13745亩。
  林地。全县山地中,林地占79.96%。林地中有林地占60.70%,疏林地占12.27%,灌木林地占1.37%。有林地中用材林占59.14%,经济林占17.49%,薪炭林占21.71%,防护林占1.66%,森林覆盖率为33.72%。
  茶园地、果园地、牧地。全县山地中,茶园地占6.59%,果园占3.45%,牧地占10%。荼园地己利用70%左右,果园地、牧地利用甚少,尤其是宜果地是现在果园的4倍多,资源潜力还很大。
  荒山、荒地。全县山地中,尚可开发利用的荒山荒地占30%左右。其中,宜林地30多万亩,宜茶地3万亩左右,宜果地4万亩左右,宜牧地10万亩左右。这些荒山荒地多为原来的有林地,但采伐后未更新利用,还有长期强度破坏而未能天然恢复的森林迹地,少量是荒地和抛弃的熟荒地。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森林。县境树木约有70科、293种。主要树种有:杉木、柳杉、松杉,马尾松、黑松,毛竹、绿竹,棕梠,银桦,相思树,油茶,大叶槠、米槠、苦槠,栲树,泡桐,樟木,槠木等。杉木是主要用材林的优良品种,全县面积达10方亩,蓄积量7.5万立方米;马尾松是主要的用材和薪炭林树种,全县面积达24万亩,蓄积量7.5万立方米;毛竹是竹类主要品种,全县面积达2.5万亩;油茶和油桐是主要经济林种,全县分别有6.2方亩和7.2万亩。此外,许多小杂树种均能利用加工,为发展食用菌等提供相当充足的原材料。
  栽培作物。县境栽培作物资源较为丰富。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甘薯次之,其他还有小麦、大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芝麻、甘蔗、烟叶、黄麻、苎麻、茉莉花、席草、芦笋和一些药材;其他作物,主要有蚕豆、豌豆、四季豆、榨菜,各种蔬菜、果瓜以及绿肥、青饲料等。50年代以来,从外地引进大量优良新品种,而相当部分地方品种仍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果树。县境果树种类有20多神,主要有柑桔、荔枝、香蕉、枇杷、柿、杨梅、柚、梨、桃、李、番石榴、葡萄等。品种也较多,还有一些名优品种:柑桔有福桔、雪柑、温州蜜桔等,荔枝有涵江小核荔枝、乌叶、兰竹等,枇杷有大粒、小粒、单核等,李有崇儒芙蓉李、红李、蜜李、胭脂李、?等,梨有芹头梨、赤壁梨、长溪梨等,柿有扁柿、牛心柿、钻柿、冬秘、冬黃、甘柿等,杨梅有后澳里红钱、红杨梅、白杨梅、香杨梅、土大杨梅、金桔檩杨梅、上杨梅等。
  此外,还有积壳、酸枣、野葡萄、桃金娘、无患子、弥猴桃、苦桃、米槠等10多种野生果树种。
  茶叶。全县已利用的有性和无性的荼树有30多个品种,其中四季春、岚下大茶、春分茶,木地菜茶等是本地良种;福鼎大白茶、大毫茶、福云6、7、20、23号、福安大白茶、梅占、云南大叶种、政和大白茶、水仙、佛牛、毛蟹、铁观音等是外地引进的良种。
  牧草。全县共有牧草158种,其中草木102种,29科;灌木56种,29科。成片草场以禾本科为主,豆科少量,不耐牧;十边地以鸡眼草、狗牙根等耐牧的牧草为主。
  食用菌。县境山区有多种野生菇类,主要有松菇、红菇、鸡肉菇等。70年代以来,开始人工培植食用菌,主要品种有银耳(白木米)、蘑菇、香菇、草菇、金针菇、凤尾菇、黑木耳和竹荪等。动物资源家畜、家禽猪。主要是福安花猪和霞浦黑猪,还有约杂种、长白杂种、平阳杂种等三个杂交类型。牛。主要是福安水牛和霞浦黄牛,还有少量黑白花乳牛和海福特、夏洛来、西门答尔等。福安水牛体躯高大、四肢粗壮、役力大,公牛日均犁田3~3.5亩,犁沙质田4~5亩,母牛役力稍差。羊。以本地山羊为主,其体型较大,成年公羊体重30公斤左右,母羊25公斤左右。此外,还有四川麻羊、平阳羊等。鸡。以仙居鸡为主,其体形小,但长得快,屠宰率:公鸡78%、母鸡73%。此外,还有少量的康力司、杂交来航鸡及药用的太和鸡。鸭。主要有麻鸭(约占75%)和半番两种。麻鸭的品种有霞浦鸭、涵江麻鸭、大连麻鸭、昆山大麻鸭等。霞浦麻鸭善跑善觅食,产蛋早、屠宰率高,但已退化,渐为外来麻鸭所替代。
  水产动物县境水产动物种类极多,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的鱼类就有700多种,大多数是暖水性鱼类,也有暖温性及冷性鱼类。生态类型以低层、近低层居多,中上层次之。主要经济鱼类有大黄鱼、带鱼、鳗鱼、鲳鱼、马鲛、鳓鱼、鳀鳁鱼等60多种。甲壳类有毛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棱子蟹等20多种。缢蛏、花蛤、泥蚶、海蛎等四大贝类,资源非常丰富。其中盐田畲族乡的花蛤为一方名产。珍贵海产尚有海参、鲍鱼、江瑶、石斑鱼、四指马鲅、文蛤、竹蛏等20多种。此外,野生海洋动物100多种中,经济价值较大的长螺、黄螺、乌鲶、泥螺、白鲶、乌头、剑蛏等。其中产于畲村下岐山附近滩涂的福宁湾剑蛏,壳薄肉细味美,是全国稀有的蛏类最佳品种。
  虫害天敌县境农作物虫害天敌类群较多,仅稻、麦、薯主要农作物的虫害天敌就有:姬蜂23种,茧蜂12种、鳖蜂1种、小蜂1种、赤眼蜂2种,瓢虫21种、步行虫5种、虎甲虫2种、隐翘虫2种,寄蝇4种、食蚜蝇5种、头蝇1种,腊蝽8种、花蝽2种,草蛉7种,褐蛉1种,蜘蛛类12种。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霞浦县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霞浦县畲族的历史与现状,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土人情、革命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