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的民族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图书
唯一号: 130920020210003391
颗粒名称: 谈谈我的民族工作
分类号: K288.3
页数: 4
页码: 209-212
摘要: 我1963年从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毕业,从事教育工作。1977年3月间调县委宣传部负责民族工作。1978年任县府民族科科长,直至2000年退休,做民族工作长达20余年。
关键词: 畲族 民族 工作

内容

我1963年从浙江省少数民族师范学校毕业,从事教育工作。1977年3月间调县委宣传部负责民族工作。1978年任县府民族科科长,直至2000年退休,做民族工作长达20余年。
  先说我的民族——畲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我的民族艰难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它受尽旧社会三座大山的压迫,那就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大汉族主义的歧视。畲族人民长期以来过着闭塞、贫穷落后的痛苦生活。普遍流传着畲族三件宝的歌谣:火篾当灯照,棕衣当棉袄,番薯丝吃不饱。但不管生活多么贫穷,文化多么落后,它还是与汉族老大哥及其他少数民族顽强地杂居下来,以走走迁迁,居居又迁走的形式,不断变换生活地点。在我国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五省的边远山区,杂散居住,并不断地发展壮大着。经中央民族大学施联珠教授等人的调查研究,1956年12月国务院正式确定这支原以“山哈”自称的民族为“畲族”,以人口为序,排列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第20位。
  致力于畲村基础设施建设。1977年,我负责民族工作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刚结束,一切都要拨乱反正,从头开始。首先是积极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基层。把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作为重要的着力点。我广泛深入基层,走遍每个畲族小山村,进行调查研究,以掌握各个畲族村的村情。当时群众最迫切要求解决的是一条路、一盏灯和一口水这三件事。
  一条路:畲族群众长期过着贫穷闭塞的生活,货物出不去也进不来,只能坐着等死!真是致富没有“路”,驮驮担担,肩扛肩担,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经过组织发动,宣传帮助,他们利用我们民族科发放的有限的几百元、几千元的民族扶贫资金,买点钢钎、炸药,竹编泥箕,自带锄头工具,女挖男挑,推推扒扒。竹里官坑、司前左溪、林山、桥底、石马下、长坝头、乾头仔等几十条机耕路先后开工了,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四十多条畲村机耕路通了。后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持续帮助与支持下,现又通了“康庄路”,拖拉机、小四轮、汽车基本上都可以到村。畲村的资源,得到了普遍的开发利用,畲民的生活也随之提高了。
  一盏灯:长期处于火篾当灯草的畲族,有了电灯可以照明,自己的家也亮了起1986年,蓝永德在泰顺县民族中学成立大会上讲话。

知识出处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畲族文化泰顺探秘》

出版者:宁波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记录畲族文化遗存,反映泰顺畲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真实材料,介绍了泰顺畲族历史发展变迁、畲族文化、今日泰顺畲乡、畲乡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蓝永德
责任者