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41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气候
分类号: P462
页数: 5
页码: 29-33
摘要: 本段介绍了霞浦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溫暖,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受海洋影响,夏长而凉,冬短而暖,秋温明显高于舂温。季风气候明显,气象要素垂直差异明显,环境气候类型复杂。春季多雨,夏季常旱,夏秋之交有台风或热带风暴。县境各乡镇累年平均气温16~19℃。有畲族居处的各乡镇,累年平均气温依次为:桕洋16.1℃,水门16.2℃,崇儒17.8℃,牙城18.0℃,沙江18.3℃,盐田、州洋、松城均为18.5℃,溪南、长春、下游、北壁均18.6℃,三沙18.8℃。累年年平均最高气温在20~24℃之间,以陆地平原地区温度最高。但由于一年四季大气环流不同,所以各月平均气温递减率也有差异。
关键词: 霞浦县 气候 中亚热带

内容

霞浦县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溫暖,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受海洋影响,夏长而凉,冬短而暖,秋温明显高于舂温。季风气候明显,气象要素垂直差异明显,环境气候类型复杂。春季多雨,夏季常旱,夏秋之交有台风或热带风暴。
  温度
  县境各乡镇累年平均气温16~19℃(累年地面平均温度21.8℃,略高于气温)。有畲族居处的各乡镇,累年平均气温依次为:桕洋16.1℃,水门16.2℃,崇儒17.8℃,牙城18.0℃,沙江18.3℃,盐田、州洋、松城均为18.5℃,溪南、长春、下游、北壁均18.6℃,三沙18.8℃。
  累年年平均最高气温在20~24℃之间,以陆地平原地区温度最高。入春开始,天气逐渐变暖,一年中以盛夏7月为最热月,平均值25~29℃(地面温度34.1℃);九月下旬开始,逐渐受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天气转冷,最冷月为一月,平均值6~10℃(地而温度9.7℃)。县气象站所测的累年极端最高气温值38.5℃(1967.7),极端最低气温值-3.4℃(1962.1.31)。
  平均气温近于全县平均值的崇儒畲族乡,月均温变化,如下曲线图:
  县境内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抬升而下降,一般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每年平均气温下降0.56℃左右。但由于一年四季大气环流不同,所以各月平均气温递减率也有差异。同时,由于地形和环境类型不同,造成气候的类型也不一样。如:向阳坡的气温高于背阳坡,山间狭谷比开阔盆地日差较大等等。
  县境热量丰富。有畲族居处的绝大部分地区累年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0℃的积温。一般为5200~7000℃之间,其分布情况大体是海拔每抬升100米,积温平均减少在200℃。越冬作物基本不受冻害,无明显休眠期。稳定通过≥10℃积温,及其持续天数。北部海拔500米以上,积温4650℃以下,持续天数227天以下;中部海拔300米以下,积温5000℃以上,持续天数237天以上。
  中部、南部广大地区的热量均能满足一年三熟的需要,北部地区一年只能二熟。
  日照时数,以畲族分布比较集中的中部地区计,累年年平均值为1899.2小时,平均日照率为月平均43%。月平均日照时数,以7月份最多,为283.7小时,日照百分率63%;以2月份最少,仅102小时,日照百分率32%。各月太阳幅射总量为5~14千卡/(厘米)2之间,年幅射总量105.526千卡/(厘米)2。一年之中以七、八月份为高峰,达13~14千卡/(厘米)2,2月份最少,仅5.244千卡/(厘来)2。
  据农业部门测算,光能利用率甚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复种指数不高,还没有注意到高光效的作物和品种的选择,以及发展间套种,增施有机肥间接地增加田间二氧化碳等,而山高水冷的山地地区,种植单季稻,充分利用七、八月份光能资源,则较为合理。
  降水 湿度
  县境各乡镇累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800毫来之间。降水分布,从沿海向西北山区逐渐递增,特别是迎风城的水门畲族乡降水量最为丰富,年平均达1723.3毫米,其他有畲族居住的乡镇,累年平均值依次为:牙城1708.1毫米,柏洋1644.7毫米,崇儒1629.4毫米,盐田1509.8毫米,溪南1463.7毫米,沙江1390.2毫米,松城、州洋1359.5毫米,长春1306.5毫米,三沙、下浒、北壁1225毫米左右。
  降水日数,全年平均雨日(日降水量≥0.1毫米,定为一个雨日)为165天,降水日数最多的是3~6月份的春雨季和梅雨季,月平均降水日数达18~21天,秋季降水日数最少,10~12月份平均降水日数均在10天以下,内陆降水日数稍多于沿海区。
  降水量的季节分布,以5~9月的雨季为多,其累年5个月平均降水量达833.5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61%(其中又以7~9月的台风降雨季最多),而]0月~次年2月的干季,累年5个月平均降水量仅247.3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19%。雨季是主要作物生长季节;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分资源。
  畲族分布比较集中的中部地区,季降水量见下表(单位:毫米):
  降水年际间可变化很大,县境年降水量相对变率在14~19%之间,山区大于沿海。降水量相对变率季节变化,平均以春雨季最大,为36%,秋冬干季最小,仅21%。
  蒸发量。县境水面多年平均蒸发量,绝大部分在1050~1200毫米之间;陆地多年平均蒸发量在500~700毫米之间,其趋势均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的,与降水情况恰恰相反。以畲族分布比较集中的中部计,年平均蒸发量为1323.6毫米,以7月份最大,平均蒸发量200.3毫米,以2月份最小,平均蒸发量39.9毫米。
  相对湿度。亦以畲族分布比较集中的中部计,累年平均相对值为80%左右,雨季的6月份最大,达85%左右,干季的11月份最小,仅74%左右。整个县境则是山区和海岛偏大,年平均值达80%以上,内陆地区较小,多在80%以下。其年分布情况:夏半年(3~8月)相对湿度大于冬半年(9~2月);而各地相互比较来看,山区冬半年相对湿度比沿海大,夏半年却比沿海小。
  风及其他
  风,与天气系统及地形影响有关。县境有内陆、海洋、港湾,各地风力差异很大,松城地区属港湾内的小平原,年平均风速2.2米/秒,秋季的9月最大,平均风速2.6米/秒,夏季的6月最小,平均风速1.6米/秒。沿海地区,阻挡面小,风力显著偏大,滨海的三沙(岗头顶)年平均风速达5.8米/秒,最大月平均风速达7.6米/秒。畲族居处多内陆山区,除个别裸露山头风力较大外,绝大部分地方受地形阻挡和摩擦作用,一般风力均比松城地区小。
  县境全年以东南风居多,但从风向季节变换看,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平均频率为10.3)和东南偏东风(平均频率为9.3),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平均频率为8.0)。
  大于或等于8级大风日数规律,与平均风速的分布规律相应,内陆全年出现日数仅6~7天,而沿海岛屿竟达100天左右。
  沿海岛屿风力资源率富,可以开发利用。1975年畲村下岐山曾试验风力发电,但未成功。
  夏秋之交,每有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以至台风。影响县境者,每年平均有3次左右。受台风袭击,常造成山洪爆发、山坡崩塌、土壤冲刷,堤岸决口,良田淹没,对生产、生活影响甚大。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1966年“九·三台风”的风力最大:≥12级的大风,正面袭击县境,持续2个多小时,加上暴雨、海啸,沿海地区损失惨重。
  干旱,是本县主要自然灾害。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0.8左右。大旱,平均约三年就有一次。旱情的季节分布的特点是:以夏旱为主,秋冬旱次之,春旱较少。地理分布特点:东南沿海由于温度高,风大,蒸发量大,夏季雷雨较小等原因,是重旱区;山区因夏季雷雨较多,旱情一般较轻。
  洪涝,每为暴雨所致。各地累年暴雨全年平均日数在3.4~5.2日之间,其季节分布以7-9月的台风暴雨最多。其次为5月的梅雨季,洪涝灾害多集中在这段时闻。易涝区主要是松城、州洋、牙城等乡镇,即容易积水又受山洪,海汛影响的几个“洋当〞小平原。
  霜,全年平均无霜期为300天,而实际有霜目数仅16天。一般初霸在12月上旬,而终霜在次年2月中旬,初霜与终霜相隔65天左右。
  雪,很少有。平均五年下一次,每次二至三天,雪量不多,一般难以聚集。
  冰雹,更少有。有亦不大,一般直径为0.5~2厘米,持续时间1~10分钟。
  雾,县境内陆平原区雾日不多,累年平均仅5.9天,多在春季;海上的雾日,累年平均34.1天,多出现在3~5月。

知识出处

霞浦县畲族志

《霞浦县畲族志》

出版者:福建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霞浦县畲族的历史与现状,其中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政治、风土人情、革命建设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